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毓璜顶剪纸作品的内容包罗万象,其中有很多以基督教为主题的作品。主要是围绕圣诞节,取材圣经故事,做成圣诞卡、明信片、圣诞树饰物、书签等形式,极具特色,是基督教与中国民间艺术的结合的实例。通过这种中国民间艺术的形式,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更容易了解基督教文化;对于当时的西方人来说,则是可以直观地了解当时的胶东的风土人情和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焦富齐 《天风》2007,(8):12-13
正因为主耶稣已经从死里复活了,主耶稣复活的大能和复活后永远的生命,要进入每个信主之人的生命中——经文:约11:24;林前15:14“我信身体复活”这句话,已经被列入《使徒信经》,这是基督教最基本的信仰之一,也是基督教最重要的基本教义之一。  相似文献   

3.
林超群 《天风》2016,(11):16-17
正文化认同和适应是中国基督教避免国人误解的关键。平心而论,基督教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在某些时候遭到误解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关键是我们如何面对,正确的处理对于化解矛盾、减少冲突至关重要。一、社会上有哪些误解?社会上对基督教最根本的误解是认为基督教是洋教,基督教对中国人来说是舶来品。当然不是所有舶来品都被人们排斥和拒  相似文献   

4.
正长期以来随着基督教成为西方主流文化,"不信神的异教者"就成为很多人的标签。当前西方所谓"异教者",包括了无才帜仑者、人文主义者、世俗主丈者、自然主义者、佛教徒、万物有足论者、泛神论者等非一神信仰者。这本书即是这些人的论文集,共四十位作者:他们并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向一在北京工作的外甥传福音,他不能接受 他称自己是一个“不可知论者”。他说:“我不信基督教,也不反对基督教 我跟妈妈去听过两次道,但我实在听不出这2000年前的一个中东宗教如何能向我们这20世纪末的现代文明人说话 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70年代就有人上了月球,90年代火星探测器又上了火星,器官移植、试管婴儿被广泛  相似文献   

6.
袁世国 《天风》2003,(1):12-13
“非以役人,乃役于人”在基督教界是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现代人更加视之为高尚的情操,因为它描绘出一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我们都知道这句话出自耶稣对门徒的劝勉,翻译出来是为首的必要作众人的仆人的道理,更重要的是,耶稣是以自己来说明这道理:“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可10:45)现代人提起这句话也多会想到耶稣基督的榜样。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日本,有很多人信奉本土的神道教,或者是早在6世纪从中国经由古朝鲜传到日本的佛教,当然还有一部份人信奉基督教。根据日本文化厅的调查总结,到1996年12月末,各宗教派别信徒人数分别为:神道1.2亿人,佛教9158万人,基督教317万,各宗教派别的信徒总数是日本人口总数的约2倍以上。这表明日本人的宗教信仰并不虔诚,可以说也反映了“有用即信,无用不信”的“实用主义”宗教观。  相似文献   

8.
《天风》2004,(7):12-12
今天,就我们全国基督教来说是个很高兴很重要的日子。全国基督教两会正式接受这座礼拜堂和它的附属房屋。从此,这整幢大楼归中国基督教所有,为中国基督教所用。这事所以成为可能,是由于我们的国家是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我们的基督教也是个独立自主的教会,我们讲中国教会自治、自养、自传,就是中国教会由中国信徒自办,中国教会的总部不在伦敦,不在纽约,也不在日内瓦。这里才是中国基督教的总部。解放前,在这座礼拜堂做礼拜的人几乎全是英国人,礼拜结束的时候人人站起来唱大英帝  相似文献   

9.
刘行 《天风》2014,(12):20-21
近年来,圣诞节的影响超出教会,为国人所接受。一些不信基督教的人在圣诞节时走进教堂,一些人在圣诞节期间举行一系列活动,尤其对商家来说,圣诞节更是一个做生意的好机会,他们抓住商机,大搞圣诞节促销活动,把店面装饰布置得花枝招展,摆出圣诞老人和圣诞树,张贴有关圣诞节的字画,甚至打出"顾客是上帝"的广告语;有的酒店、娱乐场所大摆圣诞大餐,大搞圣诞狂欢。这些现象让人欢喜让人忧。  相似文献   

10.
<正>对于基督教会来说,如何防范和抵制异端一直以来都是不容忽视的任务。一、识别及注意异端异端挂着基督教的牌子,却没有基督教纯正的信仰;异端宣称相信圣经,但不是真正根据圣经;其信仰内容与正统信仰不同,有许多内容混淆我们的思想、迷惑我们的信仰,叫我们远离神。异端之所以活跃是因为其内容吸引人,迁就人的喜好。我  相似文献   

