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的文化中心,稷下诸子百家的学术争鸣、文化的交流融合与齐国适宜的社会环境促成了黄老学派在稷下的诞生,成书于战国中后期稷下学宫的《黄老帛书》是黄老学派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2.
从《管子·弟子职》看稷下学宫的教学与生活管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管子·弟子职》看稷下学宫的教学与生活管理张良才稷下学宫是战国中后期兴建于齐国都城稷门下的高等学府,历时约一百五十余年。在其昌盛时期,稷下学士达"数千百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如此规模宏大的高等学府,自然需要建立起一整套体系完备的教学与生活...  相似文献   

3.
战国时期,在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的稷门(西边南首门)附近,设有中国古代最早的学术活动和政治咨询中心——稷下学宫。学宫创建于齐桓公时,也有学者认为是齐威王时,历时约一百四、五十年。穆下成为当时各派学者答本的中心,并逐渐形成一个具有~定倾向的学派,后人称为“穆下学”。邹国的孟河和赵国的苛况,先后均曾到稷下学宫游学。孟子在齐威王和齐宣王时两度游齐;苟子在齐襄王时游学稷下,并三次出任学宫主持人——祭酒。孟子和苟子,均受到稷下学术思想的熏陶。《管子》一书中的《心术》、《内业》、《白心》等篇,乃是…  相似文献   

4.
稷下学宫创建于齐威王初年考辨孙开泰稷下学宫创建于何时,学术界多根据徐干《中论·亡国》篇,认为创建于田齐桓公之时。我认为徐干之说不符合历史事实,是不可信的。稷下学宫当创建于齐威王初年。现考辨如下,请学术界同志们批评指正。周安三十六年(前386年)"田氏...  相似文献   

5.
稷下寻迹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王在齐国都城临淄建立的政治咨询和学术研讨的场所,在这里开创了百家争鸣的优良学风。对于稷下学宫的地理位置,史书虽有记载,但不甚具体,古今多有争论。稷下学宫设在齐国都城的稷门还是设在稷山下?稷门是齐城小城的南门西首门,还是小城的西门或大城的西门,是其争论的焦点。今就稷下的历史渊源、古迹遗存,作一点探寻。  相似文献   

6.
稷下学讨论     
山东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主持召开的“稷下学”讨论会,于1982年10月6日至11日,在吉齐国稷下学宫所在地山东省淄博市举行。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关于“稷下”之学研究讨论的盛会。到会代表共50余人,向会议提交论文22篇。代表们发扬了稷下学宫所创始的百家争鸣的精神,对有关“稷下”之学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会议发言和提交论文所涉及的主要问题,综述于后。  相似文献   

7.
“啧室之议”与稷下学宫李慎典稷下学宫,据徐干《论中》云:"昔齐桓公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而尊崇之"。稷下学宫始于齐桓公田午之时,历经威、宣、襄四王,到齐王建时由于齐政治、经济的衰败,才逐渐衰息。前后经历一百几十年,在中国文化史上树立了光辉夺...  相似文献   

8.
董君 《管子学刊》2011,(4):22-24
淳于髡是战国时代齐国稷下学宫早期的学术领袖,他由贱而贵的不凡经历,显示出稷下先生们特殊的社会地位以及稷下学宫的用人特点。淳于髡赘婿出身,因事获髡刑,地位低微,又加之齐地巫儿婚俗盛行,其实为巫儿婿。稷下学宫集政治性与学术性为一体,具有双重属性。淳于髡被立为"上卿"、"列大夫"、"上大夫"、"诸侯主客"、"博士",说明了他在稷下学宫中的荣耀地位,并非是官职。  相似文献   

9.
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学宫,是战国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那里的论争可以说是战国百家争鸣的缩影。但是,我认为学术界对稷下学宫的百家争鸣研究还不够,尤其对争鸣过程中所出现的百家相互影响和融合几乎缺乏研究。本文想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就教于学术界的老前辈和同志们。  相似文献   

10.
《管子》一书和稷下之学的关系怎样?这是《管子》研究和稷下学研究都要触及到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反过来也将促进两大课题研究的深入,并有助于正确估价《管子》及稷下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价值。一、《管子》非稷下论文集《管子》相传为春秋时齐国的管仲所著,实则“非一人之笔,亦非一时之书”。这已成  相似文献   

