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了解中美儿童在策略运用模式上的差异是否与数字记忆广度有关。为此,分别测验了中美幼儿园儿童的加法技能,数字记忆广度,并通过一组计算机呈现的加法作业评估儿童使用的解题策略。结果表明,中国儿童的基本算术技能和数学记忆广度均超过同龄的美国儿童。在解题时,中国儿童多使用效率较高的言语计算策略,美国儿童则多采用计数手指策略,在言语计数策略和检索策略的加工速度上中国儿童也超过美国儿童。相关分析表明.策略应用模式的文化差异与数字记忆广度有关。比较大的工作记忆容量增加了数字线索可利用的资源,为儿童早期言语计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施建农   《心理科学进展》1992,10(1):44-47
本文介绍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克拉克博士对儿童进行绘画能力测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阅读障碍儿童汉字认知特点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多重评估法从760名小学3年级学生中选取了30名阅读与记字困难学生和30名正常学生为被试,分别研究了儿童视觉能力、听知觉能力和字形-音及字形义通道联结能力的识字认知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阅读障碍儿童基本语音辩别能力不存在落后,而在视觉辨别、字形长时记忆、语音短时记忆以及形音和形义联结长时记忆上都存在程度不同的落后。研究还发现,阅读障碍儿童具有对汉字做浅层次机械加工和视觉加工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儿童情绪伪装能力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玉娟  方富熹 《心理科学》2004,27(6):1386-1388
该文介绍了国外儿童情绪伪装能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近期研究,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儿童最早在斗岁出现情绪伪装的认知能力,6岁时这种能力得到完善;儿童对情绪伪装认知能力和对物理属性的表面与真实的区分能力具有潜在的一致的认知基础;儿童情绪伪装能力的完善和错误信念的获得有关;文化通过社会化过程影响儿童的情绪伪装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测量能力是儿童早期数学认知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直接比较和非标准测量能力作为儿童早期测量能力发展的主要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儿童早期测量能力的发展。本研究对92名3岁儿童的测量能力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1)在3~4岁期间,儿童直接比较测量能力和非标准测量能力均得到显著发展,但直接比较测量能力的水平提高得更快;(2)儿童直接比较测量能力的年龄主效应、任务主效应以及年龄和任务的交互效应显著;(3)儿童非标准测量能力的年龄主效应和任务主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非标准测量单位应用能力的水平显著高于非标准测量单位形成能力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关于物体重量认知的研究是探讨儿童整个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美国和中国儿童利用语言标签基于重量进行归纳推理的发展特点及跨文化一致性。实验人员利用语言标签提示三个外部知觉特征完全相似物体中的一个物体,随后要求儿童从剩余两个物体中选择一个他们认为和目标物体共享语言标签的物体。研究考察儿童是否能够基于物体的内在属性重量进行类别判断。结果显示:(1) 4岁和5岁儿童以重量进行归纳推理显著高于3岁儿童, 4岁和5岁儿童之间的差异不显著;(2)美国和中国4岁和5岁儿童的表现均显著高于随机水平, 3岁儿童与随机水平没有显著差异;(3)美国2岁儿童的表现边缘低于随机水平, 6岁儿童显著高于随机水平。总之,儿童利用语言标签进行基于重量的归纳推理随年龄增长而发展;美国和中国儿童在发展特点及年龄转折上具有跨文化一致性, 4岁儿童具备了利用语言标签进行基于物体内在属性归纳推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近10年(2006~2016)来美国18岁及以下的儿童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治疗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利用Bicomb 2.0软件和IBM 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对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查询到的363篇论文进行了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美国儿童青少年PTSD治疗研究可分为两个大的研究领域。领域一为儿童青少年PTSD的精神科和神经生物学相关的治疗,包括了两个小的研究热点:(1)儿童青少年PTSD精神科药物治疗相关的研究;(2)儿童青少年PTSD眼动脱敏再加工治疗等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疗法。领域二为儿童青少年PTSD的心理学治疗,包括了两个小的研究热点:(1)家庭暴力导致的儿童青少年PTSD心理学治疗研究;(2)儿童青少年PTSD的认知行为治疗研究。其中关于儿童青少年PTSD的认知行为治疗研究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领域,但关于儿童青少年PTSD治疗效果的长期纵向研究还较为缺乏,未来研究者应加强对儿童青少年PTSD治疗效果的追踪研究,并开展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疗效研究。  相似文献   

8.
情绪表达规则认知能力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发展任务,直接影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和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研究首先对情绪表达规则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从研究内容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最后,从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三个维度探讨了情绪表达规则研究本土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美两国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目的是比较中国和美国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在评价中美儿童对教师的依恋行为中出现的差别,并分析可能会造成这些差别的有关因素。被试包括76名中国儿童和45名美国儿童。两国被试的平均年龄均为58个月。测量儿童依恋行为的工具是沃特斯一迪因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片。用中国和美国两种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分别计算出两组师生依恋安全性分数。结果显示,中美两国被试各自的两组师生依恋安全性分数都具有较高的相关(中国被试r=0.96,P<0.001;美国被试r=0.85,P<0.01)。但总体来看,用中国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计算的依恋安全性分数比用美国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计算的得分要高。因此,在用中国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来评价中美儿童对教师的依恋行为时,有把被试评价为安全性较高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郭力平  徐启丽  林琳 《心理科学》2005,28(5):1055-1059
借助2岁儿童图画作品,考察25至75岁儿童对于图画作者能力特点的认知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5岁到55岁的儿童,在本实验情境的图画判断过程中尚不能考虑小年龄图画作者的能力特点,65岁以后儿童的这种能力得到了,发展。研究对儿童理解图画作者能力的心智基础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俞国良  王燕 《心理科学》2001,24(6):683-686
本研究探讨了英语学习不良儿童语音技能一语音意识与词汇到达的发展水平及这两项语音技能与其单词认知能力间关系。结果发现,英语学习不良儿童在假词拼读能力发展上存在缺陷.而在语音意识能力的发展方面却表现正常。在对儿童的单词认知能力进行预测时,语音意识和假词拼读能力是较好的效标。  相似文献   

12.
