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3-6岁壮族儿童颜色命名及颜色爱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前言一些心理学家很早就觉察到很小的婴儿就已表现出辨别颜色的能力。1881年W·Preyer 发现,婴儿出生42天时,已能对周围带色彩的物体表示愉快神态。他曾用红色和绿色作为实验的材料,结果两岁以下的幼儿还不能回答颜色的名称,到三岁以后才能有把握地说出某些颜色的名称。在J·F·Dashiell的研究中发现,幼儿到三岁时对颜色命名仍是不稳定的。W·H·Cook 对西欧儿童的研究结果指出,6岁儿童对红、绿、蓝、黄四种主要颜色的命名正确率为62%。我们以8种常见色卡为实验材料曾对我国不同民族的儿童做了颜色匹配、颜色命名及颜色爱好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5岁幼儿还不会正确命名任何颜色;2岁幼儿中有40%会进行1种或2种颜色命名;2.5岁幼儿有80%左右能进行某些颜色命名,正确率可达到25%;3岁幼儿命名正确率呵达50%。在颜色命名的实验中,还发现:正确命名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5岁是一个“转折”点。在这个阶段表现出一种“飞跃”现象,平均正确命名率达到90%,到6岁时达到94.5%。从幼儿对颜色命名的趋势来看,幼儿对颜色命名能力的发展,似乎都是先是红色,然后是白和黑,再后是黄  相似文献   

2.
3—6岁城郊儿童颜色命名能力发展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前言心理学家们对很小的婴儿有否辨别颜色的能力曾作过许多观察研究.1881年W.Preyer 在他的观察中发现。婴儿出生42天时,已具有对色彩物品表示出愉快神态,说明他已具有一些颜色感觉.他让幼儿看红、绿两种颜色,轮换地问他“红在哪里?”“绿在哪里?”.他发现三岁的幼儿已能正确说出一些颜色名称,分辨颜色的能力随幼儿的年龄增长而逐步提高.本文作者曾以红、橙、黄、绿、蓝、紫、黑、白8种常见色卡作为实验材料对我国城市汉族、维吾尔族、壮族和智力落后的儿童分别进行了颜色辨别能力发展的研究,发现各民族3—6岁儿童的颜色命名正确率,都随年龄增长而提高,而汉族儿童的颜色命名正确率略高于同年龄的壮族儿童,壮族儿童又略高于维族的儿童.智力落后儿童的颜色命名正确率则均低于同龄正常各族儿童.在颜色命名能力的发展方面,城市儿童与农村儿童有无差别呢?本文作者对北京郊区儿童的颜色命名能力进行了初步调查,并与北京市区儿童的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3—6岁壮族与蒙族儿童颜色爱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们发现很小的婴儿就已经对颜色有喜爱的表现。有材料表明,4个月的婴儿就表现出对红色有一种特别爱好的情绪。人类对不同颜色爱好可以因年龄、性别、不同文化背景、民族习惯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而变化。  相似文献   

4.
颜色和形状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幼儿认识客观世界都是始于外部特征,如能早期掌握多种颜色和形状将会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鲜艳的颜色对幼小儿童的视觉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儿童认识事物的兴趣,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色彩知觉与人的情感有密切的联系,认识颜色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美的情操,陶冶他们幼小的心灵;3—6岁幼儿大都容易注意物体的色彩特征.所以我们认为对幼儿加强颜色教学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自然界是一个丰富多采的色彩世界,婴儿出生后便已开始接触各种色彩的刺激。对婴、幼儿色觉发展的研究,研究者们一直很感兴趣。在我们的前一项实验中曾对3—6岁学前儿童的颜色命名及颜色再认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岁幼儿可以命名部分颜色,对8种颜色的正确命名率为:红(93.3%)、白(90%)、黑(83.3%)、黄(53.3%)、绿(43.3%)、蓝(26.6%)、紫(10%)、橙(6.7%),平均数为50%,儿童随年龄增长,正确命名率逐步提高,到6岁时,8种颜色的命名率平均数达94.5%。但3岁以下的幼  相似文献   

6.
关于大学生的《颜色—情绪》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颜色在人的生活中有重要作用,人对颜色的爱好也各有不同。一般认为,人对颜色的偏好,因年龄、性别、民族而异,甚至气候、自然环境,都影响人们对颜色的喜爱程度。过去,中外心理学家就幼儿、中小学生、大学生对颜色的爱好作过不少研究,但各说不一。当前大学生对颜色的爱好如何,他们对各种颜色有何种情绪反应,我们想在这方面作些探讨,试图了解当前大学生对颜色的爱好和他们的基本情调。  相似文献   

