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作者宣称:本文试图研究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的某些特点及其基本矛盾的最重要特征。作者在分析了现时代的特点后说:彼此更替的对抗性的阶级形态,就剥削的实质来说是一样的,所以它们之间的矛盾不能有当前过渡时代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所具有的那种深刻性、尖锐性和经常性。以两个体系斗争为其主要战场的世界革命过程,客观上使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成为国内和国际生活的一切领域内争论的参加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是基本的、最深刻的矛盾。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具有全面性质,它深入到生活的一切方面,民族解放运动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却没有这种普遍性。只有当民族斗争和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融合起来的时候,这个矛盾才开始逐渐具有普遍性和全面性。作者还断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力量和威力的增长,不仅对于社会主义各国人民,而且对于民族解放运动的命运以及资本主义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也就是对于全人类的命运都有决定性的意义。殖民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之间的矛盾,不仅在现时代之前很久就产生了,而且在全世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结束之前,当社会主义对帝国主义占压倒优势,而帝国主义最终失去其掠夺其他民族的可能性的时候,就能得到克服。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就所有最重要的特征来说,最深刻地表现着现时代的实质,决定着现时代的发展,因此,它是现时代的基本矛盾。作者接着分析了现时代的基本矛盾在经济、政治等领域中的表现,认为:资本主义的和前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是这个矛盾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一切为私有制所统治的国家在客观上都同社会主义对立。战争与和平的问题是现代政治中最重要的问题,在这里,帝国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相对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矛盾,同时代的其他矛盾——帝国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里劳动和资本之间的矛盾、垄断组织和大多数人民之间的矛盾——互相起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融合起来。战争与和平问题变为全人类头等重要的问题,它超出了狭隘的阶级利益范围。作者最后作出结论说:现时代的基本矛盾就是两个对立的社会体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这个定义,是最完全、最确切的。  相似文献   

2.
费多谢耶夫的这篇文章发表在一九六五年《苏联科学院通报》第九期上,这是他在今年四月全苏唯物辩证法讨论会(有六百多人参加)所做的报告的压缩。费多谢耶夫这篇文章是彻头彻尾修正主义的,只不过在论证问题时耍了一套更狡猾更虚伪的手段而已。根据《哲学问题》杂志今年第十期有关唯物辩证法问题讨论会的长篇报道,他这个报告共分五部分:(1)辩证法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发展;(2)过渡时代的辩证法;(3)现代历史过程的不平衡性和国际关系的辩证法;(4)发展的上升路线与下降路线;(5)社会主义发展的辩证法。费多谢耶夫在本篇文章中把那篇报告的第一、第二部分合在一起(第一部分有删节),这样便只有四部分了。原报告的第五部分,费多谢耶夫把它加以扩充,单独写成一文,发表在《共产党人》杂志今年第十四期上,这篇文章的译文排作这一组文章的第二篇。我们在译本文时,把原报告第五部分(社会主义发展的辩证法)略掉。作者在本文的第一部分里,除了重弹苏共关于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体系与资本主义体系之间的矛盾等老调之外,还提出一个“新”论点,即“就世界发展的范围而言,时代的基本矛盾则是内部矛盾”,这个矛盾对个别国家来说是“外部矛盾”,其间的辩证法是:“时代的主要矛盾决定时代的基本特点的发展和变化、世界发展的方向”,“决定两种对立体系竞赛和斗争的进程和结局”。这是他的一个基本观点。作者在第二部分中大肆宣传热核战争恐怖,说什么“如果说热核战争将会废除资本主义,那末它不但不会提前反而会大大推迟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甚至“可能提出人类本身存在的问题”;说什么“社会主义不通过社会主义国家和资产阶级国家之间的战争也能够得到胜利,在和平条件下也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胜利”。他并且再次荒谬地宣称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和平形式的革命飞跃”具有“现实的可能性”。第三部分谈到社会发展的上升路线(社会主义)和下降路线(资本主义)之间的所谓“辩证法”。这里他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都说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代基本矛盾的运动”。他给“非资本主义发展”下了一个定义:“这是从封建制度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但是绕过资本主义阶段,这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成熟和形成的过程”,这一过渡是“或多或少和平地”实现的。作者在这里实质上是在宣传外因决定论,企图麻痹资本主义国家中和民族解放运动中的革命力量,束缚他们的手脚,反对他们进行反帝的斗争,从而让苏美两大国来主宰世界人民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作者承认,社会主义社会里存在着矛盾,甚至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矛盾也不会消失。作者分析了“差别”、“对立”、“矛盾”、“统一”等概念。他说,差别是产生对立的基础和前提,但并非任何差别都直接是对立,只有那些出现在同一客观关系中因此是相互排斥、互为前提的差别,才能成为对立。对立面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也就是表现为矛盾。不能把对立和矛盾这些哲学概念和社会对抗、阶级利益的敌对混为一谈。对立面之间相互关系的性质,矛盾的性质和类型,取决于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取决于所有制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集团之间的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立面就社会方面来说是以统一的和一致的运动趋向为特征的。作者不同意“发展一定是从统一走向对立面的斗争,然后走向新的统一”这种观点,并对它作了反驳。作者分析了外部矛盾和内部矛盾,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目前在世界舞台上是以和平共处与和平竞赛这种特殊的阶级斗争形式表现出来。作者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的特点在于:这些矛盾的解决不需要进行政治变革,不需要对任何社会集团采用暴力,而是通过对社会经济的逐步改造,使各个不同方面相互接近,使新因素在旧因素中和平地成长起来,而导致旧因素的根本改造。作者说,飞跃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一种合乎规律的现象,但是飞跃的形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在社会主义社会里,飞跃具有新因素在现存关系中逐步改变、逐步成长的性质。作者认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一般非对抗性矛盾的方法,是我们生活的法则,是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4.
苏共纲领强调指出,现时代的基本内容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胜利。共产主义正在实现使一切人摆脱社会不平等、压迫和剥削的伟大历史使命,确立各国人民的和平、劳动、自由、平等、博爱和幸福,从而开拓了地球上真正的人类历史。共产主义表现出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形式。与以往一切社会形态不同,共产主义既  相似文献   

