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一条惊人的信息报载:南京某著名大学易学研究所和建设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等联合举办“建筑风水文化师”培训班,并将在国内首次开展“建筑风水文化师”认证,经考试合格者可获得建设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颁发的“建筑风水文化执行官(师)”职业资格证书。这就是说一向被视为搞迷信活动,以相宅基、点墓穴为职业的江湖术士们可以“加冕”了, 可以冠冕堂皇地挂牌营业了。某些笃信“风水”、为保佑官运亨通的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们,以公费“埋单”、请风水先生选址建办公大楼的行为也无需  相似文献   

2.
王俊 《天风》1998,(11):12-12
中国基督教’98义工培训研讨会暨中国基督教讲师团会议7月14—18日在南京金陵大厦召开,同工提出问题,探讨问题,介绍办培训班的经验,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会场气氛热烈。笔者有幸列席本次会议,受益匪浅,以下谨谈几点个人感受。  相似文献   

3.
因北京大学王守常教授的引荐,近日我有机会参加了首都师大东方文化研究所主办的“儒佛道交融学术研讨会”’。这个会议很有特色,富有成果,赵朴老等社会贤达专门题词,以示祝贺。我亦从中获益不浅,但是.逮着机会,我还是忍耐不住.在与会的各路饱学之土面前大声疾呼:诸位,咱们老在这里侃“儒、佛、道”交融云云是远远不够的‘这三教之外,还有个政界、学界和教界,这“三界”的关系非常值得注意!宗教界之中又以大众层面的宗教尤其值得研究!在近年国内的“传统文化热”之中,”‘儒、佛、道”已经成了“传统丈化”的代福问。似我还未…  相似文献   

4.
裴梦飞 《天风》2014,(11):9-10
1991年,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在镇上的中学教书,母亲做着小生意,平静安稳的生活似乎与上帝没有任何关系。在11年的时间里,我的生活都浸润在传统的中国文化里,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淡泊名利、贪图安逸、不愿沾染世事,在自己的世界里肆无忌惮。  相似文献   

5.
谢晨 《四川心理科学》2014,(12):126-127
皮兰德娄的戏剧《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与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有着相契合之处.此部戏剧关注日常生活中“此在”的存在,而“此在”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是走向将来的“向死而生”的存在,由非本真存在回归于本真存在。  相似文献   

6.
意雯 《天风》2016,(9):59-59
[中国经济网]近日,云南安宁市的一男子自称“玉皇大帝二儿子”,凭着漏洞百出的拙劣表演,骗得3名90后年轻人深信不疑,5个月间,家境并不好的三人共计交给骗子20余万元供其做法事,希望“大神”能够帮助他们保平安,改变命运,飞黄腾达。专案组民警表示,在其二十余年的从警经历中,还是首次遇见这样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一、道与一、无和有的抵牾在追问世界之本原方面,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是非常深刻的。作为史官,老子虽然能接触到大量的史书和史实,但整本《老子》五千言丝毫不涉及具体的人物和事件,直接切入哲学问题,思想连贯、文风一致,这在中国先秦古籍中可谓独树一帜。他明确提出了道的范畴:道生一,一生  相似文献   

8.
2008年7月16至18日,我和中国伊斯兰教协会陈广元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学诚副会长等一行五人应邀赴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参加了由沙特阿卜杜拉·本·阿齐兹国王倡议,伊斯兰世界联盟主办的世界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不同宗教间的"世界对话会议",沙特国王和西班牙国王等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讲话,来自世界各地的宗教界人士、学界人士、政界人士、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等200多人出席了大会.这次由伊斯兰世界联盟主办的"世界对话会议",因为沙特国王的高度重视和前所未有的开放性而备受外界关注,会议所取得的基本共识也是对所谓"文明冲突论"的有力反驳,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罗冠宗 《天风》1994,(4):25-27
最近国务院144号令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它反映了中国基督徒维护三自爱国运动成果,维护中国基督教独立自主的愿望与要求。我们对《规定》表示完全拥护。 海外许多对我友好、尊重我独立自主、三自原则立场。  相似文献   

10.
恩惠  袁晓君 《天风》2014,(11):49-51
甄继先,时尚界的领航人物,化妆界的名师,被誉为"中国化妆先生"。他是北京禧年化妆摄影艺术有限公司、甄继先化妆造型机构的董事长,中国影楼化妆第一人,神奇百变化妆造型创始人,国际影视巨星刘晓庆特约形象顾问……甄弟兄如今已是一位有八岁孙女的"爷爷",可他的年轻与活力让许多人难以置信!而他却幽默地告诉大家他之所以青春常驻的秘诀:"因为我开的是‘平安'牌汽车,住的是‘喜乐'牌房子……"也许正是这种从里到外透出来的平安、喜乐,让甄继先的人生华丽但不失真实。  相似文献   

