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的特殊形态,也是这一辩证法思想的崭新阶段。它的总体规定性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辩证法,它的核心和落脚点在建设上。社会主义新时期的辩证法是建设的辩证法,一切围绕着建设,一切落实到建设。这一总体规定性展开为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的三个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 2 0世纪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迅速发展 ,重大成果层出不穷 ,为辩证法与认识论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材料 ,给辩证法的生存与发展以深刻的影响。自 80年代下半期以来 ,我国哲学界积极探讨唯物辩证法的前沿问题 ,主要是围绕三个方面进行的。一是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的关系 ;二是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论战 ;三是社会主义辩证法的深入研究。一 .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的关系系统科学是 2 0世纪科学的重大发现之一 ,它是本世纪 4 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门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群 ,它主要包括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  相似文献   

3.
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理论,自哲学产生以来它就存在了。但是,对于什么是辩证法,不同的哲学有着不同的规定。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并对唯物辩证法作出了规定。恩格斯指出:辩证法“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54页)。这在表面上是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定  相似文献   

4.
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唯物辩证法的研究线索,有助于我们认识它在当代中国的取向。一、反思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经验教训 40多年来,唯物辩证法在中国获得了辉煌的胜利。但是,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在一个较长时期内辩证法被扭曲为论证“阶级斗争为纲”的工具,被肢解为内容贫乏的畸形物。因此,如何吸取历史教训,坚持辩证法研究的正确方向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在这一问题下,出现了如下几点意见: 1、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必须把辩证法置于唯物论基础之上,离开唯物论讲辩证法必然导致唯心论、诡辩论。列宁在辩证法16要素首条就讲“观察的客观性”,显然,我们的失误在于没有贯彻列宁的这一重要原则。 2、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唯物辩证法是一个由诸规律诸对偶范畴构成的有机整体。我  相似文献   

5.
国际关系辩证法基本观点探讨韩卫东(贵州省委党校)彭泽农(四川省委党校)国际关系辩证法是关于国际关系领域内各种矛盾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国际关系学、国际战略理论以及国际斗争实践的方法论基础,它作为历史辩证法的一个分支,是唯物辩证法一般原理在国际关系领...  相似文献   

6.
本刊于1984年第12期发表了孙凯飞同志的《系统规律深化发展了唯物辩证法规律》一文,提出当代新科技革命“正在引起一场哲学革命”,系统规律“深化发展了辩证法的规律”,“把唯物辩证法规律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之后,我们收到了一些讨论文章,并在1985年第4期发表了张华夏同志《论唯物辩证法与一般系统论的关系》一文,作者认为系统论中有五条规律丰富了唯物辩证法,“将唯物辩证法推向一个新阶段”。为了促进这一讨论,本刊设了“唯物辩证法与系统论关系问题讨论”专栏,还于同年第9期发表了《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关系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情况综述》,简介了国内学术界关于这个问题的主要看法。 从哲学界和科技界对系统论与辩证法关系的研究和讨论情况看,意见还很不一致,而且也提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例如,什么样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现代系统论等横断学科提出的带普遍性的规律是否就是这样的规律?论述系统规律是辩证法规律的同志的一个重要理由是:系统规律是普遍规律,它存在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三大领域之中。那么是否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的规律都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等等。这说明,关于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问题,还有必要深入展开讨论,以使各种不同看法的同志进一步交换  相似文献   

7.
1.相当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哲学界关于辩证法的理论讨论较为沉寂,这与非辩证地看待辩证法及其形态不能说没有关系。辩证法本身被视为具有绝对刚性的东西,辩证法与形而上学非此即彼,唯物辩证法与唯心辩证法征渭分明,此外再没有其他形态。更有甚者,有时连二者本身内部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唯物辩证法与实践的、劳动的辩证法陶富源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这是当代哲学领域不同思想和派别激烈斗争的重大问题。为了澄清这一方面的有关观点,袁新同志在《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基础的再思考》(载《哲学研究》1996年第2期,以下简称袁文)一文中认为,应该...  相似文献   

9.
列宁说:辩证法是“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列宁选集》第2卷,第442页)。邓小平同志为解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中国国情、分析中国革命历史转折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在道德领域,他坚持共产主义道德,反对歪曲和否定共产主义道德的“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错  相似文献   

