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国中期齐魏马陵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战例,它充分体现了杰出的军事家孙膑的军事思想及其战略战术原则。但当时的战场马陵道竟究在什么地方,历来众说纷纭。最近,史学界、考古界、军事界的专家、学者在山东省郯城县召开了一系列研讨会、论证会,提出马陵之战的战址在郯城马陵山的“新证”,根据《战国策》、《史记》、《汉书》、《孙膑兵法》等文献资料和大量的地上及地下文物,多角度、多方面分析论证了发生在公元前341年齐宣王二年魏惠王三十年的马陵之战是魏国为  相似文献   

2.
陈胜与秦代的官爵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胜与秦代的官爵秩于敬民丛鲁江一陈胜起义前的身份,汉代有如下几种说法:司马迁一方面认为陈胜是“戍卒”(《史记·始皇本纪》、《李斯列传》),又称陈胜为“匹夫”(《史记·儒林列传》)。徐乐称陈胜为“布衣穷处之士”(《史记·主父偃列传》)。贾谊说“陈涉,瓮...  相似文献   

3.
《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其中思想更是博大精深,自成体系。本文将以其中一篇《货殖列传》为例,从政治观、经济观、历史观三个方面对《史记》的创作思想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五行》、《中庸》皆为子思所作。对于《中庸》,司马迁明确指出:“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史记·孔子世家》)司马迁的这种看法得到比较普遍的承认,如东汉郑玄说:“名曰《中庸》者,……孔子之孙子思假作之。”  相似文献   

5.
管仲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司马迁不仅在《史记》中创作了《管晏列传》,而且对管仲充满敬仰与赞颂之情。司马迁的人生观、生死观与义利观显然受到管仲的深刻影响。他们二人分别走的是“立功”、“立言”的道路,但都具有“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的个性特征和奋发有为、建功立业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6.
《孝经》的作者及其成书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经》的作者为何人,最有影响的传统说法是孔子。此说首见于司马迁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小孔子四十六岁。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司马迁的意思是说,孔子认为曾参能通孝道。故传授其业,并为之作《孝经》,“作《孝经》”是“授之业”的具体做法。后人不细察,以为司马迁认为曾子作《孝经》。所以,两晋以后,有认为《孝经》是曾子所作,这其实是误解了太史公的意思。太史公之后,刘敬作《七略》,科固作《汉书》都同意司马迁的说法,班固《汉书·艺文志》更明确的说:《孝经》者,孔子…  相似文献   

7.
从《易经》与《论语》中看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及其现实意义李文炳写此文前,把我的观点提出:我同意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有关《周易》是文王、周公、孔子编写的。从宋代欧阳修提出《易经》中“传”有“子曰”而不应是孔子自己写的,是所谓“讲师”借孔...  相似文献   

8.
扁鹊的里籍,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里说:“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司马迁记扁鹊过虢时,扁鹊的自我介绍:“臣——齐——勃海——秦越人也,家在于郑。”汉魏以前的学者,对《史记》的这个记载是深信不疑的。到了晋代,徐广认为旧郑在关中,新郑在河南,勃海无郑,郑当为鄚之误。自《史记集解》引用徐广这一说法之后,扁鹊里籍就发生了争执:一说在今天山东省的长清;一说在今天河北省的任邱。争论了一千多年,一直得不到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1年)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其父司马炎在汉武帝时曾任太史令,司马迁三十八岁时谈任太史令,四十二岁时开始写《史记》,四十七岁时因李陵事受宫刑,当时《史记》正“草创未半”,他忍受了奇耻大辱,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这部体大思精的、前无古人的历史著作。《史记》千古被人传诵,一方面是因为司马迁具有治史所具备的才、学、识等条件,再现了从黄帝起到汉武帝止的中华民族近三千  相似文献   

10.
对《晏子春秋》的再认识——兼谈古书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晏子春秋》是记录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晏婴言行的一部著作。最早记载该书的是司马迁的《史记》,他在《管晏列传》中云:“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确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史记正义》引《七略》云:“《晏子春秋》七篇,在儒家。”未著录撰书人姓名。班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称“《晏子》八篇”,仍在  相似文献   

11.
《周易·系辞》与《管子》战化军《系辞》是《易传》中极为重要的一篇,“《系辞》者,取纲系之义”,(《史记·孔子世家》“正义”引《易正义》)从整体的角度,着重阐发了《易经》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对提高《周易》这部卜筮之书的哲学意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汉代,人们...  相似文献   

