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各种价值关系中,不仅存在着物对于人的价值关系,即物对人的效用关系;也存在着人与其自身的价值关系,即人对其自身的效用关系。在人与物的价值关系中,人是价值的主体,物是价值的客体。而在人与其自身的价值关系中,主体与客体则聚于一体,人既是价值的主体,也是价值的客体。人与其自身的价值关系大体分为三个层次:即社会主体、群体主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自我价值?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的自我价值是与其社会价值不同的另一种价值,“社会价值”是个人对社会需要的满足,而“自我价值” 则是个人对“自我需要的满足”.我把这种观点简称为“自我满足论”,这种观点是不仅在理论上难以成立,而且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首先,它错误地脱离开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来考察人的自我价值.价值关系只能存在于价值主客体的关系之中.在一般价值关系中,人是价值主体,而外界物则是价值客体.外界物只有对人而言,才有所谓价值.而当我们考察人自身的价值时,人便由价值主体转化为价值  相似文献   

3.
论价值的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岱年在《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3期著文认为,价值的第一层含义是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除此之外,价值还包含对需要的层次和需要的主体进行评价的问题。从不同需要之间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来看,整体的需要高于个人的需要;从人所异于禽兽的特有的需要来看,精神的需要高于物质的需要。人类的价值应该就人类与其他物类的比较而言,自我的价值应该就自我与别人、自我与社会、自我与人类的关系而言。人类所追求的最高价值是真、善、美,其中真是认识的价值,善是道德的价值,美是艺术的价值。 关于个人的价值可分为两层意义,一是个人的社会价值,即能在一定方面满足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张秀华 《哲学动态》2006,1(12):42-47
考虑到工程活动就是从人类生存的现实出发,自觉依循主体尺度与客体尺度,变革现存世界、创造价值,并通过价值评价进而实现价值的过程。因此,有必要探究工程价值及其评价问题,以更好地指导作为人的生存方式的工程实践。一价值与工程价值一般认为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意义、效用关系,其基础是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即人的需要。简单地说,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关系。根据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状况和程度,价值被区分为正价值、零价值和负价值。工程价值是指工程活动及其成果满足人的需要的一…  相似文献   

5.
对主—客体关系的研究和讨论,无疑将深化和丰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而在主—客体关系的研究中,必然引出价值范畴。本文就价值定义谈一点商榷性意见。目前一般通行的价值定义是,“价值是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属性”,是客体与主体(人)的需要之间的“肯定与否定的关系,即利害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范蔚  陈红 《心理科学》2002,25(3):352-353
“自我价值感”(self-worth)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认知和评价作为客体的自我对社会主体(包括群体和他人)以及作为主体的自我的正向效应而产生的一种肯定自我的情感体验。虽然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我国青少年学生的自我价值感的特点做过初步研究(黄希庭等,1999),并对自我价值感与成就动机、成就归因、考试焦虑、自我评价之间的关系做过一些研究(王俊山,于海霞等),但对中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却未见其研究报导。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中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作为价值主体的人不是孤立的个体,他在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性本质决定了人的价值只有在社会中并通过社会才能实现。这样,人的价值就不仅包括自我价值,而且包括社会价值。人的自我价值是人创造价值的活动对自身的意义,人的社会价值是人创造价值的活动对社会的意义。处理好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也是把握人的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作为自觉的主体,是有需要、有理想、有追求的主体。他的创造价值的活动总是同自己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关于"人的世界"和"物的世界"的两个世界理论,是在两种逻辑上展开的,即属物的逻辑和属人的逻辑。在属物的逻辑上,"物的世界的增值、人的世界的贬值"主要是指劳动产品的"异化"、货币成为衡量一切价值的尺度、个人受社会总的分工与生产条件的摆布。属人的逻辑则分为三个向度,即人的劳动向度、人的自我向度和人的社会关系向度。马克思的两个世界理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依据,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9.
价值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因而价值关系就是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管理价值反映的是作为主体的人们与作为客体的管理对象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主体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范围和不同程度上重视和参入对客体的管理,从根本上来说,就在于通过某种管理,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如通过加强改善管理来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从而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个效益问题,就是管理价值问题。因为效益总是相对于人们的社会需要而言的,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价值取向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一年级和大学三年级的学生176人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的价值取向表现出较稳定的发展趋势,即从注重服从权威到注重平等、公正;从强调个人利益到关心他人与自己的关系,再到看重自我需要和自身发展。我们还发现我国青少年的价值取向相对来说不重视个人需要的表达,而强调对外界要求的适应,强调对权威的服从。权威取向的解体大概发生在小学毕业时,而平等取向在小学生身上就有很强的反映。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价值取向,与其在各阶段所认同的影响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师范学生自我价值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顾海根 《心理科学》2002,25(2):217-218
自我价值感(feeling of self-esteem)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认知和评价作为客体的自我(me)对社会主体(包括群体和他人)以及作为主体的自我(I)的一种正向的自我情感体验.它是一种稳定的人格倾向,对个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产生一种弥散性影响,与健康人格有密切关系。国外对自我价值感有不少研究,如Roseaberg(1965)编制了自我价值感量表,Pelham等人(1989)提出自我价值感是由个人在某些特殊领域或重要领域的自我评价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道家和儒家的立足点都是现实。不过,所不同的是,道家是人的现实——人性自然;儒家是社会的现实——社会制御。所以,前者强调的是人性自然需要的一定满足,以个体的特性作为行为决策的依据;后者推重的是对社会理想的设计,一切以行为主体的意志为依归,无形中剥夺了个人道德自由选择的权利,使道德法律化,在根本上驱除了道德的滋生点。在自然界,道家认为人与万物是一体的,人是万物之中的存在,在思维的逻辑上,显示的是从万物到人的特征,而不是从人到万物的方向。儒家显示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人是自然界的主宰。道家人与万物合一的价值观,在物我、人己关系上,显示的是先他人后自己的方向,物我、人己是一个统一体;儒家的价值追求则是先自己后他人的向度,是自我本位主义。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互动中, 人们具有自动模仿他人动作的倾向。尽管这种自动模仿有利于个体理解他人动作的感受, 但有时也会与自身的动作意图产生冲突。因此我们需要将自身动作意图与他人动作进行区分并调控二者之间的冲突。这种能力被称为自我-他人控制(self-other control, SOC)。与动作模仿控制相同, 心理理论、观点采择和共情等更高级的社会认知同样涉及对自我和他人信息的加工。很多证据表明, SOC可能是一种领域普遍的(domain-general)加工机制, 即在动作模仿控制和其他社会认知中, 大脑对自我和他人双方信息的区分和冲突调控共用同一套SOC系统。最近一些研究发现, 相比于抑制自身优势反应的抑制控制(inhibitory control), SOC是社会认知中一个更为关键的影响因素, 抑制控制对社会认知的作用受到SOC的调节。此外, SOC的领域普遍性提示我们, 未来可以通过简单的动作模仿控制训练, 来为社会认知受损个体(如孤独症和述情障碍者)进行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4.
论道德价值     
论道德价值孔润年:道德价值是价值现象的一部分,它既体现着主体与主体之间道德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又体现着一定的社会道德现象(客体)对于个入、群体和社会(主体)的意义。对个人来说,道德是自我肯定、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必。要形式。从根本上说,道德对个人的价...  相似文献   

