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9月,65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士和一些非宗教组织的代表,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宗教议会”上通过了一份《全球伦理宣言》。《宣言》认为,各种宗教之间已经有一种共同之处,它可以成为一种全球伦理的基础;这种“全球伦理”, “指的是对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的一种基本共识”; 《宣言》指出:“没有新的全球伦理,便没有新的全球秩序”。  相似文献   

2.
1993年8月28日至9月4日,在美国芝加哥召开了第二届世界宗教议会,来自全世界各地6500多名宗教领袖、宗教神学家聚集一起,共同探讨如何应对人类所面临的经济、政治、生态和精神、道德危机。在会议的最后一天,公开发表了得到绝大部分与会者认同和签名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宣言》的签署和发表之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宣言》的内容本身,因为它证明了作为宗教与伦理这两种意识形式统一和整合之产物的宗教伦理不仅对宗教本身的现代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何全球伦理不是普遍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翟振明  冯平 《世界哲学》2003,(3):106-110
“全球伦理”这一概念已得到世界上各种不同学术团体的广泛关注,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被看成是神学家孔汉思(Hans Kung)提出《全球宗教伦理宣言》导致的一个结果。但是,“全球伦理”不等于“普遍伦理”——西方哲学家对于地理概念意义上的“全球”性与道德哲学家自古以来试图通过实践理性所要建立的伦理之“普遍”性之间的区别是很清楚的。然而,中国有些伦理学界人士却表现出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的倾向。本文将要阐明的是,“全球”概念  相似文献   

4.
王玉恒 《现代哲学》2001,(3):120-128
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提出了普遍伦理问题。1993年,世界宗教会议通过了《世界宗教议会走向全球伦理宣言》。该宣言称:“我们所说的全球伦理,指的是对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的一种共识。”宣言的起草人、当代普遍伦理的主要倡导者之一的德国神学家孔汉思认为,这样一种在“伦理方面的基本共识”,是“一种最低限度的共同的价值、标准和态度”。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订了研究“普遍伦理计划”,并在法国和意大利召开会议组织多学科学  相似文献   

5.
1996年初春,我们访问德国图平根大学普世宗教研究所时,该所所长、著名的天主教神学家孔汉思(HansKung)把他的新作《全球责任──—寻求新世界伦理》(HansKung,GlobalResPossibilits,Continuum,NewYork,1991)—一交到我们手中。孔教授非常看重他的这本新作,强调这本书代表了他最近的思想发展,并热忱表示愿意听到中国同行的反应。我们理解孔教授的心情。他在与秦家懿教授合作的《中国宗教与基督教》一书中表达出对中国文化和宗教的强烈兴趣。他的代表作《论基督徒》已被译为中文,使一些读者颇有兴趣。中国学者也没有忽视他…  相似文献   

6.
我们所说的全球伦理,并不是指一种全球的意识形态,也不是指超越一切现存宗教的一种单一的统一宗教,更不是指用一种宗教来支配所有别的宗教。我们所说的全球伦理,指的是对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不可取消的标准人格态度的一种基本共识。没有这样一种在伦理上的基本...  相似文献   

7.
普世伦理及其方法问题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编者往:普遍伦理或全球伦理问题是一个在当今国际社会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为了促进有关讨论,本刊曾于1997年第12期刊发了赵敦华先生的文章《也谈“全球伦理”,兼论宗教比较的方法论──从孔汉思的(全球贵任)谈起》。该文批判性地考察了德国著名神学家孔汉思的全球责任观,对全球伦理问题似乎持否定态度。这里发表的万俊人先生的文章,则在对包括孔汉思在内的西方主要学者的普遍伦理方案批判综合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有关方案,对普遍伦理问题似乎持肯定态度。两篇文章的见解和分析问题的历史观、方法论都有所不同,可对照阅读。值得…  相似文献   

8.
全球宗教九大趋势●美国《未来学家》双月刊1998年第一期发表罗恩·塞勒斯题为《全球宗教九大趋势》的文章。当我们离21世纪越来越近的时候,宗教变化速度之快,是前所未见的。全球范围的主要宗教趋势是:一、宗教将继续存在。许多人认为,随着人类知识水平和先进程...  相似文献   

