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四、完整的梵本创新的翻译初期来我国译经的西域僧人,大都没有梵文原本经典,仅凭其记忆背诵而已。梁启超曾说:“印土僧徒,夙贵呗诵,所治经典,类能(门音)记,最初迻译,率凭口传。”因此他认为,“安清、支谶、安玄、康僧会诸传,皆言其讽出某经或诵出某经,其是否挟有原本,盖不可考。”(《佛学研究十八篇》,《佛典之翻译》)这一论断,有它一  相似文献   

2.
豫剧《三皇姑出家》又名《大香山》,述观音得道事。京剧、汉剧、湘剧、山东梆子、河北梆子等剧种常称《观音得道》,或《观音》。豫剧为何又称《大香山》?大概是因为有《小香山》相对而称的,但《小香山》是述侯七与黄桂香事,与观音无关。观音的传说,许多佛学典籍多有散记。如《高僧传》、《历代三宝记》、《开元释教录》等,所记大略为:东汉法勇,梵名昙无竭,幽州黄龙人。于永初元年,即公元107年,与僧猛、昙朗等二十五人,共适西域。至宾国,停岁余,学梵书梵语,求得《观世音受记经》梵本。此为中国人在异域得读观音经的开端。后来,经过法勇…  相似文献   

3.
《杂阿含经》是早期佛教的经典之一,法显西游求法时带回梵本,今本题为求那跋陀罗译,其原本是他自携抑或用法显本,学者意见不一。本文从经录记载、译者事迹、经文编次等多方面考察,推测求那跋陀罗用法显本的可能性较高。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僧伽跋摩译《摩得勒伽》的底本,亦或同样来自法显,为前人之所未言。  相似文献   

4.
侯明明 《法音》2022,(8):60-69
<正>一、引言古代新疆尉头地区,大致位于今图木舒克市、巴楚县、乌什县、阿合奇县一带,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汉晋称“尉头”“蔚头”,唐时称“据史德城”。东汉至唐末,其境为汉西域都护府、唐安西大都护府属地,归两都护府首府龟兹管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与龟兹关系极为密切。《汉书·西域传》载:  相似文献   

5.
夏德美 《法音》2014,(3):35-44
正《梵网经》收于《大正藏》第24册,题名下标有"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共2卷,上卷讲菩萨的阶位,下卷讲菩萨戒法。《梵网经》是一部奇特的书,大约从隋唐以后,汉传佛教菩萨戒的授受主要以《梵网经》为依据,因此在以大乘佛教为主要特色的汉传佛教界,《梵网经》一直具有很高的地位。但这一经典自古以来就受到诸多质疑。隋代《众经目录》最早著录此书,但将其列入疑伪品。近  相似文献   

6.
马祖道一约于开元末年抵达闽北,“肇化”建阳佛迹岭。天宝五至八年间,移锡江西抚州西里山。此二处弘法虽有影响,属道一弘法的开拓时期。广德元年至大历元年间,往虔州龚公山建立“清净梵场”,为其弘法的发展时期。大历七年秋至八年九月间,移锡洪州,确立以开元寺为弘法的中心,为其弘法的繁盛时期,其法席之盛为南方禅宗史上空前。文章对宋僧传本传以及智藏、超岸的记载、《全唐文》本的权德舆所撰塔铭作了辨误,并指出权德舆塔铭记载的疏漏;对有关道一在江西行迹研究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办、上海梵典文化有限公司承办的“致敬经典,佛教典籍现场研讨会暨梵典宫揭牌仪式”3月23-25日在上海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宗教文化艺术学、梵文学、巴利文学、藏文学、蒙古文学、考古学、文物、佛学等专家学者40余人与会,对上海收藏家顾清先生所藏的文献进行了鉴赏与评估,一致认为,所藏典籍年代久远、材质考究、文种繁多、版式多样,是一批珍贵的佛教典籍文献。  相似文献   

