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疗纠纷增多对临床病理尸检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尸体解剖检验 (简称尸检 )一般分为两种 ,一种是临床病理尸检 ,尸检目的是弄清死因 ,科学研究 ,临床教学 ,吸取经验教训 ,提高诊疗质量 ;另一种是法医病理尸检 ,其目的是为了判明死因 ,推断死者的死亡时间 ,确定是暴力死亡还是非暴力死亡 ,推断凶器 ,有无合并疾病 ,为分清医疗纠纷的法律责任 ,为侦破案件提供强有力的证据[1] 。两者虽然重点都是查明死因 ,但目的却大不相同。一般认为 ,尸检对查明死因诊断是最重要、最直观、最权威的“金标准” ,因此历来备受临床医师、病理医师、法医师的重视[2 ] 。临床病理尸检率作为一种指标 ,也被卫生…  相似文献   

2.
分析心肌桥患者的临床特点,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153例心肌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心肌桥检出率为5%。有胸痛症状患者107例,有胸闷症状患者80例。1例患者的心肌桥位于左回旋支,其余152例均位于左前降支,其中129例发生于中段。心肌桥多发生于左前降支中段,此病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表现,应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观察左主干病变合并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的患者行个体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8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因左主干病变合并右冠状CTO病变行PCI术的患者。共入选46例患者,每位患者平均置入支架数(2.3±1.3)个,支架平均长度(29.52±6.98)mm,支架平均直径(3.61±0.42)mm。其中左主干病变行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100%,右冠状动脉CTO病变行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93.5%,总成功率95.7%,手术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住院期间无急性血栓形成、无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心功能(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较前均有改善。随访期间[平均随访时间:(14.48±15.01)个月],发生7例靶血管血运重建(其中2例CABG),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15.2%。左主干病变合并右冠状动脉CTO病变采用个体化策略的冠脉介入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这提示对于左主干病变合并右冠状动脉CTO行PCI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特点,提高阑尾肿瘤的诊治水平,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6年7月经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阑尾肿瘤30例患者临床资料。本组30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阑尾炎和腹部包块,均经手术和病理确诊,包括黏液性肿瘤19例,阑尾腺癌8例,阑尾类癌2例,恶性淋巴瘤1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3例,行回盲部切除术8例,15例行单纯阑尾切除,其他手术方式4例。随访25例,2例腺癌术后死于其他疾病,1例粘液性肿瘤死于白血病,1例腺癌于术后10个月复发,余均无复发和转移。阑尾肿瘤临床少见,缺乏特异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主要依靠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和术后病理确诊。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式选择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收集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死亡病例17例,回顾性分析其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综合治疗经过及死亡原因,探讨早期诊断方法。17例死亡患者平均年龄61岁,以男性为主,均有野外作业史或田间劳作史,15例有基础疾病,均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期。1例死于急性心功能衰竭肺水肿,1例死于阿斯综合征,6例死于难治性休克、DIC,9例死于病毒性脑炎、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患者要警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可能,接诊医师应详细问诊,行实验室检查,早期明确诊断并及时给予综合治疗,防止病情进展加重,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心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241例经TTE诊断为心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并结合所有患者的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241例心脏占位性病变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TTE对其中225例做出正确的病理类型提示,准确率为93.4%,TTE对各型心脏占位性病变的病理类型提示与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TE可对心脏占位性病变做出初步的半定性诊断与鉴别诊断,且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心脏占位性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焦虑和忧郁的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焦虑和忧郁是最常见的负性情绪。它们的评定或衡量在医学心理学及精神医学中,均具重要意义。本文报告一组常用的焦虑和忧郁的自评和评定(观察)量表的应用结果,并作简短讨论。资料和方法评定对象包括以下4组:(1)符合DSMⅢ诊断标准的抑郁症45例,男20例,平均年龄35.3岁。(2)符合“神经症诊断建议”的神经症40例,男30例,女10例,平均31.4岁。(3)符合DSMⅢ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46例,男29例,女17例;平均25.0岁。(4)心身健康的正常人74名,男52名,女22名,平均38.8岁。  相似文献   

8.
论当前医疗纠纷的表现特点,处理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报道本教研室43年316例医疗纠纷尸检资料的分析结果,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与体会,论述当前医疗纠绿的表现特点,处理对策和防范措施。认为近年来医疗纠纷逐渐增多;发生科室以妇产科和外科多见;医疗纠纷中非医疗事故多于医疗事故。处理对策建议是:遵循法律,注意程序,讲究方法,公平合理。指出完善医疗管理是防范医疗纠纷的关键,提高医疗水平是防范医疗纠纷的根本。  相似文献   