5.
充满了有巨大历史意义的事件的现时代,是以异常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为特点的。过去,没有哪一个时代,在调弄社会色彩的调色板上,有过这样丰富的色彩,没有哪一个时代,它的各种社会过程如此离奇地错综交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民族独立和殖民地压迫,自由的建设劳动和剥削,人类的绝大多数的和平意愿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倾向,在一个星球上存在着和相互斗争着。所有这些对立的社会现象和过程,都交织在现时代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但主流之外暗流汹涌,波诡浪急。不同国家、民族、宗教之间此起彼伏、愈演愈烈的对立和冲突,正在挑战人类的智慧与文明。快速发展引起“双重紧张”进入新世纪,世界经济呈现总体发展态势,中国的经济发展尤其快速。发展是硬道理,但“硬道理”后面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这说明,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在正视矛盾存在的普遍性、肯定矛盾运动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之重要意义的同时,已经把“化解矛盾”视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处理社会矛盾的一种主要方式。由此,究竟什么是“化解矛盾”,为什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把“化解矛盾”作为处理社会矛盾的一种主…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本质讨论述要鲍刚毅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阐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和建设步伐提供了理论依据。现将理论界对此问题的讨论情况综述于后。一、邓小平研究社会主义本质的方法、视角。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1.邓小平是用社会主义的实际目标来界定社会主义本质的。马克思曾讲过“共产主义是用实践手段追求实际目的的最实践的运动”。人类最全面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极高度发展是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直接有关的社会主义的两大目标,二者是目的与基础的关系。人们只能在生产力所决定的范围之内逐步实现全面发展,共同富裕。从根本上讲,二者是统一的,而现实生活中又经常发生矛盾,先富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是现阶段使两大目标统一起来的有效途径。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过去人们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只讲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不讲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割断了两者的有机联系。现在有人又以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提法只讲生产力,其实他是从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上加以阐述的。同时,这一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义的运动和制度、本质与现象、革命与改革、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针对有人否认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仍然存在着矛盾而讲的,并没有把这两对矛盾概括为一个什么概念。后来我们在许多文章中,把这两对矛盾概括为“社会基本矛盾”这个概括是否恰当呢?它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1、我们知道,这两对矛盾包括了社会上绝大多数矛盾(阶级矛盾是体现在生产关  相似文献   

10.
“自由”是一个包含着丰富内容的社会历史范畴。它既包括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本质力量的显现和确证,艾包括发展人类本质力量自身。作为前者,自由又包含二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依据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人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改造自然的自由;其二,通过无产阶级革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世界性的新技术革命潮流,作为“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正从总体上推动着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似乎也带来了一系列令人烦恼的社会弊病,如环境污染、军备竞赛、恐怖主义、人性堕落等等。由于这些“副作用”的存在,西方学者在关于人类未来的问题上便截然分为两大学派,即“悲观主义”学派和“乐观主义”学派。他们都总体或部分地否定了新技术革命的社会价值,这样或那样地抹煞了新技术革命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科学向来认为,研究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辩证的矛盾问题有着重大的意义。这是由辩证法的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决定的,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则要通过矛盾的揭露和解决,通过新与旧的斗争。发展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都根源于矛盾的产生和解决。“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一风险社会的技术本质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技术时代,科学技术无孔不入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该如何认识当今社会?这是现代社会理论家和思想家们最关心的问题。由当代社会理论家和思想家贝克、吉登斯等提出的“风险社会”概念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典型特性。所谓“风险社会”是指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由人类实践所导致的全球性风险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阶段,在这样的社会里,各种全球性风险严重威胁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人类对于诸如核泄漏、生化武器、公共卫生事件、恐怖主义以及现代高新技术的盲目发展可能带…  相似文献   

