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亚  王振宏 《心理科学》2011,34(4):806-812
摘 要 本研究通过位置判断任务、图-词干扰任务和色-词干扰任务来测量Stroop效应;通过表情面孔性别判断任务、情绪词汇判定任务和情绪图片颜色命名任务来测量情绪Stroop效应;运用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对情绪Stroop效应与Stroop效应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1)Stroop效应和情绪Stroop效应是显著的。(2)情绪Stroop效应与Stroop效应是两种相互独立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顾本柏  贾磊  张庆林  李红 《心理科学》2013,36(2):296-300
本研究采用线索提示任务探讨了不同提示线索颜色、SOA及提示有效应对于经典Stroop干扰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线索提示类型及其颜色是否与目标色词一致会对Stroop任务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有效提示下出现显著Stroop效应,而无效提示下Stroop效应消失,显示视觉注意空间搜索会影响Stroop效应;线索提示颜色与色词颜色是否一致同样影响Stroop干扰效应,两者不一致时存在显著Stroop效应,而两者一致时Stroop效应消失,表明Stroop效应的发生依赖于色词加工中不同通道间信息的转译。 关键词:Stroop 效应;线索提示任务;转译理论  相似文献   

3.
徐琳  许百华 《心理科学》2007,30(5):1269-1271
Stroop稀释效应是指在Stroop效应的色词-色块范式中若增加无关词作为分心刺激,Stroop效应将被大大削弱的现象。文章回顾了Stroop稀释效应的相关研究及理论解释,并对这些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后,对未来的研究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汉字、拼音、英文Stroop干扰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程  翁旭初 《心理科学》2007,30(2):365-368
本研究通过比较汉字、拼音和英文的Stroop干扰效应,考察文字系统的差异能否影响Stroop干扰效应。结果表明汉字、拼音、英文在Stroop任务中的干扰效应依次降低。组块之间的比较表明随着刺激的重复呈现,汉字、拼音、英文的Stroop干扰效应都逐渐变小且趋于相同。对Stroop效应更加合理的理论解释是整合了文字加工过程的平行分布加工模型。  相似文献   

5.
刘海燕  陈俊  肖少北 《心理科学》2012,35(3):619-623
通过两个实验考查材料类型和颜色典型性对颜色-物体Stroop效应的影响。实验1,考查颜色-物体(图片)Stroop效应。结果颜色典型性差异显著,命名图片的颜色和图片的名称都产生显著的颜色-物体Stroop效应。实验2,考查颜色-物体(词语)Stroop效应。结果颜色典型性差异显著,命名词语的颜色产生颜色-物体Stroop效应,命名词语的名称未产生颜色-物体Stroop效应。结论,材料类型和颜色典型性影响颜色-物体Stroop效应。  相似文献   

6.
不同年龄阶段Stroop效应及反转Stroop效应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以中学生和大学生为被试对Stroop效应及反转Stroop效应的年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错误率指标上存在显著的年龄主效应,初中生的错误率显著高于大学生和高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差异不显著;颜色判断和单字判断任务中,不一致条件的反应时和错误率都显著高于一致条件的反应时和错误率,即两种任务分别产生了Stroop效应和反转的Stroop效应.  相似文献   

7.
Stroop效应从提出至今六十多年的历史,取得大量有意义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双语Stroop效应的研究在语言生成机制的研究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目前这一效应的研究已有多种实验范式,并支持了多种理论模型。双语Stroop效应研究不仅有利于语言生成机制的探索,对于中国的中-英教学、学习也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8.
付佳  张明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7(4):265-268,294
联合空间cue—target范式和空间Stroop任务,考察了空间注意在解决空间Stroop效应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1)与空间Stroop刺激出现在非线索化位置相比,出现在线索化位置上时,被试对位置和空间维度不一致试验的反应更快,且空间Stroop的量显著减少;(2)返回抑制影响空间Stroop效应量的大小,返回抑制对非空间Stroop效应量的调节和对空间Stroop效应量的调节有所不同,无论一致条件,还是不一致条件下,对空间Stroop反应的反应速度要快于非空间Stroop。  相似文献   

9.
情绪Stroop效应:来自汉字的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钟毅平  孙羽中  张杰 《心理科学》2007,30(4):778-781
通过颜色命名和词汇阅读两种作业任务,采用情绪词、中性词两类刺激材料,探索情绪Stroop效应中Stroop加工的特点和机制。结果发现:(1)两种作业任务都发现明显的情绪Stroop效应;(2)两种作业任务中情绪Stroop效应不受情绪词的抽象性影响。它说明情绪stroop效应与经典的Stroop效应是两种独立的现象,前者的加工过程是由于情绪词所产生的情绪威胁而导致反应延迟,而不是经典Stroop效应的选择性注意机制。  相似文献   

