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丰盛 《天风》2014,(4):9-11
有人将婚姻比作“围城”.有人将婚姻比作“坟墓”,也有人将婚姻比作“鞋子”……而美国基督徒作家汤盖瑞则将婚姻比作“强力探照灯”,它是”无形的揭发者”.能够“直穿人性幽暗死角”。神说“婚姻,人人都当尊重”。  相似文献   

2.
陈丰盛 《天风》2014,(4):9-11
有人将婚姻比作“围城”.有人将婚姻比作“坟墓”,也有人将婚姻比作“鞋子”……而美国基督徒作家汤盖瑞则将婚姻比作“强力探照灯”,它是”无形的揭发者”.能够“直穿人性幽暗死角”。神说“婚姻,人人都当尊重”。  相似文献   

3.
信徒与门徒     
陈志华 《天风》2014,(9):52-53
在教会中,弟兄姊妹都比较习惯用“信徒”或“基督徒”来自称,以说明自己是相信耶稣的人;相对而言,较少自称为“门徒”来表明自己是跟随耶稣的人。但如果我们翻开新约圣经,就会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统计数字。1.“基督徒”在圣经中共出现3次,“基督徒”的原文Christianos是由“Christos基督”加上拉丁语尾“anus属于……的人”所构成,即“属于基督的人”之意(参徒11:26,26:28;彼前4:16)。  相似文献   

4.
渊声 《天风》2011,(6):64-64
问:我是一个从小就信主的“挂名基督徒”,之所以说“挂名”,是因为自己虽然经常去教堂,但自知生活不够得胜。比如,我平时在家喜欢与邻居或同事一起“打麻将”,每次事后又很自责,背如芒刺,也生怕被别的基督徒知道。几次我盼望靠主的力量能摆脱这个诱惑,可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始终无法抗拒那魔鬼的诱惑。为什么它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吸引我呢?  相似文献   

5.
论点摘编     
爱国是基督徒的世间使命王怀茂在《中国天主教》2003年第3期撰写题为《爱国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也是基督徒的世间使命》的文章。文中谈到,爱国是人类公认的道德准则,对基督徒而言,爱国与爱教是统一的,是基督徒“爱德”的重要表现。爱国不但是遵循“上主”的意志和“诫命”,更是基督徒必须的道德修持和在世间“积德立功”的最具体的表现。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基督徒最基本的爱国,更是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听从“天命”的高尚道德修持和纯正的信仰表现;爱教首先要从爱自己的祖国、民族和社会这个根基开始。因此任何教会…  相似文献   

6.
信仰词汇     
单信 《天风》1994,(12):45-45
基督徒 “他是基督徒,是不会撒谎的……” 在许多人的眼里,“基督徒”这名字在今天差不多已经成为一种“诚实”、“爱心”、“宽容”等美德的代名词了。这自然与基督徒自身在生活上美好言行是分不开的。但是,大概有很多人(包括一些基督徒)可能并不知道,“基督徒”  相似文献   

7.
景健美 《天风》2016,(6):33-34
基督徒择偶要考虑“门当户对”吗?在笔者看来,简单的门当户对并不是基督徒择偶的黄金法则。门当户对是传统的看法,我们应当有现代社会新的考量,也应当听听进入婚姻的基督徒的说法,更应当知道,圣经中有帮助我们建立幸福婚姻的法则。  相似文献   

8.
陈巧凤 《天风》2006,(9):28
家教其实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既极其深奥又十分简单.作为基督徒父母坦诚地把“心育”向儿女说出来.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如同“主是我们的知心朋友”一般!用爱与包容去伴随孩子成长的每一天!  相似文献   

9.
长大,是生命的必须。你知道基督徒生命长进的几种层次吗?对照自己,看看你最需要在哪方面提高自己?  相似文献   

10.
孙天人 《天风》2006,(1):29-29
“传统”是指世代相传的具有特点和文化内涵的道德、礼仪、风俗、文艺等等。这对中国基督徒来说,又有“社会传统”与“教会传统”之分,而对“社会传统”,当代的基督徒应如何看待?对此,按面临的现实,应讨论的集中起来似乎是三个具体内容:一、“伦理道德”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是以儒家的仁、义、礼、信,孝等为核心。据近来有媒体对几所高校本科生的问卷调查,从中知道了传统文化在当代青年中的分量,透露出他们对儒家的道德价值观几乎没有什么异议;也没有一个认为是“过时东西”。对此,我们也不难知道,这与圣经和基督教全部教义在道德层面上的教训是一脉相承的。如  相似文献   

11.
陈丰盛 《天风》2011,(10):52-55
“常胜将军”的迷思 一天,写完一篇关于基督徒的失败观的讲章。就将它发到个人博客里。有意思的是,刚发完就有人回应:“基督徒是不会失败的!”然后。又有另外一位对“失败观”提出质疑。我想:今天大概会有许多“砖头”了!就重新回到文章里好好端详一番,想最好不要因为自己粗心。没能将信息写全面而挨批。阅后觉得应该与自己理解的真理没有偏差,也就“安心”等被“拍砖”了。  相似文献   