11.
"鬼月"话"鬼"     
每年阴历的七月,人们俗称“鬼月”,民间至今还流传“七月半,鬼乱窜”的迷信谚语。而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传言更为离奇,据说这天鬼魂全出,人们不可乱走,更忌出远门。倘若碰到鬼魂一年都将不吉利。鬼从何来?其实心理学家早就指出:一般来源于客观事物的突然出现,但却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是头脑中所  相似文献   

12.
记得,孩提时代在故乡听大人们讲“鬼古”曾有此一说:大凡泥水匠、木匠和其他手艺人均会秘藏一本叫“下册”的书,到底是“下策”,还是“下册”,因当时年幼,缺知少识的,确也没有弄清楚,反正就是一本教人如何装神弄鬼兴妖作怪的书吧。只是听说泥水匠和木匠们如果碰上对工价不够大方或者在生活上服侍不周,在桌面上的酒肉不够丰盛,他们则会启用这本书中所教的伎俩,在其宅屋和其他什么地方搞些“小动作”,于是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间有清明节和“七月半”节(农历七月十五,民间又称“鬼节”)给已故亲人上坟烧纸的习俗。烧纸的时候,有时会  相似文献   

14.
午夜破鬼     
我十五岁那一年的秋天,农村的土地由集体经营转变为以户为单位的个体经营。农民们不仅分到土地,还分到了牲畜和一些生产工具。我的家族因为人口多,便分得了一头膘肥体壮的大骡子。那个时候,牲口是庄户人的心尖子,家族的所有人都特别爱惜这匹大骡子。经过商量,决定牲口交给细心的大伯喂养,每家按地亩分摊草料和费用,大伯不挣工钱,但牲口粪全部归他所有。伯母已故去多年,大伯的独女出嫁到十多里外的镇上,他每隔十天半月的就去女儿家转一圈,当天便回,很少留宿。冬天里的一个早晨,风刮得挺大。大伯要到女儿家去,便找到我家,嘱我如果他晚上回不来…  相似文献   

15.
2001年农历腊月15日的晚上,我遇上了"鬼".现在谈谈我遇上了"鬼"的故事. 我和朋友师金明乘座北京南--邯郸的火车到达终点后,恰好赶上夜里由石家庄开往长治的火车,到我们涉县下车时,时间已指向午夜.朋友坚持要住旅店,我却催逼着步行赶路回家.天上一轮圆月,把旷野照耀得如同白日,两个人走路相互谈说着,走路往往不觉得累乏,朋友见说服不了我,只有同意跟我一起上路.我们村离县城四十华里,夜间走路不象白天那样躲车让路,也没有稀奇古怪的事情须驻足观望分散精力.思想单纯,无惹眼的地方,三个小时就到家了.  相似文献   

16.
半盏路灯也没有,无月的晚上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街道两旁,风吹柴堆,沙沙作响。偶尔,远远近近地,也会有一两声猫鸣狗叫。这就是农村的夜。 在我的孩提时代,农村的老家还没有电视可  相似文献   

17.
笔者家在前门西大街8号楼,属于宣武区大栅栏街道辖区,实属首都北京人口最为密集、繁华地区,因天气酷热,故本人买菜多在19时以后出门到紧挨琉璃厂东街的延寿街市场买菜。发现有不少  相似文献   

18.
我的童年是在没有电灯的时光里度过的.记得,当时如果是碰上连月光都没有的晚上,村里一片漆黑,孩子们除了搞一些捉迷藏、老鹰捉小鸡和砍龙纱尾的游戏以外,就只好去听大人们讲故事了.讲的又大都是"鬼古",听起来很有味,可听完了就不敢走了.为什么?因为讲的大多是本地"鬼",且越讲越近,直到讲到你屋边,有时甚至讲进你屋里,你还敢回家吗?……后来阿爸就慢慢地发现了问题,先是再也不准我们去听那些胡编乱造的"鬼古",一边就给我们讲"鬼怕书"的故事,也不知阿爸是为了鼓励我们用功读书,还是为了驱鬼镇邪,以抵消"鬼古"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如果只是因为认识到地狱的折磨,又害怕这种折磨,因而热衷于天堂,那么,对地狱的观念和对沉沦的恐惧一旦冷淡了,他们对天堂和得救的渴望也会跟着冷淡下去。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这里,农历的7月15日,是人们传统的“鬼节”。这天,活着的人要向死去的亲人烧“纸”。这种“纸”不是一般的纸,那是向死去的亲人送去的“钞票”。因为人们认为,人死后必定成为鬼,而鬼也象活着的人一样,离不了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也需要钱花,所以这天要送去“钞票”,大概就像我们这活着的人月中发工资,年终发奖金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