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辞书研究》1984年第2期上,有一篇徐庆凯同志的文章《从辞书学角度评<逻辑学辞典>》。这篇文章说:“《逻辑学辞典》……填补了我国专科词典领域的一个空白,为学习和研究逻辑学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工具,应该肯定是有益的尝试。但是,坦率地说,这本词典的质最不人能令满意。”最近,章沛和王经伦两位同志又在《国內哲学动态》1984年第四期上,发表了《<逻辑学辞典>评介》一文。作者最后说:“《逻辑学辞典》仍不失为我国第一本逻辑学辞典,这是我国逻辑界可以引以为自豪的事情。”这篇文章对那本辞典的优点说得多,而对其缺  相似文献   

2.
中国逻辑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次形式逻辑讨论会、全国第五次西方逻辑史讨论会于1987年8月7至1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共有170余人。大会以两个讨论会的会议内容为主,其间穿插进行了中国逻辑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活动议程,包括全国逻辑学会理事会的换届、选举等。两个讨论会采取大会联合发言和会下分组讨论的形式对形式逻辑和西方逻辑史的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共有八位同志作大会专题发言。李先焜的发言题目是“指号学与逻辑学”,他认为,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指号,即语言符号,而不是思维。逻辑学对语言符号的研究与语言学对语言符号的研究,侧重点不同。逻辑学主要研究语言符号的意义和内在推理关系,研究语言的深层结构,  相似文献   

3.
捅要:台湾逻辑学经历了百年发展历程,共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日据时期(1945年以前),台湾逻辑学萌芽期;第二个阶段:光复时期(1945年-1964年),台湾逻辑学的初建期;第三个阶段:宪政时期的戒严期(1964年-1987年),台湾逻辑学发展期;第四个阶段:宪政时期的民主化期(1987年至今),台湾逻辑学高涨期,各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台湾逻辑学的数理逻辑与哲学逻辑建树颇丰,其中数理逻辑主要包含:集合论、证明论、模型论、递归函数等;哲学逻辑包含模态逻辑、知态逻辑、规范逻辑、语言逻辑等。而中国古代逻辑与因明学研究虽有成果,但其一直处于缓慢低谷期。本文通过全方位梳理台湾逻辑学不同时期的不同特征与成果,总结其发展规律与趋势,对大陆逻辑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先焜先生在《哲学研究》上发表两篇论文(《语言、逻辑与语言逻辑》,1986年第8期;《指号学与逻辑学》,1988年第9期),批评“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的观点,论证他自己的“逻辑的研究对象是语言符号”的观点。我认为,李先生的观点实际上涉及到“逻辑究竟是什么”这个根本性的逻辑哲学问题,因此应该在更广大的背景中去审视它。  相似文献   

5.
谈到中世纪的逻辑学,日本学者山下正男曾指出:“中世纪逻辑学,正象所说的语言逻辑那样,是以声音标准、音标文字的标准作为研究对象的。”([日]末木刚博等:《现代逻辑学》第171页)他同时还指出:“中世纪逻辑学就是以圣书中使用的希腊语、拉丁语等自然语言为对象的逻辑学。”(同上书第156页)这些评价是否合适?我们  相似文献   

6.
老有所用     
一志 《天风》2001,(9):41
《天风》2001年第5期“教会应当多培养义工”一文,本人有同感。新的世纪,社会在前进,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老龄化的形势也在发展。50岁以上的职工逐渐退休下来,教会中老信徒也随之渐多。健康的中老年信徒老有所学应该学,老而有用应该用。进入“终生学习期”、“越老越要学、越学越有知识”,知识就是力量。 “我所祷告的,就是要你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腓1:9) 中老年弟兄姊妹在神学理论、圣经知识上相对比年轻人缺乏的,以致拦阻了信仰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1989年10月,北京市逻辑学会召开“回硕与展望”座谈会,畅谈了我国逻辑学40年来的曲折发展和对今后的期望。出席座谈会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党校、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防大学及公安大学等单位的逻辑工作者。会上,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方华教授做了主题发言。他指出:从总的看,我国逻辑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一是从建国之初到“四人帮”的跨台;二是“四人帮”跨台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到现在。建国初期,逻辑工作者的任务,一是肃清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影响,二是强调唯物辩证法对它的指导。后来毛泽东同志提倡要学一点逻辑,逻辑学的普及工作从此开始,逻辑学术讨论也随之活跃起来,先后出版了三本逻辑文集,发表了大量的学术争鸣文章,产生了金岳霖主编的《形式逻辑》。  相似文献   

