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孤独与成才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可能与孤独为伴,当孤独油然而生时,多数人便会感到寂寞、惆怅、无助甚至恐惧,无怪乎有人把孤独看成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之一”。孤独带给人的仅仅是痛苦吗?不,对普通人来说孤独可能是痛苦的,但对人才来说孤独却是一笔难得的财富,因为制造的本质在于“独僻蹊径”,人才的创造之路实际上是一条孤独的路。可以说,人才失去了孤独就难以有所作为。人才的每一件制造产品无不打上孤独的烙印。“我的一部《克拉图斯特拉是说》就是一曲孤独的颂  相似文献   

2.
人说:“树啊,我真敬佩你。你从不攫取,仅仅依靠周遭的有限资源,就已生长得粗壮挺拔枝繁叶茂了。你不屈不挠,咀嚼寂寞,啜饮孤独,在狂风中舞蹈,于严寒中吟唱,在酷暑中欢歌。在你的挺然屹立不动的安详里,周遭景物——化为秀丽的风貌。树,你是自然界的强者与禅者,是植物里的生活大师!”  相似文献   

3.
人生在世,务必真信点什么,信得义无反顾,哪怕是“轻信”。而那些不相信一切的人,思维固然“高明”,但一定活得很空虚、孤独,了无生趣。这种真信,应当发自内心,坚定不移;这种真信,好似黑暗中的蜡烛,无需太多,就能照亮生命的夜空,给人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4.
孤独,不同于独处。药农在深山采药,农民在田里插秧,虽无人作伴,并不叫孤独。孤独是不得不离开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为一项目标去努力,去自我囚闭的人。如高考前的学生,又如科学家和各行各业的求索者。然而,孤独并非不知道娱乐与休闲,也并非没有能力享受。孤独,如同在觥盏交欢中独饮一杯清水,在笙歌酣畅处默念自己的心语,孤独者是自甘清苦的修行人。孤独是一个人要修养的心性。心比四肢更活泼,思不能止,欲不能平,故有“心猿意马”之谓。修心,是让一个人的心静下来,专注一处而无他求。这很难,天下最难管的是一个人的心。管住了心,就管住了眼耳…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     
一个人,三个字,很有意味。它和两个人不同,两个人,就有了依靠,有了温暖,有了温度。三个人,就有了热闹,到一群人,就彻底热闹了。一个人,是寂寞的,是风景的,是丰子恺的那幅名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空灵的,只剩下一钩新月和冷掉的茶,而人,已经孤独于月下寂影里。  相似文献   

6.
高燕 《现代哲学》2017,(2):108-114
"无世界性"是阿伦特对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诊断。受海德格尔的影响,阿伦特在对人的存在的"无世界性"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揭示现代社会中的人的"孤立"、"孤独"和"隔离"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阿伦特发挥康德关于鉴赏判断力的理解,提出政治判断力在现代社会中重构人的"世界性"的重要意义。这种判断力正是使得世界之公共性成为有意义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     
一个人,三个字,很有意味。它和两个人不同,两个人,就有了依靠,有了温暖,有了温度。三个人,就有了热闹,到一群人,就彻底热闹了。一个人,是寂寞的,是风景的,是丰子恺的那幅名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空灵的,只剩下一钩新月和冷掉的茶,而人,已经孤独于月下寂影里。  相似文献   

8.
付国朝 《天风》2002,(3):30-31
在大半个世纪与祖国同舟共济的赵紫宸先生,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史阶段。赵先生思想深邃,时刻牵系于时代的脉搏,自然就免不了像时代一样有些嬗变,可他思想的变化都是在探求真理。“因为赵先生是这样一个紧随真理而不甘心背叛真理的人,他不能不是一位孤独的人,一位不被人理解的人”。就是这样一位一度孤独的人,对民族、  相似文献   

9.
分享生命     
当你在人生的街头孤独徘徊, 当你在心灵的沙漠寂寞旅行, 当你一个人默默地流泪,当你一个人偷偷地乐,你不觉得你很自私吗? 你从来就不是一个人,你是父母心中的整个世界,你是爱人生命的全部,你是儿女心灵的依靠。不要让你的假日“孤独”,别忘了陪着爱人,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边城》全文贯穿着“水”的内在意蕴。“水”代表着隔离与孤独的意象,在《边城》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的一系列因素引起现代人的种种心理困扰中,孤独是比较普遍的,因而受到心理学家们的重视。这里仅介绍美国心理学家斯麦得与沙麦特的“鉴别孤独症量表(DLS)”。该量表的特点在于通过个体在不同关系领域(恋爱婚姻关系,家庭关系、朋友关系,群体关系)中的感受来鉴别其孤独程度,实施容易,计分方便,任何成年人都可在真实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自测,并  相似文献   

12.
人的“自我和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除了要求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外,还应该包含人的自我和谐这一方面。在现代社会中,人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已成为突出的问题,并且为理论界长期关注。这种分裂和矛盾在我国的现阶段又有其特殊表现。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就要面对现阶段还存在“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的现实,追究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寻求在当前的具体历史条件下解决(或缓解)这一问题的方式,使人的自我不断趋向统一、完整、和谐,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一自从人的自我意识产生,就开始有了人的自我分化乃至自我矛盾,这种分…  相似文献   