11.
荀子与经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战国纷争,各国诸侯招引知识分子以为智囊,谋求富强之道。其中以齐国的稷下学宫经历时间最长,人才最盛。稷下是个百家汇聚的学术沙庀,它里而包括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各家。荀况以儒家巨子游于稷下,曾经三为祭酒。儒家的经学赖荀子得以传布,清代汪中曾说:“荀卿之学,出于孔氏。而尤有功于诸经。”(《述学·荀子通论》)《荀子》正式提出“经”的名称:“其数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劝学》)这里所谓  相似文献   

12.
齐国雄厚的经济基础,开明的政治政策、良好的思想传统促进了稷下之学的兴盛,稷下之学的兴盛又滋养了稷下逻辑学。在稷下学宫学术自由的环境中,稷下先生们培养了冲破旧传统思想束缚、敢于探求的精神,百家都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提出救世的主张。这又是一个蓬勃向上、人心思进的时代,一心要建功立业的统治者,也很需要充当其“智囊团”的稷下学宫中的“百家争鸣”。正如《准南子·要略》说的:“诸子之学皆出于救时之弊。”这种论辩之风的泛起,为稷下逻辑学的诞生提供了丰富的滋养。  相似文献   

13.
由山东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主办的稷下学讨论会,于1982年10月6日至11日在齐国都城临淄稷下学宫所在地淄博市举行。山东和北京、上海、安徽、辽宁等省、市的五十多名中国哲学史工作者聚集一堂,对稷下学的形成和发展、稷下学宫的性  相似文献   

14.
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张岱年战国时代,齐国建立了稷下学官。《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云:"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又《孟荀列传》说:"自邹衍...  相似文献   

15.
从孟子在齐看稷下学宫的人才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子先后两次至齐,在齐国的时间长达二十余年,是稷下先生的代表性人物。孟子在齐国的经历,充分体现了稷下学宫的人才政策:给予优越的社会地位、丰厚的物质待遇,营造了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注重发挥稷下先生议政、参政的政治作用,提供了来去自由的宽松环境。  相似文献   

16.
稷下学宫历史经验的启示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稷下学宫历史经验的启示与思考白奚稷下学宫作为战国时期列国的学术文化中心,曾经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虽然它早已成为历史的遗迹,但作为中国古代史上绝无仅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其意义却是超历史的。我们今天研究稷下学宫,不仅是为了批判地继承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7.
翻开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而作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冠的齐国,在这段历史中始终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齐国的都城临淄则是我国古代东方历史名都,从西周初年姜太公封齐建国,经春秋桓公称霸,战国威王、宣王称雄,开创稷下学宫,倡导百家争鸣,至公元前...  相似文献   

18.
稷下学宫诞生于地处东方的齐国,是战国时期学术交流和百家争鸣的主要阵地。作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机构,其成立与田氏代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界对稷下学宫尤其对于其确切地望的争论从未停止,从零星的文献记载出发,结合近年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的新进展,本文认为稷下学宫位于大城西门外的系水两岸。对于该问题的讨论不能就此划上句号,考古学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稷下学宫作为齐国重要的政治文化遗产,历史进程中层累的集体记忆相互关联交织造就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9.
开创了中国古代百家争鸣优良风气的稷下之学,近年来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对稷下学的形成、稷下诸子的思想、稷下各学派的特点等进行探讨的文章不断见之于有关学术刊物,也出版了《稷下学史》这样的对稷下学整体及其发展过程系统考察的专著。但是总的来说,对这一著名历史文化现象的研究还是很薄弱的。不仅对稷下学的各部分内容需要继续发掘和拓展,对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发生机制需要更深入的探索,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有待于改进和突破,对前人的某些观点和研究成果,也需要在充分吸收借鉴的同时,以新的视角予以反思和…  相似文献   

20.
孟轲、孙卿和稷下学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齐国“稷下学宫”,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社会科学院。在战国时代,它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下限到辛亥革命为止,它还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它与秦汉以来的太学、国子监大不相同,它是一个民主、自由的学术机构,是兼收并蓄与百家争鸣相统一的学术机构。在“稷下学宫”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