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道》2017,(2)
传统中国社会实际上是以儒学为信仰的,今天我们却面临着信仰危机。信仰应该有四个层面的含义:超越性或终极性的价值诉求、心灵生活的意义来源、可以普遍化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原则、解释生活的理论和安顿日常生活的仪轨等。传统儒学具备信仰的内涵,并且作为信仰的儒学与宗教信仰不同,可以称之为一种"文化信仰"。文化信仰包含三义,其一,信仰的核心是人文教化的理念,此人文教化的理念核心精神即是贯通于天地人的即内在即超越的精神。其二,信仰建立于人文教化的基础之上。人文教化的核心目的在于成就此信仰,信仰与理性是相辅相成的。第三,此信仰的超越性精神,是靠依托于日常生活中的人文教化而不是靠宗教的形式来传达的。要重建国人信仰的天空,必须复兴传统儒学,必须疏通儒学本有的义理系统,并且恢复儒学在民间的教化机制。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11月9-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与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编辑部、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青城山道教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室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宗教学高峰论坛"在四川大学成功举行。本届论坛以"宗教研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主题,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学理论研究,中国宗教与优秀文化传承研究,道教的宗派历史、文化传承与教义思想新探,佛教的中国化、现代化及经典研究,儒道释耶四教会通与传统文化关系考论,少数民族宗教文献、民间信仰与文化传承研究,区域道教的历史、仪式与传播研究等七个议题进行阐发。本次论坛共收到论文和专家发言提纲33篇,来自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3.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我们应当批判地继承和弘扬儒家思想的精髓,汲取儒学的智慧。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儒学当代价值;继承儒学核心思想,塑造中华民族精神;承袭儒学重德传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传播儒学和谐理念,塑造良好国际形象;汲取儒学教化方法,充分体现知行统一;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引领儒学研究风尚。  相似文献   

4.
商琳  魏微 《中国宗教》2023,(7):32-33
<正>浙江民间信仰历史悠久,形态众多,是浙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浙江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民间信仰工作方针政策,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看待和处理民间信仰问题,大力加强民间信仰文化研究,挖掘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凝聚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推进优秀民间信仰文化的现代传承,  相似文献   

5.
泰山石敢当习俗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现象,是多地区共享的"平安"文化载体,对民族精神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传播过程中,泰山石敢当习俗逐渐与地方文化传统、民间生活相融合,区域性特征显著。泰山石敢当民间信仰是鲁西南地区典型民俗,文化呈现形式特色鲜明,体现当地人对于自然、现实社会的诸多思考,蕴含着儒家伦理秩序、辩证的哲学思想、睦邻友好的价值追求等地方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徐晓望 《法音》2000,(1):86-89
佛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是中国宗教文化史上日益引起兴趣的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课题。福建自古以来浓郁的宗教气氛一直是区域文化突出的特点。不论岁月的变幻还是时代的兴替,民间信仰与佛教两大宗教文化,都以其炽热的温度,烘托着社会变迁的轨迹。因此,研究佛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福建区域是较为典型的。如果说佛教曾经是外来文化,那么,它在福建等中国南方的传播及其一度达到炽点的温度,都与南方长久的民间信仰传统有关。福建自古以来即是一个“信巫好鬼”的区域,这是培植民间信仰最好的土壤。对古代的闽越人而言,世界万物都是具有神…  相似文献   

7.
商琳  魏微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32-33
浙江民间信仰历史悠久,形态众多,是浙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浙江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民间信仰工作方针政策,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看待和处理民间信仰问题,大力加强民间信仰文化研究,挖掘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凝聚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推进优秀民间信仰文化的现代传承。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民间信仰(宗教)具有制度化程度低、分散性强等特点,且与其他宗教的界限不清晰,因此学术研究中很难对其进行社会学意义上的统计和测量.这也是中国学术界对中国民间信仰及其研究存在许多争议的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Center) 2012年发布的全世界宗教信仰人口数据的分析,并通过观察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民间(传统)宗教信仰,尝试通过"他山之石"认识中国的民间信仰,并关照其相关研究.本文所言之"世界宗教”视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从"世界宗教格局”定位中国民间信仰;其二,从非洲宗教的变迁,从作为世界第三大宗教的印度教的角度,审视中国的民间信仰的变迁,思考中国民间信仰的持续兴盛的动因,并认识中国民间信仰的"中国性”.  相似文献   

9.
认为,农村脆弱的经济基础、社会的巨变、文化多元化是当代民间宗教复兴的社会根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间宗教出现了主动融入主流社会、积极争取合法地位、加快民间信仰化进程等动向.论文分析了当代民间宗教的主要职能,充分肯定其社会价值,并剖析了民间宗教面临的外部和内部问题.认为从"大宗教观"看,应该把民间宗教纳入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保护;从多元信仰的角度看,民间信仰是宗教文化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从传统文化的构成看,民间宗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宗教与社会的关系看,民间宗教存在着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其正面的社会功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释明生 《中国宗教》2014,(10):36-36
当代,尽管中国佛教界通过对外交流,在凝聚海内外佛教力量、倡导和谐文化理念、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与亚洲佛教信仰国家的海外推广力度相比,中国大陆佛教界的海外传播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尼时,先后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一带一路"勾画了沿线亚非欧国家共荣发展的路径。丝绸之路不仅是经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信仰之路、绿色之路、和谐之路,民间的文化和宗教交流是丝绸之路的亮点。  相似文献   

