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个古代故事。一次,庄子带学生出游,恰逢有人在林中砍树,眼见成材的树被砍倒了,不成材的树却安然无恙,庄子立即说了一句:“成材而亡,此乃材之不幸”不料当晚住宿一家客店,店主人杀鸡时,在两只鸡中选了一只,将那只不会报晓的公鸡杀了,于是庄子又说了一句:“不成材而亡,此乃不材  相似文献   

2.
庄子人生哲学中的“命”与“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的人生哲学是以其天道观和认识论为基础的。安之若命和与天为一是庄子人生哲学的核心。庄子认为人无力胜天,亦不能违命。苟子在《解蔽》篇批评庄子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由天谓之道,尽因矣。”苟子对庄子的批判是公允而且切中要害的。“命”与“天”是理解庄子人生哲学的关键。“天”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上古时代以“天”为世界最高的有意志的主宰,与上帝同义,所以“天”当时为一个宗教范畴。“命”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说文》云:“命,使也,从口从令。”段玉裁解释为:“命者天之令也。”“天”与“命”在…  相似文献   

3.
颜色的哲理     
人生是白色,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郤.忽然而已。”  相似文献   

4.
庄子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一书是我们今天研究庄子的主要资料。但是,《庄子》中,既有庄子的作品,也有庄子后学的作品,而主要思想却是庄子的。依据《庄子》来研究庄子的美学思想,同样,既有庄子的、也有他的后学的。所以,所谓庄子的美学思想,确切地说,应该是战国时期庄子学派的美学思想。本文谈到庄子,往往包括他的后学在内。  相似文献   

5.
论庄子思想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文本中直接论述美的内容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庄子哲学和《庄子》一书始终都贯穿着一种心学与泛审美主义的美学精神。或许正因为此种思想特色,李泽厚干脆说庄子哲学即美学(李泽厚,第178页)。对庄子思想作美学探讨,大体可以从庄子美学与庄学之  相似文献   

6.
人们在解释庄子“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时,一般都或从文字学,或从庄子哲学这一“正”的角度入手,而忽略了庄子“三无说”的历史背景,即它是一种思想论战的产物,分别针对着当时的三家显学,即讲贵己的杨朱,讲功利的墨子和讲正名的孔子而发,是一种思想批判的产物,因此从这里也可看出他们之间的深刻差异。  相似文献   

7.
引言方东美先生说;“真正的哲学家,精神上首先在宇宙立定脚跟,不沾染低层世界,然后他的精神层层超升、解放,直到精神世界的顶点,在那儿形成不朽的人格,再发出生命的光辉,这样才算是哲学家。”(方东美:《原始儒家道家哲学》,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3年,22页)从此看来,方先生的哲学精神可能是从《庄子》那里得到的。但是,关于庄子的知识论方面,他没有文章细致地探讨过。我认为从《庄子》可以找到中国知识论的一个典型。我想透过《庄子》,试探中国古代哲学家关于知识的一种看法。为了方便起见,我从两方面研讨庄子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文木与散木     
正庄子将树木分为两类:文木和散木。文木是有用之木,散木是无用之木。文木因其有用,而夭于斧斤,散木因其无用而颐养天年。庄子的结论是:做散木,不做文木。庄子的观点,对还是不对?很难说。读《庄子》,纠结于对错,有点误会了庄子。我个人的观点,庄子不是要让你相信他,庄子是说,一个问题,我有另一个答案。庄子处处与常识作  相似文献   

9.
正不要把你的人生态度强加于别人讲庄子,先从一个故事说起。有一天,庄子和惠子在桥上看鱼,河水非常清澈,可以清楚地看见鱼儿在游。庄子说: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庄子回答: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说:我非子,固不知之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  相似文献   

10.
清代的林云铬曾指出:“谭庄之家,自郭子玄始,言人人殊。”在庄子研究的许多具体问题上的确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但是对庄子思想、或是《庄子》书的总体看法上,历史上绝大多数学者是有着较为一致的竟见的。不管是赞同还是反对,他们基本上认为:《庄子》一书是阐发所谓“自然之旨”。例如,最早对庄子展开学术批评的荀子就说“庄子  相似文献   

11.
现存《庄子》中的《天下篇》是一篇有重大价值的鸿文,历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然而问题纠结,聚讼纷经,迄今尚无定论。我们认为该文最大的问题是:成文年代问题和主旨问题。搞清这两个问题,对理解该文的历史价值是十分必要的。一、《天下篇》的成文年代《天下篇》的成灾年代约有三说:一说作于战国中期或后期,定为《庄子》一书的后序,出自庄子本人或庄子后学之手。最早持此说的,当推晋代郭象。他在《庄子·序》中说:“庄生……通天地之统,序万物之性,达死生之变,而明内圣外王之道。”(按:“内圣外王”一语见于《天下篇》,他当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思维方式,有一个重要的特点,这就是重视直觉体悟式的思维。什么是直觉体悟式的思维?我们举一个例子:《庄子·秋水》篇记载,有一次庄子与惠施游玩于安徽凤阳县北的濠水边。庄子说:“惠施,你看鱼游的多么自得,这就是鱼的快乐呀。”惠施反问说:你不是鱼,你又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回答:“你不是我,你又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否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所以我不能知道你;同样的道理,你不是鱼,你也不能知道鱼是否快乐.”庄子对此的回答是;“你说‘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时,你就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才发…  相似文献   

