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禅宗的开创者实际上是被称为六祖的曹溪大鉴禅师慧能(638—713)。从初祖达磨到慧能,六代的禅的传统实际上是由慧能及其门下所确立的。把这种初期的禅宗史事与六祖慧能本人的佛学思想传到今天的,就是《六祖坛经》。坛是戒坛的意思,经是表示效仿佛经、亲自总结的自己的说法。所谓《六祖坛经》,则是说明自己是禅宗六祖并广为道俗设立戒坛授戒的六祖本人的说法集,或叫《法宝坛经》,或叫《法宝记》,或称《施法坛经》。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读书的范围十分广泛。这里稍多介绍一点毛泽东对宗教方面的著作和文章阅读情况。他对宗教问题比较重视。代表中国佛教几个宗派的经典,如《金刚经》、《六祖坛经》、《华严经》以及研究这些经典的著述,都读过一些。对于禅宗的学说,特别是它的第六世唐朝高僧慧能的思想更注意一些。禅宗不立文字,通俗明快,它的兴起,使佛教在中国民间广为传播。《六祖坛经》一书,毛泽东阅过多次,有时外出还带着。这是一部在慧能死后由慧能的弟子编纂的语录。哲学刊物上发表的讲禅宗哲学思想的文章,毛泽东几乎都看。基督教的《圣经》,他也读过。…  相似文献   

3.
《坛经》是禅宗六祖慧能(638—713)的语录,由他的门人法海结集而成,为研究慧能思想的根本典籍。《坛经》问世之后,即有多种本子同时存在,其间虽有详略之分,但无真伪之别。自从本世纪初发现了敦煌写本《坛经》,因其内容与现行几种版本的《坛经》有不少出入,于是在中外学者问出现了肯定敦煌本《坛经》而否定其他版本《坛经》的倾向。有的说:“在《坛经》各本当中的敦煌本为最古,它是后来各本《坛经》的基础。”(宇井伯寿  相似文献   

4.
慧能,俗姓卢,父行瑫(或作滔),母李氏,传说原籍范阳(今北京市大兴、宛平一带),生于广东新州(今广东新兴县).关于慧能的生卒年月,据题为法海撰的《六祖大法宝坛经略序》称:“诞师于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戊戌二月八日子时”(《全唐文》卷九一五)这是佛经中传说的佛诞日(按照中国旧历换算,推定为四月初八),卒年按《坛经》以来的有关文献,都说“于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八月三日灭度”,“春秋七十有六.”慧能身后,被赐谥为大鉴禅师,为禅宗第六祖,亦有称之为南派禅宗即南禅的实际创始人.  相似文献   

5.
佛教文化与道德建设有着紧密联系,佛教修行就是提高道德修养与塑造人格的过程。《坛经》是禅宗六祖慧能一生说法的记录和其禅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其中的劝善箴言是衡量人们的言行举止和判定人们道德生活的是非准则;《坛经》能够引导人们对自己的道德进行积极地自我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6.
慧能以其出身寒微,不识文字成为诸多佛教宗派创宗者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人”;由他创立的禅宗则以其“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而在隋唐各宗中独标一帜;慧能的语录,即《六祖坛经》更以其打  相似文献   

7.
佛教文化与道德建设有着紧密联系,佛教修行就是提高道德修养与塑造人格的过程。《坛经》是禅宗六祖慧能一生说法的记录和其禅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其中的劝善箴言是衡量人们的言行举止和判定人们道德生活的是非准则;《坛经》能够引导人们对自己的道德进行积极地自我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8.
慧能思想探析伍先林慧能是中国禅宗的实际创始人,记载慧能生平和思想的主要典籍是《坛经》。胡适曾认为《坛经》是神会一系的伪作,主要代表神会的思想。而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坛经》还是能基本上代表慧能思想的,虽然它经后人润饰过,但这是可以仔细辨别出来的,本文同...  相似文献   

9.
<正>在《坛经》中,禅宗的六祖慧能提出了"烦恼即菩提"的思想,从这一命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坛经》的思想精髓,即慧能运用中道观的方法巧妙地处理了凡尘妄念与真如佛性的关系。在此境界中,从禅者自身的思维方式所具有的直接性和非理性特征,人心与万物的不违不离的自由关系及整个境界所彰显的澹泊自然的心境这三方面都使"烦恼即菩提"这一命题所贯穿的禅宗思想通向了审美之域,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张春蕾 《法音》2012,(9):53-55
《六祖坛经》,又称《六祖法宝坛经》,或《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是由中国禅宗六祖惠能讲述,其弟子法海集录的一部佛教经典。这是唯一一部由中国佛教大师口传下来的经典,是禅宗顿悟法门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成果。在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广场,矗立着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塑像,其中就有代表东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惠能,并列为"东方三圣人"。或许因为这个缘故,研读《六祖坛经》时,我常怀有特别的亲近感。虽然六祖主张直指人心、见性  相似文献   