8.
是“思想形式”还是“思维形式”? 我认为把“思维”和“思想”区别开来,指出逻辑学是研究“思想形式”而不是“研究思维形式”的科学才是正确的。……我认为(判断)应该改为下述定义:判断是反映认识对象之间联系情况的思维形式(态)。《哲学研究》1982年第2期《注意逻辑理论的准确性》作者在同一篇文章中先认为逻辑学是  相似文献   

9.
中国学术界知道有“络日伽”(Logic)是自1631年李之藻译出《名理探》始;1896年英国人艾约瑟译出《辨学启蒙》,人们才较系统地知道了西方逻辑学;1897年孙诒让受西方逻辑学及印度因明的启发,首先关注“中国逻辑”的探究,认为《墨经》“必有微言大例,如欧士亚里大德勒(亚里士多德———引注)之演绎法、培根之归纳法及佛氏之因明论者”(方授楚,第219页),受此启发,梁启超开始在普通逻辑语境下研究墨家的“论理学”(梁启超译“Logic”为“论理学”),1904年,其著作《墨子之论理学》问世,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墨家逻辑学。1917年胡适完成了《先秦名学…  相似文献   

10.
1992年8月22日至24日,中国逻辑学会经济逻辑专业委员会在天津塘沽召开了第三次全国经济逻辑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传达了第四次中国逻辑学会代表会议和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学术讨论情况,选举产生了第三届经济逻辑专业委员会,展开了热烈的经济逻辑学末讨论,研究确定了经济逻辑科研课题和计划。本届经济逻辑专业委员会是由中国逻辑学会根据国家民政部有关规定,将原来的全国经济院校逻辑教学研究会改编而成的。它由13名委员组成:主任委员郑功伦,副主任委员瞿麦生、谢先仁。委员徐志敬、关珠、傅殿英、李  相似文献   

11.
各位委员、各位同志: 色兰! 知感安拉,我们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第四届第二次委员(扩大)会议今天胜利召开了。自一九八○年第四届全国代表会议首次常委和委员会召开以来,已经两年多了。现在,我就两年多来中国伊协的工作情况和今后工作意见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第四次全国代表会议闭幕后,我们遵照协会“简章”宗旨的规定和会议决议,在政府主  相似文献   

12.
正如小标题所示,本文是以黑格尔为中心的。作者首先叙述了哲学史上各派的辩证法及反辩证法者的辩证法观,并据此而把辩证法分为普遍的辩证法、客观的辩证法、主观的辩证法、主体的辩证法、无的辩证法;进而又把普遍的辩证法细分为唯心的和唯物的,把主观的辩证法细分为否定的和肯定的。第二、作者认为,辩证法是矛盾的逻辑学。在作者看来,解决矛盾就要以矛盾为前提,因此就必须承认存在着的矛盾,否则就谈不到解决矛盾。第三、作者通过他对黑格尔的矛盾和否定概念的分析,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否定的逻辑学”,他的理由是:黑格尔的逻辑学是一个体系,这意味着它不仅是矛盾的逻辑学,而且也是包括矛盾在内的一种“广泛的否定的逻辑学”。但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在作者看来,则是“对立的逻辑学”,因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中的矛盾实际上就是对立。同时作者强调说,黑格尔的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虽然都不是矛盾的逻辑学,可是矛盾却被认为是否定和对立的最根本的、最尖锐的形态。第四、作者又根据黑格尔的说法,认为辩证逻辑乃是存在论的,因而也就必须承认矛盾的客观性、实在性,亦即存在着的矛盾。在作者看来,运动就是存在着的矛盾;但是作者却又说:“如果否定客观的辩证法,主观的、肯定的辩证法也就不能成立;反之,如果忽视主观的(肯定的)辩证法,客观的辩证法也就不能生存下来。”最后,作者对于黑格尔辩证法的三个契机即悟性的、辩证的、思辨的三个契机作了分析和解释,说明了辩证法和逻辑学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13.
第12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大会纪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巍  蒋劲松 《哲学动态》2003,(11):39-41
20 0 3年 8月 7日至 13日 ,第 12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大会在西班牙奥维耶多召开 ,来自世界各国的 60 0多名学者与会。这次会议由隶属“国际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协会” (InternationalUnionofHistoryandPhiloso phyofScience ,简称IUHPS)的“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 (DivisionofLogic ,Methodology ,andPhilosophyofScience ,简称DLMPS)主办。IUHPS由两个分会组成 ,即 1947年成立的“科学史分会” (DivisionofHistoryofScience ,简称DHS)和 1949年成立的“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 (DLMPS)。 1947年 ,…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大陆程朱理学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00年至1949年。在这50年间,研究程朱理学的论文多以人物个案为主。最早研究二程的论文有两不的《程伊川之宇宙观》(1921年),最早研究朱熹的论文有程南园的《与友人论朱陆书第四》(1915年)。此时也有中国哲学史或思想史的著作问世,其中都有关于北宋“五子”、朱熹及其后学思想的论述,但人物个案研究的专著很少。最早的中国  相似文献   

