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绘画作品中女性形象一直备受艺术家们关注,不同时期、不同艺术家、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不同的审美方式造就了绘画中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魏晋时期的清秀雅致美、唐代的丰腴开放美、宋元时期的市井质朴美、明清时期的羸弱病态美,等等,这些女性形象都反映了艺术家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审美与文化状态。  相似文献   

2.
常玉与潘玉良身处同一时代,并且都是20世纪初的旅法画家,两人最终都在异国他乡法国巴黎孤独去世。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性别差异,使这两者在女性绘画形象上存在着一些相通之处和差异。潘玉良和常玉都通过女性形象将内化的孤独外化,呈现出具有风格特色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3.
温洁 《美与时代》2004,(3):76-78
南朝时期,乐府情歌呈现出繁荣的局面。它们大都以女性为中心,以爱情为题材。这些情歌广泛地反映了她们恋爱生活中的忧喜得失、离合变化,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情态各异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4.
在宗教艺术中,"圣母"形象是一个经常被欧洲艺术家表现的主题。同时,在欧洲几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其社会发展经历了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文化变革。圣母形象在神圣化和程式化时期,主要分析基督教美术在早期,中期,晚期的发展;在平民化和人性化时期,主要是文艺复兴时早期、兴盛期与晚期圣母形象的变化;在地域化和个性化时期,圣母形象与不同的地域风格相融合,不同的艺术创作者对圣母形象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总之,这些改变是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也侧面烘托出女性题材能更好的反映社会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5.
当代艺术家刘飞笔下的光头女性形象表现了画家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对女性解放事业的关怀;通过对头发含义的颠覆,以超前的方式,引领女性对自己的形象进行塑造,体现了包括女性中性化、性别模糊化、改变女性形象的女性主义追求.这些光头女性形象,不仅是对传统女性美的思考和超越,也是对后工业时代性别多元化的诉求.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历史悠久,其中仕女服饰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服装样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不论是现存最早的帛画《龙凤仕女图》,还是卷轴仕女画,如东晋画家顾恺之依据曹植《洛神赋》创作的《洛神赋图》,或是唐代画家周昉描绘晚唐时期宫中妇女生活场景的《簪花仕女图》,都反映了仕女所处各个时代的政治背景、经济发展以及民族风俗,也体现了仕女画作为古代人物画的一个重要分支,其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文章依次分析历史上各个朝代现存的仕女画,并且结合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来探究仕女服饰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魏娜 《四川心理科学》2014,(10):124-124
认真研读和思考严歌苓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擐究作者怎样从女性形象入手,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文化环境中的人性,通过塑造性情各异的女性形象表明自己独特的价值判断,从而关怀人生。  相似文献   

8.
林风眠是我国美术学史上伟大的教育家、美术家。林风眠不仅绘画风格鲜明,绘画技艺高超,而且,在教育方面,他一直试图让我国学子从中西方美学艺术的交流、碰撞中学习新知识、新观念,从根本上打破我国传统美术教育的禁锢。说起林风眠,不得不提他的优秀作品,特别是刻画女性的代表作。为了向世人展示我国技艺超群的美术大师——林风眠,绘画女性作品的一面,为了让人们了解大师绘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走进艺术的殿堂,就从其画作中女性形象的成因谈起,展现其画作对女性美的诠释,并探究其画作的艺术语言。  相似文献   

9.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国共产党人在此经历了13年的革命抗战事业,延安时期的历史形象是绘画创作中的重要一部分,它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而发展。以延安时期的历史形象在绘画中的刻画为中心,对新中国成立前、"十七年"时期和新时期三个阶段予以分析,研究它们不同时期在绘画中的创作特点,以期对延安历史题材的绘画创作有一个深度剖析。  相似文献   

10.
电影《囧妈》是2020年唯一线上按时上映的贺岁片,在疫情的特殊时期放弃了传统院线上映的方式,选择线上网络免费观看的模式,在大年初一准时与观众见面。电影以欢快的叙事语言描述了一个儿子与母亲在去往俄罗斯的路上,发生的一系列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电影《囧妈》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以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为基础,从性别的角度重新切入影片,解构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剖析当今社会对于女性的歧视与压迫。  相似文献   

