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闽台民间信仰的兴衰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台地区素有“好巫尚鬼”的传统,宫庙寺观随处可见,其民间信仰经历了秦汉时期的原始宗教和巫术盛行、东汉至唐中期的汉民族民间信仰逐渐占主导地位、唐末至明初的福建民间信仰的迅速发展和本土化、明中期至民国时期的福建民间信仰的兴盛和在台湾的传播等四个阶段的发展演变,终于蔚为大观,成为闽台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一种深不可拔的传统和无孔不入的力量,对闽台社会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闽台民间信仰虽然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但它的“根”扎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沃土里,“源”于奔腾不息的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长河中  相似文献   

2.
易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也是民间信仰重要的信仰资源。从民间信仰的思想根源上来说,《易》构建了鬼神信仰的理论基础。同时,《易》及其蕴含的思想又在民间信仰的具体信仰活动中扮演多重角色,对于塑造圣人形象,帮助求仙得道,神秘化图腾,神化凡夫俗子等信仰活动存在影响。究其原因,《易》的起源、《易》的衍生物、《易》的研究目的等方面的世俗化沾染了浓郁的信仰色彩,以致易学与民间信仰保持的多重关联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3.
泰山是五岳独尊的东岳,其神以“大帝”称之,地位显赫。历代帝王或巡狩、或封禅、或神祭、或褒封,奠定了泰山神———东岳大帝在道教诸神中的崇高地位,“被供奉为神灵界的王者”①。正史中有许多关于东岳大帝的记载,东岳庙也遍及全国大多数地方。本文将从泰山神———东岳大帝信仰的起源、东岳大帝的身世和职司、对泰山神的祭祀和褒封以及东岳大帝信仰的影响等问题入手,从东岳大帝信仰具体而微地反观道教神仙信仰所蕴含的敬畏自然、师法自然的人文精神、以及这种信仰对于人类社会进步所产生的积极意义。一、泰山神信仰源于对泰山的自然崇拜泰…  相似文献   

4.
本文描述了闽台海上船舶供奉水神的现象,并简要论述与此相关的问题:流动的庙宇与民间信仰的传播,福建内河水神势力范围的平面划分与闽台海上水神的立体谱系,“顺风顺流”、“定风稳流”的诉求与水神信仰的兴衰。  相似文献   

5.
民间信仰与宗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学术上讲,民间信仰与宗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宗教是一种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而民间信仰则是一种在特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以鬼神信仰和崇拜为核心的民间文化现象。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民间信仰和宗教有着很多的关联。在我国,由于历史传统和现实原因,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徒在人口中的比例并不高,而更多的是将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相混,有时甚至很难区别哪种是纯粹民间信仰,哪种是宗教信仰。民间信仰的善男信女其信仰心理、信仰习惯、信仰感情与真正的宗教徒没有什么根本区别,但在数量分布上,…  相似文献   

6.
民间信仰文献及其类型海峡两岸民众在沧桑岁月中,对信仰观念、心理、情感与习俗乃至生活方式有着共同的理解和认识,他们从中总结出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以不同的方式记载、积累于不同形式的文献载体,并进行传承、交流。由此产生了数量众多、体现闽台两地独具特色民间信仰与神崇拜的文献。  相似文献   

7.
广泽尊王信仰及其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泽尊王信仰及其传播李玉昆广泽尊王是闽台和东南亚颇有影响的神。本文根据地方文献等有关记载,论述了广泽尊王信仰及其传播、广泽尊王的职掌、广泽尊王的民间传说与民俗诸问题。认为对当前民间信仰应正确引导,发挥民间信仰对联络乡谊亲情,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作...  相似文献   

8.
邱珂 《学海》2001,(5):198-200
由陈晏清教授主编的社会哲学研究丛书之一的《社会转型与信仰重建》是荆学民博士的新著。该书独辟蹊径 ,从人类信仰的角度来研究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林林总总的问题 ,提出了一条社会转型期研究的新思路 ,聚焦出一个社会转型期研究的新视角。人类信仰问题的研究是荆学民博士多年来孜孜以求、辛勤耕耘的领域 ,但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社会转型与信仰重建》一书却别具特点 ,是他经多年研究的集粹。笔者有幸欣然读之 ,体悟出如下见识以同学界共讨论。一、在社会领域合一到社会领域分离的变革中把握信仰的张力该书立论的角度在于 ,社会转型期出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梳理华北地区弘阳教创教背景、药王信仰特征以及弘阳教新发现药方、《救苦忠孝药王宝卷》与弘阳教等方面内容,探讨药王信仰在弘阳教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新见华北弘阳教药方是明清道医文化的重要内容,值得深究。《救苦忠孝药王宝卷》是道文化在民间的传承,渗入了百姓的生老病死与日用伦常。华北是中国民间宗教的发祥地之一,药王信仰亦是考察道医文化在明清民间社会传衍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0.
由李利安等人撰写的《四大菩萨与民间信仰》系山东大学路遥教授主编的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研究系列"(七卷)中的第四卷.全书近64万字,于2011年12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将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佛教四大菩萨与广大普通民众的信仰结合起来考察,既丰富了学界对精英文化型佛教以外的民众信仰型佛教的研究,也开阔了我们对传统民间信仰的认知思路. 中国佛教的主流是大乘佛教,大乘又称菩萨乘,以上求菩提、下化众生为主旨.因此,菩萨成为中国佛教信众心里神圣又不失人情味的崇拜对象.在众多大菩萨中,最受追捧的是观音、地藏、文殊和普贤,他们分别代表大悲、大愿、大智和大行.特别是随着四大名山的形成,朝拜菩萨道场的信仰模式成为中国佛教信仰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特征之一.而民间信仰由于没有经典的捆缚、专职人员的限制和历史包袱的背负,而呈现出轻松活泼、简洁明快、功利通俗等特点,所以在历史的变迁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并与正统的儒释道三教产生千丝万缕的关系,特别是佛教,在思想、礼仪、造像等各个方面滋养了民间信仰.而被民间信仰吸收和改造的佛教因子又大部分与四大菩萨有关,由此所形成的信仰形态也成为受众最多、普及面最广、最能激发人们想象力的民间信仰现象.因此,将四大菩萨与民间信仰并列起来考察,有足够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表现出作者宏阔的学术视野和独具匠心的选题思路.  相似文献   

