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进平 《现代哲学》2002,(3):118-123
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从消极角度分析了《尼各马科伦理学》的三条道德劝喻(“两恶之间取其小”、“曲木裁直”、“拒斥快乐”),认为亚里士多德的三条道德劝喻不仅彼此互相冲突,而且与亚氏伦理学的中心原则(只有心理上和行为上有德性的表现,才是德性的,才是一个有德性的人)是相互矛盾的。第二部分则着重从积极角度来看待这些冲突.认为恰好是这些冲突暴露了伦理学所要积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西方学界由于把自利混同于利己却将利他排除在自利之外,结果在将利己与利他嵌入概念上抽象对立的二元架构之中的同时,又遮蔽了两者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现实冲突,最终落入了利己主义"有人性无德性"、利他主义"无人性有德性"的悖论。只有深入辨析自利、利己、利他的概念,揭示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在现实冲突中如何生成的具体机制,我们才能澄清它们在同样符合人性逻辑的基础上又呈现出了复杂道德属性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3.
谢惠媛 《现代哲学》2011,(3):112-116
马基雅维里的virtù概念隐含了不同价值体系之间的矛盾,即古罗马意义上的德性和基督教德性的冲突、能力优异和道德完善的冲突。而virtù本身的多义性容易掩盖这两种矛盾。通过剖析这一概念可以发现,马基雅维里要挑战的不仅仅是基督教道德,而且还有古罗马哲学中的某些道德主张。他的政治道德思想的新异之处,不仅表现在揭示因多元谱系而产生的道德内部的裂变和分歧,更重要的是,他要重新评价道德在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冲突中封闭,我们在冲突中开放,我们在冲突中矜持,我们在冲突中对话,我们在……“我们是谁?”罗蒂这样问,以终结一个“我们是什么?”的“传统”。“德性之传统”如何?麦金泰尔如是探究——即便此“传统”在“我们是谁?”的笼罩下。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情...  相似文献   

5.
杨勇 《哲学动态》2023,(5):57-64
“本心德性论”是唐君毅哲学思想的理论根基。在形上学的意义之下,唐君毅所论的“本心”得以全幅开展。于是,德性借仁德(“至善”)之设定,描述了自身道德的原因性;德性对知识之规范,展现出道德价值的交互性;德性立成德之目的,赋予了人格塑造的理想性。通过三个层次的分析,唐君毅给出一个充盈着道德理想的哲学反思历程,展示出“本心德性论”的建构理路,以期在直面现代思想的困境和挑战时,能够动态开放地重塑中国传统道德精神的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中,许多西方学者倾向于把马克思道德理论解读为亚里士多德德性论式的。总体上看,这些学者的论述可以被概括为以下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道德立场在何种意义上追问"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德性论的核心问题;二是马克思哲学中的道德概念是否奠基于亚里士多德式的"功能论证"以实现人性向道德的过渡;三是历史唯物主义以何种不同于亚氏德性论的方式来解决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矛盾冲突。通过有效辨析亚氏德性论与马克思道德理论之间的内在关联,可以发现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视阈中道德理论的实质内容,即以制度批判和革命实践的方式消除私有财产,实现真正的自由人的联合体,从而使之成为一种区别于亚氏德性论式的独特的道德理论。  相似文献   

7.
认知不正义源于不平等权力结构及由此产生的系统性偏见,不仅错失知识,而且贬抑人性。为了对抗认知不正义,弗里克要求听者培养并运用反偏见德性以辨识并化解偏见对可信度判断造成的负面影响。然而,这一方案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反偏见德性的概念应用于日常实践时,面临稳定性与合理性不足的问题;其次,弗里克对反偏见德性运作方式的解释,存在循环论证问题;最后,当主体试图反思与纠偏时,存在标准缺失的问题。因此,个体的德性实践并非认知不正义最有效的反制策略。除了培育个体的理智德性,最终仍需通过培育集体知识自信、推动社会政治改革等途径来消弭认知不正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社会心理学理论,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军人社会心理承受力的内涵及其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要通过培养军人内在素质,着力强化军人意识,增强军人的荣誉感,从而不断提高军人的社会心理承受力。强调要注重外部环境对军人社会心理承受力的影响,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为军人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外环境,进而达到对军人社会心理承受力进行有效引导和调适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论德性的项目及其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类长期的道德实践中,德性常常是以德性项目的形式出现的。当德性进入伦理学的视野以后,伦理学家们基于对德性的本性及其项目的反思,提出一些德性项目并进一步对德性进行分类,将不同的德性项目纳入不同的类型。从伦理学的意义上看,德性的项目与德性的分类是紧密相联的。  相似文献   

10.
民本思想作为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内部存在着一些伦理价值的悖论,主要表现为道德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德性与利欲的冲突、目的价值与工具价值的对立统一以及君民关系的和谐与紧张。民本思想发展和完善的动力正是这些矛盾构成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