11.
任霞 《天风》1996,(10):31-32
1992年,还未脱去学生稚气的我,带着对基督特殊的情感来到长沙市基督教会“老人之家”作服侍工作。工作的内容为:打扫房子,帮老人料理一些日常生活琐事,有时还为盲老人、瘫痪病人喂饭等。这对一个刚满20岁,长期在学校生活、从未做过家务的我来说,是相当不容易的,特别是喂饭等工作。 也就是在这里,我遇到了他。  相似文献   

12.
正以教育为前提的神学,只能是本土的,其目的在于回应中国教会的实践,总结中国信徒的灵性经验,反思中国教会的发展轨迹一、什么是中国的基督教神学教育?国家主席习近平说:"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这句话完全适用于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在大力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今天,神学教育必然要起到风向标和推进器的作用。什么是基督教中国化?怎样促进基督教中国化?基督教中国化的目标何在?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中国神学教育去面对、回答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范爱侍 《天风》2004,(12):42-43
(青年二人,同时登台,展开对话) 甲:你好!今天你们教堂灯火辉煌,歌声嘹亮,人头拥挤,热闹非凡,到底是什么事,可否请你告诉我? 乙:今天是基督教的圣诞节,庆祝救主耶稣的生日。这是我们基督徒快乐的节日,如今也成了普天同庆的节日。社会上许多人虽然不信耶稣,也在互相赠送圣诞贺卡和礼物,表示祝贺哩!  相似文献   

14.
肖安平 《天风》2007,(1):36-38
恢复新约爱的诫命,爱神爱人,这是路德的一个任务。对基督教来说,在道德上只有一个基本的道德命令:爱。这是基督教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这个名称,在中国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来说,它专指16世纪马丁&#183;路德改教后的基督教新教,或称“更正教”,这是19世纪初(1807年)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传人的。从广义上说,凡崇奉耶稣基督为救主的都是基督教。因此中国基督教的历史就不只是一二百年而是一千三四百年了。它应该从唐朝的景教算起,包括元朝的“也里可温”、明清的天主教和19世纪的更正教。这也就是我们传统的说法:基督教曾四次传人中国。那么,为什么说“三起三落”而不是“四起四落”呢?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圣经上记载耶稣升天时给宗徒们下达的 简短命令:“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信而受洗的必要得救;但不信的必被 判罪。”(谷16:15—16)从这简短的两句话可 以看出讲道理传福音的任务多么重要,关系 如何重大,它涉及到人灵的得救与否。圣保禄 对这问题进一步做了分析。他给罗马人写信说:“但是,人若不信他,又怎能呼号他呢?从 未听到他,又怎能信他呢?没有宣讲者,又怎 能听到呢?若没有奉派遣,人又怎能去宣讲 呢?”(罗10:14~15)。这个“往训万民”的任 务,主要负责的是宗徒们;现在来说,就是接 宗…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宗教》2012,(10):76-77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漂亮、可爱,却像挂在天空的星星,思维永远停留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少和人交流,包括自己的妈妈……他们不幸患上了自闭症!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家长来说,当他们怀抱行为古怪、眼神迷离的孩子四处求医的时候,就深深体会到了什么是孤独、无助甚至是绝望。一个自闭症的孩子往往打乱了家庭所有的规划,他们的父母只能放弃事业,放弃自己,精神上承受极大的痛苦,经济上背负沉重的负担。面对这些急需帮助的儿童弱势群体,浙江省基督教两会和杭州基督教  相似文献   

18.
主耶稣说:“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 8:32)这句话的古汉语译文就是:“尔识真理,真理释尔”,成为基督教女青年会的会训。当我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时,就被这话语所抓住,因为它本身就带着极深奥的哲理。 真理不同于道理、学说、  相似文献   

19.
失去的往昔     
维多利亚时代流行的文字里有两种经典是非读不可的,一个是维多利亚时期的地下小说,许多著名的色情描写远远超过所谓后现代的不知所云;另外一个就是克贝特对往昔基督教的怀念。 克贝特的怀念见于他那句最经典的名言:“我出生时的英国。”说这句话的克贝特根本就不像那个《政治记事》周报的激进派成员,而更像一位典型的英国乡下人。 我想,说这句话的克贝特肯定记得流行于18世纪的一句话:美德正在广阔的前线挺进。或许克贝特也还记得一个致力于反对法国大革命,尤其是反对拿破仑的福音派教徒,这个人曾经当众宣称:胜利果实应该有他们的…  相似文献   

20.
亲情树     
一位哲人说:爱情不过两三年,大多数的岁月,夫妻靠一种亲情来维系情感。我不愿相信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对于我来说,这句话却是纯乎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