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化”大潮中的孔子儒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孔子儒家的发展实际上关涉到两条线索:一是时序性的延革与发展,即由先秦而汉代而宋明而近代,直至当代新儒学的兴起;另一条线索则表现为地域、空间范围上的扩展,即儒家思想向朝鲜、日本、越南等周边国家传播并发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这条线索可以追溯到秦汉之际或更早;当然,孔子儒家最终成为东亚文明的象征及所谓“儒家文化圈”的形成,则同样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有趣的是,七十年代以来国际学坛围绕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所开展的有关“东亚工业文明”的讨论,也同样是在两条线索上展开的:其一关涉到新兴的东亚工…  相似文献   

2.
<正> 陈荣捷在其中国哲学资料一书中提出,朱熹对中国思想发生的影响达到了与孔子相等的程度。朱熹是过去八个世纪中儒家传统的最权威的解释者,而且他的学术影响至今仍然在整个东亚回响。的确可以说,在受到西方的冲击之前,东亚社会和政治中最权威的价值观念,就是朱熹传统的儒学。在明清时代的中国、德川时代的日本和李朝时代的朝鲜,朱熹的思想不仅在学术上为政府所采纳,而且也在实践上为政府所推行。如果说在近代以前,朱熹的世  相似文献   

3.
<正>孔子所创立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的重要内容,在历史上发生过很大作用。它向人类提供了为学、为政、为人、为道的许多基本理念,不但在中国、而且在东亚、在全世界都引起了共鸣。在孔子诞辰2565周年前夕,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儒学社团和专家学者齐聚儒家圣地曲阜,举行第二届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隆重纪念儒学创立者孔子,认真学习与领会习近平总书记2013  相似文献   

4.
孔子创立的儒学解释学之核心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儒学解释学深处跃动着一种由孔子初步创立的核心精神。它是中国文化核心精神的一部分,是中国儒学核心精神的一部分,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儒学解释学发生发展的动力、方向、功能和规律。本文以考察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为先导,具体分析了儒学解释学核心精神的形成与功用,特别是它所包括的“以经为寄的使命精神”、“以述为作的创造精神”和“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5.
探究东亚儒学的建构逻辑,不仅要关注东亚儒学的可能性根据,还要关注东亚儒学的建构语境和原则。通过匡正日本学者子安宣邦对"东亚"概念的误读,证成东亚儒学存在与发展的文化多元化语境。在这种语境下,东亚儒学必然被建构为一种包含东亚各国儒学的"殊异性"于自身、又具有"整体性"之特质的儒学形态。通过对"东亚儒学"建构中存在的三种互动关系的分析,解析出"东亚儒学"建构中的主要原则。这些原则透显出东亚儒学建构中的实践智慧,为东亚儒者处理各种复杂性思想议题以及自身的系统化和整体性发展,提供了理性指引和规范引导。综合地看,东亚儒学提供了儒学发展的新视野,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东亚文化认同中一种重要的思想资产,在全球文明对话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更好地担承此种责任,东亚儒学应当把建构文明对话的秩序平台,创建文明对话的理性规范,寻求解决文明冲突的话语模式以及确认文明对话的宽容原则之内涵与边界等一系列理论及实践问题,纳入自己的视野,成为重点关注的研究课题。有此胸怀与视野,东亚儒学必将迎来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孔子所缔造的中国文明之"长寿"令诸西方文明无法匹敌,孔子本人的成就与影响也令众多西方哲人瞠乎其后。有别于"轴心时代"的其他东西方文明,孔子所创的儒学是世俗化的而非宗教性的,且属政治伦理学而非政治哲学。近代德国哲人莱布尼兹率先因宗教上的"中国礼仪之争"认识到儒家文明的独特之处,但却主要局限于科学与宗教维度。继之而起的德国哲学家沃尔夫对"中国实践哲学"进行了伦理学上可知论与渐进论的解释,从而对前者赋予了超越其时代的现代性,并对康德的伦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代表。但是, 到近代, 儒学和孔子却接连遭到冲击, 以至儒学最终走向衰微。这决非偶然, 而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本文拟对儒学在近代逐步衰微的过程及其必然性作一概述。一在中国近代, 最先公开冲击孔子和儒学的是太平天国。早在金田起义前, 洪秀全便编造了一则亵渎、攻击孔子的神话故事。而太平军在从金田北上的途中, 一路上捣毁孔庙, 焚烧儒家经典和其他古代典籍, 在南中国大地掀起了一股反孔反儒、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狂飙。无独有偶, 在太平天国反孔的同时, 它的敌…  相似文献   

