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08年列宁在他那篇批判马赫和马赫主义的著名论文里写道:“在1906年,马赫也是很老实地承认:‘大多数自然科学家都坚持唯物主义’”。列宁这里引证了《认识与谬误》中的一句话,但他歪曲了马赫命题的原意,为了证明这一点,应该直接读他的原话:“大多数自然科学家今天都把已有150年历史的旧唯物主义当作哲学,而对于哲学家乃至对哲学思想不太外行的人说来,这个体系早已是不能再接受的了”(《认识与谬误》第4页)。马赫这段话是针对18世纪法国的机械唯物论而说的,这不可  相似文献   

2.
格奧尔格·克劳斯(Georg Klaus 1912—1974)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1912年出生于纽伦堡的一个工人家庭。青年时期在爱尔兰根学习数学、物理学与哲学。1928年参加德国共产党。因为从事反法西斯活动,1933年底被捕,并被关入达豪集中营。战后在德国统一社会党组织中做领导工作。1950年在耶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升为这个大学的哲学教授。1953年调往柏林,担任柏林洪堡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并主持逻辑与认识论讲座。1961年当选为德国柏林科学院院士,并任该院哲学所所长、哲学部主任和控制论部副主任。1959年和1964年先后获得两次国家科学奖。1974年7月29日因病逝世。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在为他逝世所发的  相似文献   

3.
正李泽厚(1930—)湖南长沙人,北京大学哲学系1954年毕业,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1990年出国,客居美国,曾任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密西根大学、科罗拉多学院、斯瓦斯摩学院客席教授、客席讲座教授,台北中央研究院客席讲座研究员等职,1988年当选为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1998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学位。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出现的最著名和最有成就的美学家,也是具有自己独特观点的哲学家。  相似文献   

4.
孟旦(Donald J.Munro):哈佛大学学士(1953),哥伦比亚大学博士(1964),密西根大学哲学、汉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钱穆讲座教授、唐君毅讲座教授。求学时期,他曾师从刘毓望先生、唐君毅先生学习中国古典文献学和中国哲学。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人性和人学问题一直是他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奥地利当代知名分析哲学家R·哈勒(R·Haller)教授应北京大学外国哲学所洪谦教授的邀请,于1984年9月6日来京进行学术访问。哈勒教授早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后进英国牛津大学在赖尔指导下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奥地利格拉支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奥地利哲学研究和文献中心主任。 9月14日和18日,哈勒教授在北京大学先后作了题为《维特根斯坦与奥地利哲学》和《维特根斯坦是新实证论者吗?》两个专题报告。22日他应邀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作了题为《维特根斯坦与怀疑论》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中,哈勒教授就奥地利哲学传统、维  相似文献   

6.
鲍佩尔(K.R.Popper,1902——)曾在维也纳大学学哲学、数学和物理学,系伦敦大学教授、伦敦经济学院哲学、逻辑与科学方法系系主任。他的主要著作有:《科学发现的逻辑》、《历史主义的贫困》、《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此处所载作者关于自由、平等、人道主义等问题的一些论点,摘自《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1952年英文第2〔订正〕版)。该书主要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作者说:“这本书是政治哲学与历史哲学的批判的概论,并且是对某些社会改造原理的考察。”(“序言”),“预期到马克思主义将成为一个主要的问题,因而相当详细地探讨了它。”(“订正版序”)  相似文献   

7.
A.沙夫是当代波兰著名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毕业于利沃夫大学和巴黎政治与经济科学学院,1940—45年曾在苏联从事研究工作,1945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自1945年起在波兰国内外担任大学哲学教授,1957—68年担任波兰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在1959—68年间选任波兰统一  相似文献   

8.
威廉·狄尔泰(1833—1911),德国哲学家。在狄尔泰的“生命哲学”中,可以找到康德、黑格尔、谢林和施赖伊马赫的唯心主义和浪漫主义哲学以及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的影响。他对哲学最独特的贡献是他对社会科学或人类研究、特别是对历史的认识论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M.邦格是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哲学教授和科学基础与科学哲学部主任。他原籍阿根廷,毕业于拉普拉他大学物理系,并在那里获物理数学博士和担任理论物理学教授。从60年代开始,他转入哲学,在欧洲、南美、北美的许多大学里担任过哲学教授。他知识的渊博,在当代哲学家中是罕见的。他从事过实验物理、数学物理、生物物理和理论物理的科学实验和理论研究,并取得相当的成就。他兴趣广泛,即使对生物学和心理学的最新进展,他都跟踪不舍,他自己就曾说过,在“各种各样的理论生物学杂志中,每年都有几百个生物系统的数学  相似文献   

10.
狄尔泰与现代解释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地坤 《哲学动态》2006,5(3):16-23
在西方解释学的发展过程中,狄尔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不仅充分认识到施莱尔马赫的解释学在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而且把解释学由单纯的文本研究扩展到对现实世界中的人(Mensch)的研究,创造了所谓“生命解释学”(d ie Hermeneutik des Lebens)。狄尔泰因此不仅赋予了解释学以方法论的意义,而且还承认解释学就是哲学的过程,从而使解释学具有了认识论的意义。正是在狄尔泰的努力下,解释学才由传统解释学进展到当代的伽达默尔的所谓哲学解释学。一作为施莱尔马赫的再传弟子,狄尔泰的哲学生涯开始于施莱尔马赫研究。还是在读书期间,他撰写…  相似文献   

