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韩丽雯 《管子学刊》2013,(4):120-122
新世纪的钟声敲响之后,“构建和谐社会”尤其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热切讨论,和谐社会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理念之间的关联也引发学者们的思考和争论。但关于“和谐社会”和“和谐”理念的问题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歧见和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它与中国传统的“和谐”观是一脉相承的,有的学者认为它与儒家的“和谐”观或传统的“和谐文化”是具有本质区别的;甚至学者们对于中国传统的“和谐”观的认识也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讲“和”,贵“和”或崇尚“和而不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所在,有的学者认为“贵求与人同,不贵与人异”[1]209是中国文化的特征,还有的学者认为“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追求”[2]4,并非中国文化所独有。从而使“和谐”理念和“和谐社会”成为一个充满争议而有待深入辨析的问题。正是在这种时代呼唤的状况下,林存光先生主编的《中国古典和谐政治理念与治国方略研究》一书于2013年6月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的出版为我们重构了中国古典和谐理念和治国方略的完整图景,填补了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研究的空白,不仅具有划时代的学术价值,而且为更好地实现当下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提供了良好的助益,其出版的社会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2.
文化有广义文化概念和狭义文化概念之分,狭义文化概念一般指精神文化领域。这里说的“文化”,是指狭义文化概念而言的;并且,这里说的“文化产品”,还不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的产品,仅指人文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的产品。这部分文化产品,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直接相联系。文化产品以商品形式实现它的社会价值,是一个早已存在的事实。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以计划价格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上,实现它的社会价值。从形式看象商品,实质上不是商品。那种情况,人们已习以为常。改革开放以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物质产品的…  相似文献   

3.
斯洛文尼亚思想家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 Zizek)是“后马克思主义”的主将。与传统马克思主义主要从知识论角度阐述意识形态不同,他主要从生存论、主体建构意义上对意识形态进行拉康式解读,致力于回答意识形态是如何形成和发挥作用的,揭示意识形态和人的生存及社会现实的关系。他认为意识形态是人和社会寻找自我身份的根据,而人和社会则是文化符号(意识形态)建构的结果。因此意识形态的真正秘密在于它既确立了个人和社会的身份,同时又造成其分裂即“他者的短缺”或“真实的缺失”。分裂表明意识形态的漏洞,而漏洞使意识形态批判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伊儒相通”,是指伊斯兰文化与儒家学说在阐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有很多相似或相通之处。古今专家、学者对此多有探讨。而笔者认为,“伊儒相通”虽涉及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和很多层次,但重在伦理道德和精神品质。从前人的论述来看,“伊儒相通”主要是指伦理道德,精...  相似文献   

5.
(一)创造力的构成要素所谓创造力是指在各个实践领域中、提供独特的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物的能力。创造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那种提供对于社会文化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的能力属于狭义的创造。例如科学上的发现与发明以及艺术作品,这种创造力是少数人才有的。那种提供对本人来说是新颖的,前所未有的,具有个人价值的产物的能力称为广义的创造力,如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采用一种老师没有教过的方法解算术题,如用(8-3)来求7+7+4+7=?广义的创造力,除了智力落后者外,一般人都能有。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社会批判理论”;这种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形成后,在20世纪20、30年代以卢卡奇、葛兰西等人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时期得到充分展开,并在随后的法兰克福学派那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另外,法国著名学者阿尔都塞在葛兰西等马克思主义者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出了具有独特魅力的结构主义意识形态理论。20世纪70、80年代以来,随着以拉克劳和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兴起,人们围绕着意识形态的不同内涵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与对话,出现了拉克劳、墨菲…  相似文献   

7.
“齐文化”概念浅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齐文化”这个词,现在大家使用得很多,但如果问一句:“‘齐文化’到底是什么?”我想大家可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这里面牵涉到“齐文化”这个概念内涵的界定问题。现在我把自己的思考写出来,供大家参考,以求抛砖引玉。我以为“齐文化”,可分“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齐文化,是指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范围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时间: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从太公封齐始到秦灭齐止,共约800余年;空间:古齐国领地。广义的齐文化,是指齐地文化,是指齐  相似文献   