15.
考察逻辑学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对唯物地论证逻辑学具有重要意义。逻辑学与社会需要的关系是多方面的,本文只能概述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为使考察不落于一般,特按不同原则将研究的关系划分如下:一、对逻辑学的对象、原理和各种术语的一般规定我们考察数百年来科学“逻辑学”这个术语的不同含义,但在不同运用形式中很难找出内在的秩序。把科学术语的发展与科学原理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思想史考察乐于依据的基础。但是,仅把某种精神产物(“逻辑学”术语及其含义)的发展与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逻辑学的过程中,我翻阅了我县(82)供销保字第12号文件,发现其中有若干不合逻辑的地方,现列述如下: 1、文件的题目是《关于厂企事业机关学校等单位安全岗位责任制守则》。在这个题目里,“企业”是“厂”的属概念,“厂”是“企业”的种概念;“事业单位”是“学校”的属概念,“学校”是“事业单位”的种概念。  相似文献   

17.
一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正如恩格斯所说,是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构成的根本规律。本文只限于讲他哲学体系的第一部分——“逻辑学”中否定之否定的规律。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依“绝对精神”发展的三大阶段而分为三个部分:即“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在逻辑学阶段中,“绝对精神”只是作为超时空以外的纯思维、纯概念而发展。自然界则“是不能在时间上发展的,它只能在空间上展开自己的多样性”。在精神哲学阶段中的东西则既在空间之中,也在时间之中。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是“绝对精神”在其  相似文献   

18.
关键是确定负概念的论域——答邢运中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运中同志在《我教<形式逻辑>的二难》(见《逻辑与语言学习》1990年第1期)一文中提出了四个换质推理,就其正误征求答案。邢同志认为,如果回答正确,那就违背了其他学科的基本常识;如果回答不正确,那又否定了换质法的基本规则。“因此,我要么违背其他学科的基本常识,要么否定换质法的基本规则”。于是,邢同志陷入了“二难”境地。对此,笔者不揣冒昧,直陈浅见,以与邢同志交流学习心得。按照换质法的规则,结论判断中一定会出现一个负概念。这个负概念的内涵是什么?外延有哪些?只有在确定了负概念的论域以后才能明确。因此,要回答以上四个推理是正确还是不正确,关键是要确定各个推理的结论判断中的负概念的论域,并进而明确其内涵、外延。负概念总是相对一个特定的范围而言的。这种“特定的范围”在逻辑学中就称为论域。对一个负概念来说,它的内涵与外延是随着其论域的变化而变化的。论域越大,负概念的外延越大;论域越小,负概念的外延越小。如“非文艺书籍”这一负概念,在“书籍”的论域里,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汇整近60年(1949-2009)来台湾学者在台湾及大陆地区出版或发表的、与逻辑学有关的书籍、期刊论文、博硕士论文、及翻译作品,并作一综合性的叙述与评论。为撰写本研究报告,作者一共收集了179笔相关的资料;其中专书计有61本,期刊论文计有62篇,博硕士论文计有21篇,翻译作品则有35篇。本研究的内容一共分为6节:第1节说明近60年来由台湾学者所发行与逻辑学相关的专书,时间上横跨1953年至2009年这57年;第2节说明近60年来由台湾学者所发行与逻辑学相关的期刊论文,时间上横跨1964年至2009年这46年;第3节说明近60年来由台湾学者所发行与逻辑学相关的博硕士论文,时间上横跨1986年至2008年这23年;第4节说明近60年来由台湾学者所发行与逻辑学相关的翻译作品,时间上横跨1957年至2008年这52年;第5节则说明在台湾与逻辑学有关的学术组织、以及近几年来开始出现的逻辑学专业会议;第6节为笔者的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是逻辑学兴盛的世纪。逻辑学以其特有的规律,推动着人类文明的波涛,不断奔流向前。当代逻辑学的发展呈现出如下特征。一、逻辑学说多元化恩格斯说:“形式逻辑本身从亚里士多德直到今天都是一个激烈争论的场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65页)这一论断对于今天的逻辑学界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