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9 毫秒
1.
我们常说的生活禅,也就是人生活于日常人伦当中,无时不刻地有机会体验生之价值。这也是一种禅或禅悟。禅要悟个什么?祖师们说,是求“父母未生之时的面目如何”。用今天的西哲化语言说,是求具体而个别之后的自我的终极意义。这自我便是“大我”绝非“私我”,绝非五蕴之身。下文中的作者有一颗极为平常的心,他活得必不会很累。作者平淡而深厚的生活观有两点思想背景:一是慎终追远,常思祖德;一是顺时应运,不作妄想。  相似文献   

2.
有个年轻人,名叫安澜。他说自己千什么都会成瘾。我要详细了解情况,就请他打个比方。他说,我上学的时候,就对网络成瘾。那时候,我每天起码有5个小时要趴在网上,网友遍布全世界。  相似文献   

3.
家是什么?     
那所充满爱的房子叫家,没有爱的房子不管多大,都只是房子……家是什么?有人说世界上有多少栋房子,就有多少个家;也行人说世界上有多少扇门就有多少个家。可是,也许答  相似文献   

4.
传播福音     
《中国天主教》2009,(4):1-1
有一个人来到耶稣跟前说:“师傅!我该行什么‘善’,为得永生?”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问我关于‘善’?善的只有一个。如果你愿意进入生命,就该遵守诫命。”他对耶稣说:“什么诫命?”耶稣说:“就是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应孝敬父母,应爱你的近人,如爱你自己。”那少年对耶稣说:“这一切我都遵守了,还缺少什么?”  相似文献   

5.
对人的精神生活的抽象关注构成西方传统哲学的主题之一。西方传统哲学的精神生活观可历时态地划分为超验性、先验性、经验性的不同铸型。马克思的精神生活观建基于"实践的唯物主义"前提之上,在对西方传统哲学精神生活观的历史反叛和现实扬弃之中,确认精神生活的存在由超验、先验和经验共时态构成,并由此开启了重新理解精神生活的"实践"、"现实"、"人的解放"等新维度,进而具体展现出对精神生活理解的多重性的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6.
200多年以前,有个叫霍雷斯·瓦尔坡的人写过一个名叫《不虞国三王记》的故事,说在锡兰岛上有一个古怪的国家,名叫不虞国。在那里,你本来不需要什么,可就偏偏会遇上什么;你本来想  相似文献   

7.
正对于今天的人们而言,古人的心灵非常发达,而头脑就简单得多。也许很多人会说,古人的头脑简单,但古人不是很有智慧么?说得很好,古人的智慧来自于心灵。不论你属于哪个国家,不论你是哪个民族,不论你是什么肤色,也不论你说的什么语言……不同的国度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可是所有的文化及事物都来自于人们的头脑、心灵和本能,这是  相似文献   

8.
你们来看     
王敏 《天风》2006,(13):2-3
耶稣转过身来,看见他们跟着,就问他们说:“你们要什么?”他们说:“拉比,在哪里住?”耶稣说:“你们来看。”他们就去看他在哪里住,这一天便与他同住。那时约有申正了。(约1:38-39)  相似文献   

9.
通过逻辑学习,我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处处有逻辑,处处可以用逻辑。我有意识在培养教育孩子中发挥逻辑的作用。我有一个刚进小学的孩子,他的特点是好问。见到什么问什么,其中有许多是属于概念性的问题。例如,一次他从电视上看到邓小平同志检阅华北演习部队,就问:“什么叫陆军”?怎样回答这类概念性的问题呢?形式逻辑告诉我们,概念有内涵和外延。所谓内涵,简单说就是概念的含义,所谓外延,简单说就是概念适用的范围。据此,我就回答:“陆地上作战的军队叫陆军,现  相似文献   

10.
旁观自己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句话我很早就熟悉,也从来没有多想过什么,后来读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加上身边老人们说的人有三昏六迷九糊涂十二癔症,就更不会要求自己多做什么了,反而常常想:迷就迷吧,谁让自己是当局者和身在此山中呢?人在本质上是孤独的,也确实很难有完全清醒理智、看得清楚明白的人生,有人就以难得糊涂自我安慰,  相似文献   