8.
浅谈"伪经"与观音信仰的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音信仰在流传中不断发展、变化,与观音有关的大乘显密经典,多达80种,其中最重要的经典计有:东晋佛陀跋陀罗译《华严经》、东晋竺难提译《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简称《请观世音经》)、北周耶舍崛多译《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北宋昙无忏译《悲华经》、唐玄奘译《心经》、唐般剌密帝译《楞严经》、刘宋昙无竭译《观世音菩萨授记经》、伽梵达摩译《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菩提流支译《不空索经》、宋天息灾译《大乘庄严宝王经》及《法华经》等。随着观音信仰的普遍流行,中国内地也出现了一大批佛教列为“伪经”的有关观…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是世界上佛教体系最为完整的国家之一,佛教在我国分为三大语系,分别为:汉传佛教(汉语系佛教)、藏传佛教(藏语系佛教)和南传佛教(巴利语系佛教)。汉传佛教:佛教在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内地。东汉末年,主要由西域来的佛教经典被译成汉文,同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和宗教观念相结合,并开始向全国传播。魏晋时期,佛教般若学与玄学贵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86,(4)
佛教经籍的目录,起源甚早。自东汉佛教传入中国,经典的翻译随之而兴,译籍日富,部帙日增,不同的译本也不断出现。弘法之士为了综理存佚,研核异同,创制目录,用来“别真伪,明是非,记人代之古今,标卷部之多少”(见《开元释教录》卷一)。于是佛教的经籍,乃有典可征;并且于汉籍四库之外,别有传统,自具特色,在目录学的领域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1.
治己与爱人     
2004年冬,我有机会到南华禅寺参观。南华禅寺位于广东曲江县城东约6公里的曹溪北岸。宝林山麓,是禅宗第六代祖慧能弘法的道场,素有禅宗“祖庭”之称,又有“岭南禅林之冠”和“岭南第一山”之美誉。禅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由西域高僧智药三藏开创,帝敕额“宝林寺”。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改“中兴寺”,越三年改“法泉寺”。宋开宝元年(968年)太祖敕“南华禅寺”沿用至今。卓锡泉位于南华禅寺最北端,其所在庭院两侧墙壁上镌刻着《六祖坛经》。附在《坛经》后面的是无际大师的《心药方》石刻,兹录如下:大师谕世人曰:“凡欲齐家…  相似文献   

12.
文题按栏目分类编排,作者后面括号中的阿拉伯数字 为文章发表的期数、页码。热烈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一本刊编辑部(3 .2)经书典摘《古兰经》的伦理道德思想(续) ·“‘”.””.”一“.“·”一,“~怒马译(1.9)阿布都拉·优素福.阿里英译 《古兰经》导言:.“一“一…欧麦尔译(1.13)《古兰经》的雄辩玄机”·“·”一马恩信译(2.8)圣训概述一“”.”…”·~”··”…阎九步译(3.18)《天方诗经》漫话“·“·”·”·“··”…纳国昌(4 .12) 教义、教法研究礼拜常识简介补述“·”.·””·“·”一陈广元从伊斯兰教义观点看计划生育问题 “…  相似文献   

13.
东汉以来的佛经翻译是中国翻译史的开端,也是中国翻译思想史、理论史的肇始。佛经翻译中的译者、译著、译场和译论都是值得关注的重要研究项目,研究中国古代佛经翻译中产生的思想和理论萌芽对中国翻译学科的理论贡献和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办、上海梵典文化有限公司承办的"致敬经典,佛教典籍现场研讨会暨梵典宫揭牌仪式"3月23-25日在上海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宗教文化艺术学、梵文学、巴利文学、藏文学、蒙古文学、考古学、文物、佛学等专家学者40余人与会,对上海收藏家顾清先生所藏的文献进行了鉴赏与评估,一致认为,所藏典籍年代久远、材质考究、文种繁多、版式多样,是一批珍贵的佛教典籍文献。这批佛典成书大致在10世纪至20世纪中  相似文献   

