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间玩具是指既有鲜明民族文化特征,又具教育、审美、玩耍功能的器物。现已难寻觅到,大都被电子玩具或新潮玩具所取代。只是偶尔能见,凤毛麟角。固然时代的发展,多种文化韵融合,必然促进物类的不断更新,民间玩具也应如此。但是,玩具所适应的主要对象是少年儿童,因而,玩具设计的良知  相似文献   

2.
民间玩具,俗称"耍货"。它作为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一种审美形态,作为民间专供儿童玩耍游戏的器具,对于研究我国各民族的民俗民情都有重要的意义。湘西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民族风情,其民间玩具呈现出一种特有状态。  相似文献   

3.
传统玩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表现的是民众的习俗和戏曲、传说、信仰、民间文学等内容。它的材料、造型、色彩和结构的随意、主观,使之具有原始文化和乡土艺术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并为我们的现代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传统玩具造型、材料、工艺等方面的研究,我们认为应当吸取其传统审美特点,把它运用到现代生活中,并且把它传承下去。但民间玩具的再创造不能以丧失文化内涵为代价,民间玩具中所蕴涵的中国文化精神是引起购买者共鸣的卖点,丧失了文化内涵,也就丧失了卖点。许多民间玩具诞生于民俗事像之中,与民间习俗、日常生活是分不开的,这主要表现在婚丧礼俗、寿日贺喜、岁时习俗、祈福供品等上面,在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有着复杂的互补性。传统玩具有的给人精神上的启迪,促进了物质生活的再创造,美化和充实了生活,同时也给人以慰藉和温馨;有的给人精神上的寄托、拜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4.
中原民间玩具是中原人民的智慧结晶,与中原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研究中原文化的重要依据。以中原民间玩具的保护和传承为出发点,研究其文化背景、造型特点、表现形式,运用现代扁平化图形设计原理,结合现代设计思路与方法,进一步探讨中原民间玩具扁平化图形设计的问题,目的是为了让传统文化更加适应现代信息传播的环境,实现传统文化资源转为文化符号,完成文化之间的传递。  相似文献   

5.
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的民间玩具以历史悠久、品种丰富著称于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民间玩具的制作与销售遇到困境,民间玩具制作手艺难以传承。为推动民间玩具的传承,需要将民间玩具纳入教育中,打造民间玩具自身品牌,将民间玩具与旅游业相结合,建立民间玩具的研究和保护机构。  相似文献   

6.
在河南这块有着古老民族文化的土地上,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浚县的民间玩具“泥沽沽”就是盛开在这块土地上的一束繁茂花枝。波县“泥沽沽”从隋朝发展到今天,依然保留着古朴的艺术风格,经久不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和艺术家的喜爱。浚县泥玩具中、数量最多的是那些能吹响的斑鸠、小燕,因为他们能吹得“喔喔”作响,于是,人们便给它起了一个最通俗的名字,叫“泥沽沽”。从此,“泥沽沽”就成了浚县泥玩具的代称。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一体化、文化趋同化的今天,如何保持民民族独立的文化品格并能被世界所接受,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问题,民间美术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河南泥玩具中淮阳泥泥狗和浚县泥咕咕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具有"敦厚、简练、疏朗、气势宏大、施色大胆"的艺术风格.泥玩具承载着人类精神崇拜的印痕,蕴含着趋吉避邪、祈求平安寓意,是民众心理愿望的现实反映.现代吉祥物设计应从中吸取其平民精神,才能设计出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8.
长江经济带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和乡村旅游,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方面和重要载体。而长江经济带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间艺术题材较为陈旧,工艺品及其衍生品缺少创新,无法很好地满足乡村旅游的需要。因此,题材需在艺术创作、生活用品、民间玩具三个方面进行创新,工艺需要进行研究、恢复、整合、创新,衍生品需要加强民族文化符号的运用和制作过程的创新,从这三个维度的创新有效驱动乡村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形式丰富多样,民间美术作为民族美术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视觉文化,更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民间美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等美术形式而存在,具有原发性。把优秀的民间美术文化引入教学,引领学生从中汲取精华,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民族审美意识、提高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民间美术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是历史文化积淀而成的精华,是一种民族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在现代美术繁荣的语境下,民间美术显则得落寞,因此保护与开发利用民间美术应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1.
化铉 《美与时代》2006,(1):55-56
方城“好石猴”是流行于河南省方城县境内的一种小型石雕工艺品,属于民间美术中的小型玩具制品。这些用石头刻成的小猴子尽管形制不大,造型和色彩都很单纯,但由于具有典型的地域文化特征,已经成为全国民俗学家和民间美术工作者关注的对象,也成为中原地区传统民间美术文化中的一朵小小奇葩。  相似文献   

