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末蕅益智旭的《辟邪集》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办法作为论辩策略,对当时传入中国的天主教给予了全面而锐利的批判,以对天主教天主观的批判作为核心,尤其是对天主全能以及恶的来源的批判,可谓击中了天主教的要害之处。  相似文献   

2.
天主教在墨西哥社会的变迁显示其与现代性的自反性关系。这一自反性关系表现为墨西哥社会的发展是在天主教驱动下对包括天主教在内的既有社会结构反叛的过程。天主教与现代性的自反性关系分为两个阶段。作为殖民体系构成的天主教的传播促成了人道主义、平等等进步理念在墨西哥的普及,在推动墨西哥国家独立运动同时亦掀起了对作为殖民体系构成的天主教的反叛。独立后的墨西哥建立了以梅斯蒂索人为核心的统治秩序,天主教成为统治秩序和族群利益的象征。随着新自由主义的改革导致印第安人持久困境的出现,在解放神学思想鼓舞下的印第安人掀起了对作为统治秩序组成的天主教的反叛运动。墨西哥天主教与现代性的自反性关系呈现了宗教与现代性之间多元关系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神长教友: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纪念中国天主教自选自圣主教五十周年。作为一名在新时代成长起来的中国天主教新一代自选自圣的主教,此时此刻,我对五十年前为了中国天主教的福传事业和教友灵性生活所作出选择的中国天主教老一代神长教友表示由衷的敬意。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察了明末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之代表人物利玛窦对佛教的批判及其对耶稣会在华传教活动所产生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作者认为,利氏主要是出于策略性的考虑而展开对佛教的批判的,他对佛教的批判触及到了佛教的一些核心教义和宗教行为,但其中有曲解,且独断性成分居多。此种批判一方面为一些士大夫反思和批判传统中国文化和宗教提供了新的视角,使他们能较轻易地克服改宗的心理障碍,最终弃佛归耶,另一方面则激起了一些佞佛的士大夫和名僧们的反击,人为地增加了天主教在华传播的障碍。作者主张,为尽量避免宗教间的冲突,必须遵循一些规范,展开建设性的对话和反思,以求各种宗教的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5.
天主教女性主义伦理学是在女性主义运动影响下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基督教伦理学学派。它批判了传统道德神学中的男性中心主义和贬低妇女的倾向,主张要从女性的经验出发来建构一种强调女性与男性应有平等关系的平等主义模式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棉湖镇玉石村的天主教会个案对宗教在当今中国乡村社会的功能作了分析和探讨.一、玉石村天主教信仰的历史溯源,主要回溯了天主教自1910年传入玉石村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风雨历程.二、玉石村天主教信仰的现状考察,主要就玉石村目前常规的天主教的宗教活动、对玉石村天主教信徒的口述访谈、玉石村的天主教徒在年龄、文化程度与性别结构方面的差异来论述玉石村天主教信仰的现状.三、天主教信仰在玉石村发挥的社会功能,主要就天主教信仰对天主教徒及其家庭的影响、天主教信徒如何与当地具有浓郁潮汕地方特色信仰的乡民相处、天主教信仰在潮汕文化传统中的处境化、乡土化等方面看天主教信仰在当地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从而说明对于玉石村这个有着一百多年天主教传承历史的山村而言,天主教早已不是外来的,而是“祖传天主教”,属于本土传统的信仰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7.
结果主义是现代西方学界非常流行的伦理学理论,功利主义是结果主义最重要的一种形式,相称主义则是结果主义在天主教伦理学中的一种表现.本文的主要任务是评述新自然法学派对结果主义、功利主义和相称主义的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8.
明清之际出现了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为代表的儒家天主教徒,还有其他入教或与天主教有一定联系的儒者,他们面对晚明思想转型,受到传教士“合儒、益儒、补儒和超儒”的影响,在中西文化会通的基础上以求“同”的意识重新审视和反思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和历史演变,批判道、佛和宋明理学,回归儒家早期传统,重建上帝信仰。他们在坚守中国文化主体性前提下吸纳西方科学技术及宗教神学,试图用天主教教义和教理来会通、改造、补充甚至超越儒学,化解儒学面临的危机,以天主教精神重建中国人的信仰体系,探索儒学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从信仰维度更新发展儒学。  相似文献   

9.
罗马天主教与圣公会是基督教会两大主要教派.信徒遍布世界,在西方国家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圣公会自16世纪宗教改革时代脱离罗马天主教自成一体,并且作为英国国教在英国近代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与罗马天主教的关系也经历了一个由对立冲突到接触对话的转变.本文通过对两个教派交往历史的回顾,进而对其两者关系予以评述.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严格制度化的宗教组织,天主教神职人员实施独身制,他们依靠"津贴"支付日常开销。由于"津贴"关联独身神父的经济生活与世俗生活,且内容牵涉私人空间,文献资料很少记录,由此成为学术研究的一个"盲点"。本文以翔实的中西文献为基础,不仅对中国天主教"神职津贴制度"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同时对中国天主教特有的"神职津贴制度"的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