8.
儒学曾经是东亚汉文化圈的精神支柱,也是韩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但是在近代化过程中,面对主导现代文明的西方文化,儒学在近代东亚遇到了衰退的局面。创造儒家文明的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经过几次革命的洗礼,儒学几乎让出了主导地位。儒学影响相对薄弱的日本,则早早地把儒学淹没在近代化浪潮中。但是把儒学(性理学)作为治国理念的韩国,为了对抗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而提出了守护传统文化(儒学)的主张,儒林中出现了"卫正斥邪派""开化派"等各种学派,而且各学派之间的矛盾也相当激烈。面对这样的局面,以李炳宪为首的儒教改革派,积极主张对儒教进行宗教化改革,且要在韩国进行"孔教"运动。  相似文献   

9.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明再度崛起的精神文化基础,而这一过程不能不以最合乎民族文化心理的方式完成。孔子的“仁”塑造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它是对宇宙人生的总体式领悟,是不断开放并不断完善的生命追求状态;它代表了孔子对完美、至善的表达,演化为中华民族的生命信仰。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境遇下,“仁”的开放性、生成性特质,使得“仁”可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境遇下,通过与不同文明的对话与反思,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深层的心理根源与文化信仰。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着三个理论突破:在利益关系认识上的突破、在借鉴世界文明优秀传统上的突破和在历史观上的突破。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理论突破放到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大背景中,才能真正理解其深厚的历史意蕴和实践品格。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就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重新审视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这就是:以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经验教训为背景,以西方优秀文化传统为参照,重新反思和总结中华民族在其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文明遗产。  相似文献   

11.
当代美籍华裔学者杜维明教授对西方的现代化与"现代性",对西方以外的"现代性"及现代人的存在危机作出了具有哲学意义的反思,在人与天道、自然的"存有的连续",身体的重要性与"践形"和"体知",儒家的"自我"--多重关系网络的中心及其不断扩充与转化,道、学、政等向度的展开,仁与礼之间的创造张力,儒学的宗教性,文化认同与创新,启蒙反思,"文化中国",文明对话与全球伦理等论域中,对中国哲学的特质,特别是儒学的当代意义,作出了创造性的诠释.中国与东亚哲学等地方性知识具有某些普遍价值,能够为新轴心文明时代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杜维明对西方现代文明所提出的挑战作出了创建性的回应,在方法论上有特殊意义.《杜维明文集》是迄今为止第一部杜氏论著的结集,编排上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正> 长期来,孔子是中国的“至圣先师”,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但是,在近代,孔子和儒学却受到新学家们越来越猛烈的冲击。中国近代的批儒反孔斗争,是中国近代的社会大变革在文化思想领域的反映,是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中西文化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文化“革命”、文化重建运动走向深入的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国近代文化、思想史上的大事,也是整个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大事,其影响是巨大的,其中有不少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13.
反思儒家文化的“常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上古时期的文化,并奠定了秦以后中国文化的"思想范式"。孔子所说中国文化的"因革损益",符合文化发展的辩证法。汉代儒学对先秦儒学既有相因的继承,又有损益的发展。自汉代以后,"三纲五常"被认为是中国文化所"因"的"常道"。本文解构"三纲五常"与"天道"的关系,否认"三纲"是儒家文化的"常道";进而反思五四时期"批孔"的历史局限,明确文化发展的辩证法。儒家文化的"常道"应该是指从先秦儒学到秦以后儒学所一以贯之、始终坚持、恒常不变、具有根本的普遍意义的那些道理、原则、理想或理念。以此为判据,儒家文化的"常道"应该是:崇尚道德,以民为本,仁爱精神,忠恕之道,和谐社会;其凝聚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中华精神"。  相似文献   