14.
文摘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再认识牟钟鉴在《中国民族报》2004年3月16日第三版上撰写文章,就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在现时代作了新的解读。作者指出,第一,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核心是“鸦片论”,即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这不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核心,它没有揭示宗教真正的本质和根源。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可以概括为两论:唯物的反映论和社会改造论,都是从社会角度看宗教。第二,列宁时期,俄国式、苏联式的社会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解释出现了问题,以致于宗教“鸦片论”或“鸦片基石论”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近读《哲学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划分根据问题的探讨”栏的数篇文章,对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所涉及到的社会形态演进规律、东方社会发展道路以及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超越等问题,颇有认识,获益甚多。但对其中某些问题,如丰子义同志在《关于生产力发展阶段的超越问题》(《哲学研究》1988年第9期。以下简称丰文)一文中提出的“具体到某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生产力来讲,在特定的历史时代和历史环境下,借助各种力量则是可以实  相似文献   

16.
“实践”和“物质”是两个不同层次和系列的范畴,不应把它们等同或并列起来。就“物质”来说,它是一个本体论范畴,指的是世界万物的共同本质。我们把千差万别的世界万物加以高度抽象和概括,抓住了它们的“客观实在”这一共同本质,统称之为“物质”。这里的“物质”范畴的外延,是包括人的实践活动所能干预的地球上的各种客观物体,也包括宇宙中其它的各种物质形态。在人类实践所及的属人世界里,物质客体都打上了实践的印记。它们是自然的产物,又是实践的产物;既包含客观因素,又包含人类主观的因素。然而就其物质客体来说,它们的最高本质也是客观实在。就“实践”来说,从认识论角度上看,  相似文献   

17.
儒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道德人文主义哲学,是一种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中庸哲学。儒学中以仁爱、和谐、诚信、中庸为核心的价值观,对于建设和谐社会乃至建立和谐世界新秩序有着其他文化系统无法代替、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当前,中国社会正在开展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教育。“八荣八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也体现了儒学“以德为体,以人为本”的道德人文主义精神,显示了儒学核心价值观的思想魅力与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注重历史问题是德国近代哲学的一大特征。但细究起来,这种关注又可依其观察角度的不同而分为三个阶段或三种类型。其一是从赫尔德到黑格尔的运动。它试图对人类总体的历史发展做出说明,试图指出历史的本质和意义。我们可以称之为“古典历史哲学。”其二是以狄尔泰为代表的新康德主义的思想运动。它的经典命题是,“历史科学如何成为可能?”仅从这个问题的形式也可以看出,它是要比照康德,为历史科学或精神科学奠定认识论—方法论基础。其三是以海德格尔为宗师的存在主义—解释学运动。它所关心的是,人的此在和人的知识的历史性质问题,即所谓的历史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哲学的角度看,社会化是指整个人类的社会行为、社会生活、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等所有社会现象相互之间联系和作用越来越密切、越来越互为整合的一种发展过程、发展态势。人类社会的早期,社会化处于萌发、缓慢和低级的历史发展阶段上。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机器大工业、科学技术、商品经济以其巨大的神奇力量,开始大规模地改变着整个社会结构,使人类社会化进程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但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却是片面的。现时代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在于全面地推进社会化的历史进程。具体表现在:生产劳动过程的智能化、集约化;经济形态的市场化、商品化、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公开化、法制化;人们交往活动的开放化、全球化;生活方式的个性化、多样化;精神生活的多元化、丰富化等。在当代,以科学技术革命和经济活动全球化为主导的一场社会化运动,其范围和影响非常广泛而深远,在人类社会化加速发展的大趋势下,社  相似文献   

20.
哲学的主体性原则是从主体和实践的角度来考察和理解一切事物,审查、评价和改变已有的哲学原理和范畴。经典作家在创立自己新的哲学理论时的侧重点在于探讨旧唯物主义不能与辩证法结合的原因,因而从客体和直观角度还是从主体和实践角度考察世界是两种哲学理论的根本区别。现时代,随着社会的社会化程度和人类的主体能动性的提高,人类已在更高的层次,更大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