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周易·蒙卦》和儒家的教育思想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且看《蒙卦》的卦辞: ■(下坎上艮)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蒙:据《尚书·洪范传》解,“蒙,阴闇”;《尚书正义》说:“性不通晓,则行必蒙闇,故蒙对圣也”;可知“蒙”即闇昧不明的意思。为什么要以“蒙”为本卦卦名呢?这还得从卦体上说起。卦体的上卦是艮,为山,下卦是坎,为水,象征山下有一股泉水刚从地底冒出来,它还不清楚外界的情况,又无现成的沟渠可循,故不知流向何处为宜,致处于闇昧不明的状态,这是初生事物的必然现象,故《象传》说:“山下出泉,蒙”,《序卦传》也说:“物生必蒙”,“物之稚也”。蒙卦卦象的内容决定了蒙卦的卦名。  相似文献   

2.
在《周易》六十四卦中,《蒙》卦的主旨在于讲述《周易》的教育理念,并较为完整地将易学教育模式展示出来。《蒙》卦所指向的教育并非我们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教学,而是追求本天道以立人道的落实天命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以占筮的形式为主导,以天理为规则,以谦虚为手段,通过正其位、明其理、重其仪、尊其德来实现最理想的教化,其中既有探究占筮作为一种求知方式在教化之中的运用问题,也有探讨教育模式、教育形态、教育观念等内容。同时,《蒙》卦还针对教育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一些避免教育误入歧途的方法。今天审读《蒙》卦,无疑对我们的当代教育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孔子传《易》,直接出于作《春秋》的需要——孔子所作《春秋》,不是《春秋经》,而是《左传》蓝本.孔子传《易》之“窃义”,与其作《春秋》的“窃义”,异曲同工。孔子传《易》与作《春秋》,相互促成,共同形成了儒学的“天道—性命—道德”三位一统的道德本体学说体系.  相似文献   

4.
<正> 恩格斯说过,任何一种新学说的产生,“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孔子思想固然有它深刻的时代根源,但与前人提供的思想材料也是分不开的。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孟子则称“周公仲尼之道”(《孟子·滕文公上》),都说明孔子对周文化非常重视,与周公的思想有许多相通之  相似文献   

5.
《易传》、《中庸》、《大学》是早期儒学的三部重要经典。然而,如果仔细研读这三部经典,其中均含有对道家思想的汲取与改造,并各自从特定层面展示着儒道两家思想的会通。下面,即对这个问题作初步探研。一、《易传》与道家思想《易传辟为解经之作,与《易经》有很大不同。如果说,《易经》是一部以八卦与六十四卦及卦父辞预测人事吉凶,指导人们活动的巫术宗教文化之书;那么,后出的《易传倒是一部抛弃了《易经》之宗教内容、继承人卦与六十四卦符号系统的以人为中心的哲学人文文化著作。《易传》与《易经》所以有如此差异,最根本的原…  相似文献   

6.
《荀子》与《易·文言》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苟子为传经之德,他与《诗》、《书》、《礼》、《乐》、《春秋》的关系,经前人与财贤考释,都已略见端倪。然而,他与《周易》的关系仍朴朔迷离,其论《易人用《易》、阐《易》、传《易》之功,尚未得到彭扬。苟于,自刘向起就被称为“善为易者”。汪中的《苟卿于通论》和胡元仪的《苟卿别传》在彰显苟子传授《毛诗》、《鲁诗》、《韩诗》、《春秋三传》及《礼》之功后,都曾致力于考证苟子与《周易》的关系,然除重申刘向的结论外,于实证上并无多大进展。研究苟子与《周易》关系的困难,首先来自《苟子》本身。全书明显地论《易》仅一次…  相似文献   

7.
荀子为传经之儒,他与《诗》、《书》、《礼》、《乐》、《春秋》的关系,经前人与时贤考释,都已略见端倪。然而,他与《周易》的关系仍朴朔迷离,其论《易》、用《易》、阐《易》、传《易》之功,尚未得到彰扬。 荀子,自刘向起就被称为“善为易者”。汪中的《荀卿子通论》和胡元仪的《荀卿别传》在彰显荀子传授《毛诗》、《鲁诗》、《韩诗》、《春秋三传》及《礼》之功后,都曾致力于考证荀子与《周易》的关系,然除重申刘向的结论外,于实证上并无多大进展。  相似文献   

8.
孔子编选《诗经·郑风》作为教本传授弟子,不会是随意杂录。首先他对诗的内容是认同的,其次在题材选择与编排顺序上也是煞费苦心的,其中倾注了孔子对妇女、婚恋、家庭、社会教化的深刻思考,目的是借助诗的思想内容实现自己的修身(君子淑女)、齐家(妻贤母良)、治国(纳俗于礼、由俗观德)、平天下(实现礼仪教化、道德教化、政治教化从而实现其社会教化)的思想。通过研究《诗经·郑风》选编的内容及编连结构,并结合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孔子诗论》中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孔子对《诗经·郑风》二十一首的选编、排序以及所蕴藏的思想深意。  相似文献   

