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伴随“晚婚与不婚”“低生育率危机”的热议,女性择偶偏好问题受到关注。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实验法,考察父亲在位对女儿择偶偏好的影响及母亲态度的调节作用。结果:(1)父亲在位会影响女儿择偶偏好,父亲在位水平越高,女儿越偏好与其父亲长相相似个体;(2)母亲态度在父亲在位对女儿择偶偏好影响中起调节作用。母亲态度越积极,父亲在位对女儿择偶偏好影响的正向预测作用越显著。该研究对指导女性择偶偏好、提高婚育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使用2-AFC任务,对汉语相似启动中的偏好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联想相比,语义相似对产生启动更有帮助;相似启动中存在偏好效应,但偏好方向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3.
采用眼动研究法探究注视对决策偏好的反映及影响。实验1让被试完成特征判断迫选任务,并记录被试的注视行为。注视可能性分析发现,被试在决策前逐渐将注视转向要选择的选项。实验2采用注视追随反应提示范式研究注视对决策偏好的影响,结果发现被试的选择在缺乏客观决策信息时系统地偏向了随机确定的目标选项。实验结果表明,注视能反映决策偏好的形成过程,也能影响决策偏好。研究结果支持决策信息处理的双阶段理论。  相似文献   

4.
亚里士多德在《前分析篇》和《论辩篇》中提出了关于“偏好”的理论。本文从现代偏好逻辑的观点分析亚里士多德的偏好理论,作者认为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强偏好”和“无差别偏好”等概念,提出了“强偏好的完全性”、“强偏好的不对称性”、“强偏好的换质位”以及“强偏好的合取扩展”等等原理。作者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对现代偏好逻辑的研究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5.
不同自尊者对自我相关信息的记忆偏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主要采用4(自尊类型)×2(词汇效价)混合设计,探讨了178名不同自尊水平或不同自尊类型大学生对自我相关信息的记忆偏好。结果发现:(1)高外显自尊者比低自尊者有更积极的记忆偏好,消极记忆偏好差异不显著;高内隐自尊者则比低自尊者有更弱的积极回忆偏好及更弱的消极回忆偏好。(2)就作为组内差异存在的记忆偏好而言,所有被试均有积极偏好;就作为组间差异存在的记忆偏好而言,脆弱的高自尊者有更强的积极偏好,但低自尊者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消极偏好。结果提示不同自尊者对自我相关信息有不同记忆偏好。  相似文献   

6.
面孔偏好和吸引力偏好是新生儿(0~1个月)面孔识别中两种重要的偏好现象。面孔偏好(face preference)是指呈现面孔和非面孔刺激时个体偏好面孔的现象;吸引力偏好(attractiveness preference)是指呈现面孔刺激时个体偏好有吸引力面孔的现象。文章从行为研究和原因探析两个方面对新生儿面孔偏好和吸引力偏好的研究概况进行了介绍,认为主体、客体、环境三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新生儿的面孔识别行为,指出未来的研究还应在实验对象、实验材料等方面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一种新的偏好诱导方法——实物交换方法 ,对偏好反转中的兼容性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支持兼容性假设 ,并发现了一种新的现象 ,即偏好反转的倒置现象。偏好反转与偏好反转的倒置相映成趣 ,为解释风险决策中偏好反转的兼容性假设提供了充足的证据 ,也对风险决策中的纯粹理性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根据偏好及其变化是否在逻辑语言及语义模型中有直接的反映,可以将其分为隐偏好和显偏好。本文旨在对含有隐偏好信息的逻辑进行研究,基于对直觉主义逻辑中的认知信息的分析,通过修改直觉主义逻辑的语义解释提出了隐偏好逻辑,并证明了该逻辑系统的可靠性和相对于可区分模型类的完全性;最后,通过定义哥德尔式的翻译映射将隐偏好逻辑嵌入到偏好逻辑中。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网络幸福感问卷、网络使用偏好问卷,对4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以探索大学生网络幸福感的特点及其与网络使用偏好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网络幸福感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网络使用偏好中休闲娱乐维度的得分最高,网络使用偏好类型中普通型居主导地位;(2)网络幸福感和网络使用偏好类型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与休闲娱乐偏好的相关最高;(3)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休闲娱乐偏好对网络幸福感有正向预测作用,游戏偏好对网络幸福感中的便利感、活力感、自由感因子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经典彩票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匹配和选择两种反应模式及其先后顺序对被试偏好反转的影响,以及被试性别与其偏好反转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反应模式的变化导致偏好反转的发生;(2)偏好反转存在反应顺序效应,先匹配后选择条件下的偏好反转率显著大于先选择后匹配条件下的偏好反转率;研究结果不支持后悔理论;(3)不同性别被试在选择和匹配任务中的偏好及其反转率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偏好是哲学、博弈论、决策论和效益理论等学科的核心概念,偏好及其逻辑性质在行为哲学和理性选择理论中尤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偏好的概念使得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变得多姿多彩,它驱使着我们在尘世的种种行为选择。然而,偏好不是静止不变的,建议、命令、以及其他的信息不断改变着我们的偏好。近年来,逻辑学家们开始对偏好的改变进行深入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关于偏好变化的模型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采取AGM理论研究偏好变化,给出变化的逻辑公设。第二、采用新近发展起来的动态认知逻辑的方法,对偏好的具体变化机制进行研究,给出动态偏好逻辑系统。无论是上面提到的哪种方法,都是采用定性的视角,即,偏好被表示成一个序关系。与此相反,本文采取量化的视角来研究偏好,利用偏好赋值函数给出偏好的量化语义。就逻辑语言而言,我们给出一个包括命题常元的新语言。这个语言既简练又富于表达力。基于这样的量化语义,处理偏好变化的方法就与以往的方法有所不同。根据经典的乘积更新的机制,我们提出了新的加法规则和一个参数化规则,来刻画偏好赋值的细微变化之处。同时,我们给出一个动态认知赋值逻辑,并证明其完全性。此外,我们还考虑道义逻辑最近的一些研究成果,表明本文给出的模型同样适用于道义的情境。特别是,这个新的模型能够解决困扰人们已久的义务冲突问题。最后,针对赋值偏好模型,我们定义了适用于它“赋值互模拟”。而且,我们还进一步给出了一个新的互模拟概念“距离互模拟”以结束本文。  相似文献   

