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思想的人文精神底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思想的人文精神底蕴刘宗贤孔子思想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他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上。孔子“仁”学的价值观是他对人的问题的抽象,来源于他对人的道德精神生活的深刻反思。孔子对“人”的认识具有强烈的现实性特点,他对单个人的思考总是不离对整体的人类社会思考的主流。...  相似文献   

2.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陶渊明道德人格与道德思想初探白正梅陶渊明作为古代田园诗体的开创者,在中国诗坛上赢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他的具有传奇色彩的出仕归隐,不时引起后世人们的好奇;而他的志行高洁则更为人们所赞叹。倘要论起中国古代士人的人格来,陶渊明恐怕可...  相似文献   

3.
杨朝明 《管子学刊》2011,(3):34-39,2
孟子对孔子之道的把握和继承,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他对孔子与《春秋》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上。孟子深受子恩思想影响,而子思则受孔子、曾子思想影响殊深。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孟子“言必称尧舜”。孔子、孟子的社会理想建立在总结历史与反恩现实的基础上。孔子作《春秋》,深蕴了他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孟子进而表彰、称颂之,表现了他与孔子之间一脉相承的特性。孟子的《春秋》观,关乎儒家“道脉”。  相似文献   

4.
李昱 《孔子研究》2012,(4):88-99
章太炎在投入政治活动初期,对孔子持褒的态度,说孔子是中国破除鬼神迷信的第一人,称之为"独圣",目的是要反对康有为尊孔设教、降低清朝皇帝的权威以及开启民智等;走上革命道路后对孔子一度持贬的态度,目的是要把被康有为推为至尊的孔子拉下来,以反对改良,坚持革命。这一时期,他对孔子的褒贬皆出于表达政见的需要,而不顾真实的孔子是怎样的。中年以后对孔子的评论渐趋于客观,不再作违背事实的褒贬,而是较为实事求是地指出孔子的贡献在制历史、布文籍、振学术、平阶级诸方面。他后期对孔子的忠恕之道作出新的解释,是要表达他充分尊重万物的差异性的平等自由观,以反对政治压制,反对以众暴寡。章太炎的评孔历程体现了他集学者、革命家、思想家、政论家于一身的复杂身份。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情感和诗歌中的佛教色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对后来历代的诗人都有影响,这与陶渊明对于自然的默契,以及在诗歌中处处流露出的禅机,和有时达到的很高的禅境,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思想在中国的社会史、哲学史、教育史和文化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研究孔子既不是为了尊崇他,也不是为了贬斥他,而是把他的学说和影响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实事求是地作出科学的评价。孔子研究中的分歧意见很多,探讨孔子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是把孔子研究推向前进的可靠途径。对于决定孔子思想面貌的社会因素应当进行多层次的研究。社会形态的转变是一般原因,鲁国的思想文化传统与现实矛盾对孔子的影响是孔子思想形成的特殊原因,孔子的家世对他思想的影响,是形成孔子思想独特风貌的个别原因。具体说,就是以新旧社会的交替为主要线索,通过孔子的生活环境和道路,形成了孔子的思想体系。孔子学说经历三次大的改造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和封建文化的统治支柱,通过官方的提倡、推行,深深地融入了民族文化传统之中。孔子和儒家学说中维护剥削压迫、宣扬专制主义、保守倾向、封建礼教和唯心主义思想应当摒弃,而在发展文化教育方面的建树应适当肯定。  相似文献   

7.
子夏及其传经之学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夏是孔子后期的弟子 ,他果敢率直、为人勇武 ,善与贤己者处 ,孔子生前 ,子夏曾经出仕 ,孔子去世后 ,他主要在魏国西河讲学。子夏于诸经皆有钻研 ,也有所侧重。他尤善于《诗》《乐》 ,曾作《诗大序》 ;他也研习《尚书》 ,但不如他经 ;他擅长《易》理 ,今传孔子《易传》很可能出于子夏的传述 ;他于礼学则长于丧服研究 ,撰有《丧服传》 ;于《春秋》学 ,发挥《春秋》微言大义的《公》《谷》二传都出于子夏的传授。子夏修习儒经 ,擅长发掘经文的微言大义。孔子“述而不作” ,他整理编订六经 ,寄寓了自己的思想主张 ,子夏所传经学 ,对弘扬孔子学说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孔子思想深刻、丰富又充满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向往。在《论语》里,孔子为我们描绘了他的理想社会,并提出了实现他的理想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具体主张。孔子思想的内核就是通过强调人人做到行"仁"、守"信"、遵"礼"、重"孝",来实现他快乐和谐的社会梦想。孔子的言语之中虽然没有"和谐社会"之名,但孔子所阐述的尽是"和谐社会"之实。  相似文献   

