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阳汉画像石是中国古代汉文化遗产中的一块重要印记,它常常以拓片的形式出现,是一部真实反映汉代文化的百科全书。翻阅大量历史书籍资料,就南阳汉画像石产生的文化背景进行探究,通过对画像石的成因和基本品貌进行粗浅地分析,抛砖引玉,借此表现南阳汉画像石稚拙雄浑、夸张变形、运动疏简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2.
南阳画像石艺术是汉代画像石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其中神仙祥瑞题材占有很大比重,具有代表性意义,并反映了时代特色。本文通过对汉代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南阳画像石的艺术渊源的分析,来研究神仙祥瑞题材图像的艺术特点和社会历史意义。对于秦朝侍死如侍生的观念的继承,汉朝谶纬迷信的流行和君权神授思想的建立,楚文化的影响,这三个原因造成南阳汉画像石艺术中存在着一个人神共舞、如梦似幻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南阳汉画像石艺术与楚文化密不可分,是楚地浪漫主义的表现载体。汉画像石通过其拙朴大气的艺术表现方式,反映出汉代社会生活万象,体现出当时人们对于生前身后的理解以及对于祥瑞升仙的追求。南阳汉画像石有着深厚的楚文化烙印,这也成为其不同于其它地区汉画像石的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具有浓厚的楚文化的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4.
南阳两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艺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汉代艺术中的典范,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而闻名于世.南阳两汉画像石艺术虽然是一种极具地域性的文化形式.但它以其独特的造型方式、表现手法和审美情趣,比较完美地反映了我国两汉时期的时代艺术精神和美学精神,不愧为我国两汉画像石艺术中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一、孔子见老子画像石该画像石为东汉时期所造。石质,高96厘米,宽74厘米,厚29厘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于山东省嘉祥县洪家庙出土,现藏山东省博物馆。这块画像石  相似文献   

6.
南阳汉画像石中的人物服饰直观地再现了汉代的服饰艺术,动态地展现出汉代服饰艺术和服饰审美的发展过程。通过对南阳汉画像石中人物服饰的艺术风格、造型款式、服饰制度、审美意识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揭示了汉代服饰文化的特点,体现出两汉时期南阳地区高度发达的服饰文化和社会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7.
南阳汉画像石是中国的艺术珍品,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美学价值.南阳汉画像石表现方法直观简要,生动活泼,蕴含浓厚,富于理性.本文从外貌整体、运动扩张、概括归纳、立体重迭、相对自由等五个方面对其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格和不同特征作了全面深刻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产生于东汉中叶,长生、神仙思想是其最核心内容。原始道教酝酿、孕育和创立之时,正是南阳汉代画像石丧葬风俗产生和发展之时。一个时期的艺术是一个时期哲学思想的反映,是特定文化的隐喻与表征。南阳汉代画像石的画面内容、题材、造型和艺术风格都明显受到东汉时期原始道教文化的浸润,所反映出的神仙思想与东汉社会原始道教在民间逐步积累、逐渐兴起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从美学理念、绘画题材和艺术语言等方面来说,南阳的汉代画像石是一笔宝贵的古代艺术资源,是汉代文化的精华。中原地区应认识到古代灿烂文化的价值并加以借鉴,借用当地的艺术资源,形成地域艺术特色。一、南阳汉画像石的历史地位汉画像是对当时社会面貌的具体描绘,综合反映了其社会制度、生产能力、道德观念、精神信仰,以及艺术水平等各方面内容,被人们看作是汉代历史的画卷,对汉文化的研究具有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孙文青,(1896—1986)著名文博学家,河南社旗县人,解放前曾任南阳县教育司长、县志馆副馆长;解放后先后任河南省文管会副主任、省博物馆馆长、省文史馆馆员。一生致力于汉画像石的收藏和研究,出版《南阳汉画像石汇存》1-5卷,研究论文100多篇。  相似文献   

11.
1988年7月,南阳麒麟岗汉画像石墓发掘出土了大量画像石,计有画像155幅之多,品类众多,且许多为精品之作。该墓中主室、北主室的东墙仕女画像及三主室门楣上的舞乐画像绘画水平高超,代表了当时的绘画艺术水平,对研究汉末、魏晋之际绘画艺术发展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南阳汉画像石是我国美术史上特定时代产生的一种雕画相济的艺术形式.以浮雕为主要方法在粗砺凝重的石材上创造出的艺术语言,形意神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在南阳汉画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具有典型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国内外闻名遐迩,被誉为"敦煌前的敦煌".  相似文献   

