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西方传教士获得许可进入中国内地、西藏传教,以向中华全境传遍"上帝的福音"为宗旨的基督(新)教差会中国内地会,率先进入清代十八省中尚"未有福音传入"的内地(西部)九省。西部九省开教,成为近代基督教中国内地及西部边疆传播的时间窗,有不平等条约中的传教条款为时代背景,也是内地会的传教宗旨、戴德生的传教策略的结果。西部九省开教,为内地会日后发展成为近代最大在华基督教差会叩开了成功之门,结束了基督教自入华以来仅局限于沿海地区的布道格局,随之而来的教会势力大量涌入内地,引发了民教冲突,加剧了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2.
最早到温州传教的差会是戴德生牧师创立的中华内地会,最先来到温州传教的内地会英籍传教士是曹雅直牧师。曹氏虽是一位独脚传教士,然而他在温州服侍的二十三年,为温州人民归主倾尽一生,为温州教会的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王荣伟 《天风》2012,(6):26-27
广安市位于四川省东部,素有"川东门户"之称。1904年福音传入广安,英国传教士易兴传等在广安北街购买张家库房改作教堂,即北街福音堂。时属"中华圣公会川东教区广安联区",差会属"内地会"及"圣经布道会"。1989年,北街福音堂进行了改造……在福音传到广安百年之际,广安基督教会在城南征地8.5亩,筹资320万元.  相似文献   

4.
李楠 《宗教学研究》2015,(2):212-219
中国内地会研究历经30年的发展,涌现了较为丰富的研究著述,逐渐成为传教差会研究的一个独立领域。史料是内地会研究的一个特殊瓶颈,同时也将是内地会研究的重大突破点。国内内地会研究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区域研究和个案研究传统,国外内地会研究则注重宏观研究、传教策略研究及戴德生(James H.Taylor)研究,国内外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5.
儒教经济伦理观念“差序格局”界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伦理是近年来史学界进行有关问题研究时偶尔采用的一种分析工具。本文将经济伦理问题放置在近代社会转型之前的儒教社会环境中进行分析,着力揭示其最基本的格局形态──梯级差序性排列方式和对社会经济强劲的调控特征;基于中世纪时期儒教人文观念对东亚等周边地区的深远影响,本文又采用文化人类学的某些分析范式,专门就日本早期文明中的儒教化特征进行了个案性研究,进一步阐释了传统的经济伦理差序格局在儒教文化区域中的扩散性和渗透力。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中国活动的西方教会,主要是基督教所属的三大教派,即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之修会或差会(简称新教)。它们在华购置地产的法律依据是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及协议。各教派购置地产的规模和数量相差悬殊,方式、用途迥然各异,因而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差会自1892年入川传教的60余年时间里,一直都十分重视医疗事业,派出了大量的医疗传教士,在四川开展建立诊所、医院、护士学校、医学院以及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医疗事工。近代四川西医是从西方传教士开展的西医活动逐渐开始并展开的。加拿大传教士是最注重医疗事工的一个群体,医疗传教也是在川加拿大差会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他们的西医贡献率占到了所有在川西方传教士群体的三分之二左右。加拿大差会在川开展的这些医疗事工对四川的西医发展产生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奠定了四川西医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与本色教会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基督教会是由基督教15个教派的华人教会共同组成的全国性的合一教会组织,广东协会是其中成立最早、最有影响的一个教会。它成立于1926年,其前身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成立于1919年。广东协会在数十年的时间中经历了比较快速的发展,也遇到过不少挫折,尤以抗战时期所受的损失为重。协会目的在于使教会摆脱外国传教差会的控制,从而建立和发展真正意义上的本色化的合一教会。它的成立和发展,不仅是基督教在华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趋势的体现,也是基督教会适应日益蓬勃发展的民族主义思想和运动的结果。把它作为20世纪前期中国基督教本色化运动的具体实践的代表,考察其演变历程,可以为我们理解20世纪中国基督教的发展过程,提供一个具体视角。  相似文献   