11.
有人认为,少男少女有什么烦恼,有什么忧愁呢?就像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所写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似乎说愁的少男少女真是自作多情,心中欢乐无比还“强说愁”。还有人则认为,“危险的年龄”、“危机的时期”、“极度的迷惘、困惑”都是青少年这一阶段的专有名词。比如日本学者依田新先生在一本青少年心理学的书开头就说:“烦恼是青少年的特权”。看来,青少年并非欢乐无比,烦恼只跟他们有缘,究竟青少年有没有烦恼、困惑呢? 应读说,烦恼、困惑是人类共有的心理属性,是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进程中的生活观转型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社会生活中,信息化正在由专业术语演变为大众用语;在观念世界里,人们对生活的看法也在经历着由科技进步而激发的大震荡。此时,学术界所关注的一个问题是:人的生活观是否会因信息化而产生历史性的转型?一、现代信息技术的革命性质及其对生活观的转型要求1.现代信...  相似文献   

13.
正清代有王誉昌、王应奎二人,都喜爱文学,王应奎尤其喜欢作诗。有一天,王誉昌对王应奎说:"作诗必须变不类为类,才能写得好。"王应奎不解地问:"什么叫‘类’,什么叫‘不类’呢?"恰好桌上有毛笔、砚台与茶杯三样东西,王誉昌就指着对王应奎说:  相似文献   

14.
论黄老道     
道教是从黄老道演化来的,可以说没有黄老道也就没有道教;要治道教史,少了黄老道就少了一个重要环节,道教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等一系列过程就不能搞清楚。因此,仔细地研究黄老道是很有必要的。那么,什么是黄老道,它的思想来源是什么,它又是怎样产生形成的,它有些什么经典、教义和特征?这些就是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北京人真好。北京大杂院里的邻居们真好。兄妹们从小就生活在街坊邻里的关照里。特别是他们的母亲病倒、去世以后,老邻居们更是一直在帮忙。逢年过节的拆拆洗洗就不用说了,送他们的母亲进医院、给他们的母亲办后事,全靠了街坊邻居们。他们的母亲去世后,直至今天,每到吃饭时间,东家一盆饭,西家一碟菜,到时候就送过来了。老邻居们说:“这有什么呀,我们吃什么,你们就吃什么,多放一把米,不全有了?”  相似文献   

16.
人生美酒     
王英 《天风》2006,(18):8-9
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亲的筵席,耶稣的母亲在那里。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席。酒用尽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耶稣说:“母亲(原文作“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他母亲对用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照犹太人洁净的规矩,有六口石缸摆在那里,每口可以盛两三桶水。耶稣对用人说:“把缸倒满了水。”他们就倒满了,直到缸口。耶稣又说:现在可以舀出来,送给管筵席的。他们就送了去。管筵席的尝了那水变的酒,并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来,对他说:“人都是先摆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摆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约2:1-10)  相似文献   

17.
“佛家讲空,是至高的智慧,是非常科学化的。”“它并非非一切虚无,这就像我们对‘○’这个数目字的错觉一样。表面看‘○’好像什么都没有,其实包罗万象,变化多端,说有似无,说无实有。”  相似文献   

18.
不要怕     
教友啊教友我们不应该害怕有耶稣在我们的心里魔鬼的任何招数都会被打垮什么世上的陷阱什么爱情的虚假什么三仇的诱惑什么金钱的砝码只要我们实践主说过的话让活泼的信德开出鲜花就一定会用生命的长矛戳穿罪恶的铁靶不要怕烦恼的折磨不要怕贫病交加不要怕灾难的侵害不要怕身负的苦架有主与我们时时刻刻在一起将来总会有公正的报答朋友啊朋友我们不应该担惊受怕有圣母做我们的主保任何艰险都不在话下什么崎岖的道路什么仇恨的撕杀什么手段的残忍什么无情的篱笆只要依偎在圣母的大氅下让真诚的爱德长出奇葩就一定会用智慧的步伐躲开邪恶的风沙…  相似文献   

19.
正马未都有次提到家里的一个保姆,讲得挺有意思:她有时会偷偷拿他家的东西,也不拿值钱的,就是一头蒜,两片姜,半瓶花生米什么的。马老师发现后,就跟保姆说,你喜欢或者需要什么,说一声再拿就不为过,反正有些东西他也用不完。但保姆不说也不改,该拿的还是悄悄拿。这让马老师很烦,而且不放心,万一哪天拿走件文物呢?所以便  相似文献   

20.
和曾在医院工作的朋友聊天,我问他:"你所看过的不快乐的人很多。请问他们有什么共同特性?"他说:"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沉溺在一个负面事件里不想出来。恨一个人,就不断说那人做的坏事、说的坏话。倾吐是一种发泄,但不断谈论自己痛恨的人,会累积负面能量,那人的形象就更可恨了。"很多和婆婆处不好的儿媳妇,心情不好就想起婆婆。"花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