8.
由青年学者崔明德同志撰著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唐和亲研究》一书最近与读者见面了。《汉唐和亲研究》一书共分六篇:(一)汉唐和亲概论。从宏观探讨了和亲的原因、背景、性质、作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和亲的特点等问题。(二)汉唐和亲比较。通过对汉、唐和亲的比较,深入分析了这两个朝代和亲背景、作用的异同及其原因。(三)汉唐和亲与  相似文献   

9.
在整个20世纪,儒学的现代命运始终是中国思想界最为困扰的问题之一。一次又一次文化论争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意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一讨论还会继续下去。 无论是从发生学的意义来说,还是从其实质内涵和功能作用来说,儒学作为“封建意识形态”的性质和地位都是不容置疑的。 把儒学定性为封建意识形态并不是全盘否定它的历史价值和现代意义。封建意识形态和“封建遗毒”、“封建糟粕”不能划等号。因此在预计儒学的未来前景时,我们不认为它有重新成为中国的主导思想,以至成为人类走向未来的“唯一的定盘针”的可能,但却认为它的一些思想富有积极合理的价值,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宝贵财富,对今后中国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仍将有重要的影响。 作者认为,现代新儒学所能贡献于世界多元文化的,说到底就只有所谓“儒家人文主义”,其渊源要到传统儒学中去找,它不过是其现代发掘者和阐释者而已。此外,民主、科学等等则均非其所长。儒家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10.
中文语境下的“心理”和“心理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钟年 《心理学报》2008,40(6):748-756
“心”或“心理”等词语在汉语中有相当长的历史,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反映了中国人关于“心理”的认识。中文的“心”往往不是指一种身体器官而是指人的思想、意念、情感、性情等,故“心理学”这三个汉字有极大的包容性。任何学科都摆脱不了社会文化的作用,中国心理学亦曾受到意识形态、科学主义和大众常识等方面的影响。近年中国学者对心理学自身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人对“心理”和“心理学”的理解或许有助于心理学的整合,并与其他国家的心理学一道发展出真正的人类心理学  相似文献   

11.
文化观念变革研讨会侧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民主与法制》杂志社和北京现代管理学院联合召开的“首届中国文化观念变革研讨会”,于6月22日~24日在北京举行.在京的和其它省市的专家、学者、报刊记者50余人与会,提交论文25篇.现将会议讨论和会议论文中所涉及的主要问题、主要观点介绍于后.一、文化、文化观念的内涵及文化观念变革的意义何谓文化、文化观念?这是近几年争论不休的问题,有人统计,关于文化的定义已不下二百个.这次会上,多数人赞同“文化的实质即人化”这种理解.具体表述有:1.文化从广义理解即人化,它映现的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和方式,依据其领域的不同,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狭义的文化特指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是宗教、政治、道德、艺术、哲学等意识形态所构成的领域,它们是精神文化的组成部分.2.文化是人性的外化和内化.文化观念也就是关于人性如何外化和内化  相似文献   

12.
信息     
唐大潮教授参加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高级研修班2000年12月4-9日,我所唐大潮教授参加了由四川省人事厅专家处举办的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第二期高级研修班。(中言)学术会议简讯为推动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宗教学者的学术交流,由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宗教系及香港中文大学人文学科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宗教、社会与区域文化——华南与西南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定于2001年5月2日至4日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研讨会将邀请三十位中国大陆、香港及其他地区的学者参加,旨在从地方社会和社区文化的角度,加深对中国宗教历史文化和…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设施(以下简称政法设施)和社会意识形态两部分。可是,在国内有关历史唯物论的主要教科书中,对于上层建筑中具有举足轻重意义的政法设施的阐述却很不系统,表现在:没有把政法设施作为一个范畴提出;对政法设施的一般特点缺乏分析;在政法设施的表现形式上,也只主要分析了基本部分即国家政权机构,而对另一重要部分即社会组织机构的分析就很欠缺,其中对政党只是略加提及,未作专论,对群众团体则没有分析。究其原因,主要是理论研究上缺乏客观的分析。如有的认为,政法设施是一种“物质外壳”,言下之意是说其内核是社会意识;又有的认为,政法设施是一种物质附属物,与社会意识形态相适应并以它为转移.这里社会意识形态俨然成了政法设施赖以产生、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不是文化?数学在什么意义上可以看成一种文化?数学属于什么文化?这一系列问题可以从不同的层次分析,这就是数学的文化观念。 文化问题是随着19世纪下半叶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的兴起才受到人们重视的。1871年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了文化的经典定义:“所谓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现在的文化定义也许有上百种。一般来说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与自然相对的概念,它是指通过人的活动对自然状态的变革而创造的成果,即一切非自然的、由人类所创造  相似文献   

