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本禹 《心理科学》2006,29(5):1278-1279
时间和人格都是心理学领域极为重要的研究内容。时间无处不在,它不仅是基本心理过程的存在方式,而且也是人格特征的存在方式。时间与人格心理的研究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时间与人格心理学探索》一书,向我们详尽地展现了时间和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综观全书,主要凸显四个方面特点:一、研究取向上强调中国化;二、研究过程上体现长期性;三、研究方法上注重多样性;四、研究成果上凸显创新性。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种类繁多。但大多数教科书在体系与内容方面都存在不少难题。许多教育心理学家公开批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体系不严,与儿童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邻近学科重复;教育心理学缺乏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它的基本学习理论不能贯串全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影响学习过程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不深,揭露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不多。然而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P.  相似文献   

3.
谢冬华 《心理科学》2007,30(6):1526-1527
认知心理学为当代心理科学提供了全新的范式和研究取向,使心理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是高校心理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学及教材建设受到各高校的极大重视。《认知心理学——理论、实验和应用》教材就格外引人注目。综观全书,它具有以下特色:第一,重视介绍应用研究;第二,理论阐述与实验介绍有机结合;第三,内容丰富,而且精选得当;第四,体系合理,结构严谨,体例规范;第五,语言通俗易懂,文字流畅,思路清楚,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4.
当代西方人格心理学的争议焦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兆永   《心理科学进展》1991,9(1):10-15
几大人格主题的争议是当代(主要指八十年代)西方人格心理学理论思考的主要形式,它们涉及人格心理学的很多核心问题,当代西方人格心理学的面貌,无论是理论领域还是具体研究方面,均在不同程度上与之相关,故几大争议是了解当代西方人格心理学的有效门径。  相似文献   

5.
人格是文化的产物。文化影响了个体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文章介绍了文化对人格模型及自我的具体影响,集体主义文化与个体主义文化有不同的人格模型和自我增强方式,在两种文化下特质理论的意义并不相同。当代心理学主要以西方文化为理论基础,如果我们的目标是理解全人类的行为,就必须首先建立属于各文化的本土心理学。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的基础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认知研究和人格研究两个方面。在西方,认知研究和人格研究是齐头并进的。认知研究以其严密的实验设计、科学的论证过程、简洁的理论构想而在心理学领域享有崇高的地位;而人格研究也以其对人们生活和社会现实的广泛、深入的关切而赢得声誉。 在中国,人格研究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人格心理学著作也很少。最近,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黄希庭先生应世纪心理学丛书主编张春兴先生之邀,撰写出版了《人格心理学》学术著作。该著作由台湾东华书局出版了1998年繁体字本,也即…  相似文献   

7.
杨治良  吕厚超 《心理科学》2004,27(3):741-742
评述了最近由黄希庭教授主译的《人格手册:理论与研究》(第二版),该专著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结构合理,资料新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厚重翔实,观点公允。它的出版为国内的人格心理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材料和全新的视角,有助于促进中国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8.
俞磊 《心理科学进展》1994,12(2):40-446
鉴于其极为明显的理论和应用价值,人格与疾病关系的研究,特别是癌症人格与冠心病人格的研究,近几十年来始终是心理学热点领域之一。但由于研究范式、测量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至今绝大多数研究存在严重局限。Eysenck、Grossarth-Maticek等多年来在这一领域内作了系统研究,并且近年来报告了令人振奋的结果。为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了他们的病理性特质思路的研究;(1)人格分型理论的产生,主要内容和对理论基础的考虑;(2)总体介绍其大样本、前瞻性、追踪研究;(3)总结介绍其对疾病倾向人格的治疗研究;(4)吸烟、机体变量与疾病倾向人格的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人格心理学的元理论,人格的建构主义目的是要整合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及临床心理学,整合人格中个体与群体的观点。行动者、观察者及自我观察者是人格建构的三成份,其中自我与自我意识对建构过程起关键作用。人格结构和维度取决于人格评估问题的解决,人际间的角色转换是人格建构的动力。无论就理论假设还是其方法论而言,人格的建构主义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人格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体系中的重要分支之一,自创立以来却一直缺乏一个完整统一的学科架构。这种状况极大地限制了该学科的发展。文章回顾了人格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探讨了学科发展的趋势,呈现了当下几种主要的学科架构。在综合比较的基础上,对其中有代表性的Clonlinger人格“描述—动力—发展”的“3D”模型进行了修正:(1)增加了人格理论;(2)把第一个“D”由“人格描述”改为“人格表现”;(3)对原有“3D”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得出了对人格心理学学科架构的“3D”修正模型:即理论加“3D”  相似文献   

