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成不变都是不可取的,对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创新是目前符合其发展趋势的一大重要举措。现代水墨写意人物画属于中国画的一个分支,其将传统的中国画作为发展媒介,题材多以人物为构象。现代水墨写意人物画是传统人物画的升级,但是通过了解过现代水墨人物画与写实素描的融合以及写实素描影响下的现代水墨写意人物画,发现现代水墨写意人物画语言的丰富与改变是一大特征。  相似文献   

2.
尤花媛 《美与时代》2007,(11):54-56
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徐悲鸿立足于中西方艺术,用写实主义思想改良中国画,提出"新七法"、"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人物的重要作用等艺术理论,使中国画走向了现代化的征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素描是绘画创作的基础,素描在中国画人物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写意人物画还是工笔人物画,中国人物画工作者应该深刻认识到素描在中国人物画创作中的重要性,并且竭尽所能学好素描,才能为以后中国人物画创作打好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提高中国人物画的创作水平。同时,既要吸收西方素描大师的营养,又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人物画的文化艺术传统,努力创新,走进生活,促进素描和中国人物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传统绘画纳入学院美术教育后,开启了中国传统绘画科学造型的大门。水墨人物写生与传统中国画临习、人物素描等相关课程共同构成了水墨人物画专业的基础教学科目。创建当代中国画水墨人物画教学体系,是不断继承、创新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之一。水墨人物画在传统绘画基础上,吸收外来艺术,受益于科学造型的滋养,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当代水墨人物画如何将其积淀着中国  相似文献   

5.
意象造型是中国水墨人物画的主要特质,其表现手法为写意,既不是单纯模仿客观来追求"形似",也不是纯粹主观臆造。中国画的意象造型是处于一种"似与不似"间的艺术状态,而这种"似与不似"的造型观念体现在中国画的每个门类里,其中就包括中国水墨人物画。从传统发展到现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作品中都体现出了这种意象造型观念,20世纪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的观念传入中国并融入水墨人物画造型之中,使得现当代的水墨人物在追求"形似"的方面产生了巨大改变,但同时中国水墨人物画家又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和继承着中国传统绘画造型规律,即"似与不似"的艺术规律。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中国人物画坛,著名画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员陈钰铭的名字已经广为业界所知,他那富有张力的水墨画面和朴素亲切的形象塑造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视觉印象。陈钰铭的水墨人物作品已经有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审美追求,他是中国人物画领域不可多得的重要画家和先锋领军人物,研究他的水墨人物画对探讨当下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7.
素描拥有悠久的历史,作为一种单色绘画,在造型艺术中起着基础和骨架的作用。随着艺术的发展和对素描的认识,素描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而且还可以作为单独的画种来欣赏。通过梳理素描的起源、含义和造型、写实油画中的素描流派,我们可以发现素描在写实油画艺术创作中的恐惧爱呢作用及素描对写实油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实验水墨从根本上改变了水墨画家多画山林隐逸而较少切入现实生活的传统习惯,开创了水墨创作的全新格局.具体地说,它一方面适应时代的发展,为水墨画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艺术题材与艺术符号,另一方面也要合理借鉴中国传统与西方艺术,创造适合表现现代都市或乡村的新水墨语言.中国的实验水墨吸收西洋的技术,充实了中国画的精神意境."现代实验水墨"是民族本土的艺术走向艺术当代的必然,它为中国美术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实例.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在了解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历程、创作手法基础上,进一步对当代水墨人物画的情感呈现、语言形式、表现题材及思想内涵进行分析,来认识当代水墨人物画的现状、发展,最终阐明当代水墨人物画对中国画历史进程所产生的推动性意义。希望本文对在当代多元文化语境下、在大众文化环境下中国画的发展能产生再认识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天桥人物》是中国杰出的版画家李桦的一套水墨人物画作品,该作品体现了李桦对中西方艺术的融合。1947年,他受徐悲鸿之邀,任教于国立北平艺专,致力于版画艺术的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他不断创作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的艺术作品。李桦创作了大量的水墨作品,具备一定的研究价值,徐悲鸿亦对其水墨作品赞赏有加。以《天桥人物》为例,对李桦水墨人物画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中西方艺术融合的可行性,同时对当代水墨人物画创作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1.
实验水墨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现象之一,它在中国水墨画的基础上更新而又与之不尽相同,吸收了西方抽象画而又别具一格。实验水墨在"85思潮"的背景下产生,1933年被命名"实验水墨",代表着中国当代艺术的新形式之一。刘子健是现代实验水墨中的代表人物,其在现代实验水墨创作领域具有重大影响。通过刘子健的实验水墨发展历程展开分析,可以分析实验水墨的当代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茅蕾 《美与时代》2023,(8):24-26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画在技法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受到西洋素描的影响,更加注重造型的构造和光影的作用。关于在中国画中引入素描的优点和缺点早就引起了许多争论。素描是一门以写生为主要内容的艺术,也是中国美术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中国画特有的审美形态决定了中国画专业在造型教学中的着眼点必须与传统绘画相适应,将素描的优势应用于其中,探索出符合中国画的用线以及塑造方式。从中国画创作的角度深度剖析素描与中国画创作的异同及现状之间的关系,在传承中国画创作内涵的同时促进素描外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是我国民族的宝贵艺术遗产。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是我国人民在长期有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古代文化艺术。据潘天涛的《听天阁画谈》所讲:"吾国文字先有契书而后有笔书。吾国绘画亦先有刀画,而后有笔画,其发展之情况,大体与文字相同”。中国画大至从类别上看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部分。五代以前以人物画为主,元代以后以山水画为主,而宋代是中国画最昌盛时期,可分为写意、工笔重彩两部分。五代以前以色彩为主,五代以后以水墨为主。宋代作品以色彩和水墨相映交辉。我国的许多画家,在熟练掌握了传统技法的基础走遍了祖国的绵绣江山,在创作中使中国画不断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14.
线性素描的核心是融合中国画的线和西方素描的造型观念为一体,既强调"以线造型",又兼顾结构和透视。在高校中国画专业实施线性素描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能有效改善高校素描课程的教学现状。研究线的逻辑规律及其自身承载的历史,吸收融合西方艺术对客观现实写生的思维方法和观察方法,有利于逐步解决中国画专业基础造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终形成科学的教学模式,促进中国画造型基础教学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赵洲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206-206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物画又在中国绘画史乃至世界艺术之林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我的综述中主要针对中国近现代国画人物的发展状况,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综合各家所谈进行论述。本文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简述《论素描教学对中国人物画的影响》、《当代语境下高等师范院校中国画创作教学模式研究》、《也谈国画人物画问题》三篇文献;第二部分主要是分析近现代中国人物画在发展中出现的争论与问题;第三部分阐述自己在对待中国人物画改革方面的态度,及对中国人物画发展的希冀。  相似文献   