11.
三十年来的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梳理"与"重建"是其重要的致思理路。作为民族哲学的儒学应积极面对时代变迁和社会转型引发的调整与挑战,构建出新的辩证吸收西方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儒家哲学,并从儒家立场对世界和人类的普遍性问题给予解答。《仁学本体论》以中国立场、中国价值为核心,从"仁本体"的角度历史性地吸收了儒家哲学的优秀内容,从新的视角创造性地理清了中华民族哲学传统与文化积淀的脉络;同时,在"中国文化主体"的前提下,再定义了"自由、平等、公正"等西方价值,提出"仁统四德"、"以仁为体,以和为用"等哲学观点,尝试解决当代中国乃至世界的价值问题,从哲学上揭示了中国文化面对现代世界的价值之所在。更重要的是,由是书引发的"中国哲学再建构"问题,必将是今后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正巴中市南江县通过采取"三落实"措施和"一二三"工作模式,探索对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进行整治和有序管理,有效地解决了建设无序、管理无序等问题,为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贡献了统战力量。落实一个整治标准。把民间信仰场所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使民间信仰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在贯彻落实好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前提下,本着"传承文化、抑制消极、疏堵结合、规范管理"的原则,根据实际制定了"取缔拆除一批、改作他用一批、规范管理一批"的整治标准。对存在历史久远、有文化文物价值的场所进行规范管理,发挥它在为群众提供精神寄托、教化民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民间信仰是一种原生态的乡土文化.它不具有制度化宗教的坚硬外壳,但具有泛宗教形态的内涵因素.当代福建地区民间信仰神灵繁杂,多达千余种,根基深厚,其规模和影响远远超过制度化传统宗教.民间信仰的地域性鲜明,宗族性浓重,以祖先崇拜和圣贤崇拜为核心, 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世俗性取向.民众实用功利性的信仰心态根深蒂固,至今仍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民间信仰中"以神压人"等复杂因素,与当代社会主流文化之间,潜在着某种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14.
侯杰  王凤 《宗教学研究》2016,(2):249-255
中国传统木版年画是民间信仰的重要载体,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着人们的宗教情怀和人生愿望。妈祖作为被"神化了的人物"为世人所敬仰、崇拜,成为辐射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强的女神之一。作为载体,中国传统木版年画不仅再现了妈祖的女神形象,更传递了她勇于牺牲与奉献精神。妈祖信仰传入天津后,与本地文化相结合,杨柳青年画不仅记录了天津皇会及民俗活动中的宏大场面,还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并加强了妈祖信仰在天津传播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在充分肯定年画传承文化传统的作用与价值之同时,对于其所运用的传播方法及其媒介作用也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与解析。  相似文献   

15.
为回应近代西方学者关于儒学非哲学亦非宗教的观点,清末民初的文化名人辜鸿铭提出儒学既是哲学也是宗教的观点予以反驳。他认为儒学中的"皇权信仰"与"祖先崇拜"为中国人带来安全感与永恒感是儒学被信仰的心理学原因;儒学建立在遵循"人之真性"的人性关怀基础上是儒学被信仰的人性原因;学校与家庭对亲情之爱的教育与熏陶是儒学被信仰的情感原因;儒学对民众道德感的培育是其取代宗教教化功能的道德原因;能以道德教化维持社会良序是儒学成为被统治者推崇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6.
正民间信仰固化传承下来的民间民俗文化,如流传的故事、场所神祇、碑牌、题字、壁画,乃至选址、民俗活动、文物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文化传承的强大惯性。因此,我们应该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思考、谋划和推进优秀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工作。温州民间信仰历史久远,社会基础深厚,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有6912  相似文献   

17.
文化记忆是一个共同体有关自我的文化身份、文化认同、文化理想等知识生产与传承的精神生活。因其记忆的信息既非个体生活史亦非普通社会史,而是通过"神话历史化"与"历史神话化"所创造的集体共享假设,具有关于世界的公义与秩序、生命的尊严与幸福等"超越日常之上"的价值维度,故它多以宗教类文化为承载形体。中国文化记忆亦与中国特有的宗教文化——民间信仰密切相关。中国民间信仰不仅因其记忆形象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理想气脉相通而传承着中国文化记忆,而且它的运作机制、所使用的信息载体以及激活、唤醒文化记忆的积极过程,也奠定了其中国文化记忆承载基石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建设不仅是一项社会工程,也是一项文化工程。作为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文化建设既要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方向,又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充分开发与艺术利用本土文化库藏的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文化资本支持。民间信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和谐社会建设重要的本土文化资本。(1)其以精神信仰的方式建构了平民百姓安身立命、顺道达和的和谐心理,从而为社会和谐创造了心理基础;(2)其所书写的忠孝节义、积德行善等道德故事,为民间社会整齐风俗提供了道德文本;(3)其全民性的"大乐与天地同和"的仪式庆典也成为民间社会文化整合的重要文化纽带;(4)其艺术语言的和谐风格滋养了民间社会的和谐性灵及日常生活;(5)其泛灵崇拜神化了天人关系,成为乡土社会人物和谐的生态哲学。  相似文献   

19.
张其昀在文化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争论中开始"文化自觉"。他肯定孔子、孔学维系"中华一统"的社会价值,总结孔子确立中华民族理想人格典范、构建中华文明价值传承体系、开中国数千年文明教化先河之功,同时重述孔学的知识与思想谱系。他既认为中国文化之所以绵延不息,是因为有一以贯之的道统,孔子是中国文化道统的中心;同时也主张突破狭隘的儒学道统观,以中国文化大传统为中国社会的新道统。当代中国人应该在继承孔子思想基本精神的基础上,融合现代价值理念,为中华文化开出新道统。  相似文献   

20.
正一、《孔子研究》系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的专门反映孔子、儒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诸方面的最新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及学术动态的国际性中文学术期刊,以"传承中华学脉,发明人文新知,推动学术进步,引领儒学发展"为办刊宗旨,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学术研究方向,凡有关孔子、儒学、中国思想文化,以及中外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的学术论文,均受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