15.
历史是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需要、利益、价值评价则是联结主客体并构成主客体交互作用的中介。需要表现入与外部世界(客体)的关系,是主体对客体能动关系的内在化。它包括人自我意识到的需要(明确的愿望、理想等),也包括人尚未明确意识到的需要(本能、意向、习俗等)。需要是驱使人活动的内在原动力。它既受现实世界的规定,又对现实世界作出规定,从而推动着人们进行各种物质的和精神的活动。它是历史发展客观  相似文献   

16.
所谓目的,就是被主体意识到了的自身需要,是人对价值的自觉追求。人根据需要提出目的。而能满足主体的需要的对象就是有价值的,价值就是需要的对象化。要实现目的,必须认识客体的属性和规律。目的的实现取决于许多因素和条件,其中目的的正确性则是首要条件。要形成正确目的必须靠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身心这四种关系的和谐生态的文明。它蕴含着人尊重自然、管理自然、保护环境等自然道德的根基,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与他人合作等人际伦理要求,社会尊重个人、个人认同接纳并融入社会等社会伦理精神,个体自尊、自律等自我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8.
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关系的价值,审美价值的本质是人的审美需要的满足。  相似文献   

19.
孙楚  耿海燕 《心理学报》2023,55(2):224-236
为了实现流畅的社会互动,个体需要同时加工自我与他人视角下的信息,并能有效地区分二者。然而个体对自我与他人视角下的信息存在共享神经表征,那么大脑是如何在同时完成自我与他人视角信息加工的前提下又不至于混淆二者的呢?本文通过创新性的、具有高时间分辨率的内隐视觉观点采择任务,发现对于自我视角和他人视角下的信息加工存在频率约为1 Hz的行为振荡现象,并且二者存在180°左右的相位差。这一结果说明在有他人在场的社会情景中,自我视角与他人视角下的信息加工是一种具有周期性的交替优势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和合生存价值世界的诠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合价值哲学以人的智能创造为核心 ,以价值创造活动为纽带 ,以天、人、地三才之道为框架 ,开显为和合生存价值世界。和合生存价值世界 ,是指人的价值创造活动是在一定生存情境实现的 ,相当于真的价值世界。和合生存价值是依据环境价值、功利价值、情感价值展开的 ,它要求人与环境建构和谐合作的和合关系 ,功利价值世界是生存所必需的价值追求 ,是一切价值追求的基点。情感价值是指事物、人的行为具有满足人情感需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