12.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民间美术的发展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在多元文化下的美术教学不能只注重形、色、空间和明暗等美术专业知识的表达,还应注重拓展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视野,并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其次在深入挖掘民间美术资源的同时,既要认同多元文化,又要传承和发展民间美术增强民族凝聚力,合理有效地发挥美术教学的文化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13.
跨境民族由于民族同宗、文化同源等因素,活态流传着许多共享的文化遗产,成为族群文化传承的纽带,民间信仰活动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位于广西中越边境的跨境民族京族,其民间信仰节日哈节传承数百年,新中国成立后一度出现断层。京族人在恢复哈节的过程中,通过对越南哈节的学习、对现代文化因素的吸纳,以及自发植入国家权力符号与爱国意识,实现了哈节文化的重构。  相似文献   

14.
彭朝风 《美与时代》2016,(10):88-89
民间剪纸艺术具有从善之美、稚朴之美、造型之美、色彩之美、和谐之美等特点是集实用性、观赏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传承中潜移默化地浸润和塑造了着中华儿女的灵魂。长期以来,民间剪纸艺术往往局限于民间作坊师傅带徒弟,或口口传授等形式,"民间艺人"无法进课堂,不能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这种系统继承民族文化的优势,导致丰富璀璨的民间文化濒临灭绝。为了更好地传承民间剪纸艺术,将我国的剪纸艺术文化发扬光大,落实《国家文化发展纲要》,更好地凸显美术课程的民间特色和本土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丰富的中国民间美术文化不仅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充分彰显了民族文化的魅力。而随着历史的推移,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使得原生态的民间美术文化逐渐萎缩,当代中国民间美术的元素传承面临着极大的考验。立足于当代,如何实现对中国民间美术的元素传承,在保护民间美术的同时促进民间美术的发展、赋予民间美术的元素以新生,进而在传承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这一文化的价值,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6.
民间美术是民间艺术文化的一部分,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民间美术反映了民族的文化特色,反映着本民族的文化价值观,是文化艺术瑰宝。教育是文化可持续之路的桥梁,青年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实施者,高校美术教育与民间艺术文化无缝衔接,是现阶段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文章以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为例,从传承和发展民间艺术的重要意义出发,与高校美术教育相结合,在教学中融入民间艺术,还提出了切合贵州民族特性的美术教学和实践改革方略,为贵州培养出既有民族特色又全面发展的新型美术人才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17.
民间美术教育是实施大美术教育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高校美术专业开设民间美术课程,有利于学生继承优秀的民族艺术传统,提高综合素质,树立保护民间艺术的意识。尤其在科技的高速发展、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学习由本原文化所产生出的民间美术,可以增强大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责任感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18.
土家族现有人口八百多万,主要分布在武陵山脉及邻近地带,大半在鄂西南和湘西北,小半在川东南和黔东北。土家族历史极为悠久,是古代巴人的遗裔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富有智慧的土家族人民不仅创造了本民族悠久的历史,而且创造了独特而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形式多样的民间信仰作为其民族文化的源流和轴心,源远流长,内涵浑厚,积淀了土家族独特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集中而典型的反映了土家族人的民族性格。一、 信仰神系五花八门,反映了土家族聪慧如海、富于想象的民族性格。土家族民间信仰神系具有宗教文化的共同性,但在具体内容上,…  相似文献   

19.
艺术设计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审美情趣的体现,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体现,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既是深刻的又是多方面的。所以,民间美术也承载着历史文化使命,把中国的文化魅力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展示出来不仅是满足设计作品的需要,更是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文化,推动我国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咸宇 《美与时代》2016,(10):118-119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且文化底蕴丰富,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我国民族众多,56个民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传统民间艺术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结晶,在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对社会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平面设计中,传统民间美术越来越多地融入其中,大大地提高了平面设计的艺术性。从传统民间美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对人们了解我国传统美术与平面设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