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绘画体系之中,青绿山水是中国山水画最先成熟的古典形式。工笔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虽是不同的表现自然山水的方式,但是二者在写意性上具有相通性。工笔青绿山水从意境、线条、赋色等方面都显现出其独特的写意性。  相似文献   

2.
门槛儿     
文学和医学有着天壤之别,文学注重感觉,注重灵性,注重刹那间的鲜活觉悟,而医学则确保精确,注重科学与理性,由此来说,文人和医生在气质上也应该相去甚远。然而,文人的出身,文人的气质,也同样各式各样,五颜六色,有不少的文人,不仅有过做医生的经历,更主要的是行文之时,他们的精神气质里,依然保留着一颗医生心,医生的职业习惯、思维方式将伴之终生。  相似文献   

3.
元代的小青绿山水画在青绿山水画史上别具特色,有着明显的时代性。元代绘画追求清淡、高逸,这也体现在它的山水画上。因此,山水画在元代跃入了另一个境界,高雅落寞,有很浓郁的抒情味,即使是富丽浓艳的青绿山水画,在元代也趋向了简澹朴拙。  相似文献   

4.
中国山水画包含两种样式,即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水墨山水取代青绿山水成为山水画的主流形式,释、道文化在中间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田青 《佛教文化》2016,(5):110-115
从东晋的“佛学时期”开始,中国的文人上大夫几乎没有不谈禅的,同时,中国传统的文人,也多少要懂一点音乐。“琴棋书画”。一直被视为文人必需的修养,而且,琴——音乐,更被置于四艺之首。魏晋之际,虽尚无“琴棋书画”的成说,但己将“琴”与“书”并提,  相似文献   

6.
青绿山水画作为传统山水画的一种类型,经历了从滥觞、繁荣到式微的过程,近代以来,又在张大千、吴湖帆等画家的影响下开始重回历史舞台的主角。就广西地区来看,青绿山水画在当代的发展也受到画家们的重视,尤其是在广西当地特有的山水风光的映衬下,青绿山水画充满了广西特有的地域特点。这从一方面繁荣了广西山水画的风格类型,另一方面也催生了一批极具代表性的青绿山水画家。  相似文献   

7.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宋代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千里江山图》是对前人青绿山水画的继承、发展和超越,具有青绿山水画的主要特征:对晋唐色彩的追忆——金碧辉煌、艳丽超群;对五代以来笔墨的继承——墨彩结合、丰富完善;江山情怀——一目千里、波澜壮阔的构图;诗意之美——生机盎然、宁静清新的意境。这些特征对于理解、学习、临摹青绿山水画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青绿山水发端于六朝,兴盛于唐代,转微于元代。而钱选作为元初青绿山水的代表人物,成就极高,影响深远。钱选追求的方向是在借鉴古拙之风的基础上增加装饰性的手法来简化宋代以来的写实青绿山水风格,以质朴的绘画语言表达疏寄旷达的意境,寄托自己的隐逸情怀。  相似文献   

9.
陈巍 《美与时代》2007,(6):44-46
钱选以擅画青绿山水而著称,其绘画成就在元代有极高的地位.本文旨在研究钱选青绿山水的艺术特点,以及这种艺术特点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0.
书香·茶香     
中国文人,大多爱书好茶,从古至今莫不如此。 闲暇的时候,我也读点书写点文章,和大多数文人一样爱书好茶,尽管我知道,作为真正的文人,我还远远不够资格。 在一家不温不火的事业单位供职,收入自然有限,除去日常柴米油盐家用开销,手里的余钱也就寥寥无几了,而这些余钱,几乎全都花在书与茶上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青绿山水在盛唐时期的成熟完善,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笔墨因素的发展。在这一环节中,初唐的阎立本和阎立德兄弟是典型的早期探索者,吴道子在此基础上对笔法进行了升华和整合,最终由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为代表的青绿山水画家完成了笔墨和色彩的完美结合。墨色因素的增加和用笔技巧的丰富,最终促成了盛唐时期青绿山水样式的发展和成熟。  相似文献   