7.
幼儿颜色爱好特点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幼儿颜色爱好的一般性特点。被试是4-6岁儿童,共340名,分为5个年龄组。使用红、橙、黄、绿、蓝、紫、棕、浅绿、浅蓝、粉红、黑和白,共12种颜色。以图片做呈现颜色的材料。采用表示不同颜色特性的5种图片(无意义图形、蝴蝶、小熊衣服、瓜果蔬菜和小彩笔).要求被试选择出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实验结果表明:幼儿喜爱的颜色主要是鲜艳的红、橙暖色调和明度大的颜色;这种颜色偏好与客体对象的颜色特性无关;幼儿阶段儿童的颜色爱好具有突出的共同特点,表现出有别于其它年龄阶段的明显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4~6岁幼儿颜色偏好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少英  葛列众  朱瑶 《心理科学》2004,27(3):669-670
本实验采用对偶比较法.对4—6岁幼儿进行颜色偏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4—6岁的年龄段中,幼儿颜色偏好顺序依次为:红、黄、橙、蓝、紫、绿;男女幼儿的颜色偏好有明显差异;不同年龄之间的幼儿颜色偏好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物体颜色与质地相似度对幼儿归纳推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设计了3个实验任务,探讨物体颜色相似度与质地相似度对140名4~6岁幼儿和40名成年人的归纳推理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任务1中,当靶物体质地保持不变时,幼儿和成年人在归纳推理中倾向于选择与靶物体在颜色上更相似的物体;在任务2中,当靶物体颜色不变时,幼儿和成年人倾向于选择与靶物体在质地上更相似的物体;在任务3中,当测试物体在颜色相似度和质地相似度上发生相反变化时,4岁幼儿显著地依赖于质地相似度进行归纳,颜色相似度在5~6岁时的重要性明显提高,但仍略低于质地相似性,差异不显著,这表明颜色相似度和质地相似度在幼儿的归纳推理中具有不同程度的重要性。对成年人而言,颜色相似度虽然看起来比质地相似度相对更重要性,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李忠忱   《心理科学进展》1988,6(2):77-83
本文是通过教育心理实验,探讨1—2岁儿童在早期教育条件下,认识颜色的潜在能力和心理依据;探讨儿童早期认识颜色在其心理发展中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儿童色觉的良好发展是认识颜色的前提,第二信号系统初始形成、理解颜色名称的概括性是认识颜色的第一步;而把颜色特征与其相匹配的名称准确、巩固地联系起来则是认识颜色的关键。在特定的早期教育中,儿童在13个月时能认识各种基本色和黑白色,24个月时能认识16种颜色,儿童早期认识了颜色,提高了感知水平;促进了视觉表象的发展;因而加速了具体形象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引言幼儿颜色辨认能力是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广泛关注的问题。现行中等师范学校教材认为一年级学生一般只能分辨三种不同程度的红色、二种黄色、蓝绿不分。丁祖荫教授用12种颜色对幼儿园儿童进行测试,认为大班儿童能进行配对——指认——精确命名为黑、淡棕、粉红、绿;能笼统命名的也只有六种颜色。此研究只探索了现状而未探查其潜在可能,因而尚不能提出应掌握什么颜色的建议。上海师资培训中心心理学研究组以40种颜色让大班儿童配对辨认,表明有31种颜色正确掌握人数显著大于错误人数。但该实验未进行指认、命名综合测试,因而未揭示颜色表象保持和学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颜色词与颜色认知的关系是探讨语言与认知关系的重要领域.对颜色词与颜色认知的关系,普遍进化理论认为,颜色词与颜色认知相互独立;语言关联性假设认为,颜色词对颜色认知有重要影响;折衷的理论认为,颜色认知既受光波的物理属性影响,又受人眼的生物特性影响,还受语言和文化影响.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作者提出了颜色词与颜色认知关系的相互作用理论,认为颜色认知包括物理-生理、认知-智力、社会-文化三个水平,涉及物理、生理、认知、智力、语言和文化六个因素;三个层次、六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颜色世界.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新生儿的心理,已经有过不少的实验研究,如苏联卡萨特金作过婴儿最早条件反射的实验研究,美国A·N·Meltgoff 和M·K·Moore 作过关于新生儿面部表情和手势模仿能力的研究.最近我国的廖德爱和黄建华研究了出生二十四小时内的新生儿的听觉反应.在对新生儿的诸多研究中,关于新生儿情绪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点.即使已有的研究,如加拿大的Bridges,美国的华生,法国的瓦龙等的研究,许多也只停留于表面的描述性的说明,没有进行客观的实验研究.但这些研究揭示了一个共同的现象:新生儿对突然的巨响会表现出惧怕的情绪——外部表现是惊跳和哭.毋庸置疑,对突然声音的惧怕是新生儿先天的情绪反应.本文就从这里入手,参考近年来心理学家研究情绪所采用的先进方法,选定心率增加量和面部表情作为两个指标,研究新生儿对突然的声音刺激的惧怕情绪.  相似文献   