11.
正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佛教研究超越既往,省内先后设立了20多所相关研究机构,省内高校相继开设了宗教学方向的硕士点、博士点,从事佛教研究的人员队伍不断扩大,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学术成果整体呈现出一门深入与多维拓宽的趋势,朝着更为广阔的态势发展。一、慧能与禅宗文化研究成果丰硕广东从事禅宗研究的学者不在少数。在高校,以中山大学为首的学者群体对慧能及《坛经》的研究成果斐然;在社科界,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多次发起并组织慧能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文物考古领域,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禅宗六祖慧能胜迹录》,用翔实的文献资料和一手的实物史料,展示了慧能一生的弘法行迹及其著述经典。  相似文献   

12.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载于《六祖坛经》等禅籍中的偈语,自从公元661年慧能在黄梅弘忍禅师会下唱出以来,历时一千三百多年,一直在中国佛教史、思想史上广为传诵,脍炙人口,并随禅宗文化一起传播到朝鲜、日本等友邻国家,成为古代中外佛教文化交流中带有里程碑性质的大事之一。1922年日本佛教学者矢吹庆辉在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发现了一本斯坦因从我国敦煌千佛洞窃去的“敦煌本”《六祖坛经》,其内容与通行本《坛经》有不少出入,于是引起了中日学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坛经》中所反映的慧能禅的境界,认为慧能将以往禅宗中处于对待状态的心与境收归一心,在追求有限与无限合一的心灵之途上树立了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
吕建福 《法音》2004,(12):29-33
一、关于《坛经》的误解六祖《坛经》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于禅宗之弘扬,贡献极大,可以说是“中国禅”的根本经典。在中国,凡稍知佛法者,几乎无不知晓六祖《坛经》;尤其是文人士大夫学佛,《坛经》乃是案头所必备。然而《坛经》流传千年,情况复杂,由于种种原因,也产生了一定的弊端  相似文献   

15.
以明朝以来流传最广的宗宝本《六祖坛经》为蓝本,分析了六祖慧能大师所云"止恶行善"与佛教持戒、功德的内在关系,揭示出《六祖坛经》般若观照下的"止恶行善",即是持戒。学人若不能做到"心平",则应"以戒为师";而只有在般若观照下"三轮体空"无执的布施行善,才能是功德,否则不可将福德变为功德。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一些学者对敦煌本《坛经》的误解,就敦煌本《坛经》研究、《坛经》的附益、传衣表信与《坛经》传宗、"南宗"及"南能北秀"等禅宗史上的重大问题进行考辨,肯定了敦煌本是现存最早的《坛经》,是慧能说法讲经的记录,其真实性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17.
《坛经》是中国佛教重要宗派———禅宗———的根本性经典 ,而敦煌写本《六祖坛经》则为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坛经》本子。本文在回顾述评国内外学术界近百年以来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之上 ,从敦煌写本的出现时间、书写格式、题名与内容及当时禅风的关系、前题和后题的牵联、古书的形制或体式等多个方面 ,提出和论证了自己对于敦煌写本《六祖坛经》题名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12月2日至4日,以"弘扬禅宗优秀文化,共建和谐美好社会"为主题的2008年"广东禅宗六祖文化节",在禅宗六祖慧能法师的故里新兴县隆重举行。作为本次文化节的序曲之一,由深圳交响乐团奉献的大型梵呗交响乐《神州和乐》,于12月2日晚在新兴县六祖文化  相似文献   

19.
禅净合流并非仅在宋朝初露端倪,在东晋时期就已出现。早期禅宗"念佛"思想也不是只在六祖慧能的《坛经》有所详述。隋唐时期,禅宗四祖道信所倡"一行三昧"将净土思想融入其中,以事、理之分将修持与往生程度相联系,体现了禅净合流的思想。同时,"一行三昧"的思想与天台宗的净土思想也有理论上的一致性。这为宋代以后佛教以禅净为主的诸宗派合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金刚经》是专门讲般若的,六祖传授的法要是从《金刚经》来的,悟也是从《金刚经》开悟的。《坛经》第一品专门讲这一点。《坛经》第二品是专讲般若,我们讲禅宗要借教悟宗,宗不能离开教,不能象后来一些讲禅宗的过份强调祖师们所用的那些方便,而把教丢在一边。六祖并没有离开教,东山法门就是从《金刚经》来的。《心经》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