12.
分别运用外显的描述性范式和内隐联结测验两种方法对决策的比率偏好及其特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外显决策受到效价类型的影响,负效价情景下的比率偏好现象明显降低;(2)被试存在内隐比率偏好效应,这种偏好影响着被试对决策的认知和解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3)运用内隐联结测验来测量内隐比率偏好是有效、敏感的。(4)外显比率偏好与内隐比率偏好涉及决策的不同结构。  相似文献   

13.
即时通讯工具使用偏好及其与使用动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学生用户为被试,采用因素分析技术探讨了即时通讯工具(IM)使用偏好的结构,并考察了IM使用动机与使用偏好的关系.结果发现:(1)IM使用偏好主要由休闲娱乐偏好、复杂沟通偏好和基本沟通偏好三个维度构成.基于该模型形成的"IM使用偏好问卷"具有较理想的项目区分度、内部一致性信度、构想效度和区分效度.(2)一种IM使用偏好的形成受多种动机的共同驱动,但不同IM使用偏好的形成受不同使用动机模式的驱动.  相似文献   

14.
苗芃 《应用心理学》2023,(2):147-153
为探究无聊个体的独特性偏好,研究1初步检验了无聊倾向、意义寻求动机、独特性选择的相关关系,研究2操纵状态无聊并检验其对意义寻求动机和独特性需求的影响。结果一致表明,无聊显著正向预测独特性选择和需求,意义寻求动机起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无聊与独特性偏好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拓展了无聊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风险偏好预测中的性别差异和框架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1 8名大学生被试在得益和损失两种任务框架下对自己、其他男性和女性的风险偏好进行了预测。结果发现 ,被试在损失框架下对各类对象风险偏好的预测均高于得益框架 ,且都高估了男性的风险偏好 ,低估了女性的风险偏好。在损失框架下 ,女性被试对各类对象的风险偏好预测高于男性的预测。研究认为 ,性别原型知识、任务框架和即时情绪共同影响被试的风险偏好预测。  相似文献   

16.
韦倩 《学海》2012,(5):44-51
瓦尔拉斯体系假设纯粹自利偏好的个体依靠完备契约和第三方无成本实施来维持社会运转,这在一定程度上并不符合社会运转的真实情况。更加符合现实的思路是个体偏好中并不仅仅包含自利偏好,而且包含亲社会性的他涉偏好,只有在个体具有愿意付出成本实施某种亲社会行为的偏好时,社会才可能得以存在。本文主要分析经济学领域近年来兴起的亲社会偏好模型及其对瓦尔拉斯体系的拓展,并讨论了这种趋势的经济学含义。  相似文献   

17.
认知偏好广泛存在于抑郁个体的认知加工过程中,但是以往的研究多是就单一过程中的偏好进行研究,忽略了整个过程中不同偏好间的相互影响。认知偏好联结理论的提出,为我们更加综合、宏观地研究不同的认知偏好提供了新的视角。在总结认知偏好联结理论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也试图出探明日后研究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8.
情绪和任务框架对自我和预期他人决策时风险偏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两个实验考察了情绪和任务框架对自我和预期他人决策时风险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1)获益框架下,悲伤情绪比愉悦情绪诱发更强的风险偏好,自我决策比预期他人决策表现出更强的风险偏好;(2)损失框架下,愉悦情绪比悲伤情绪诱发更强的风险偏好,预期他人决策比自我决策表现出更强的风险偏好;(3)在自我决策时,愉悦情绪在损失框架下比在获益框架下诱发了更强的风险偏好,悲伤情绪在获益框架下比在损失框架下诱发了更强的风险偏好;在预期他人决策时,无论是愉悦情绪还是悲伤情绪,损失框架均比获益框架诱发了更强的风险偏好。  相似文献   

19.
汉语短时识别中的偏好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连娣  李晓东 《心理科学》2005,28(3):594-597
使用2-AFC任务,对汉语短时识别中的偏好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汉语识别中存在偏好效应;偏好效应受词频变化的影响,高频时有更大的偏好效应;本实验的偏好效应不受启动词加工水平的影响,说明它是在一种纯的内隐记忆条件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20.
研究发现,人们普遍具有追求公平的偏好,即人们在追求个人收益时也会关注收益分配的公平性。随着电生理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采用电生理技术对公平偏好进行深入探讨。本研究从脑电、皮肤电、心电等方面梳理公平偏好的电生理机制。脑电的研究发现,公平偏好相关的脑电主要涉及反馈相关负波和P300;皮肤电的研究发现,相比于公平分配,个体在不公平分配情况下其皮肤电的激活水平更高;心率的研究发现,相比于公平分配,个体遭遇不公平分配时其心率降低。研究公平偏好电生理机制有助于更深入地揭示公平偏好的产生根源与形成过程。未来可从公平偏好电生理的整合研究、公平偏好的脑成像与电生理的整合性探索,以及拓展公平偏好电生理的外部效度和研究范式等方面展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