16.
水墨人物画的发展经历了迥然不同的多个阶段,从现代水墨人物画来看,水墨画随着时代审美和个人审美不断变迁,这也是水墨人物画持续发展并始终拥有魅力的原因所在。《绘画迹象论》中所提供的绘画品鉴体系,能够提供一个很直观的视角去赏析古今中外的各种艺术作品。通过分析水墨人物画的"迹"与"象",可以分析出其变迁过程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水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人对以水墨为主的艺术表现形式有着与生俱来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而现代艺术家们在对水墨元素的应用设计中也在追求这样一种境况。探索传统水墨元素在软陶艺术衍生品中的应用,将传统水墨意象与现代软陶设计相融合,让人们在了解传统水墨文化的同时,也加深对软陶这一新型手工材料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素描、速写是诸多绘画艺术门类解决造型问题的基础,它在造型训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素描、速写教学的中心任务是解决学生的造型基础能力问题。中国画专业造型训练也是通过素描、速写、线描的手段来培养学生基础造型能力,发展学生正确的艺术思维、正确的艺术观察力及判断能力和感受表达能力。在专业教学中加强学生对画面结构、人物结构、肌理结构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人物结构的分析能力。最终使学习者懂得形体表现能力所具有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从而达到灵活、生动地表现自己所见到的和所想到的任何内容,达到艺术表现的自由空间。  相似文献   

19.
徐悲鸿先生提出,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的确,素描能很有效地解决中国画造型基础训练中的一些问题,而且拓宽了中国画的表现语言。中国画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早已形成完备的系统,素描成为中国画的造型基础训练方式,对中国画的影响很大成分上表现为它使传统的审美观和表现语言发生了改变,也使中国的传统美术教育方式发生了改变。当然,素描对中国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物画方面。素描造型的基础源于西方,但是我们并非要全盘吸收与接纳,而需要一个转化、变异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程十发是继任伯年、吴昌硕之后的又一个海派绘画的高峰。他主张对古今中西艺术传统广收博取,并执着追求传承弘扬传统水墨情怀。程十发对国画本体的思索和探索,其艺术的广博性与现代品质亦早已超越了"海派"的局限。他为中国画现代革新展现出新的思路与方法,不仅拓展了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形式,还对中国画的创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写意人物画是程十发绘画的重要题材,是他全部的艺术创作中非常有特色和艺术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程十发在中西文化的辨析中,找到中国写意人物画在形式、题材、笔墨上与传统精神和时代情感的同构。继往开来,推陈出新,从而使他的人物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丰富的笔墨技巧;而他从少数民族人物形象入手,找到时代精神与艺术创新的契合点,在改革开放后形成了自己别开生面的艺术风格,给中国写意人物画带来一种崭新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