11.
王守恩在2008年第9期《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发表文章《民间信仰研究的价值、成就与未来趋向》。文章指出,当前的民间信仰研究主要集中于民间信仰与社  相似文献   

12.
宝卷是唐、五代变文、讲经文演变而成的一种传播宗教的艺术形式,是独立于佛经、道藏外的另一中国传统宗教的经典。财神信仰与中国民间信仰联系紧密。在中国民间的信仰体系中,不仅有《财神宝卷》的流传,财神信仰也与其他民间神明关系密切。民间流传着太上老君化身财神的传说,江西地区亦将水神萧公视为财神。神明之间的相互转化,是中国民间信仰的有趣现象。  相似文献   

13.
<正>赵建敏先生的论文集《二思集——基督信仰与中国现代文化的相遇》出版了。作为该书的责任编辑,先睹为快,受益匪浅。特别是该书中的自序,作者不仅介绍了该书的基本内容,而且用"善真美"三个字来抒发其信仰的真谛,读起来更让人心旷神怡。现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近现代民间秘密宗教中的神仙信仰石衍丰笔者探索近现代中国道教的神仙信仰时,涉及到中国的民间秘密宗教,资料搜集相当困难,有幸捧读了马西沙、韩秉方先生力作《中国民间宗教史》,该书以丰富的资料和精辟的论述,使我受益良多。又在四川大学图书馆觅得1948年由国立...  相似文献   

15.
三平祖师原为唐代禅师三平义中,入宋以后被神化,逐渐形成三平祖师信仰,并由漳州地区的民间信仰发展成闽台和东南亚闽籍华侨华人的重要民间信仰之一。本文以文献史料、碑文记载、民间传说和实地调查相结合方式,以综合分析的方法,考析了三平祖师信仰的形成与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6.
略论闽台瘟神信仰起源的若干问题徐晓望福建与台湾至今仍保留对瘟神五帝和瘟神王爷的信仰,历来引起文化人类学者的广泛兴趣。台湾李丰懋先生通过对《道藏》的研究,考证出中国人对瘟神的崇拜始于晋代的道经——《女青鬼律》与其后的《洞渊神咒经》,在闽台瘟神崇拜起源方...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福建省坚持在依法管理基础上,注重正面引导,发挥民间信仰在文化传承、道德教化、公益慈善、民间交流中的积极作用。一、挖掘传承民间信仰优秀文化,融通福建精神福建民间信仰神祇大多数为历代人们敬重的忠良义士及慈善施恩的传奇人物,妈祖是海上救苦救难的女神,保生大帝是慈悲济世的医神,陈靖姑是陆地上的妇幼保护神。福  相似文献   

18.
《夷坚志》130余则四川故事是研究南宋四川地域社会民间信仰的重要史料,从中可见四川民众丰富的信仰世界与信仰行为.官员、士人、手工业者、术士等在民间信仰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他们共同参与民间信仰活动,扩大了神祗队伍,拓展了信仰的地域,协调了地方信仰与国家信仰互动,促进了部分神祗走出四川、走向全国.南宋四川民间信仰的盛行,与四川的军事、教育、宗教及民间巫风传统密切相关,四川独特的地域环境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大量地方史资料对流行于闽台地方的王爷信仰进行了全面论述。在闽台民间信仰中,作为瘟神的王爷是少数,大部分王爷是地方保护神或万能之神。传说中的王爷多为历史人物,或为救民而取瘟药自服,或为民献身、勤政为民……而成为王爷,受到人们的崇敬。王爷信仰通过送王船和请香火分炉方式传播到台湾各地。  相似文献   

20.
民间社会权威历来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一般而言,民间信仰之仪式专家可分为广义的与狭义的两大类,前者以传统儒生为主,同时是民间信仰的总领或组织者;后者则直接是民间信仰仪式的主持人或主祭者。本文试图从固有的研究论著中梳理出民间权威与民间信仰仪式专家的内在关系,重点关注民间信仰三类仪式专家的身份及其神圣性即卡里斯玛的来源,用比较的方法梳理不同仪式专家如礼生、香花和尚、火居道士以及萨满等仪式专家之间的异同,进一步讨论他们与民间社会权威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