9.
探讨子宫腺肌病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分析两者关系。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子宫腺肌病合并肺栓塞患者6例。结果6例患者中处于经期5例,围绝经期1例,低危3例,中低危3例。发病年龄43岁~52岁[(48.33±3.83)岁],体质量指数(BMI)(29.15±2.37)kg/m2,子宫腺肌病病程12个月~24个月[(16.67±5.89)个月],肺栓塞病程为入院前16个月至入院后2天,6例患者均无明显的肺栓塞高危因素。5例患者CA125高于正常,6例患者全部贫血,肺通气灌注显像和CT肺动脉造影提示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肺动脉栓塞,其中5例双侧肺动脉栓塞,1例右侧肺动脉栓塞。子宫腺肌病是一种"易栓症",在其病程中应时刻警惕肺栓塞形成,贫血、CA125升高可使血栓形成风险提高。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造影是观察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为主体的心血管血液动力学和形态学的综合技术,作为冠心病的主要检查手段之一,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与推广.因冠状动脉造影术是一种有创性诊断技术,因此术中可能会发生各种并发症甚至死亡.最常见的并发症有: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痉挛、血栓栓塞、心包填塞、低血压、心律失常(房颤、室颤、传导阻滞等)、穿刺部位血管损伤(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等[1].现将其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探讨3例被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而急诊实施介入诊治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对ACS的诊断意识.收集我院比较典型的3例误诊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死亡病例中1例为肺栓塞、1例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1例为流行性出血热,3例均实施了冠状动脉造影,1例于前降支植入了1枚支架.ACS患者临床表现复杂,误诊原因多为首诊医师思路狭窄,应充分利用现代影像技术,仔细分析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减少误诊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湖南医科大学修订的韦氏记亿量表(WMS-RC)和Benton 视觉保持测验C 式A 法(VRT)、Graham-Kelldaii 图形记忆测验(MFD)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和正常人各100名进行了测查对照。100例病人中,男性73例,女性27例;年龄:15—25岁32例,26—44岁28例,46—54岁26例,55岁以上14例;文化程度:小学29例,初中47例,高中以上24例;职业:农民35例,工人34例,学生18例,干部13例。正常人组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与病人组大致相仿。所有病人均按1989年西安会议通过的CCMD—2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分  相似文献   

13.
探讨异位甲状腺的临床特征、诊断及处理.报导2例误诊的异位甲状腺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一例临床诊断为甲状舌管囊肿,另一例临床诊断为血管瘤.结果2例均行手术切除,一例术后证实为副甲状腺,另一例则为迷走甲状腺需终身服用甲状腺素.医生对异位甲状腺的认识不足及诊断思路较窄,是导致误诊、误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探讨口服碘佛醇腹部CT小肠造影在小肠间质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术后病理确诊为小肠间质瘤的患者资料,选择单纯腹部CT扫描或口服碘佛醇腹部CT小肠造影的44例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8例患者行单纯腹部CT扫描,病灶检出率为22.2%(4/18);26例患者行口服碘佛醇腹部CT小肠造影,病灶检出率为96.2%(25/26);两者病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碘佛醇腹部CT小肠造影在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高,且有助于小肠肿瘤的及早诊断和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探讨3例被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而急诊实施介入诊治死亡病例的,搭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对ACS的诊断意识。收集我院比较典型的3例误诊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死亡病例中1例为肺栓塞、1例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1例为流行性出血热,3例均实施了冠状动脉造影,1例于前降支植入了1枚支架。ACS患者临床表现复杂,误诊原因多为首诊医师思路狭窄,应充分利用现代影像技术,仔细分析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减少误诊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回顾性分析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女性原发性乳腺癌共3 383例,筛选出符合IMPC为实验组,同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本组IMPC 167例,占同期乳腺癌4.94%,年龄29岁~80岁,中位年龄54岁.淋巴结转移者共135例,占80.8%,淋巴结转移数目≥4个共105例,占62.9%,HER2阳性率58.7%,与ID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PC为一种少见类型的浸润性乳腺癌,具有淋巴管侵袭性强、淋巴结转移率高的生物学行为.应与其他类型肿瘤进行鉴别,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分析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女性原发性乳腺癌共3 383例,筛选出符合IMPC为实验组,同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本组IMPC 167例,占同期乳腺癌4.94%,年龄29岁~80岁,中位年龄54岁.淋巴结转移者共135例,占80.8%,淋巴结转移数目≥4个共105例,占62.9%,HER2阳性率58.7%,与ID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PC为一种少见类型的浸润性乳腺癌,具有淋巴管侵袭性强、淋巴结转移率高的生物学行为.应与其他类型肿瘤进行鉴别,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探讨肾上腺区局限性Castleman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区局限性 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Castleman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结果4例肾上腺区局限性Castleman病均顺利手术切除,术后随访1个月~2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Castleman病临床上少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最终确诊依靠病理诊断。病变可发生在淋巴组织的任何部位,肾上腺区罕见,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9.
探究甲状腺激素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性。连续收集2016年8月~2017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25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最终选取8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无明显狭窄的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的TIMI帧数作为慢血流的诊断标准,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慢血流组(n=35)和对照组(n=45)。搜集入选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慢血流组与对照组相比,FT4水平升高,而TSH水平降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FT4水平是慢血流发生的危险因素(OR=1.356,95%CI:1.109~1.657,P=0.003)。FT4可能参与慢血流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探讨胶质瘤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回顾性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4例复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行胶质瘤切除术后复发,收集患者首次手术及复发后的相关资料,包括患者的首次手术情况、临床症状、影像学变化、病理资料及再次复发的相关信息。对影响患者胶质瘤术后再复发时间的临床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64例患者病理诊断均为胶质瘤,其中男34例,女30例;WHOⅡ级31例,WHOⅢ级20例,WHOⅣ级13例;患者术后复发时间为2个月~123个月,平均复发时间为(39.5±9.9)个月。患者1年复发率为36%,3年复发率为67%,5年复发率为81%。患者年龄因素[P=0.002,RR(95%CI)=1.886(1.175~3.026)]、WHO分级[P=0.001,RR(95%CI)=1.531(1.140~2.055)]和ki-67指标[P=0.001,RR(95%CI)=1.472(1.177~1.841)]是影响胶质瘤患者术后再复发时间的主要临床因素,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胶质瘤患者年龄,病理WHO分级和ki-67指标是评估胶质瘤患者术后再复发时间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