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书讯     
《兰州道教概编》出版发行 书 讯  由兰州市道教协会袁宗善会长编著的《兰州道教概编》一书已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介绍了兰州地区道教宫观的分布、道教传播的历史及改革开放后道教的发展状况 ;对历代道士及当代道士诵读的主要经典也多有介绍。此外 ,本书还辑录了道教的重要文献 ,包括碑记、诗词、楹联 ,以及袁宗善会长已发表过的部分文章。《兰州道教概编》一书的出版 ,填补了兰州市道教历史资料的空白 ,为广大道教信众及社会学者了解、研究本地区道教的历史发展及现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兰州道协 )《道风百年———香港道教与道观》图文…  相似文献   

2.
唐代道教义理的代表作《道教义枢》是孟安排根据隋代巨著《玄门大论》而精炼简编的一部理论的专著。其作者“青溪道士”孟安排是唐武则天时期荆州———青溪山一带的道士 ,也是一个卓有成效的道教理论家和修炼者。因其生平事迹不见史传 ,我们仅从现存的少许资料中 ,就他与青溪山道教浅作探讨。一、孟安排生平略考《正统道藏》太平部收有《道教义枢》十卷 ,原书题“青溪道士孟安排集”① ,这是出现孟安排名与书的第一处 ;唐代诗人陈子昂撰《荆州大崇福观碑记》中有“道士孟安排者 ,玄禀真骨 ,记上阶黄裳羽袂 ② ……”这是《道家金石略》中收…  相似文献   

3.
我是龙虎山嗣汉天师府门下授职的道教正一派散居道士 ,15岁从祖入道 ,奉守道教经典、戒规 ,擅长各种斋醮祭祷、超亡追思科仪 ,历经 6 5年道龄 ,耄耋年迈 ,白首残烛 ,但对太上的虔诚不改 ,于是有几句憋在心里的话不得不讲。道教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新生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中迈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民族振兴 ,国家富强 ,古老的道教充满着活力与生机。中国道协张继禹副会长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中华振兴 ,道教庆幸》一文中指出 :散居正一派道士是道教衍传的传统形式之一 ,应予认定和管理 ,散居正一派道士的权益都应得到尊重和政策…  相似文献   

4.
书讯     
经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道教典籍——《藏外道书》由四川巴蜀书社出版发行。《藏外道书》是继明代正统《道藏》之后的第一部系统的道教经典文献资料汇集。它第一批收书七百余种,一千余卷,主要收录了明清以来的道教经籍。《藏外道书》在编排上既保留了《道藏》的特色,又有自己的特点,与明代《道藏》在资料连续性上相匹配。它的出版对研究明清以来道教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道士的称谓     
“道土”之称在东汉创教之前便有之。据《楼观本纪》载:‘调穆王好尚黄老,闻仙师杜仲有至德高行,遂师之。因追仰遗迹,崇构灵坛,招集四方幽人逸士,以绍玄业……朝野弘修道事,故以道士为号焉。”古时有三种人可以称为“道士”。一是崇泰道家之八二是有道之七三是方术之士。道教创立之后,‘道主’倒成为道教神职教徒的称谓。道教经书,如《太上太真科经》、《洞真太上太霄琅书经》均谓“以道为事,故称道士”。据此,道士必须信奉道教教义,遵守道教规戒,还必须身着规定的道装,在宫观内修习道教的斋仪和道术。上述‘值上’识是对道教…  相似文献   

6.
道士的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者的话:已故吉冈义豊教授是日本研究中国道教的专家。他最后一本书是《追求长生》,1970年在日本京都出版。书中194页至228页介绍了“道士的生活”,主要讲的是解放前夕北京白云观道士的生活。1979年美国研究道教的专家荷尔姆斯·韦尔奇教授和法国研究道教的学者安娜·塞德尔合编了一本中国宗教论文集,题为《道教的多面性》,由耶鲁大学出版。书中收入了有关“道士的生活”这一章,  相似文献   

7.
<正>作者:王皓月,中华书局2017年版本书以《真文赤书》《人鸟五符》《玉京山步虚经》《诸天自然内音玉字》四部经典为中心,考察东晋、南朝时期相关道教经典的内容和关系,通过经典思想的演进推测经典编纂的顺序和时期,进而分析陆修静改编《灵宝经》的动机和方式,对六朝时期道教的形成及道教的道派进行重新认识,指出陆修静使用敷演的手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道教》1994,(4):14-14
第一条 为加强对正一派道士的管理,继承道教正一派授箓之传统,健全正一派规仪教制,提高正一派道士素质,促进道教活动正常化,根据本会《章程》和《关于散居正一派道士管理试行办法》,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 正一派道士应经过受箓,领受法职,明证道位,方有资格主持道教斋醮仪典。 第三条 凡正一派道士申请授箓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相似文献   