10.
研究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唯物辩证法形成过程,这绝不是出于单纯的历史兴趣。对这些早期著作及其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所做的某种阐释,和对唯物辩证法理论本身所做的某些解释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联系。众所周知,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早期著作的成熟程度有不同的评价,因此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早期和成熟期之间、以及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之间的继承问题的解答,也就各有不同。近年来,这些问题引起了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尤其是法国和意大利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特别关注。在这些国家开展的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问题的讨论中,特别明显的趋势是通过辩证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现代化建设辩证法有深厚的社会历史渊源,有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沉淀与发人深思的启迪,而它的真正形成、发展和成熟,是在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恢复和指导,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概括起来的。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辩证法邓小平的现代化辩证法,不是一般辩证法,而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辩证法。它是同“中国式的现代化”实践不可分割地连结在一起的,中国式的现代化实践,产生了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辩证法,并推进到新的阶段。邓小平说:“我们搞的现…  相似文献   

12.
目前对列宁《哲学笔记》中关于辩证法体系的探讨性文章,一般地都认为其中关于“辩证法的要素”,就已经是一个完整而严密的体系,或者说它“提供了辩证法体系的雏形”。其实,不论是“辩证法的要素”的前七条也好,整个十六条也好,都只是从辩证法的结构方面,来揭示辩证法体系的具体内容及其内在联系。应该说,“要素”十六条是列宁对唯物辩证法体系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学习《大纲》)第四——八章唯物辩证法原理要注意领会如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1980年11月25日—27日,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捷克斯洛伐克教育部和莫斯科大学,共同就唯物辩证法的迫切问题举行了一次讨论会。苏联高教部哲学教育司司长基里洛夫在会议开始时指出,这次聚会是苏捷哲学家在马列主义哲学研究和教学领域中富有成果的合作的继续。哲学系主任科西切夫在他的报告《马列主义辩证法的迫切问题及苏联哲学家对辩证法的研究》中,谈了唯物辩证法问题的研究现状。他强调了在发展辩证法理论中取得的成就,然后又谈到辩证法中尚未得到充分阐述的某些方面,也谈了某些有争议的问题。他指出,尤其是还没有抓紧进行编  相似文献   

15.
这一篇文章是前一篇报告的第四部分的扩充与展开,发表在《共产党人》杂志一九六五年第十四期上。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以探讨所谓“社会主义发展的辩证法”为幌子,企图从根本上篡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它的核心即唯物辩证法。全文分四个部分,直接谈到矛盾问题的,主要是一、三两部分。  相似文献   

16.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因为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曾经说过:“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据此认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是对立统一规律。本文以为,这种观点不符合列宁的原意。  相似文献   

17.
简讯     
浙江省哲学学会于4月4日至7日在杭州召开了第四届年会。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省各地哲学工作者135人,提交论文40篇。会议着重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问题,进行了哲学的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的、创造性的工程。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辩证法统一原理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哲学工作者要以马克思列  相似文献   

18.
如果从赫拉克利特时期算起,辩证法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由于批判地认识以往哲学流派和学派的经验,才使马列主义哲学成了完善的辩证法理论。这套丛书在总结近20-30年的研究成果并注意到社会变革的同时,继续创造性地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理论。该书阐述了当前辩证法理论的发展水平、辩证法的规律、范畴、概念并使之系统化  相似文献   

19.
1979年6月俄罗斯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的唯物辩证法问题委员会在列宁格勒举行了第9次扩大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对“辩证法与系统方法”这一论题进行了讨论。六十来名科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 (?)乌耶莫夫在“系统方法是辩证法具体化的现代形式”的报告中强调指出,哲学不应当把它的一般方法论直接运用于部门科学的事实和具体问  相似文献   

20.
试论发展     
事物的发展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什么是发展呢?发展和运动、变化是否是相同的概念?这在我国哲学界还很少有人注意到。我认为如不把这个问题弄清楚,要掌握辩证法的发展观和系统方法都是不可能的。那么究竟怎样理解辩证法的发展以及它同运动的相互区别呢?下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