14.
<正> 值孔子诞辰2540周年纪念与学术讨论会在此开幕之际,谨致以最诚挚的祝贺!孔子是在中国诞生的伟大的思想家。作为一位教诲人们应当怎样正确地生活的人,他在人类的历史上起过划时代的作用。在漫长的历史中,孔子的教诲在全世界广泛地传播着。日本自古以来就受到孔子的极大的影响,获益颇深,以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振兴为基础,近年以来孔子的思想对于日本的现代化发生过很大作用的说法也颇为流行。记载孔子言论的《论语》如今仍在日本受到广泛的推崇。而这些情况恐怕不止是在日本存在吧!  相似文献   

15.
一、今日纪念孔子对不对去年是中国世界级文化伟人孔子诞生2545周年,10月上旬20多个国家、地区的近300名学者在北京聚会.隆重纪念孔子,研讨儒学,成立了国际儒学联合会。纪念孔子,研究儒学,是个敏感问题。这些年来始终有人对孔子存有戒心,甚至把孔子、儒学、国学同马克思主义对立起来,把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中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对立起来。孔子是儒家、国学、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问题的焦点总是集中在孔子身上。纪念孔子对不对呢?这不可一概而论,要看处在什么时代。处在动乱的时代或者处在破旧立新的革命战争时代,根本不可能…  相似文献   

16.
在“文化全球化”和“后现代”话语时代的今天,重新审视儒学与现代化的关系,是一个老调重弹而又值得旧话重提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文化全球化”与现代化理论,特别是儒学在东亚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所起不同作用的梳理、厘定和分析,认为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和文化的历史继承性决定了儒学与现代化之间既有对立的一面,更有相通的一面。儒学在东亚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并非始终如一,而是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表现,大体是随着东亚现代化的启动、发展而由现代化的阻碍力量发展成积极的推动力量。既使在东亚现代化之初,儒学传统也不曾完全地退出历史舞台,儒学在东亚国家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否认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种文化之间广泛的互动交往、交流、对话,儒学将在面对更多挑战的同时,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因而,儒学在东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进程中亦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在东亚社会转型、文化现代转换中积极创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启蒙运动的缔造者,是日本资本主义文化的先驱者,也是一位日本近代的军国主义理论家,他的名字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他一生著述颇多,从其著作中可以看出其对"儒学"思想的排斥,以及对西方近代思想的汲取。福泽谕吉还提出"脱亚论",日本学者丸山真男一针见血地指出福泽谕吉的"脱亚",实际上就是"脱儒"。福泽谕吉提倡以欧美为目标改造日本社会;排斥"儒学",提倡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其思想的实质,就是想汲取西方近代文明之精华,谋求日本之独立,发展日本之文明,使日本尽快强大。福泽谕吉继而站在了"国权主义"立场上,拥护"天皇制度",积极地为日本的侵略扩张政策大造舆论,极力倡导"脱亚入欧"论,为日本的军国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成为了历史的罪人。  相似文献   

18.
浅析孔子的民族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大家庭,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在丰富悠久的传统文化中,孔子所开创的儒学思想始终是其主流。儒学文化对于各族人民,特别是作为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族人民的心理造成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在民族问题上,情况更是如此。因此,研究孔子的民族思想,对于我们整理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19.
刘宗贤研究员撰写的、 2 0 0 3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东方儒学》 ,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当代东方儒学的上乘学术专著。它不仅从历史、现状和理论相结合的高度上考察了包括中国、朝鲜、日本、越南、新加坡等东方国家或地区的儒学的内涵、发展与变迁 ,而且把东方儒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 ,分析其异同和层次。在全球化和世界文化多元发展与融合的大背景下 ,考察当代东方儒学作为有别于欧美文化的独具特色的文化结构模式 ,它在迎接现代化浪潮和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如何转型 ,以适应新的时代需要 ,并在进行历史和现实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其…  相似文献   

20.
2006年8月11~12日,中国孔子基金会、曲阜师范大学、中国实学研究会、山东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和山东孔子学会在日照联合召开了“儒学与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韩国、马来西亚和中国大陆的90余名学者就“儒学的当代价值及其与实学的关系”展开了讨论。一、全球化时代的儒学价值面对当今世界日益严重的各种现实问题,传统儒家如何经过转换,对社会和人生发挥出它的价值和影响?儒家内部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参与当今世界的文明对话,回应全球化发展带来的问题与危机,为国际文化交流提供原则与智慧。在孔子和儒学那里,全人类共有的问题是人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