14.
学前儿童颜色命名及颜色再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包括两项实验。实验一采用8种不同颜色对120名3~6岁学前儿童进行了命名实验。实验二采用12种颜色对120名3~6岁学前儿童进行了颜色再认实验。结果表明,3~6岁儿童对颜色的正确命名和对颜色的再认能力都是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对8种颜色的正确命名百分比,3岁为50;4岁为67.5;5岁为90;6岁为94.5。不同颜色的正确命名的易难程度不同,有的命名正确率较高,有的较低,按其易难次序为红、白、黑,黄、绿、兰、橙、紫。3~6岁儿童的正确再认平均分数,3岁为0.30;4岁为0.38;5岁为0.55;6岁为0.64。学前儿童对颜色的命名及对颜色再认的实验结果均表明5岁阶段似乎是这方面能力发展的一个明显“转折”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心理学界在有关超常儿童的研究中,发现了不少幼儿早期认识汉字的事例:如19个月认字400多;两岁半认字1000多……。这么小的儿童为何能认识这么多汉字?早期大量识字是否只是少数“神童”的天赋?早期大量识字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什么影响?达些问题确实值得研究。为此,我对自己女儿李璟琳进行了识字教育心理实验。实验从李璟琳13个月时开始,结果在她满24个月时共识汉字1000多个。本文将结合实验结果探讨婴儿识字的心理依据和规律;探讨早期识字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娟  张积家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8):1159-1168
颜色词与颜色认知的关系是语言影响认知的重要领域.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对于颜色词与颜色认知的关系,一直就存在着普遍进化理论和语言相对论的争论.既往研究通过哲学思辨、命名和计算、颜色分类、颜色记忆和颜色搜索等多种范式对颜色词与颜色认知的关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使该领域的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朝鲜族与汉族4—6岁幼儿颜色爱好异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儿童颜色爱好的问题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前人曾在3岁以上的年龄儿童作过一些研究。卡兹(S.E.Katg)对西方5—15岁儿童进行的颜色爱好的研究结果表明,颜色爱好的顺序是:蓝、绿、红、紫、橙;温肇桐对中国小学生颜色爱好的调查结果是:男生是紫、黄、橙、绿、红、青、黑、白,而女生是绿、橙、紫、红、黄、青、白、黑;陈立、汪安圣对我国儿童的颜色爱好研究的结果表明:从学前到学龄没有多大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学生颜色爱好特点及其发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有的人喜欢某种颜色,有的人又偏爱另一些颜色,而这种爱好又会因所针对物品的不同而有变化。那么,这就提出一个问题,作为一个民族存不存在一般的和绝对的颜色爱好呢?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葛斯(Garth)研究发现,白种人、黑种人、日本人、印地安人最不喜欢白色和黄色,墨西哥人和菲律宾人也都不喜欢白色。因此,他曾提出白色不为人类喜爱的观点。然而,一九三五年周先庚先生首次对中国的大、中学生做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他发现中国学生大多数都喜欢白、蓝,而不喜欢紫、灰,从而否定了葛斯的观点。他认为这种爱好正是中国人当时的一般颜色爱好特点。后来,沈迺璋等人也作了有关的研究,得  相似文献   

19.
汉语常用颜色词的概念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自然分类和多维标度的方法,研究了汉语常用颜色词的概念结构。结果表明,汉语常用颜色词的语义空间具有按原型分布的特点。常用颜色词的概念结构有3个维度:1.彩色/非彩色;2.暖色/冷色;3.颜色的互补和对比。整个研究表明,颜色认知既受光波的物理属性和人眼的生物特性影响,又受语言和社会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弱智儿童的心理障碍表现形式很多.最主要的是情绪障碍、反应迟钝和注意不集中等.但其感知觉的心理特点表现怎样?对颜色知觉和颜色爱好的特点如何?对此还没有进行过研究.正常儿童的同色配对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2.5岁阶段表现出“飞跃”迹象.在颜色命名实验中,1.5岁幼儿均不会正确命名任何颜色;3岁儿童命名正确率可达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