13.
一、现代化的“个人原则” “个人原则”或者说个人本位既是人在现代化中的自我理解,也是现代化过程不断深入化的根本动力。现代化的发生及其发展过程所伴随的,是“个人”不断地获得强调,不断地成为价值“尺度”的过程。为了弄清现代生活中这种人的自我理解,弄清“个人原则”在现代社会中的具体意义,我们有必要回到现代化之前的人类社会和生活中,有必要弄清与现代人相对的古代人是怎样理解自己的。我们可以这样说,在现代化之前,人首先和根本不是从自身出发,而是从他所处的“位置”出发来理解自己的存在与意义的;也就是说,人不是从自身所是,而是从自己的“周围现实”来理解人生和人性的。具体而言,在前现代的西方,人首先和在根本上依他在宇宙中的位置来确认自己的“应然”,即价值,这是一种具有哲学一神学向度的人学;而在前现代的中国,人则首先和在根本上通过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来把握自身,  相似文献   

14.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政治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面对的对象是处于“社会政治生态”中的人,即“政治人”的价值身份.在工业社会危机日益凸显的困境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应走向以自然、社会和个体生命互为生态性存在的“生态人”.“生态人”的提出与实现,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中人学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5.
孤独是因为一个人独自在家,没有倾诉和交流的对象,感觉凄凉;一个人在外飘游,飘飘零零,形单影只;孤身走江湖,打天下,寂寞无助……但孤独更多的却是指内心的感觉。孤独虽然人所不愿,但孤独却能给人们带来许多的收获。孤独时因为没有人打扰没有人干涉,我们尽可以去除伪装,一个人或坐或卧,不睡不醒地享受生命,就像和尚打坐,又像道士修炼,慢慢咀嚼生活的滋味,仔细品味生活的本色。孤独时可以荡涤脑海中的杂念,还原“人之初”的真我,“扫除诸妄念,去却贫嗔痴”。在自己的心灵空间里幻生一片蓝天,幻生几朵悠悠飘移的白云,自己…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     
一个人,三个字,很有意味。它和两个人不同,两个人,就有了依靠,有了温暖,有了温度。三个人,就有了热闹,到一群人,就彻底热闹了。一个人,是寂寞的,是风景的,是丰子恺的那幅名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空灵的,只剩下一钩新月和冷掉的茶,而人,已经孤独于月下寂影里。喜欢一个人,是很小的时候,才十多岁的年龄,我不合群,大过年的,一个人跑到城墙上听一个老头吹箫,那时家乡的城墙还没有拆,风大,到处是土,我穿着碎花衣裳,听他吹箫。  相似文献   

17.
人与价值     
在人类起源的最初阶段,人只是作为一个生物种而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那时的人所具有的少得可怜的几个特征,使之有别于其他种类的动物。在这个阶段,人在某种程度上说还是个动物,它受大自然力量的限制,证明是几乎没有受到“现代人”的社会关系的影响。那时,人只不过是人这个生物种的标本。从这点看,人应该指的就是个人。所以,“个人”乃是社会生物学的名词和术语。在人类起源的进程中,由于劳动过程以及种种复杂的、社会的互相作用而产生了新的、越来越复杂的,独特的心理特征。一个越来越分明的人的精神逐渐形成了,从而开始了能够认识人自身结构的发展阶段。确切地说,正是从我们能够谈及人比较稳定的精神特征时,我们才能给人这个结构体以“个性”  相似文献   

18.
人是一种群居的生灵,总是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盼望有人与我们产生共鸣。上帝造男人时,说:“那人独居不好。”就为他造了女人可以陪伴他。所以,人从起初就害怕孤独。  相似文献   

19.
陈志华 《天风》2009,(8):42-42
在《创世记》第六章中出现了一种令人费解的婚姻模式:“神的儿子们看见人的女子美貌,就随意挑选,娶来为妻。”(创6:2)这样的结合确实让人诧异,也未免太不“门当户对”了!“神的儿子”和“人的女子”到底是何许人也?历来的解经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在诸多的解释中,其中有两种解释是被广为热议的。  相似文献   

20.
1965年4月 2日到24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哲学家以“科学技术革命中的哲学问题”为题在柏林举行了第一届全国哲学大会。在这次会议前后,民主德国的理论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集中讨论两个问题;人在科学技术革命中的地位问题;在技术革命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哲学问题。这里译出的第一篇文章是谈人和生产技术的关系问题的。泰斯曼把社会生产分为八个领域,即探向研究、定向研究、致用研究、规划、设计、营造、调节与制作。前六个是间接生产,后两个是直接生产。作者认为,现在的科学技术革命缩小了人在直接生产中的机贼性劳动,扩大了人在间接生产中的创造性劳动,使科学成为生产力。作者一方面强调人永远参与一切社会生产领域,批评了克劳斯的那种认为现代技术革命把人“排除出”社会生产之外的错误观点,说这等于“修正马克思列宁主义”,另一方面则接受并进一步加深了克劳斯从资产阶级社会学中抄袭来的“人与机器共生”的观点,说这种观点的“价值是无可争议的”,“常常会导致很深刻的见解”。这里译出的第二篇文章是淡现代技术革命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所提出的哲学问题的。作者认为,在现代技术革命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这就是:全盘研究科学、技术、生产力的基本发展规律;研究现代生产力同生产关系以及同规划、领导与组织社会发展的形式的相互辩证关系;研究作为现代生产力突出标志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的融合;科学规划和精确测量脑力劳动的问题;随着技术革命而开拓的人在生产中的新地位和决定性的社会领域,尤其是经济、意识形态、教育和文化的协调发展。作者认为现代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应担负三个任务,即进一步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系统地研究新的方法论问题以及彻底批判现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