12.
成果 《美与时代》2022,(8):7-10
色彩是明清江南文人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人围绕色彩建立起一套选色与配色的思想体系,目的是建构文人关于色彩的审美标准和范式,表明文人的态度与观念,并且引领社会价值取向,纠正当时雅俗莫辨的世风。基于明清江南地区代表性的文人设计类著作和书画,通过梳理文人建筑设计中运用的色彩种类,探究色彩的搭配方法,解读色彩背后体现的文人审美观与价值观,分析时代、地域、个体因素对文人建筑的影响,以丰富江南文人设计思想体系研究,提升对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认知,促进当代建筑设计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园林家族中,文人园林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文人园林,可以分为文人为自己建造和为他人出谋划策修建两种情况.但是,富有文人情趣是文人园林共同的审美取向.与其他园林比较,充满诗意是文人园林的主要特点.文人园林的诗意之美主要体现在很多园林景点命名来源于诗,增加了景点的文化内涵.还表现在讲究情景交融,追求虚实相生,构成园林的意境之美.文人园林,是人们休息的场所,更是人们寻求精神寄托的地方,对现代建筑活动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文人之间有相轻的陋习。但在我国文学史上,也有不少文人相重、相互砥砺的佳话。 古代的学者不仅重视朋友从正面给自己的帮助,而且重视朋友对自己过失的规功。明代学者苏浚在他的《鸡鸣偶记》一书中,曾把朋友分成四类,他说:“道义相砥,过失相对而言规,畏友也;缓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  相似文献   

15.
宋代的文化繁荣局面由文人引领的上层建筑领域的变化与手工业发展带来的物质基础的丰厚共同造就,在此背景下,宋代文人书斋的基本格局趋于完备。书斋是中国古代文人工作生活的主要场所,最能体现中国文人意趣的莫过于宋代文人书斋。苏梅教授所著《宋代文人意趣与工艺美术关系》,以宋代文人书斋为重点,从文房用具、文房杂件、文人清玩三个维度立体展现出宋代文人书斋的场景,并以此揭示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取向。所论之精彩,值得圈点。  相似文献   

16.
《古诗十九首》影射了东汉末年文人在社会思想大混乱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诗的基本内容,多咏写夫妇友朋间的离愁别恨、羁旅游宦者的抑郁彷徨,染有感伤色彩。格调浑成,意蕴丰厚,语言洗练精爽;善用比兴寄托,发展了古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成为中国文人诗进入成熟时期的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17.
清代四川乐山存在着时间较长且跨越代际的文人扶乩现象。康熙末年,时任四川上川南道观察的汪锡龄通过扶乩的方式“跟随张三丰”修习丹道,并初步整理了与张三丰相关的文献。道光初,乐山儒学生员李西月效法汪锡龄,重新组织张三丰和吕洞宾乩坛。李西月以扶乩修习丹道之事,引起了当地众多退休高官和儒生文人的兴趣,他们纷纷加入其中,不仅建设了固定的乩坛活动场所,甚至发展出独特的宗派意识。汪锡龄、李西月等人虽然没有正式入籍道教,但是其修炼法门源自道教,并在宗派建构上有意向道教认祖归宗。研究明清时期的文人扶乩现象,可以为学界认识明清道教发展动向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子夜奋笔     
还在黔西南民管校读书那阵,上我们《应用写作》的付艺艺老师是州内颇有些名气的文人。在她的课上,文字游戏的苦与乐,文人的悲与喜,在不经意间如一粒种子播种在我的心田,慢慢地萌芽了。那时偶有稚气十足的小文变为铅字,就常常兴奋得几夜也睡不着。  相似文献   

19.
唐代文人因诵读佛典、与高僧交往、游览佛寺,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仕途上的挫折,加深了一部分唐代文人对佛教的认知与信奉,但不同的文人所信仰的佛教宗派并不相同;另一部分文人认为佛教威胁朝廷的统治,因而强烈反对佛教.在信奉佛教的唐代文人思想中,儒家思想仍然是其主导思想,佛教思想是和儒家、道家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唐代文人对佛教...  相似文献   

20.
文人的逸态傲态与道教之啸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人的逸态傲态与道教之啸法杨子江中国的文人学士作为中国历史上连续的长期存在的知识分子群体中最重要的组织部分,以自己不倦的努力,给历史面貌以重大影响。在此,且不说他们种种的优秀才华、优良品质以及他们流芳千古的历史功绩,而来看看古往今来中国文人的一些风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