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西方逻辑东渐与中国近代思维方式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哲学的变革 ,尤其是思维方式的变革为逻辑学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础。中国近代思维方式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对传统思维方式的批判、变革以及将西方科学思维运用于中国思想领域的研究进行的。进而形成中国近代思维方式的两种形式 ,即“全盘西化”和“中体西用”思维 ,二者各执一端 ,均是一种形而上学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都不适合逻辑学的发展 ,逻辑学的发展需要一种中西融通式思维。  相似文献   

2.
在近现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大变动,中国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大变革。毛泽东在中国社会的大变动中,建立了丰功伟绩,这是人所共知的。在中国思维方式的大变革中,毛泽东也作出了最伟大的贡献。他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思维为指导,对中国思维方式进行了变革和改造,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思维与中国优良思维传统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思维方式中国化和中国思维方式现代化。本文拟就毛泽东与中国思维方式的变革问题作一初步探索,以就教于学界。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思维方式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简单界定当代中国的文化讨论热潮具有极其广泛的主题,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价值、意义,正是从中派生出来的重要主题之一。然而目前理论界对什么是思维方式、什么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等等前提性问题的认识还停留在歧义繁多的水平上。因此本文首先企图对思维方式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等研究前提作一番界定。  相似文献   

4.
论取象思维方式──易学文化精神及其现代价值讨论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象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之一。这种思维方式是指在思维过程中离不开物象,以想象为媒介,直接比附推论出一个抽象事理的思维方法。它发展形成于《易经》,其本质是一种比附推论的逻辑方法,与整体思维互补并具有模糊性等特点。这种思维方式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顿悟思维有联系又有区别,在中国传统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取象思维方式是易学文化精神在现代思维方式中极具价值的部分。  相似文献   

5.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思维方式的继承和变迁陈志良毛泽东代表着中国从落后中奋起,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的中国社会主义的早期探索,他奠定了思维方式走向现代的一切基础。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所创导的思维方式,使之具有了新的历史特点和现代意义。毛泽东实现了中国人从旧的思维方式向现代思维方式的根本转轨:由唯心史观向唯物史观的转变,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由无主体向有主体的思维方式的变革,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矛盾特殊性的认识方法成为思维方式的出发点;实现了中国传统辩证思维方法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的历史性结合,战略与策略相结合的辩证思维方法成为中国人思维方式中的特色;实现了先进分子思维方式与广大群众思维方式的不断转化,一切依靠群众、相信群众、走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成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邓小平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推向当代,推向世界,实现了思维方式的现时代化。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分析矛盾特殊性、辩证思维和群众路线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邓小平在思维方式上也实现了变革:第一,把社会主义、唯物主义与发展生产力结合起来,实现了以发展生产力为主要内容的思维方式的转轨;第二,把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化心理学视野中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东西方思维方式的研究是近十年以来文化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该文以心理学关于思维方式的研究为主线,分析了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关于思维方式研究的思路转变。重点探讨了文化心理学关于东西方思维对比的研究以及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这些分析对理解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以及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指出了关于思维方式研究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7.
《周易》思维方式及其偏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思维方式及其偏向发展张其成《周易》是中国最早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精髓表现在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上。《周易》思维方式对中华文化有着重大的、多层面的影响。要恢复中华文明、振兴中华文化,唯有在完成以《周易》思维模式为...  相似文献   

8.
王鹏 《美与时代》2013,(4):44-45
汉字造字中的象思维是华夏民族史上思维方式的一次飞跃,它不仅为华夏民族思维方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造就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认知世界的方式。这种方式精炼、概括却又富含深刻的哲理,因此,"汉字已是中国文化的肌理骨干,可以说是整个汉文化结构的因子"。汉字造字的思维方式不仅贯穿我们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始终,也直接孕育出了中国人独有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9.
任何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也可以说,某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是某种文化传统的凝结,它将它的文化母体的素质固定下来,而又反过来规范着、强化着这些素质。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的思维方式带着神学的、富于幻想的色彩。但它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产儿和一条支脉,它的思维方式在主要的方面与一般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是一致的。因此,探究道教的思维方式,不仅对于道教研究本身,而且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思维方式的特点,都是不无裨益的。本文只从道教徒建立其教义、指导其方术的若干文献着手,探讨其思维方式,并由之略探其与一般的传统思维方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伊斯兰文化是伊斯兰教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相糅合并以伊斯兰教中国化为终结标志的一种特殊文化,其文化载体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少数民族。这种文化因不同时代、不同地理人文环境及文化载体自身的诸多特性,而呈现出复杂性。这种...  相似文献   