9.
说到儒家对于中国古典音乐的意义,就首先要提孔子。孔子对于音乐的论述虽算不上系统,但在春秋时期却绝对称得上丰富。研究表明:孔子对音乐已达到酷好与痴迷的程度;就观念而言,孔子有强烈的礼乐意识;与礼乐相关,他将音乐上升到理想人格的境界;以理想人格为背景,他对谐和与中庸的诉求反映了强烈的精英审美趣味;与这种精英审美趣味相关,他的雅乐与淫乐的判乐原则又反映了强烈的精英与大众划界意识以及反大众文化意识。正是孔子的这些思想导致了儒家音乐理论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0.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人、教育家 ,他的思想涉及到许多领域 ,对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形成起着巨大的作用。孔子的致富观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丰富 ,文化意蕴独特 ,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孔子致富观的基本内容致富是人类的一个基本愿望 ,孔子在春秋战国的社会转型期 ,提出了具有丰富内容和独特文化意蕴的致富观念。1 肯定了致富的合理性。孔子认为追求财富是人的基本欲望 ,是合理的。他说 :“富与贵 ,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 ,是人之所恶也。” (《论语·里仁》)孔子到卫国去 ,冉有为他驾车。孔子说…  相似文献   

11.
孔子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古今学者对孔子的研究可谓穷形尽相、发掘至深。在史书中,司马迁首先真正给了他不朽的历史地位;在学术界,孟子则对他进行了恰当的评价:吼子,圣之时者也。孔子谓之集大成。”(《孟子·万伞下》)孔子不仅总结了前人和时人的思想成果,还阐发了他自己的独到见解,并形成一个新的思想体系,从而为其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确定了完整的基本指导思想。这个新的思想体系可以说是一种君子学说。孔子企图对此学说的具体形式——一君子风范的张扬,以期实现儒家缔造一个“人”的世界的社会理想。在孔子…  相似文献   

12.
<正> 孔子的学说是关于修己和安民的人道学说。而修己为安民之本。在一定意义上说,修己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本文着重论述孔子修己之道中几个重要问题。一、修己的核心是求仁孔子以仁为人立极,“仁者,人也。”(《中庸》引)仁是人的本质规定,是人所以为人者。孔子对人的界定反映了他对人和人生的深刻认识,在他看来,初生的人只是一个自然  相似文献   

13.
<正>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及在中国教育史上所占的地位,是任何古代教育家都无法比拟的,而且孔子影响所及远非中国,他对东、西方许多国家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对东方一些国家影响更为深刻。孔子在教育史上的卓越贡献以及他所给予世界文化教育的影响使他在世界教育史乃至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正>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他生活在春秋晚期,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年,但他的思想仍然象空气一样瀰漫在我们周围。因此,孔子对我们来说,仍然是迫近的存在,而且对今后的历史还将有长期的影响。对孔子的评价,尊之者、贬之者,代不乏人。孔门弟子对孔子自然很尊敬。颜渊、子路、子贡、曾参、子夏、有若、闵子骞、  相似文献   

15.
正何为儒学之真精神?或曰何为孔子之真精神?这不是一个新问题。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梁漱溟就提出了这一问题。他认为人们所批判的孔子只是"假孔子",而"真孔子"的面目已被历史所遮蔽。于是,他发誓要恢复孔子儒家的本来面目——"孔子之真非我出头倡导,可有哪个出头?"现在的情况当然已非昔比,"复新儒学"成为儒学研究的潮流。但对孔子、儒学的解读和观点却五花八门,其中又有所谓"汉学主义",用西学来解读中国传统儒学,弄得孔子和儒学面目全非,也出现了真孔子、假孔子还是洋孔子的现象。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儒学之真精神"的问题。这对于儒学研究和  相似文献   

16.
孔子是生在宗法等级制逐渐解体的社会大变革的过渡时期。各诸侯国以兵称霸、强存弱亡的现实,引起了他对军事问题的密切关注。孔子虽然不多言兵,但是他并非一般地反对养兵用战。他把社会伦  相似文献   

17.
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需要出发 ,鲁迅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但这只是鲁迅和孔子的关系的一个方面。鲁迅和孔子的关系还有另一个方面 ,即他并不完全否定孔子。在鲁迅的心目中 ,孔子是一个民族文化伟人。在文化品格和文化心理方面 ,鲁迅和孔子都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8.
孔子 是非 假道学——李贽思想散点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非·假道学———李贽思想散点论析王承丹李贽坚决反对把孔子神圣化的做法,他力图还孔子以本来的面目,即孔子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求道圣者,他同常人一样有情有欲有私心。他十分激烈地指出,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是错误的,并进一步提出了“人之是非人也”的观点。对...  相似文献   

19.
王充批评过讦纬迷信神化孔子的种种说法,批评过孔子本人的某些观点,如厚葬久丧,去食去兵等等。在“文革”的批林批孔运动中,这方面的内容被夸大、拔高,于是王充便被装点成反孔斗士。其实这是很片面的。从《论衡》全书看,王充对孔子很尊重,他认为孔子是作为“道德之祖”的圣人,伟大的教育家和文献家。他在三百多处引证孔子言论来证明自己的论点,他的人性论就是孔子性习说的进一步发挥,他的定命论源于孔子的天命观,不过更富于宿命论色彩。因此,说王充反孔是违反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20.
礼乐文化和孔子的仁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春秋社会变革的大潮中,孔子建立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仁学体系,标志着儒学的诞生·孔子的仁学不同于与他同时但生活在地球另一端的希腊早期哲学家的自然哲学,也不同于稍早于他的另一位中国哲学家老子的天道观,他的仁学是一种理想主义的人道观。为什么孔子的思想是这样一种形态?这一问题是不能从孔子思想本身得到解释的。随着中国哲学史研究和孔子研究的深入发展,学者们越来越感到孔子思想与作为西周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