11.
苏东坡是后世文人的典范,是古代绘画中常见的题材,近现代画家张大千十分地仰慕苏东坡,曾多次以他为题材进行创作。文章以张大千绘画作品中的苏轼形象为切入点,把它与张大千的绘画风格、人生阅历、师承关系、创作思想和当时的社会现状等结合在一起,于细小之处洞察个体及时代的变化,探究其背后所蕴涵的人生追求和美学理想,以对这位大师有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女作家庐隐的小说创作多以青年女性知识分子为主人公,以爱情婚姻为题材,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在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冲突下知识青年的颓唐、苦闷和悲观情绪,显示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觉醒的知识女性对生命意义的思考,真实描摹了20世纪20年代青年知识女性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3.
寒山绘画最早可追溯到寒山传说发生的唐末五代,其狂放不羁的精神气质基本定型。至宋元时期,寒山绘画走向佛教化与禅宗化,并出现了合丰干、寒山、拾得、虎于一轴的"四睡图"的新造型。至明清时期,寒山绘画中的人物造型逐渐与道教仙人造型趋同,并在相关民俗影响下,出现了"和合二仙"的新造型,且延续至今,成为寒山题材绘画创作中最普遍的形象范式。  相似文献   

14.
公共空间类别众多,不同公共空间的性质决定了绘画语言在其中融入的具体形式。但本质上来说,绘画语言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以弥补、延伸、导向、平衡四个方向为主,这是因为绘画语言在公共空间中的功能相对固定。要想发挥出绘画语言的积极作用,创作者就需要保障目标创作与环境所需高度和谐,创作手法和场所效应高度统一。简言之,就是绘画语言需要与公共空间的实际所需保持一致,才能达成良好的艺术再塑局面。  相似文献   

15.
在古典型艺术时期,绘画是通过以理制情来完成的,而,现在,随着心的自觉和自由化思潮的兴起,情已经挣脱理的束缚,凌驾于理之上了。绘画作品中情的异化恰恰反映的是现实中我们真正的心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李鹏 《美与时代》2007,(12):54-56
对于一名女性艺术家来说,人格的独立、独特的观察视角、生理特性与社会特征是艺术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们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中国女性主义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她们在叙事意识上的巨大变化.她们在借鉴西方女性主义艺术观念和语言方式的同时,试图结合自身的女性感受加以再创造,使女性视角东方化、本土化.  相似文献   

17.
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两万五千里长征后的战略转移开始,延安就一直扮演着中国共产党人心中革命圣地的重要角色。基于延安的这种政治意义和历史价值,反映在艺术层面也形成了在整个文艺系统内能够承前启后的"延安传统",这种传统的逐步形成和产生影响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延安时期"历史形象"形成和塑造的一个过程。一般而言,我们习惯于将延安时期的绘画创作关注点集中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术创作探讨上,从而较少关注到对延安时期更加广阔、多样化"历史形象"的存在分析,以及它们在绘画作品中的"历史形象"塑造的表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3—6岁幼儿绘画中空间概念基线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及对幼儿绘画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幼儿绘画在其发展过程中经过了四个不同的阶段,即无基线时期、边缘时期、基线与多基线时期。并且,基线与幼儿空间概念的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还就幼儿在基线的不同时期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对当今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女性形象是社会文明图像中无法割裂的客观存在,一直是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来源和表现客体。处于不同时代以及不同地域的人都有自己对于女性形象特有的审美标准。作为人类审视对象的一半形象,女性形象以其纯粹而又复杂的形态存在于社会生活以及艺术作品之中,光从浩如烟海的美术作品而论,女性形象在其中就占有很大的比重。在中西油画的发展中,女性形象始终贯穿其中,女性以其柔美的形象、曼妙的姿态吸引着众多画家进行描绘。女性形象是  相似文献   

20.
《御伽草子》中出现的女性人物几乎涵盖了贵族、武士、庶民各个阶层。她们不仅为故事平添了许多趣味,对于故事中男性角色来说更是他们迈向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御伽草子》中的女主人公,无论出身于公家、武家,抑或平民,都是能歌善舞,精通乐器,且熟悉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