15.
荀子性恶论话语底下潜在着一个比较阳光亲和的理路,可以称作荀子哲学的普遍形式。从这普遍形式来看,荀子哲学完整自足,跟孟子哲学一样具有普遍性、正当性。本文从这个观点出发,兼顾隐、显两层来阐述儒家哲学孟、荀两派的对比发展与纠葛迷离:(1)汉唐儒学主要是荀学,它在孟学阳光的牵引下,首度出现“孟皮荀骨”的现象,逐渐将荀子哲学潜在的普遍形式表现出来。(2)宋明时期孟学晋身为主角,它凭借着汉唐荀学留下来的文化土壤顺利登场,还将某些荀学的体质转为自己的血肉。但它判定荀子哲学缺了“大本”,荀学从此失去正当性,退居边缘。(3)明清时期,理学逐渐跟现实脱节,但孟学意识形态已经逐渐形成。那不自觉的荀学思维就着宋明理学大力修改,打造成荀学性格的哲学,也就是自然气本论。这是孟学意识形态下的“孟皮荀骨”现象。而孟学意识形态则有时会附身于荀学某些体质板块,将它绝对化,这叫“荀体孟魂”。(4)由于孟学意识形态的影响,20世纪的“当代新儒家”全部是孟学派;不过,在20、21世纪之交,荀学派的声音终于破茧而出,重新出现了。  相似文献   

16.
哈贝马斯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分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哈贝马斯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虚假的意识” ,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 ,由于科学技术成了新的意识形态 ,因而意识形态的批判就表现为对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化的批判。马克思则认为意识形态是观念的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的批判表现为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不是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7.
句子的结构一般指句子的语法结构。句子的语法结构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广义的指句子中各种造句规则的总合;狭义的指句子中的语法规则。在语言学中,主要从句子的逻辑和语法两个方面对句子结构进行分析。1、句子的逻辑分析句法中的“逻辑”与逻辑学中的“逻辑”,生活中的“逻辑”是不同的概念。逻辑学中的“逻辑”指思维的规律性,生活中的“逻辑”指客观存在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8.
唐代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极为辉煌的时期,当时国家强盛,幅员广大,经济、文化蓬勃发展,外国使者、学生、商旅纷至沓来,都以能到中国为荣,长安、洛阳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这种情况下,全国上下充满自信心和自豪感,高官显宦、豪商巨贾和一部分读书人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或极尽讴歌粉饰之能事,像文宗朝宰相牛僧孺那样,直欲说出“太平成象盈西门”这样吹牛拍马的话来。但实际上到了唐中期,在“太平”的表象之下,各种社会矛盾已潜滋暗长,有的甚至达到很严重的地步。就拿环境和生态的破坏来说,那时有一种山民,尚处在刀…  相似文献   

19.
佛教从公元前后传入中国内地,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从外来的宗教发展到中国的民族宗教之一,不言而喻,它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过多方面的影响。 佛教本身是文化的一种形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设施。抛开自然科技不谈,仅就社会意识形态来说,佛教传入之前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儒家学说,此外则是从汉代以来特别  相似文献   

20.
陈兆德 《学海》2002,3(3):5-8
在世纪之交的新的历史条件下 ,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其中一条是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这是对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的新的目标和要求 ,也是对我们党 80年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为正确把握这一思想 ,就必须弄清什么是先进文化 ,中国共产党怎样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文化 ,从广义上说 ,是指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说 ,是指人类精神生产的能力及其精神产品 ,既包括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 ,即观念形态方化 ;也包括科学文化知识方面的内容 ,即知识形态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