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费希特是德国资产阶级在其进步时期的一位杰出的哲学家与社会批评家。他的著作,就其主要部分说,乃是对德国瓷产阶级古典人道主义的最优秀的贡献。他的观念、思想和要求,都超过了18—19世纪之交德国落后社会状况的范围。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费希特也象德国古典哲学与文学的其他代表人物一样,在他对待他的时代的社会问题的态度上,响往由法国大革命所诞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进步发展阶段。因为费希特对  相似文献   

2.
М.布尔  沈真 《世界哲学》2006,6(6):93-98
R.劳特(ReinhardLauth)教授从1957年开始编辑的《费希特全集》掀起了国际哲学界的费希特复兴。费希特体系的核心是要求哲学家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以理性塑造新的自我和新的时代。仅仅从黑格尔追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是教条主义的;只有从包括莱布尼茨和费希特在内的全部古典德国哲学出发,深究这一来源,才能克服这种弊端。  相似文献   

3.
贺麟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翻译家、黑格尔研究专家,也是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渊源主要是康德、黑格尔、新黑格尔主义及中国的陆王心学,这一点许多论著都已指出。但他与康德、黑格尔的中间环节费希特、谢林思想的关系,却鲜有人论及。实际上,他的思想,特别是他的自由观、生机观、直觉观与费希特、谢林的承继关系至为明显。他在四十年代前期发表的《费希特哲学简述》、《谢林哲学简述》,是当时介绍这两位德国哲学家  相似文献   

4.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全集》的发起者和主编R.劳特(Reinhard Lauth)于2007年8月23日逝世。本文是《费希特全集》编者之一、《费希特遗著集》编辑委员会科学秘书E.福克斯(Erich Fuchs)撰写的纪念文章。  相似文献   

5.
费希特著作翻译与研究近况珍珠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费希特课题组于1993年7月27日举行了工作会议。应邀参加者,有曾经支持和帮助过该课题组的同行。课题组主持人梁志学就他们的工作做了总结。关于《费希特著作选集》五卷本的编译,卷一已经出版,卷二看了清样,卷三即将交稿,接着就要编译卷四(1800-1806)。编选的标准是有助于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和促进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译文要求做到准确性与可读性的统一。有些破题注写得还不很令人满意,需要今后努力改进。关于费希特哲学的研究,已经出版的是梁志学著《费希特青年时期的哲学创作》和谢地坤著《费希特的宗教哲学》,目前进行的是梁志学《费希特耶拿时期的思想体系》、谢地坤《费希特的政治哲学》和沈真《费希特在当代》,准备进行的是对费希特的知识学及其演变、道德哲学、法权哲学、历史哲学、教育思想和柏林时期的著述活动的研究;欢迎青年哲学家参加这项工作。工作程序是"先翻译、后研究",因为德语不是我们的母语,译过代表作与看过代表作的差别会在研究成果中明显地表现出来。与会者对费希特课题组的工作发表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关于这项工作的意义,董谊思说,研究德国古典哲学对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很大  相似文献   

6.
……费希特对他的时代所发生事情的影响是复杂和矛盾的。正如每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一样,费希特是德国正处于由18世纪向19世纪转折的资产阶级的代表,而且他的思想和行动没有越出他的阶级在实际生活中所具有的局限性。但费希特的作用也深刻地受他那在各方面越出了日常规范的个人人格特点所决定。海涅写道,在康德那里只有一本书值得注意,而在费希特那里“除了书以外,还有一个思想和行动在其中杰出地统一起  相似文献   

7.
1987年8月3日至8日,来自13个国家的45位哲学家云集于奥地利南部山区风景优美的德意志贝尔格,召开了第二届国际费希特哲学大会。出席这次会议的中国哲学工作者是梁志学、郑涌与李理同志。会议的主题是“18世纪与19世纪之交——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决定性年代”。会上的30篇报告和紧接着进行的讨论,大部分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  相似文献   

8.
理性主义伦理学在十九世纪的德国,从康德到黑格尔,中间经过费希特和谢林,其发展是一个“接力赛”的逻辑发展过程。德国古典哲学家们都试图以意识的能动性来规定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从而建  相似文献   

9.
人类思想显得如此不同于自然,以至于人们会将其归于神的恩赐。它归纳出一种笛卡尔式的二元论,斯宾诺莎则对此进行了反驳。而从费希特到莱昂·布伦施威克的其他哲学家则严格地将可感实在从属于人类思想:从唯灵论到绝对唯心论。  相似文献   

10.
纪念费希特《全部知识学基础》发表200周年研讨会纪要郭大为该会是5月18日由王玖兴、梁志学教授组织召开的。16位哲学工作者出席并发言;沈真和郭大为分别做了专题报告。沈真在题为《费希特和马克思》的报告中认为,已有的哲学史研究很少涉猎马克思对费希特的批判...  相似文献   