9.
《玉皇经》     
道教经典。全称《高上玉皇本行集经》。3卷。道士斋醮祈禳及道门功课的必诵经文。作者与成书年代不详,但近人有谓其出于隋唐道流之手和成书不早于宋代之说。经文由《清微天宫神通品》、《太上大光明圆满大神咒品》、《洞玄灵宝玉皇功德品》、《天真护持品》及《洞玄灵宝报应神验品》等篇组成。主要叙述元始天尊在清微天中宣说玉  相似文献   

10.
过去,有些研究《易》学的学者往往把《周易》仅仅当作儒家的经典。其实,作为我国古代的珍贵文献,《周易》是先秦诸子百家的共同经典,故汉代学者刘向校书时便将该书列为经部之一,以示非儒家所专有。东汉,随着社会的变迁,道教的产生,《易》也成为道士手中之至宝。或注释,或引伸,或改造。《易》几乎变成道教思想体系的基础。这种情况到了宋元之际可谓达到  相似文献   

11.
《道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道教经书的总集,包括经戒、科仪、符图、炼养等经书,以及诸子百家文籍。道家经书出现于东汉末年,而道经的汇集则始于南北朝和隋唐,盛于宋。唐玄宗曾命崇玄馆道士编成《三洞琼纲》(通称《开元道藏》),但不久即毁于战乱。宋真宗命王钦若主编道教经典《宝文统录》,凡4359卷。六年后,张君房增修为4565卷,按三洞四辅分类,名曰《大宋天宫宝藏》。后又择要编成《云笈七签》122卷。在上述几部中国古代内容最全面丰富的《道藏》中,都收录了天台桐柏山的藏经,并占有很大的篇幅。可见桐柏山道藏在中国《道藏》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金祺  张艳 《中国道教》2001,(4):32-35
《道教义枢》是一部旨在“显至道之教法 ,标大义之枢要”的道教教义经典。编著者孟安排是生活于唐高宗至则天朝时期的著名道士。按照通行的观点 ,认为《道教义枢》是在借鉴先前问世道教教义巨著《玄门大义》的基础上编撰的。孟安排在《道教义枢》的序中谈及他编撰这部书的动机和方法时是这样说的 :其有支公十番支辩 ,钟生四本之谈 ,虽事玄虚 ,空论胜负。王家八并 ,宋氏四非 ,赭道正之《玄章》 ,刘先生之《通论》 ,咸存主客 ,从竟往还。至于二观三乘 ,六通四等 ,众经要旨 ,秘而未申。唯《玄门大义》盛论斯致。但以其文浩博 ,学者罕能精研 ,遂…  相似文献   

13.
唐代为中国道教的全盛时期,其道派承袭魏晋南北朝,来源有二,其一是继承魏晋神仙道教的传统,其二是魏晋天师道的流变。例如唐代专门从事外丹黄白术的金丹派道士和以各类气法修炼,兼服食药物养生的炼养派道士,则是继承方仙道传统的神仙道教流派。上清派、灵宝派、正一派等经箓派道教,实际上是魏晋天师道在神仙道教影响下的流变。再有楼观派(唐初改楼观为宗圣观)道士以终南山为中心,形成终南山道团,宗老子和关尹子,习《老》、《庄》,实为神仙道教和经箓派道教的融汇。唐代道观遍于全国名山大邑,以茅山和终南山最显,道教重道阶而不重道派。其中上清派以茅山为本山,师徒授受分明,是唐代影响最大的道派。自陶弘景以来其传授次第为:  相似文献   

14.
王志芹在《上海道教》2004年第三期撰写文章,认 为对于道教徒来说,道教的经典是极其重要的,应该重 视道经的研读,这是加强内修基础,提高信仰素质的前, 提。道教奉持的经典道书在传行中日益增多,为使之真正发挥传扬真道,历代道门高士积极地对道教经典道书进行收集和整理。道教徒参学研习道经的目标,就是要学道悟道,修道证道,传扬大道,度己度人,福国裕民,最终成为得道合道的神仙。从社会的现实和修道者的实际来说,道书中所阐述的天人合一的哲学和长生度世的道义无不发人深省,因此修道者应通过诵经作为最基本的素养加强锻炼。要想真…  相似文献   

