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功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之一,据文字记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现代流行的气功包括外气功和内气功,是集历代气功的精华而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保健强身的锻炼方法,用来防病和治病的气功称为气功疗法。尤其是内气功经过科学研究表明它和印度的瑜珈、日本的禅修一起已被认为是一种心身锻炼方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对许多慢性疾病和高血压等心身疾病往往取得戏剧性效果,甚至治疗癌症的报导也屡见不鲜。人的生命活动是与人的生理心理机能不可分隔的。而利用现代医学手段对气功疗法的深入研究表明气功疗法的主要过程和机理是通过人体的生理心理活动的改变。比如如何  相似文献   

2.
气功始于中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为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早在古典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气功的论述。近年来不少科学工作者从不同角度探讨气功的作用与原理,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关于气功功能态时生理生化方面的变化,国内外均有不少报道;而气功锻炼对于人的心理方面的影响报道较少。有报导看到超觉入静练功者比未练功者学习记忆较好,但尚未见到练功前后自身记忆对比的研  相似文献   

3.
齐延中先生在&;lt;气功不是练气的&;gt;(见1999年7月&;lt;科学与无神论&;gt;创刊号)一文中指出,“气功不是练‘气‘的,如果用中医术语可将气功定义为:通过调神来协调气机,达到平衡阴阳、防治疾病目的的锻炼方法.如果用现代科学语言可将气功定义为:气功是使用自我暗示的方法,使意识进入自我催眠(入静)状态,通过良性的心理调整,使体内各系统生理能力趋向协调,甚至使病变的形态实质得以修复,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类自我心身锻炼方法.“这个观点,本人难以赞同.……  相似文献   

4.
止观与气功     
《法音》1989,(3)
早在本世纪初,蒋维乔居士在其《因是子静坐法》及《续编》中,把佛教六妙门、天台止观等作为一种身心锻炼之道,介绍给社会人士,开佛教禅法进入医疗气功园地之端。近几年来的气功热中,佛教禅定从气功、人体科学的角度,被重新认识,气功界把佛教禅定从客观上看做气功,尊佛家禅功为中国传统气功六大家(道、佛、儒、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古老的文化遗产——气功,在全国广泛流行,其对某些疾病的神奇效应,亦震动了世界科学某些领域,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气功有硬气功和内气功之分;硬气功也称武术气功,主要通过吸气、运气、并气、充气和武术基本功法的锻炼,加之拍打、  相似文献   

6.
关于气功真理性问题的哲学思考──气功真伪之辩皖南医学院(芜湖241001)蒋平,潘克恒气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展异彩。当希腊人只注重虎背熊腰的躯体,筋骨强壮的体态的锻炼时,中国人已进入“外炼筋、骨、皮,内炼一口气”的阶段,即不...  相似文献   

7.
亲历伪气功     
伪气功的起源与吕炳奎 话说前北戴河气功疗养院首任院长刘贵珍,在五十年代将古人流传下来的吐呐、导引、静坐养生等诸多锻炼方法统一命名为气功,上报给卫生部并得到卫生部表彰,将气功锻炼推广到全国后,曾经掀起了第一次全国性群众学练气功的热潮。然而,好景不  相似文献   

8.
气功产生于古代的医疗卫生活动,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早在黄帝时代就有人用气功治病。在先秦就提出了“全生”概念。“全生”包括关注生命和修养道德两个方面。养己、养人、养物就是养生、修德和治世的统一,也是养神、养气和养形的统一。人的心与身、神与形是统一而不可分的:身是心的物质基础,心对身有调控作用。中国气功学认为,人的心神包括“元神”(先天的、内化的潜意识)和“识神”(来自感官的关于外物的知识和情感)。元神养护得当,识神就聪敏,而识神疲劳过度,会干扰元神对机体的调控能力。气功锻炼的关键在“调心”…  相似文献   

9.
静功与气功,原是一连串而不可分割。不过便于初炼功者,好得按步前进。略区分静功与气功,以别先后入手。静功是气功之开路先锋,先炼好静功,然后炼气功,甚少出偏差,且大有帮助。气功是研究如何炼出真气,既有真气,又如何使真气得合理合法运行,有病攻病,无病筑固丹基,向修真前进。静功是研究如何使身心安定,而人于静境,使人之大脑及全身松静自然而达休养生息之妙,弱而复壮,则可发挥全身之潜力,以拒外间侵入之疾病,而得健康长寿为首先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道教修性炼命之术,首先讲究祛病健体,其次着重延年益寿,最后追求长生久视。笔者三年前曾在崂山得匡常修道长传授吐纳气功,属道教内功筑基功法。因观社会上各派气功五花八门,杂而多端,颇令欲学者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或见异思迁,或误入旁门,或不知火候,甚至做出偏差不可收拾,欲养生而反戕生。盖道教气功,遵循“道法自然”,行之得法,不可能出现任何偏差,且与他家气功都可相通。故此,不自保守,献诸同道。一、功理篇吐纳者,呼吸也。庄子云,“吹嘘呼吸,吐故纳新……为寿而已矣。”意即吐出浊气,纳入人体所需之清气。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能在此读到郭正谊在1991年发表的&;lt;从“宇宙语“说起&;gt;之文章,非常高兴.“我们迫切希望气功界能以气功的真谛,正本清源,自我调理,纠正“走火人魔“的偏差,在科学的道路上发扬光大.“我从郭先生这十年来的呼声中,清晰地感到了气功界真正的科学春风.……  相似文献   