10.
程真波  黄宇霞 《心理科学》2013,36(4):822-826
为探究面孔-词Stroop范式中的情绪冲突效应,本实验给被试呈现两种时长(150ms或1500ms)的刺激,令其分别完成对面孔-词Stroop范式中的“面孔任务”和“词任务”。结果发现:只有“面孔任务”中出现Stroop效应,产生情绪冲突,而在“词任务”中未出现Stroop效应;当呈现时间为150ms时,情绪词影响情绪面孔加工从而引发个体的情绪冲突,出现Stroop效应;当呈现时间为1500ms时,“面孔任务”中的Stroop效应消失。这提示了呈现时间是影响面孔-词Stroop范式中情绪冲突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双语Stroop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鞠鑫  刘鸣 《心理学探新》2004,24(1):50-53
Stroop效应从提出至今取得大量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其中,双语Stroop效应的研究已有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范式,并支持了多种理论模型。这一效应的研究不仅有利于语言生成机制的探索,对中一英文教学、学习也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采用词—面孔Stroop任务,以76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不同认知方式(场独立、场依存)对情绪冲突Stroop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情绪冲突的Stroop效应显著,即,在词—面孔Stroop任务中,当词和面孔的情绪效价一致时,被试的反应时更短,正确率更高。(2)认知方式对情绪冲突Stroop任务的影响显著,表现为无论是一致还是不一致条件下,场独立者比场依存者的反应时都更短。(3)场依存者的情绪冲突Stroop效应更大,表现为其在词—面孔情绪效价一致和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差异更大。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探讨了色一词干扰效应的年龄差异及色一词干扰效应的延续作用。结果表明,Stroop效应无论在儿童、中青年及老年人中均是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中青年人的色一词干扰效应比起儿童及老年人低,老年人与儿童的Stroop效应更明显。Stroop效应在同一个字词中存在,而即使不是同一个字词,而Stroop效应也会由于反应定势(或定型)的作用而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事件相关电位对比研究中英文Stroop干扰效应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结果发现:两种文字材料都存在反应时的Stroop干扰效应,汉字的干扰效应明显强于英文;被试在完成不同文字材料的字词颜色命名任务时所诱发的ERP成分存在差异,具体为中文Stroop干扰效应表现为在350—550ms内,不一致条件比一致条件诱发一个更负的ERP成分(N450),主要分布于额中部电极。英文Stroop干扰效应表现为不一致条件比一致条件在250—450ms内诱发一个更正的ERP成分(P300),主要分布于左侧额顶叶;在450—550ms内诱发一个更负的ERP成分(N500),主要分布于中后部。研究结果表明语言类型会影响Stroop干扰效应的脑内时程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De Houwer(2003)的实验范式,从Stroop效应中分别获得语义冲突和反应冲突。整个实验分为4个时段来进行,主要目的是在较少练习基础上,观察不同时段(练习程度)下的语义冲突和反应冲突。结果显示,在实验的初期(较少练习),Stroop效应主要来自语义冲突,而在晚期(较多练习),Stroop效应主要来自反应冲突。  相似文献   

16.
已有研究表明PTSD青少年存在执行功能缺陷,但尚不清楚这种缺陷是否具有情绪特异性。以2008年汶川地震重灾区汉旺中学PTSD、非PTSD以及非灾区青少年各28名为被试,探讨震后PTSD青少年执行功能缺陷是否具有情绪特异性。实验1采用经典Stroop范式,结果发现3组被试的Stroop效应量无显著差异;实验2采用情绪Stroop范式,结果发现PTSD组对地震信息的Stroop效应量显著大于非PTSD组和控制组。整个研究表明,震后PTSD青少年的执行功能缺陷具有情绪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以往关于汉字字词识别脑功能偏侧化的研究发现了左半球优势、右半球优势或者大脑两半球均势三种不同的结果。该研究采用一侧化Stroop范式(刺激分别只呈现于左视野、中央视野或右视野中),通过系统地改变刺激呈现时间以期探讨刺激呈现时间是可以解释这些不一致结果的可能因素之一。结果显示:对于右利手被试,在刺激呈现时间为60 ms时右半球出现了较强的Stroop效应,在刺激呈现200 ms时左右半球的Stroop效应没有表现出差异,在刺激呈现时间较长时左半球表现出较强的Stroop效应。该结果提示,随着刺激呈现时间的延长,语义优势发生了从右半球到左半球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选取《科学创造力量表》筛选出高、低科学创造力个体各20名,通过完成经典Stroop色字干扰抑制任务,探讨高、低科学创造力的个体抑制机制的差异。结果发现:在Stroop色字任务上,无论是高科学创造力组还是低科学创造力组,都出现了Stroop干扰效应,但低科学创造力组的Stroop效应更明显;高科学创造力组在字色不一致条件下的错误率显著低于低科学创造力组,但是两组被试在Stroop任务反应时上差异不显著。本研究结果提示高科学创造力个体的认知抑制能力强于低科学创造力个体。  相似文献   

19.
刘湍丽  白学军 《心理学报》2017,(9):1158-1171
在回忆时,以刚刚学过的部分项目作为提取线索,被试的回忆成绩反而比没有任何线索时的回忆成绩差,这一现象被称为部分线索效应。该效应通常被认为是抑制执行控制过程对非线索项目记忆表征强度抑制的结果。本研究以Stroop效应量(实验1)和工作记忆容量(实验2)为指标,从个体差异角度考察了认知抑制能力对部分线索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Stroop效应量与部分线索效应各指标呈显著负相关,Stroop效应量越小,部分线索效应各指标的值越大;工作记忆容量与部分线索效应各指标呈显著正相关,高工作记忆容量个体的部分线索效应各指标的值也更大。结果表明,认知抑制能力越强,部分线索对回忆的破坏作用越大,研究结果支持部分线索效应的提取抑制假说。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在标准的 Stroop任务中引入中文双字颜色词 ,结果发现 :1无论是单字词还是双字词都产生了显著的 Stroop干扰效应和促进效应 ,双字词的反应时模式同单字词相同。这表明语言学意义上的中文词是一个知觉加工单元 ,无论它由一个字组成或由两个字组成。 2无论是单字词还是双字词 ,Stroop促进效应和干扰效应相同 ,相对于控制条件呈一种对称关系。这一结果同国外的有关发现不同 ,表明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同西方拼音文字具有不同的信息加工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