15.
封面说明     
葛长庚书《华阳隐居真诰》。葛长庚(1194-?),又名白玉蟾,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又号琼山道人等。南宋时著名道士,道教内丹南宗尊为第五祖。祖籍福建闽清,生于  相似文献   

16.
天保六年,北齐文宣帝高洋颁布《废李老道法诏》,令道士剃发出家为僧。此事虽有佛教徒自神其教的成份,但佛道论争与废除道教一事却非伪造。文宣帝本欲沙汰佛道二教,然最终废除道教者,其原因有三:迷信佛教,缺乏政治家气度;指导思想不清,政教冲突为宗教斗争代替;北齐胡风兴盛,且文宣帝饮酒过度患有精神疾病。文宣帝废除道教后,仍然与道士有交往。及至北齐废帝时期,道教势力再次壮大。藏内文献与《资治通鉴》记载文宣帝禁绝道教的影响,有夸大失实之处。  相似文献   

17.
上海城隍庙道众用了近一年的时间系统地精读了《要修科仪戒律钞》。《要修科仪戒律钞》共16卷,是唐代道士朱法满根据唐代和唐代以前50余种道教典籍编撰而成的道教重要资料汇编。其中,汇集了道经、写经、诵经、讲经、戒律、愿念、科仪、斋法、道观、道士饮食起居,以及道士吉凶仪等各种论述和规戒。上海城隍庙道众通过对该典籍的学习,对于坚定道教信仰、遵守道门规戒、认真斋醮科仪、弘扬道教文化等等,都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现将上海城隍庙部分道众学习《要修科仪戒律钞》的心得在本刊发表,供各宫观道众学习该典籍时参考。一个道观,十几名道众,每周一次,一个半小时,长年累月,逐字逐句地精读一部经籍,探讨求索,联系实际,交流体会,坚定道心,坚持正信,这是学道修道的好风气,好办法。上海城隍庙的做法值得各庙重视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道教辞典     
《道藏》道教经笈的总集。东汉末道教初兴,经书不多,魏晋以后,随着道教的发展,道书日滋。东晋以后,陆续编纂经目,如南朝宋陆修静撰《三洞经书目录》,梁孟法师撰《玉纬七部经书目》,北周玄都观道士撰《玄都经目》、王延撰《三洞珠囊》,唐尹文操撰《玉纬经目》。唐玄宗即位,饬令史崇玄等修《一切道经音义》,开元中,删订道书,首编成藏,分三洞三十六部,即洞真、洞玄、洞神各十二部,名《开元道藏》,其目即《三洞琼纲》。经五代之乱,该藏毁于兵燹。宋代,徐铉、王禹偁、王钦若、张君房、刘道元等  相似文献   

19.
一、散居正一派道士管理工作的初步成效根据 1 992年国务院宗教事务局转发的《中国道教协会关于散居正一派道士管理试行办法》 ,为维护散居正一派道士的合法权益 ,促进其宗教活动正常化、规范化 ,江苏省道协于 1 993年制定了《江苏省道协关于散居正一派道士管理实施办法》 ,并从 1 996年起相继在扬州的兴化、高邮 ,南通的海安、如东 ,苏州的吴县、昆山、太仓和无锡等市县进行了规范化管理的试点工作。 1 998年 8月 2 4日 ,中国道教协会第六届会议通过了《中国道教协会关于道教散居正一派道士管理暂行办法》,我省积极贯彻实施 ,并取得了一定…  相似文献   

20.
简讯     
苏州道教协会受到省、市表彰江苏省苏州道教协会积极整理、继承道教音乐,抢救祖国文化遗产,于1989年10月25日分别被江苏省民族宗教事务局、苏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处评为省、市宗教界为四化建设服务先进集体。为整理、继承苏州道教音乐,近几年来,苏州道教协会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自始至终把抢救道教音乐,培养道乐演奏接班人紧抓不放,他们依靠老前辈,献宝传技,于一九八六年成立了道教音乐组,汇编了《苏州道教音乐选》一书,并注意把培养青年道士学习和继承道教音乐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已形成了一支技术比较熟练的道乐演奏队伍,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