11.
进化人格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继亮  孔克勤 《心理科学》2000,23(6):743-744
近几年来,心理学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进化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综合了进化生物学的各种理论和当代心理学的研究法则,开辟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进化心理学者(如Buss1999,Carver1996)主张用进化论的视野来看待和研究人格问题,为人格心理学核心概念的建构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框架。  相似文献   

12.
一般人格因素(General Factor of Personality, GFP)是人格层次结构中处于最高阶的单一因素。该因素被认为是最一般的非认知人格因素,且一般人格因素分数高的人在进化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自2007年Musek 提出该概念之后,一般人格因素研究已成为人格研究领域的重大热点问题。本文简要回顾了一般人格因素概念的历史源流,全面地介绍了一般人格因素的统计测量学证据、行为遗传学证据和一般人格因素与其它心理学变量的相关证据,并对现有的质疑与回应进行了概述。目前的研究表明从不同理论框架设计的人格问卷都能够提取一般人格因素,来自行为遗传学的多数证据支持一般人格因素的存在,一般人格因素被证明与社会适应性指标相关。最后,提出了一般人格因素未来研究的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13.
责任心的多元研究与测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明 《心理学探新》2008,28(3):14-17
责任心研究理论背景的多元性,决定了其测量方法和研究结果的多元特征。文章介绍了心理动力学、人格心理学领域和社会认知等不同领域的责任心测量探索;并对责任心测量方法的发展做了整理,如责任心的自评与他评测量、个体与团队水平测量、经典与项目反应理论测量和外显测量与内隐测量;最后根据责任心三侧面的理论构想,讨论了责任心测量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4.
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的力作<我的心理学观>最近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林崇德教授在本书中,系统阐述了其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这一智力理论的提出不仅对我国智力的研究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也必将在世界心理学的历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通览全书,具有如下三个显著特点:重视理论思考,建构独特理论;坚持科学研究,不断探索和创新;重视智力开发,开展应用研究.<我的心理学观>是一部值得心理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认真阅读并珍藏的一部好书.  相似文献   

15.
<正>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黄希庭先生致力于人格心理学研究事业已有三十余年。先生不仅开展了大量的人格理论与实证研究,编撰了高水平的教材,还倡议创建了中国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在期刊上开辟人格研究专栏,提携、奖掖后辈,为中国人格心理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对人格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其中既有纯学术性的探索,更有充满生活气息的"人之常情"的思考(先生认为人格心理学某种意义上就  相似文献   

16.
人格心理学的未来:等待“大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当前人格心理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从中发现其发展趋势是需要“大一”———一个大理论来指导人格研究,然后以“大五”模型和“认知-情感系统理论”为例深入分析了“大一”的可取性、可能性和可行性。最后对人格心理学的未来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文艺心理学研究中,对弗洛伊德理论进行了简化。出现这一现象既和弗洛伊德理论结构庞大、复杂有关,也和国内相关资料不足和文艺学学者的学术取向有关。弗洛伊德理论的简化主要表现为本能理论的简化、心理人格/心理结构理论的简化和潜意识理论的简化。对弗洛伊德理论的简化,既有适当的取舍,同时也存在着忽视弗洛伊德理论复杂的心理学内涵和对弗洛伊德理论产生误读的问题。对弗洛伊德理论简化后的借鉴,一方面使中国的文艺心理学在文艺创作研究上有所突破,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对弗洛伊德理论批判上的偏差和理论创新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人格特质模型与特质进化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晨海 《心理科学》2003,26(4):753-754
特质理论始终是人格心理学的主流理论之一,特质心理学家的主张虽然千差万别,但一般都承认两个前提,第一,特质是人格的基本单位,它反映了人的行为的规律性与一致性,代表了一个人的基本特征。第二,人格心理学的目的是发现人格的基本特质,探索特质的形成以及它们究竟由哪些因素所决定。然而尽管绝大多数特质心理学家同意人格特征可以通过有限数目的特质加以描述,不过究竟是几个以及哪几个却尚无法达成一致,下面就先简单回顾一下人格心理学中有代表性的一些特质模型。  相似文献   

19.
刘同辉 《心理科学》2007,30(5):1257-1260
通过对柏拉图思想的分析和诠释,从三个方面对其人格心理思想进行了阐述。首先从心理学角度论述了其人格心理思想的基础—理念论;其次,对柏拉图的人格结构论、理想人格、现实人格和人格类型论思想进行了阐释;再次,对柏拉图的人格心理思想进行了跨时间的比较、评论;最后,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于创建中国本土人格心理学的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智慧是当前国内外心理学研究中的热门课题之一,开展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智慧心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智慧心理学的理论探索与应用研究》一书详尽展现了智慧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智慧的德才兼备理论,达到了破与立、继承与创新、古今中西以及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有机统一。纵观全书,主要凸显四个鲜明特色:核心内容彰显原创性、结构体系突出完整性、研究取向强调中国化和实践应用注重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