9.
郭显德近代在华传教活动之初探段琦郭显德是19世纪来华的美国长老会牧师,在华传教时间长达56年,经历了清末民初这一重要历史阶段,其主要活动地点是在山东烟台及胶东地区,是近代西方传教士中颇有代表性的人物。本文着重对他的神学思想、传教特点、教育思想、中国观...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华西差会的教会小学在清末民国时期经历了一个兴起、发展及衰落过程,但这一过程与差会的福传事工发展趋势却并非完全同步,有其自身的特点。差会福传事工的活跃始于义和团失败之后,而教会小学的活跃则始于清末兴新学时期,二者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均发展到高峰,但之后的福传事工规模基本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而教会小学却急剧衰落。影响差会福传事工发展的主要是各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因素,而影响教会小学发展的则主要是传教士基于教育事工这一传教工具对宣教事业的"边际效应"来进行博弈取舍的主观因素,本文试图对此进行讨论和探析。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17,(2)
<正>在我国近代佛教复兴的诸多探索中,赴藏求法,引藏传佛教入内地,意图挽救汉地佛教之颓势,是当时汉地佛教僧众诸多探索中的重要部分,在我国近代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而能海法师(1886-1967)就是这一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杰出代表。作为近代将藏传佛教格鲁派教法传到内地,开启内地民间信仰藏传佛教教法的第一人,自1932年首次赴藏求法回内地以来,能  相似文献   

12.
1875年创刊的《亿万华民》是西方最大的在华基督教传教团体——中国内地会的会刊。该刊是内地会向西方社会反馈其在华传教动态,中国时政、历史、地理等信息的主要窗口,也是引导西方社会潜在的捐赠者为内地会提供人力和物力支持的动力源,其长达89年的发行历程使之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丰碑。  相似文献   

13.
近世基督教、天主教传入中国内地的时间及其社会背景、传播路线、传播方式等各不相同,别具特色。二者以不同的策略及方式在教会的本位化和本土化建设方面都各自做出了努力,取得了成效。在基督教、天主教传入中国内地的同时,也带来了近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医疗技术,兴办了一批近代化的学校和西式医院,推动了中国内地近代化进程,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大藏经是佛教典籍的总汇。我国是世界上收藏大藏经最宏富的国家,拥有汉、藏、傣、蒙、满等多种文本。80年代以后,我国的大藏经出版事业进入了近代以来最活跃、最有建设性的时期,核勘、整理、出版有汉、藏文大藏经多种,包括《中华大藏经》、《敦煌大藏经》、《房山石经)、《乾隆版大藏经》、《丹珠尔》等。这些藏经的出版,标志着我国的佛教文化事业正进入一个健康发展的新时期。同时,除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之外,这几部藏经也是我们接触较多的藏经。兹依次介绍如下。一、《中华大藏经》简称《中华藏》,由中华大藏经编辑局编辑,中…  相似文献   

15.
研究香港医疗一体化建设,提出其对当前内地医疗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从香港医疗体系的成功经验入手,采用文献研究和对比分析方法,探讨香港医疗一体化建设对当前内地医疗体制改革的启示。通过研究香港医疗体系,指出其资源配置的高效、转诊制度的完善等特点与实践,均源于香港政府的系统思考和顶层设计。要深化内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应注重主导推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立统筹机制、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及建立专项预防保健基金。  相似文献   

16.
《华西教会新闻》是华西各差会联合出版的英文教会刊物,华西差会顾问部的许多重要文件和信息都由该刊刊行.它于1899年在重庆创刊,至1943年停刊,跨45年之久②.它不仅是近代四川第一份外国人创办的刊物,而且也是基督教在华西地区出版的最早的英文教会杂志.本文描述其发展历史、经营管理及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郭大松教授译编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和桥梁--近代山东早期来华基督新教传教士及其差会工作>(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7月版)为学界研究近代早期来华传教士、近代早期西方宗教文化及其在华传播搭建了重要平台,是近年米中外宗教文化交流史料建设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应香港公教教研中心邀请,内地修女初学导师代表团一行19人于2002年7月20日至8月14日赴香港学习交流25天。代表团成员有:北京若瑟会李玉双修女、天津仁爱会王美丽修女、江西善导圣母会祁桂芳修女、重庆圣家会周琼修女、河南圣母无玷圣心方济传教会宋改香修女、吉林圣家传教修女会尹德得修女、陕西中华圣母传教女修会王改枝修女,山西七苦圣母  相似文献   

19.
饮尽百年沧桑走爱国爱港爱教的道路□香港中华回教博爱社主席哈耀恩●随着每刻都在跳动的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倒计时针,我与内地及香港和世界其他地方的炎黄子孙,都盼着这世界瞩目,象征着我祖国的威严和强盛———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这光辉而又神圣的具历史性...  相似文献   

20.
《中华道藏》整理点校工作,在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和各方面的关心支持及组织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于5月上旬在京顺利召开了第一次编委会,从而,将《中华道藏》整理点校工作全面推进到实际工作阶段。为此,国务院宗教局正式批复同意了中国道教协会关于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道教研究中心和华夏出版社共同整理校点《中华道藏》的请示,要求中国道协认真做好组织、协调等工作,确保《中华道藏》编纂质量。使《中华道藏》整理校点工作得到最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在编委会议结束后,编委会根据编委们对《体例》的意见和对样章的要求,及时将修定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