12.
一、今本《鬼谷子》非伪《史记·苏秦列传》说:“苏秦乃闭室不出,出其书徧观之.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今本《鬼谷子》中有《阴符》篇及《揣》、《摩》二篇.可以知道这部《鬼谷子》应该还是司马迁所曾经见到,战国时代苏秦时候的旧物。  相似文献   

13.
《春秋》本为鲁国旧史,笔者学于鲁国旧都,研习鲁史,曾对后世公羊学者“《春秋》王鲁”之说有所留意.司马迁称《春秋》一书“辞微指博”,说“《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春秋》乃“礼义之大宗”(《史记·太史公自序》).不过,后世公羊学者总结《春秋》义例时却立有不少非例之例,而其论述某些义例亦或有不周.本文拟就何休《春秋公羊解诂》中每每提及的“《春秋》王鲁”之说试加议论,庶几可以有益于对公羊学派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试论孔子易学观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和《田敬仲完世家》都说“孔子晚而喜《易》”,班因《汉书·儒林传》所载亦同,只不过改“喜”为“好”而已。孔子为何要至晚年方才“喜《易》”?他晚年前后的易学现有没有变化?对此,司马迁、班固没有记载,人们也都没有注意到。因为在人们的观念中,孔子的思想终其一生,是“一以贯之”的,不可能有转折变化,其易学观也当如此。因此,探讨孔子何以“晚而好《易》”这一问题,不但可以加深我们对孔子易学观演变的认识,对孔子整个思想的研究也具有方法论的启示。1973年底,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六篇…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不提宋鈃尹文齐国的稷下先生,最早提名介绍的是司马迁。司马迁在《史记》中介绍的稷下先生,除了孟子、荀子,只有驺衍、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驺奭等七人。据《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记载:名家类有“《尹文子》一卷”,班固注云:“说齐宣王,先公孙龙”;小说家类有“《宋子》十八篇”,班固注云:“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颜师古注《汉书》,在《尹文子》一条下面介绍说:“刘向云,与宋鈃俱游稷下。”  相似文献   

16.
一战国时代,齐国的稷下学宫,学士之多,达到“数百千人”。单是被尊为“列大夫”,住着“康庄之衢”的“高门大屋”,“不治而议论”的,就有“七十六人”。其中经司马迁提名介绍的,除了孟子、荀子以外,还有邹衍、邹奭、田骈、慎到、环渊、接子、淳于髡七人。(见《史记》的《田敬仲完世家》和《孟子荀卿列传》)这七人当中,淳于髡是一个特殊的人物.  相似文献   

17.
《易传》作者为孔子,晋唐并无异辞;至宋代欧阳修作《易·童子问》始提出系辞非孔子所作,降自清代,崔述更发挥其说,古史辨派兴,则几无人信《易传》为孔子所作。但是著名易学家金师景芳先生却力主《易大传》为孔子所作,并列举了三条明证,谓:(一)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著“序、彖、系、象、说卦、文言”,明见《史记·孔子世家》。《史记》作者司马迁之父司马谈受《易》于杨何。杨何为孔子九传弟子。司马迁平日习闻父说,故能言之凿凿。所以,《史记》之说最为可信。(二)《论语》说:“子曰‘加我数年,五…  相似文献   

18.
陈曦 《管子学刊》2000,(1):77-79
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述子路遇难的详情时,有意将子路的死因写得有异于《左传》.本文挖掘了司马迁一改《左传》之成说的深层原因:他对子路的人生结局深感遗憾,故而从其独特的生死观出发,赋予子路死以一种崇高的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著《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指出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可惜语焉不详。直至今日,学界对这一线索仍莫明究竟。对此,笔者曾做过一番探赜索隐的工作,现将基本思路整理成文,以就教于专家。  相似文献   

20.
晏子及《晏子春秋》古来多有评说。虽然臧否不一,爱恶有异,但总起来是誉多毁少,多所肯定。孔子与晏子并非志同道合,交相毁亦交相誉。孔子曾数赞晏子是“达于礼”、“合于义”的“君子”,“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并表示“以兄事之,而加爱敬” (见《论语》及《孔子家语》)。司马迁则大动感情地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史记·管晏列传》)其后论者蜂起,或以儒者赞之,或以墨者称之,或谓非儒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