15.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六世纪产生于印度,后来在西域诸邦国中传播,开始影响和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年)派使臣蔡愔到西域大月氏邀请天竺沙门摄摩腾和竺法兰二人到中国传教,他们用自马驮载佛经及释迦像,经过长时间的长途跋涉到达东汉都城洛阳。东汉政府为此专间在洛阳东郊修建了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  相似文献   

16.
<正> 孔子故里曲阜,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古称“少吴之虚”,商奄故址,是西周以来鲁国的故都。这里,地上和地下埋藏的文物古迹极为丰富。1961年国务院公布孔庙及孔府、孔林,鲁国故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一处。一、孔庙公元前478年,即孔子死后的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生前“所居之堂”立为庙,以“岁时奉祀”。当时仅有“庙屋三间”。东汉桓帝永兴元年(公元153年)第一次下诏建庙。此后近两千年间,先后修建六十多次。其中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86,(1)
大品经游意一卷(《续藏经》本)唐释吉藏撰。《大品经》者,即《摩诃般若波罗密经》也。自曹魏高贵乡公廿露五年,朱士行既从昙柯迦罗集梵僧羯磨受戒,于洛阳讲《道行般若》,叹为大乘之要。以译理不尽,西求大本于于阗。得正本九十章,遣弟子送归。至晋元康元年,竺叔兰、无罗叉译为晋文,名曰《放光般若》。于是义学之侣,莫不志归般若,宗申本无。支孝龙讲之,帛法祚注之,安惠则写之,康僧渊诵之。哀帝请竺道潜、于法开、支道林先后出京讲《放光经》。道安居襄阳十五年,每岁再讲《放光经》。罗什入秦,重译《道行》,名曰《小品般若》;重译《放光》,名曰《摩诃般若》。世称此二为“大、小品经”焉。又译龙树造《摩诃般若经释论》,名曰《大智度  相似文献   

18.
杏坛     
<正> 孔庙大成殿前的杏坛,是一个形式奇特,寓意深远的建筑。“杏坛”最早见于《庄子·渔父篇》:“孔子游乎缁帷之林,坐休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但原址在何处,任何书上也未见记载。据载孔子故宅西面不远的地方曾有孔子的教授堂。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皇帝至孔子故里朝圣时,曾在此处驻跸,后世遂以此处为殿(最初称“文宣王殿”,宋徽宗时改名“大成殿”)。宋真宗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因扩大庙制,拓宽庙庭,将此殿拆去,向北移至讲堂旧址,重建为正殿。而将所遗旧基改筑成砖坛,周围环植杏树,称为杏坛。金明昌年间,在坛上加建了一座单檐歇山亭  相似文献   

19.
(2 4 ) 10 4 9页 :“东莞太守 ,晋武帝泰始元年 ,分琅邪立。”按 :考《三国志·魏书·臧霸传》 ,尹礼为东莞太守 ,事在东汉建安初。则东莞置郡由来已久。魏仍置东莞郡 ,《三国志·魏书·胡质传》 :黄初中 ,“为常山太守 ,迁任东莞。……在郡九年 ,吏民便安 ,将士用命。”此云“  相似文献   

20.
梵二大公会议前的20世纪天主教神学 我们应当避免对“梵二会议以前的神学”的说法抱一种纯粹贬视的理解,并不存在一种宗教会议前期的统一神学。在二十世纪的早期和中期,我们不仅能从手册或教材上找到不同观点的神学也可以从那些个人的作品尚未被教廷官方认可,但事实上为梵二大公会议的文件打下了基础的个别神学家那儿得到。这些神学家有卡尔·拉纳(Karl Rahner)、伊夫·贡茄(Yves Congar)、亨利·特·吕拜克(Henri de Lubac)、爱德华·希勒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