11.
<正>玛莎·纳斯鲍姆(Martha C. Nussbaum)是芝加哥大学恩斯特·弗洛因德(Ernst Freund)法学与伦理学杰出贡献教授,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她曾担任美国哲学协会国际合作委员会、女性地位委员会和公共哲学委员会主席,获得全世界56所学院或大学授予的荣誉学位。2016年,她受邀担任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设立的杰斐逊讲座主讲,并于同年获艺术与哲学领域的"京东赏"——这是众多非诺贝尔奖殊荣中最具声望的荣誉。2018年,她赢得了博古睿奖  相似文献   

12.
B.A 列克托尔斯基,哲学博士、教授,从1968年起就是《哲学问题》杂志的编委,1969年以来一直担任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认识论研究部主任。列克托尔斯基于1932年生于莫斯科,1950年进入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哲学系学习。在他读大学四年级的时候,莫斯科大学哲学系组织了一个专门从事马克思《资本论》中的辩证法研究的特殊的研究班。这个研究班由当时刚通过副博士论文答  相似文献   

13.
英国哲学家 Sir Alfred J.艾耶尔(Ayer)生于1910年,于1989年6月27日逝世。艾耶尔曾在牛津大学从师于哲学家赖尔,以后在维也纳学习,1933年后到牛津教授哲学,他曾任精神哲学格罗提(Grote)讲座教授。1946年在伦敦大学教逻辑。1959年在牛津任威克海姆(Wykeham)逻辑讲座教授。1970年获爵士称号。艾耶尔主要研究知觉与意义等问题,发表论著捍卫一种一般看来是经验主义的观点。主要著作如下:《语言、真理与逻辑》(Language,Truth and Logic,1936),该书提出逻辑实  相似文献   

14.
序言马赫是一位在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的科学家。作为物理学家,他在音响学和光学领域的研究是具有开创性的,“马赫数”象征着他的功绩。但是他不是一个仅仅以实验研究和数理分析为满足的人,他还展开了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相融合的科学论。马赫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自然科学家,而不是哲学家。他说:“不存在马赫哲学,至多不过存在自然科学方法论和认识心理学。这两者和所有科学理论一样,它们是哲学的、不完全的尝试。对于在这之外渗进外在的附加物而编造出来的哲学,我概不负责”(马赫《认识和谬误》序文原注2)。在《力学史》的序言中他则说:“在我的著作里,大家可以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11月10日,第八届《哲学分析》讲堂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分部举行,此次讲堂邀请了法国里昂高师让—米歇尔·怀尔(Jean-Michel Roy)教授作了题为"认知实用主义问题"的主题报告,评论人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郁振华教授。怀尔教授是法国里昂高师人文科学系哲学与认知科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紫江讲座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法联合研究院Jo RISS项目法方负责人,其主要研究方向为认  相似文献   

16.
英国牛津女王学院的J.科恩(Cohen)教授1987年7月22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以“分析哲学是什么”为题发表了讲演。首先他介绍了分析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的观点,指出分析哲学这个流派内部观点也不统一,他们从未建立起公认的学说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也各不相同。比如维也那学派比较  相似文献   

17.
正信广来(Shun Kwong-loi),当代美国著名中国哲学研究专家。曾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系教授兼文理学院大学部院长、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副校长兼士嘉堡分校校长、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讲座教授兼新亚书院院长,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系教授。著有《孟子与古代中国思想》等。2016年7月,笔者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拜访了信广来教授,就他的中国哲学研究和当代美国的中国哲学研究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8.
法国哲学家利科尔(Paul Ricoeur)生于1913年。在雷恩学习哲学结业以后,接替J. 依波利特,在斯特拉斯堡大学(1950—1955年)教授哲学。他先后在巴黎索邦大学(从1956年起)、南特大学(1966—1978年,1969年3月至1970年3月任南特大学哲学系主任)、芝加哥大学教授哲学。现在他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现象学和解释学研究所的主任。  相似文献   

19.
2004年 12月 29~30日,由东华大学人文学院主办的科学技术哲学小型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李醒民教授、胡新和教授、南京大学哲学系林德宏教授、武汉大学哲学系桂起权教授、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成素梅教授,以及复旦大学哲学系俞吾金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杨国荣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鲁品越教授,会同东华大学科技与哲学研究中心张怡、贺善侃、杨小明、陈敬全、郦全民等教授,共 20余名学者参加了讲座、讨论和发言。会议主要围绕科学技术哲学的定位与研究趋势、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哲学反思、关于科学技术哲学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20.
1984年12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为了配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学习和宣传,促进改革中的哲学问题的研究,举办了“改革的哲学”专题讲座。参加讲座的近千人。讲座由夏禹龙、周抗、傅季重等同志担任主讲。他们就《中华的三次腾飞和思想的解放》、《新技术革命和改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