12.
赵紫宸(1888-1979)是20世纪中国基督教一位杰出的神学家、神学教育家、基督徒作家、诗人、圣诗作者和著名的教会领袖。他学贯中西,一生致力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致力于创建中国的基督教神学。他的神学是其在自己的文化、社会、政治处境中信仰寻求相关性解释的产物。另一方面,在其处境神学的思考中,他又努力寻求基督教的独特性。在其构建中国基督教神学的努力中,他清楚自己中国基督徒的身份认同,他是基督徒,更是中国人。他竭力要说明的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也应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因此多一个基督徒,并不会少一个中国人。基督与中国、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神与人、宗教与伦理是其神学运思的两个焦点,通过这样的神学思考,他试图构建一个为人生为社会的基督教。他的这种努力也表明一个真正的中国基督徒可以也应该有双重的效忠。  相似文献   

13.
“文化基督徒”这个名词是从一神学生那里听来的。当时想和他谈谈刘小枫,不料他好心地说:你可要当心,他们是“文化基督徒”。我想,自己辛辛苦苦读了刘小枫不少书,颇党受益匪浅,结果反偏离了真理。以后有段时间对刘小枫小心翼翼的,但沮丧之余,心里还是不太服气,一直想弄清楚什么是“文化基督徒”。于是一有空就去查图书馆,又查遍了网上的各个引  相似文献   

14.
陈耀南 《天风》2001,(8):30-31
感恩是基督徒信仰生活中极其重要而不可缺少的内容,在信仰的传统上就有一种“感恩礼拜”的宗教活动。(注:下文凡“感恩”是指感恩礼拜) 用“感恩”作为基督徒敬拜、颂赞、感谢神的恩典之形式是无可非议的。但由于基督徒各人的层次不同,信仰素质优劣高低不等的原因,故在现实中发现,在“感恩”的事上或多或少地存有不良不妥的误  相似文献   

15.
谨慎"小信"     
罗忠 《天风》2006,(21):31
基督徒都知道,圣经的话是神说的话。虔诚的基督徒都乐意接受神的教诲,坚信神的话语。基督徒们因信了神的话语,时时灵修警醒内心邪恶的欲望,时时向神忏悔已有的过犯,感恩神的引领。千百年来,基督徒们都承认自己有罪,但圣经中的一句同等重要的话却容易被信徒们所忽视。那就是耶稣反复说的话:你们这小信的人。  相似文献   

16.
“我知道怎样处丰富。” (腓4:12) 有很多人知道“怎样处卑贱”,可是没有学会“怎样处丰富”。当他们上到崇高的山顶时,他们就头晕起来,像要倾跌的样子。基督徒常在丰盛时羞辱他的身份,而非在祸患之时。丰盛富裕真是一件危险的事。基督徒能经得起患难的煎熬,但却受不了丰盛的锻炼。唉!神的许多恩怜和丰富常常使一个人的灵命瘦削起来,并且忽略属灵的事!但这并非必须如此,使徒保罗告诉我们,他知道怎样处丰富。当他富裕时,他知道  相似文献   

17.
黄幸平 《天风》2013,(12):22-23
圣经是神所默示的话语,这是一本为人类而写的书,它的存在是人类所经历的最大福利,为了让人类认识上帝并得到神圣智慧。圣经是基督徒信仰与生活的准则,是我们灵性生命的粮食。圣经被称为“书中之书”、“天下之大经”,世界闻名的作家狄更斯说:  相似文献   

18.
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非典的特殊日子里,中国基督教“两会”编著了《基督徒面对灾难的思考》一书,用自己特殊的方式,支持和参与着抗非典的斗争。本文是作者为该书所作序的摘录。  相似文献   

19.
陈丰盛 《天风》2012,(12):46-47
圣诞佳节,全世界的基督徒都沉浸在庆祝基督降生的喜悦当中,无数传道者都会以《马太福音》1章21节作为主题经文与弟兄姊妹分享,或是用它来向未信主的人布道。但值得反思的是,许多人将“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的信息只停留在“拯救”,对“从罪恶里”则是轻描淡写,似乎这个重要的信息已经被“淡化”了。  相似文献   

20.
陈永涛 《天风》2003,(5):38-41
导论: 在中国教会的神学思考中,基督论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基督论与广大信徒的信仰生活密切相关。它不但影响到基督徒对教会论和救恩论的思考,而且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基督徒对世界,对非基督徒的看法。也就是说,不但影响到基督徒的信仰生活的态度,也影响到基督徒的现实生活态度。 今天大多数中国基督徒仍旧接受由传教士所带来的“传统的”或“教义的”基督论。这个基督论建立在“尼西亚信经”和“查尔西敦信经”的基础之上。这个基督论在思想史和教义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是,对今天中国的基督徒来说,这个基督论,似乎很难充分帮助中国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