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实力的提高,带动城市建设中涌现出丰富多彩的城市开放空间。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提高城市空间质量的重要途径,进而全国从南到北掀起了大规模的城市广场建设的高潮。伴随着大量的广场建设,也带来了许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特别是在城市广场设计中有关地域特色方面研究,相对滞后,加之缺乏必要的设计手法致使在解决相关问题的理论与方法方面缺乏必要的科学性。正是针对目前城市广场设计存在的问题入手,紧密结合广场的地域特色实践进行研究的,对城市广场的地域特色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常是公建集中的地方。城市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人流聚集的地方,而且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故一个城市的广场的设计不但为城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是城市的标志和名片。尤其城市的文化广场,更是一个城市文化和品质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3.
医联体是现阶段我国实现分级诊疗的重要途径。为了解医联体模式下居民满意度和基层医务人员认知情况,为相关政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以天津市某医联体社区居民和基层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选取699名居民和174名基层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实施医联体的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医联体项目运行现状良好,居民满意度较高,基层医务人员认知情况较好,基层医务人员知晓情况在从业时间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双向转诊模式、医疗资源下沉、人力资源配置、药品有效供给等方面仍需改进。  相似文献   

4.
一个城市的活力往往体现在公共空间之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则是城市广场。城市广场,在空间的角度上指的是由建筑、构筑物围合而限定的三维立体空间。城市广场的设计应考虑多种因素,如空间、景观小品、植物配置等。文章主要论述的是人的行为心理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影响和运用,并通过控制人对物的大概感知,从行为心理的角度来设计城市广场,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充分调动人们在城市广场中的户外活动,调动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交流,发挥城市广场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5.
城市广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要素,往往是一个城市的象征。西方城市广场的发展,走过了数千年的漫漫路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广场也开始在各地城市建设中蓬勃兴起。城市广场的设计在功能使用和景观观赏等方面,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向多职能、多单元、多级别、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大学这个小型社会中,校园广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校园广场属于学校生活空间中的公共空间,其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大学广场还是一种交通空间,其具有通向各个生活、工作领域的交通枢纽的作用。因此,对大学校园广场的规划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校园规划设计师需要结合校园广场的设计原则来进行相关的广场设计。文章详细介绍了大学校园的广场规划设计原则、大学校园的广场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城市广场作为一座城市的公共空间和节点,面向城市的全体开放。因此承载着城市的集体记忆,城市广场能够让个人抛弃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身份融入到集体中来,强化了个人的存在感也增强了集体情感的认同性。中国城市广场从无到有是市民社会崛起的一种表现,因此城市广场的建设不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的面貌,也传承者城市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城市广场的建设,当代人推崇"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在城市广场设计时也要与时俱进,充分考虑人的需求,进行人性化设计,文章阐述了城市广场人性化设计的特点和重要性,总结现代城市广场设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人们在城市广场空间中的情感需求和活动需求,探寻如何更好地将人性化设计融入城市广场设计中去。  相似文献   

9.
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它作为城市艺术建设的一种类型,既承袭传统和历史,也传递着美的韵律和节奏。广场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原则决定了广场的性质、规模,并且影响广场与整个城市及周边用地的空间组织、功能衔接和交通联系。在日益走向开放、多元、现代的今天,城市广场这一载体所蕴涵的诸多信息,已经成为规划设计应当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现代城市广场是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为市民提供宜人的室外活动空间,而且也是城市内在品格和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城市生活广场是提升城市形象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展示城市形象与魅力的一个重要窗口。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都在建设属于自己的形象广场,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城市广场建设的高潮。但在城市广场建设中出现了严重的模式化趋势,广场和广场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缺少"文化"的广场是一个没有灵魂和内涵的广场。因此,以发展的眼光去重新审视和解读一个城市的文化脉络,发掘自己城市的独特文化,打造拥有自己风格的城市广场。  相似文献   