13.
黄燕强 《现代哲学》2022,(2):140-146
忠恕是孔子的一贯之道,在儒家的经典诠释史上,通常是强调其道德层面的意涵。章太炎别出新解,一是称忠恕之道是求知的方法论,内含归纳与演绎的逻辑学原理;二是说庄子继承孔子的忠恕之道,其中包含德性之知与闻见之知的双重义谛。就德性的层面言,相对于儒家的尽己、推己说,庄子主张“才全而德不形”,反对将道德形显发用出来;就知识的层面说,忠指身观,恕指心证,前者是验事以成理,后者是据理以事量,犹如逻辑学中归纳与演绎的方法。透过对庄子忠恕之道的阐发,不仅丰富了忠恕的意涵——忠恕因而成了解读庄子的人生哲学及其认识论的重要概念,还可由此观照孔子与庄子、儒家与道家之间的思想关联。  相似文献   

14.
庄子说梦     
正庄子说梦,直指人生现象背后的荒诞性,以此拨开生命的本真性,让我们从虚无回归存在。庄子说梦,时而直白,时而婉转;时而风趣,时而冷峻;时而轻松,时而沉重。如若扣铃,轻扣之,清脆悦耳,沁人心脾,荡气回肠;重扣之,雄健浑厚,醍醐灌顶,发人深思。庄周梦蝶一天夜里,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翩跹的蝴蝶,在花丛中自由自在飞舞,翅膀敲打空气,演奏出极富旋律的天籁之曲。梦中的庄子,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突然,一阵响声惊醒了他——原来是  相似文献   

15.
<正> 大凡读过《庄子》的人,都不免会产生这样一种疑惑,即《庄子》中为什么会屡屡出现孔子及其门人的形象?庄子为什么要将自己的很多精辟的思想,借孔子之口表述出来?这实在是一个有趣而又耐人寻味的问题。大概因为司马迁说过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  相似文献   

16.
庄学溯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曾有人认为庄子是稷下先生,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其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沿用了这种观点,把庄子列为稷下学宫的代表人物之一.但这种说法在学术界受到很多学者的怀疑.而我认为,说庄子是稷下先生还是有充分的证据的.证据之一是:三国魏时期思想家嵇康在其《圣贤高士传》中说:  相似文献   

17.
作者同意《内篇》为庄子所著的传统意见,所以本文主要以《内篇》作为论证依据。在后人眼里,庄子一直是位隐士的形象。郭象说读了《庄子》,可以使人“去离尘埃而返冥极”(《庄子序》),远离人世。冯友兰先生说庄子是“一个著名的隐士,……他从‘为我’的观点而‘终身不仕’。”(《中国哲学史新编》)但这都只是庄子思想的一个方面,他的思想还有另一方面;他不仅有自己的政治理想,而且还有具体的政治措施和伦理主张,这些政治措施,有的与他的无为思想一致,而有的则流于权谋,明显地背离了他所标榜的清静无为的政治原则。庄子总的政…  相似文献   

18.
庄子对技术的见解,可发见于其关于知识的议论。在区分假知与真知时,庄子曾以技术为典型来说明后者。故讨论庄子①的技术观,须检讨庄子的知识论及认识论。  相似文献   

19.
余乃忠 《哲学研究》2012,(11):84-88
<正>一、"天地一指"与"大写差异"德里达曾说:"今天在法国确实有学者引用非欧洲的系统中的东西,我自很久以来也是这样,即使我不懂中文。我一直着迷于最古老的中国传统,虽然我应该对她有更多的了解而未做到。"(德里达,2003年,第50页)那么,在"古老的中国传统"中,是什么东西拨动了德里达思想中后现代的琴弦?应该说是庄子思想的超越品格。后现代似乎偏重于异,而庄子则更强调同一。因为《庄子·齐物论》篇(下引《庄子》仅用篇  相似文献   

20.
透视庄子的批判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树人 《哲学动态》2001,(11):19-20
从哲学的角度考察《庄子》 ,那么这部书表明 ,庄子是极富批判精神的。联系到后现代主义思潮 ,似乎可以说 ,庄子的批判 ,在总体上具有通过“解构”而导致虚无的“后现代性”。但是 ,庄子的批判最终又不可归结为“后现代性” ,而有其崇高的目标和追求。这是因为 ,其一 ,庄子的批判 ,主要指向以儒家为代表的“礼乐文化”所造成的异化。其二 ,庄子“解构”“礼乐文化” ,是为了追求和展现一种理想的境界。这里所说的批判“礼乐文化”的异化 ,集中体现为庄子对于“待”的揭露和消解。在庄子那里 ,“待”的基本内涵 ,就是有所依赖。由于有所依赖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