13.
刘克 《中国道教》2002,(4):30-31
东汉时期的南阳 ,是大地主大商人苦心经营的地方 ,光武帝刘秀及其手下的二十八宿就曾发迹于此。富门大户凭借雄厚的财力 ,“生不极养 ,死乃崇丧”① ,往往将坟墓建得异常豪华气派。在他们的带动下 ,古宛大地上卷起了一股“子为其父 ,妇为其夫 ,争相仿效”② 的厚葬大潮。升仙汉画像石便是这一潮流的产物。在羽化升仙画像石中充当架起天地和神人之间桥梁工具的神禽异兽 ,不仅有龙、凤、鹿、虎 ,而且还有天马、飞廉和仙鹤。龙的图腾崇拜 ,原本早在汉代前就已出现 ,但是到了汉代 ,具有了驾乘升仙的意蕴 ,这一观念反映在汉画像石上 ,乃有南阳市…  相似文献   

14.
临淄出土重要文物——齐国故城发现燕昭王剑张龙海张爱云1997年7月,农民韩如水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齐国故城东南龙贯村东淄河滩内挖沙时发现一支青铜剑,通长59厘米,身长49.5厘米,把长9.5厘米。平脊,斜从,扁茎,薄格。在剑脊近格处有铭文。经孙...  相似文献   

15.
错金银铜盒     
张越 《管子学刊》2008,(4):F0004-F0004
错金银铜盒,战国晚期青铜器。高12.4厘米,口径12.5厘米,腹径15厘米,底径9.4厘米,盖径14.4厘米。1992年临淄商王墓址地出土,子母口,口沿部有一对环钮。腹微鼓,平底,圈足。  相似文献   

16.
临淄地区出土特大方形石铲朱玉德,王新良1990年6月,临淄区朱台镇、桐林村东,农民取土时发现一件特大青石方铲。这件石铲长30.7厘米,宽14厘米,孔长5.6厘米,宽2.1厘米。通体磨光,腰部略弯,刃部已有一定的磨损。桐林、田旺村,位于齐国故城西北15...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四年二月《日中文化交流》第359期刊登日本名古屋森下圭二先生撰写的《明代佛像回归故里》一文,记述他把一九六六年在我国购得的三尊明代木雕像送还的经过。文章介绍说,这三尊雕像为乘着象、狮子和麒麟的普贤、文殊、观音三菩萨的座像。神兽为木雕,身长七十五厘米;菩萨高约四十五厘米,整座雕像高度九十厘米左右,非常庄严。据名古屋大学名誉教授佐佐木隆美先生鉴定,这三尊雕像是明初的作品,原为彩漆,颜色极为鲜艳;现呈黑旧状,油漆脱落。是珍贵的佛教文物。当时,东京的古董店出一亿日元  相似文献   

18.
铜簠     
张越  王滨 《管子学刊》2010,(1):F0004-F0004
铜簠,西周晚期青铜器。高16.21厘米,口长28.5厘米。口宽24.8厘米,足长17厘米,足宽14厘米。2000年6月沂源县南麻镇西鱼台遗址出土。器与盖造型基本相同,呈长方形。腹斜收,圈足。每边中部有缺口.两侧各置简化兽耳一对。其口沿饰变形凤纹,腹部饰窃曲纹,圈足饰重环纹。  相似文献   

19.
汉画像石是在祠堂、地下墓室等建筑壁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是汉代一种特殊的丧葬艺术。汉画像石题材多样,其中伏羲女娲艺术形象在汉画像石上屡次出现,图像形式丰富,出土地域范围广泛。文章从类型分布、组合方式演变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继而解析"伏羲女娲"形象在汉画像石中广泛出现的原因,以及形象背后隐藏的内涵寓意。  相似文献   

20.
画像石作为汉代最具时代特征、最丰富、最重要的艺术形式,在造型、构图、工艺制作方面都是无与伦比的,其装饰性也对后世的装饰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边饰纹样作为画像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凸显主题图案,还有增强画像石艺术的整体性、装饰性、庄重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