11.
探讨自恋影响道德虚伪的内在机制和边际条件。通过对200名金融行业员工的问卷调查,发现个体的自恋倾向能正向预测道德虚伪水平,是权谋术而不是印象管理在自恋与道德虚伪之间起中介作用。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辩证思维调节着自恋与道德虚伪之间的关系——对辩证思维水平低的人而言,自恋正向影响道德虚伪; 而对辩证思维水平高的人而言,自恋不影响道德虚伪。结果对理解当代中国人自恋人格与道德特性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医辨证思维涉及到"常法"与"变法"的概念,对反映在辨证分析方法中的常法与变法、中医辨证的思辨方法中的常法与变法、中医辨证原理应用的常法与变法加以研究,有利于思辨能力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知性思维的合理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旷三平 《现代哲学》2003,1(3):16-21,26
本文认为,知性思维尽管是一种“呆板”的、“教条”的思维范式,可它在人的认识过程中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存在的范围和根据的。它同辩证思维一样都是人的生存方式和需要的产物,都是人的创造性思维的表现,都是人的认识过程的环节。因此,不能简单地把知性思维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划上等号。我们既要防止知性思维的不合理越界,即用它来反对、否定,甚至取代辩证思维的意义,也要防止辩证思维的不合理越界,即用它来贬低、消解,甚至取代知性思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Whether language shapes cognition has long been a controversial issue. The present research adopts a functional approach to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language use on personality perception and dialectical thinking. We propose that language use activates corresponding cultural mindsets, which in turn influence social perception, thinking, and behavior. Four studies recruited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s (N = 129 in Study 1, 229 in Study 2, 68 in Study 3, 106 in Study 4) and used within‐subjects and between‐subjects design, written and behavioral reports, and self‐ and other perceptions. The four studies converged to show that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s exhibit higher dialectical thinking and more variations in self‐ and observer ratings of personality when using the Chinese language than when using English. Furthermore, dialectical thinking predicted more self‐ and other‐perceived variations in personality and behavior across bilingual contexts. These results highlight the important role of culture in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language and cognition, and attest to the malleability of personality perception and dialectical thinking within and across individuals in response to culture‐related linguistic cues.  相似文献   

15.
关于儿科学向儿童保健方面发展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儿科学的发展将面临很大的挑战,从传统的、单一的临床诊治过渡到以含多学科领域的儿童预防保健为主,这不仅是一种发展趋势,而且为儿科学发展的前景拓宽领域,同时也要求儿科医师必顺转变思雏模式,用辩证的观点解决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培养和提高儿科医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细胞凋亡与疾病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年前,人们就开始注意细胞凋亡现象,但由于当时人们细胞信号传导及真核基因调控所知甚少,因此只能孤立地看待“细胞凋亡”,20年后,人们重新认识“细胞凋亡”发现它是一种生理性死亡,是通过一种细胞固有的DNA编码的自杀程序,系统思维方法,使人们将凋亡与当今疾病的治疗联系起来,科学家们一方面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达到治疗肿瘤目的,另一方面又通过阻止这种细胞凋亡来治疗艾滋病,我们从中看到事物的辨证统一,充分体  相似文献   

17.
We examined the effect of language priming on na?ve dialecticism, with special attention paid to effects on dialectical beliefs about the self. European Americans responding in English and bilingual Chinese responding in either Chinese or English completed several measures designed to tap dialectical thinking and dialectical self-perceptions, including tolerance of contradiction, change in thoughts and behavior over time and context, holistic beliefs, and self-concept inconsistency. As expected, those answering in Chinese reported greater dialecticism on most of these measures, relative to those responding in English. European American responses were highly similar to those of bilinguals responding in English. We discuss advantages of language priming and offer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临床思路浅谈——论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证与辨病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西医辨病又辨证,中医辨证又辨病,辨病与辨证是中医与西医都遵循的诊治过程,在临床中辩证运用中医与西医有利于中西医结合临床思路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从辩证思维方式在妇产科学临床诊疗中的运用入手,通过多个临床诊疗的实例,说明哲学与医学的共通性。哲学辨证思维的开阔思维方式,可以使妇产科学的临床诊疗活动更加全面和完善,使临床诊断更加精准,制定的治疗方案更加合理,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0.
Cognitive dysregulation, often characterized by extreme, nondialectical thinking, is a core problem area identified in 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DBT) and is posited to contribute to pervasive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ysregulation. However, cognitive flexibility is understudied and rarely considered a direct treatment target in DBT. This paper provides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increasing dialectical thinking with patients in DBT. We review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dialectical thinking in DBT and present the results of a survey examining DBT therapists’ perspectives on nondialectical thinking as a treatment focus. We describe cognitive restructuring strategies from cognitive therapy models, and compare these with techniques targeting cognitive dysregulation in DBT. We highlight the rationale for incorporating dialectical thinking as a direct treatment focus in DBT, and offer strategies derived from cognitive restructuring to incorporate directly targeting dialectical thinking in conceptualization, treatment planning, and in session. These strategies are demonstrated with clinical vignettes and examp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