11.
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象征和城市环境景观的重要标志,深刻地反映着城市的发展脉络。广场公共空间系统的设计与规划,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以及城市的形象。以成都来福士广场为对象,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深入剖析了其公共空间系统的设计特色,论述了城市公共空间在市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最幸福的人     
正住在旧家的时候,每天清晨都有一群人在下沉广场打太极拳,老者居多,年轻人较少。在仙风道骨、衣袂飘飘的老者中,有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最惹人注目,她娇小、灵活、柔软,而且极度热心,但凡有谁不会,或动作不准确,她都会舍得工夫耐心相教,怎么看都看不出是"奔八"的人了。大家每次说起她,都会带有怜悯和同情的口吻,有时候听到有人说起她,我也会驻足听一会儿:"你说梅老师啊?她可真可怜,老伴去世得早,她一个人把  相似文献   

13.
中学教师教学风格和工作满意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雯 《心理科学》2007,30(3):596-599
本研究以上海市四所中学的153名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教师教学风格量表和工作满意度量表的施测。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教师的教学风格以激进型、立法型、评判型和整体型四种教学风格为主,这四种教学风格是相对复杂、有创造性、效率较高的教学风格;(2)中学教师对同事关系的满意度最高,对自我实现和学校领导的满意度也较高,而对学生素质的满意度最低,其次为工资福利;(3)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对工作压力和工资福利的满意度逐渐下降;(4)对工作的满意度越高,教师越可能具有立法型、评判型、激进型和整体型四种教学风格,而教师对工作压力不满则倾向于采取消极、保守的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14.
2017年上海对11个社区空间进行微更新计划,其中长宁区北新泾街道平塘路和金钟路路口的两个街角空间即改造后的金和平广场,作为试点之一,改造之后为社区提供了良好的公共空间。文章对金和平广场改造前的场地情况、更新需求、前期调研、建成环境景观要素、使用现状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为类似的街角空间改造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市、社会和人以及他们之间的交互作用造就了城市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场文化可以展现一个城市市民的整治经济状况和风俗习惯。通过实地探究,对咸阳统一广场的细部装修以及周边环境进行调查,了解广场的功能。从咸阳统一广场中秦文化元素的运用、空间营造、种植设计、雕塑和灯光设计等方面了解广场的规划和设计,分析广场景观设计与秦文化的联系,对广场设计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广场的水景设计是城市景观环境质量的体现,是一个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它见证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反映了城市的人文特色以及地域风貌,是城市广场景观的灵魂。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创新,传统社会所遗存的守旧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如今的时代风尚。如果城市广场的水景以一种符号现象融入到城市景观的设计中,必定能很直观、生动地表现城市景观的意蕴。因为符号是最可被识别的,将符号学原理应用于城市广场水景的设计中对加强城市空间感染力、升华广场精神十分有益。因此,符号学原理在城市水景设计中的应用显得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市场广场的建设,市场广场的积极作用也不断凸显。市政广场的建设为城市居民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而且对于展示城市文化也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近年来伴随市政广场建设的不断增多,给予社会发展的思考还是很多的。  相似文献   

18.
林峰 《美与时代》2013,(11):40-41
通过利用空间形态构成的相关知识从六个方面分析了交错空间与穿插空间;凹入空间与凸起空间;地台空间与下沉空间;开敞空间与封闭空间;共享空间与母子空间;动态空间与静态空间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得出了空间形态在室内设计中的构成模式相关方法和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城市建设广场的热潮也纷纷涌现。城市创造了广场,就要维持广场的生命,使其存在得更永久,而不同类型的广场建设也能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产生推动作用,二者相互影响。从广场周边多样性对于其发展的重要影响入手,列举南京各社区广场、城市广场、综合型娱乐广场对于南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表明二者共生存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文教空间是乡村重要的文化场所,是乡村居民们重要的精神场所。未来乡村建设会改变乡村居民的生活和交流方式,也会对文教空间提出新的要求。基于乡村文教空间概述,剖析乡村文教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乡村文教空间设计提升提出了四点策略,即凸显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场地使用率,注重个性化需求,通过数字化建设推动乡村文教空间功能更新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