二次大战之后,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在广泛领域中进行了许多重要研究。其中有重大影响的课题有:儿童教养技巧与父母——儿童间的相互作用,早期经验对人类和动物行为的影响,儿童智商与遗传因素,印刻与关键期,婴儿的实验研究,知觉与语言的发展,知觉学习,人格与性别角色的个体差异的发展,老年心理,垂死和死亡过程等。上述研究课题使美国的发展心理学发生了重大转折。在心理发展观上,从预构论、预定论和经验论转向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在理论倾向上,从行为主义倾向转向认知倾向;在研究方法上,从描述性常规研究转向实验研究;在研究领域上,从单纯的儿童发展研究拓宽到生命全程发展研究。本文拟围绕这些课题和转折对战后美国发展心理学作一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一套心理计量测验考察中美两国青老年被试在算术能力、知觉速度及空间方位能力方面的操作是否有国家间和年龄组间差异,不同领域之间是否有不同的能力模式。测验结果表明:在知觉速度和空间方位测验上,中美青年组的操作成绩均明显超过老年组;在算术能力测验上,中国青年组的成绩仍超过老年组,但美国青老年组间则无明显差异;中国青年组在算术能力测验上成绩优于美国同龄组,在其它两个测验上则无明显差异;在所有能力测验上中美老年组的成绩都无明显差异;总的模式表明,美国青年的算术能力呈逐代下降趋势,中国儿童和青年的算术能力远远超过美国同龄人的状况可能只是个近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近二三十年来,有关儿童能力概念的研究主要分别从能力的跨时间和跨情境的稳定性、能力的效力和能力的不可控性3个维度较为深入地探讨了儿童能力概念的发展特点与趋势。但在儿童能力概念的研究中,对上述3个维度的整合性研究较为缺乏,而且能力概念的内涵及其构成等问题也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比较研究-影响中美儿童计算能力差异的认知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凡 Gear.  DC 《心理科学》1993,16(1):22-27
本研究要确定中美儿童基本计算技能的差异是否与他们使用的解题策略和基本加工过程的速度有关。为此,对中美两国的一年级儿童进行了书面计算能力测验,以及一组计算机呈现的加法作业。中国儿童在计算能力测验上表现出3:1的操作优势。中美儿童使用的解题策略种类一样,但是,中国儿童在策略综合运用的发展程度上超过美国儿童,检索策略的加工速度也超过美国儿童。显然,策略运用和加工速度的差异促成了中国儿童在计算能力测验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王沛  杨斌芳 《心理科学》2004,27(4):799-802
采用因果条件性逻辑推理研究的一般模式,研究了儿童社会信息因果推理发展状况。实验结果表明:(1)儿童社会信息推理能力呈年级性递增。(2)社会信息的内容会影响儿童社会信息推理的能力。(3)儿童四种逻辑形式推理能力之间的差异显著.AC、DA在年级水平上差异都十分显著,但MP和MT在年级水平上差异不显著,儿童在各个年级四种推理能力之间的差异都显著,确定型和非确定型逻辑推理能力之间的差异显著。(4)逻辑形式的难度、儿童的年龄影响儿童合理化解释的类型。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学者对于家庭的研究兴趣出现了复话的趋势。它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许多知识领域。起码在美国有这样的传统观点,即心理学和社会学在研究儿童发展方面采取截然不同的方式。而这一复话的趋势使两门学科走到一起来了。从最近出版的《儿童发展》特刊中可以明显看出,这两门学科的共同合作特别适用于家庭发展和儿童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幼儿元认知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宁 《心理学动态》2001,9(1):31-35
一般认为,儿童的认知和元认知能力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较为晚近的研究发现,直到学前末期甚至学龄初期,儿童才表现出元认知和智力之间的一致关系。如何理解幼儿普遍存在的元认知水平低现象成了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社会能力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行为能力和品质,是儿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童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教师重视对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并采用多种引导策略,对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幼儿元认知"乐观主义现象"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凯 《心理科学》2006,29(4):909-912
儿童元认知发展是当代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其中儿童对自身能力的认识与评估又是研究者很感兴趣的课题。大量研究表明,与年长儿童和成人相比,年幼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往往对自己的能力和在各种任务中的成绩作出不切实际的高估,这种高估具有跨领域的一致性,并且具有内在固执性,即通常不受过去失败经验的影响。这就是所谓幼儿元认知“乐观主义现象”。本文对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整体回顾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作出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