9.
<正> 应当怎样理解和看待孔子思想与当代社会的关系?孔子思想对当代社会生活的作用究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是自“五四”以来一直没有从理论上很好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是,以专著的形式,从整体上全面系统地研究孔子思想与当代社会的关系的论著尚不多见。由李启谦、姜林祥先生主编的《孔子思想与当代社会》(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一书,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探索,取得了可贵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马王堆帛书《易》的发现 ,对于孔子与易 ,以及易之经传研究 ,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讨论了四个问题 :(1 )帛书《易》文之内容及其抄写年代 ;(2 )孔子作“十翼”问题 ;(3 )《易》中“子曰”问题 ;(4)孔子对《易》辞之新诠释 ;(5 )孔子之“神道设教”观  相似文献   

11.
孔子和柏拉图分别是中西教育史上的奠基式人物,他们的思想对于中西教育传统的形成产生了极为深刻而久远的影响。通过对两者教育思想形成背景、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思想各具特色,又存在相似之处。研究比较孔子和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中西教育思想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审美教育思想表现在诸多方面:其审美教育特点是寓教于乐和寓学于乐;其审美教育原则是循循善诱;其审美教育方法是启发式;其审美教育手段是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3.
一、孔子与《易经》的关系讨论孔子与《易经》的关系,这也是一个老问题。这个问题可分为三方面:一是孔子是否读《易》。二是《周易》卦爻辞与孔子的关系。三是“十翼”与孔子的关系。关于孔子读《易》的问题,这本是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因为《史记》里明言: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对孔子形象的独特解读,在《史记·孔子世家》一些颇有争议的笔墨中表现得尤为明晰。司马迁把源自《国语》的两段文字,放在孔子年四十二,鲁昭公卒于乾侯,定公立数语之后,非但未与子不语怪、力、乱、神构成矛盾,反而表明已届不惑之年的孔子,学识渊博,见解卓越,能不被怪象邪说所迷惑。司马迁在《孔子世家》还客观、大胆地描述了孔子的出身情况,从中可透视其不为贤者讳的实录意识,以及勇于挣脱儒家教条的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15.
王玉彬 《管子学刊》2011,(3):75-79,108
《论语》中记载了很多孔子对隐者以及隐者对孔子的评价,这里面有赞美与欣赏,也有批判与规劝,显现出二者微妙而富有意味的关系。孔子“命”、“仁”的思想在为儒学奠定了理论基础的同时,一定意义上也为隐逸思想提供了思想资源:“命”的限定性为隐逸提供了外在理由;“仁”的自觉自足性则为之提供了内在依据。归根究底,“仁”的内向性落实与外向性诉求之间的张力促成了孔子与隐者之间的思想互动,这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者所面临的最大困境,但同时也可以看作他们对“道”与“世”的双重许诺与承担。  相似文献   

16.
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终身教育理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现代终身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思潮 ,在构建我国终身教育理念的过程中 ,我们需要吸收西方社会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的科学成份 ,但更应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通过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的比较 ,可以发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有着与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相融通的科学精神 ,因此 ,认真研究和科学对待孔子的教育思想 ,就更彰显其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孔子家语》为文本,对孔子的差异心理思想进行研究。讨论的问题有:《孔子家语》一书的性质,孔子论类型差异与孔子论个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
<易>在秦汉之际,特别是两汉时代这个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应该说是被人们长期地忽略了.事实上,<易>不仅影响了秦汉思想的诸多流派,影响了秦汉思想的融合与发展,而且也影响了秦汉思想的形成与定型.秦汉时代出现的思想大融合是在<易>的哲学基础之上的大融合.秦汉时代大一统的人文政治环境是其思想融合的社会历史背景,而<易>的无所不包的哲学思维模式则是秦汉思想融合的理论依据.<易>作为群经之首,不仅是汉初道家和黄老思想的哲学基础,也是汉代儒学复兴的哲学基础,甚至包括其后的魏晋玄学也未能从<易>的巨大影响中摆脱出来.因此,研究<易>在秦汉思想融合与流变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深入认识秦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秦汉思想的本质和特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1在中国古典哲学的研究中,孔子因其崇高的地位与巨大的影响,最为学者们所注重,研究成果也极其丰硕。可以说,有关孔子哲学的研究史料已被发掘几尽,要循着原有的研究路径前进,哪怕是再前进一小步,也是极为艰难的。然而,马振铎先生的《仁·人道》一书对孔子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前高校商学院开设的《管理沟通》课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成为具有高水平沟通技能的高素质管理者。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注重沟通的定义、职能、理论以及组织沟通、团队沟通、会议沟通、危机沟通其含义、类型、特征等问题的理论讲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学生往往理论上明白,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将孔子教育思想引入高校的《管理沟通》课程,可以从培养高素质管理者的角度促进该课程的改革,唤醒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在实践上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