11.
一、费希特复兴运动费希特复兴运动开始于1962年,它的目的是要全面研究和评价费希特的思想及其作用。1962年是费希特诞辰200周年,1964年是他逝世150周年。这个时期对于费希特研究工作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第一、开始了研究费希特的新方向。第二、西德巴伐利亚科学研究院开始编辑出版新版的费希特全集。二十多年来,对于费希特的研究工作已经从德国和欧洲波及到世界各地。新版费希特全集原定的三十卷中已出版二十多卷。费希特复兴的新研究运动正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德国古典唯心论发展史中,费希特是一位民主主义者和重要哲学家。在政治方面,他批判过封建专制主义,向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在哲学方面,他把康德的二元论改变为主观唯心论,把康德曾经视为谬误逻辑的辩证法发展为合理的认识方法,从而为后来黑格尔建立哲学体系创造了条件。恩格斯写道,“德国哲学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是连贯的,合乎逻辑的,必然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589页)当我们用历史的观点考察费希特的思  相似文献   

13.
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系教授、《费希特全集》(巴伐利亚科学院版)主编、国际费希特学会荣誉主席、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劳特(Reinhard Lauth)博士因病于2007年8月23日去世。劳特教授1919年8月11日出生于北德的奥伯豪森,曾获医学与哲学两个博士学位。1954年任慕尼黑大学哲学教授。从1961年起便开始了《费希特全集》的主编工作,这项浩繁的学术工程几乎耗尽了他后半生的全部心力。为了这个项目,他拒绝了来自包括柏林自由大学在内的国内外数家高校的教职邀请。作为享有国际声誉的哲学家,劳特教授在德国古典哲学研究领域,特别是在对先验哲学的阐释方面…  相似文献   

14.
费希特研究中的一项收获谭鑫田(山东大学哲学系)梁志学撰写的《费希特耶拿时期的思想体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是在我国西方哲学研究不景气的情况下问世的,故而引人注目,值得一读。梁志学主持的费希特课题组,在编译《费希特著作选集》的基础上,开展费...  相似文献   

15.
康德之后的两种思维范式——谢林与费希特的对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的问题也可以表述为:“谢林还是费希特?”这个问题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从近三十年来研究费希特与谢林的学术兴趣的高涨中看出来,而且也可以从这种兴趣并不单纯具有历史性质的事实中看出来。我们要研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这两位思想家争论的关键何在?另一个是这场争论对我们的时代具有现实意义的原因何在?一从最新的研究成果来看,那场在1800年前后发生于谢林与费希特之间,并且很快就导致他们分道扬镳的哲学争论,决不能用“从主观唯心论过渡到客观唯心论”的简单模式加以解释。这个模式是对德国唯心论的传统看法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德国古典哲学家约·哥·费希特(1762—1814)生活在欧洲各国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形成,既不像康德那样,是在法国革命爆发以前,也不像谢林和黑格尔那样,是在拿破仑帝国建立时期,而是在法国革命的急风暴雨年代。所以,  相似文献   

17.
这是梁志学同志所著《费希特青年时期的哲学创作》一书最后一章的标题,也是作者对费希特青年时期所追求的理想的概括。费希特的这一伟大理想并非一般空幻的浮想,而是植根于火热的现实生活之中的。作者所评述的五篇论著,都是费希特在法国大革命正如火如某地开展之际写作的,可以说,每~篇都是对法国大革命所作出的哲学回应,费希特青年时期的伟大理想就是从这种回应中产生的。作者之所以在每一章中都把费希特的原作与当时法国大革命的现实紧密地具体地联系起来,正是为了贯穿这一基本指导思想。作者的这一指导思想和写法,寓意深远,富有…  相似文献   

18.
1798年,费希特与尼特哈默尔决定在他们主编的《哲学评论》第8卷第1期上发表耶拿大学讲师弗尔贝格的《宗教概念的发展》(载该刊第21页——46页)。费希特发现这篇文章有许多不足之处,拟加上脚注以后发表。但是,弗尔贝格请求费希特放弃这种做法。于是,费希特就另外写了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9.
1999年 11月 18日至 2 1日 ,意大利哲学研究所 (那不勒斯 )和热那亚大学联合巴伐利亚科学院、罗马科学研究院、热那亚歌德学院、博洛尼亚大学、那不勒斯大学和帕多瓦大学 ,在热那亚举行了以“先验哲学的理念、遗产和使命”为题的国际费希特工作会议 ,以纪念世界著名哲学家 R.劳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费希特哲学课题组于1989年10月7日邀请院内外学者齐良骥、钱广华、王玖兴、叶秀山等14人在哲学研究所举行了“从康德到费希特”的讨论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从费希特哲学的形成来看康德与费希特的关系。费希特哲学课题组负责人梁存秀教授主持了会议,并首先作了题为“费希特哲学的形成”的专题发言。他认为,费希特的哲学即知识学最初形成于1793年冬季。1792年,舒尔策匿名出版了《埃奈西德穆》,批判不久前莱茵霍尔德在其《基本哲学》中阐述的观点。舒尔策和莱茵霍尔德的争论对费希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