12.
气功领域里的伪科学是伪气功。伪气功是打着气功的招牌,用没有严格实验依据的虚幻臆断或思辨演绎的内容为理论,实验上经不起重复验证的一类行为。伪气功当前最突出的表现或称作伪气功的核心是所谓“外气”。外气信仰者认为,经过气功锻炼,可将体内的“气”发放出去,经过空间作用到人或物上。对人可产生治疗作用,称为“外气疗法”;对物可改变其分子结构等。 近20年来,中国气功界突  相似文献   

13.
气功与科学     
国内学术界和气功界对气功与科学的关系已经作了许多探究。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归结为两点,第一,气功不是科学,也不符合科学道理,第二,科学或非科学皆不足以成为赞成或批评气功的依据,就其扩展了人类的经验范围,增加了人的福祉而论,气功本身即有其存在的根据,而不必非要打着科学的旗号不可。  相似文献   

14.
心身关系层次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系统复习中国传统文化及西方近代十余种心身观的基础上,深究了蕴含在气功修炼操作中关于心身关系的朦胧认识,并结合现代有关心脑研究进展,提出了心身关系层次论。认为心身关系大致可区分出三个层次来,一是本能类活动,中医称作“欲神”;二是内脏和情绪及相应的生命调控中枢,后者中医称作“元神”;三是脑和意识思维等,中医称作“识神”。三者中,体现着不同的心身关系。前两者主要是“身”与“身”;后者层次最高,表现  相似文献   

15.
第9届维特根斯坦国际专题讨论会的主题是心灵哲学(philosophy of mind,或译心智哲学)和心理学哲学。详细地讨论过的问题包括:心身问题、心灵哲学的传统问题和心理学哲学。 1.心身问题什么是心身问题?“心灵”(mind)一词有多种非常不同的用法,这一事实导致了现代讨论中的某种混乱。对这个词,我们至少可以区分出五种不同的用法,因此心身问题至少有五种意义。 (1)我们可以象笛卡儿使用“mens”一词那样使用“心灵”一词,让它指称具有心理属性的东西,亦即指称那种能思想,能感知,能相信和能欲求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是用“心灵”这个词意指“人”这个词所意指的东西,因而该词表示的就是你和我这样一些实  相似文献   

16.
1999年7月22日以来,在中国大陆持续20余 年的气功迷信潮终于从其峰顶逐渐衰落,5年过去 了,气功问题是不是回到了科学健身的轨道,是一 个值得研究和深思的问题。浏览气功网站是研究当 前气功动向的一把钥匙。 气功及其相关网站知多少? 在Google检索中,输入"气功网站",选择 "搜索简体中文网页",只有0.13秒就显示有42600 项符合气功网站的查询结果。2004年11月13日 10点半,用同样方法搜索,0.3秒出现112000项符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医心身内科学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关于中医心身内科学的概念中医内科疾病传统上分为外感疾病和内伤杂病两类。按照心身医学的疾病分类,人类疾病分为精神疾病、躯体疾病和心身疾病三类。中医内科疾病也可分为中医内科精神疾病,中医内科外感躯体疾病和中医内科心身疾病。中医学作为一级学科,中医内科学作为二级学科,中医心身内科学应作为三级学科,它的概念应是研究中医内科中的心身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其方法手段是中医的心身并治。2  关于中医心身内科学的基础研究中医心身内科学的理论基础,源于《内经》的“形神合一论”、“天人合一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体科学》是中国人体科学学会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主办的一份杂志,该杂志创刊于1990年7月,一年四期,国内公开发行,据说是有别于通俗气功刊物的学术杂志。杂志的主体内容是对所谓“人体科学“(也即“特异功能“与气功)和实验研究及理论探索,另外  相似文献   

19.
吴明 《佛教文化》1994,(1):14-16
问:目前盛行的气功,源流如何?它与道家的丹功、佛家的定功有何区别? 答:我想从气功本身内在的联系上谈谈。我讲的题目是气功、息道与定功、丹功。气功、息道与定功、丹功,这三者是有区别的。气功是在一呼一吸上做功夫,而息道是在呼吸的转折上做功夫,即呼转变为吸或吸转变为呼之间的一停上面做功夫。气功主要是在十二经络上发生作用,息道主要是在奇经八脉上发生作用。气功在生活力上做功夫,息道则在生命力上做功夫。  相似文献   

20.
一、楔子近年来,一股气功热传遍中华大地,各种功法纷纷出山,大都自称糅儒释道三家精华而自成一家。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儒之气功是什么?释之气功是什么?道之气功又是什么?这三家气功的精华各是什么?懦、道两家暂且不谈,这儿讲讲佛教之气功。佛教有没有气功?这就是个争论中的问题。“气功”也者,顾名思义,即通过呼吸吐纳,也就是通过所谓“练气”以求达到健体强身目的的一种办法。那么佛教有没有这种气功呢?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