9.
"全球伦理"与"文明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塞缪尔.亨廷顿关于“文明冲突”的理论引起人们高度兴趣。以宗教为核心的文明之间的冲突真的难以化解吗?汉斯.昆的“全球伦理”观点对此提出挑战。本文将浅析一下“全球伦理”,及其化解“文明冲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在提高公众的科学意识方面,我们有着共同的兴趣。我们需要探讨现代科学的三个方面:(1)科学提供了一种世界观:我们称之为“科学自然主义”。(2)科学以客观的探索方法为基础,这就是“方法论自然主义”。(3)科技需要在社会的伦理问题中得以运用,这被称为“伦理自然主义”。从根本上来说,科学寻求解释现象的自然原因,通过最佳的科学佐证方法提出假设和理论。这就是它为什么能检验和批判对超常主张和对超自然主义的神秘诉求的原因所在。把科学应用到伦理学在今天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需要向大众传达对科学世界观的理解、对批判性思维的坚持、以及现今对全球伦理学的呼吁。全球伦理学试图发展一套全球适用的、全人类共享的伦理价值。它对地球和环境的保护以及全人类要承担的义务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生物医学实验在受试者研究方面遇到的伦理挑战,迫使人们一再地回归并认真地反思《纽伦堡法典》和《赫尔辛基宣言》的人权伦理意蕴.前者以简约的法典确立了“为人权而斗争”的基本伦理路线以及生命伦理原则.后者在一再的修订和补充中面对诸如“知情同意权”之类的复杂的人权伦理问题.由于自《纽伦堡法典》以来生物医学领域的国际伦理准则的拟定与人体受试者研究的人权伦理探索紧密相关,回到“人的概念”与面向“概念中的人”分别代表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人权伦理探索.《纽伦堡法典》的启示凝结为“人就是人”的精神守望.《赫尔辛基宣言》展现出开放的人权伦理探索,代表了将伦理理想主义与道德现实主义结合起来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著名天主教学者孔汉思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汉思(hanskung,又译“汉斯·昆”),著名天主教学者, 1928年生于瑞士,现任德国图宾根大学荣休教授,并曾担任图宾根大学普世宗教研究所所长。主要著作有:《基督教和世界宗教》、《中国宗教与基督教》、《当基督徒》等。自1979年以后多次来申国访问讲学。他是宗教对话的倡导者,曾为1993年在芝加哥召开的世界宗教议会大会上达成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的主要起革者。他把宗教对话与世界和平联系在一起,提出了著名的论断:没有宗教之间的和平就没有世界和平,没有宗教间的理解就没有宗教间的和平。 今年9月,孔…  相似文献   

13.
宗教与全球治理的关系是当今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命题。从宗教观念自身来看,宗教在和平与冲突中的角色是矛盾的。具体说来,每种宗教都包含和平的因素,同时却又常常成为冲突的动力。然而,这一矛盾的角色却促成了宗教与全球治理的关键机制。这其中的核心在于全球公民社会的建构,公民宗教是具体的表现形式。其具体的步骤包括:全球民主的机制、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宗教人权、宗教对话等。治理概念的引入标志着与孔汉思的全球伦理不同的路径以及理解当今宗教与全球秩序之间关系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儒家全球伦理金律”是儒家思想内所包含的或从中发展出的能够作为全人类共同遵守奉行的基本的伦理原则、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它可初步归纳为“十大金律”,其特点为普适性、基础性、悠久性、系统性、针对性、智慧性和简洁性,它的本质是人道主义、合理主义与和平主义。全球伦理的构建不能缺少儒家伦理,儒家全球伦理是中华民族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5.
“人伦”是中国伦理的基本概念。然而,传统人伦设计的范型和最高概念是“天伦”。“人伦本于天伦而立”是中国伦理设计的基本原理。“人伦”和“天伦”的内在统一,“人道”和“天道”的合一,才是中国伦理的最后完成,由此形成“天人合一”的伦理精神的最高境界。因此,“天”在中国传统伦理的建构中,不仅是一个有意义的结构,而且是文化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因子,可以说它构成传统伦理体系、中国人的伦理精神结构中的文化“黑洞”。“天”的概念、“天伦”的原理、“天道”观念,体现的是一种宗教境界。它们既为伦理生活提供终极关怀,也为主体的伦理精神提供信仰支撑,更为伦理运作提供超越性的机制。在社会转型与文化冲突的背景下,中国伦理精神建构的重要课题,就是要重新寻找伦理的本位与道德的本体,建立新的伦理坐标和伦理信仰,从而为社会的伦理生活与主体的伦理精神找到新的维系和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篇回应性的文章。作者在简要介绍了文章的由来以后,首先借用万俊人教授《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一书中的材料阐述了西方宗教伦理思潮与西方社会的关系;然后指出在中国学界展开宗教伦理学研究的必要性,并论述了作者对建构中国宗教伦理学的一些想法;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作者对万俊人教授《普世伦理如何可能》中的三个问题作出了回应:第一,关于“强伦理模式”;第二,有关世界宗教信仰现状的问题;第三,关于普世伦理以什么为基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池田大作说 ,宗教既直接在教义中阐述伦理规范 ,又以教义为依据 ,间接地制定了各种伦理规范 ,“宗教在现实社会中所表现出的影响力主要在于它的道德规范”(《社会与宗教》,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 ,第 4 14页 )。宗教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主要体现为宗教的道德作用和伦理意义。正因为这样 ,宗教伦理已成为宗教界与伦理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型的文化 ,在它的形成与发展中 ,佛教伦理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1986年出版的两部《中国伦理思想史》,已关注到佛教伦理在中国伦理上的地位与作用。近几年大陆和台湾出版的如…  相似文献   

18.
正当今世界正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层出不穷,世界秩序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走向全球伦理宣言》指出,没有一种全球伦理,便没有更好的全球秩序。构建全球伦理以建立良好的全球秩序是学界关注的重要话题。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有着不同的道德体系,但是道德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和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的需求决定了共同价值及精神理念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道德经》提出了“道”这一核心观念,对世界宗教发展及沟通有着重要意义。当代西方著名宗教思想家孔汉思(Hans Küng)有一段影响全球的名言:“没有世界伦理就没有共同存活。没有  相似文献   

20.
"生命伦理与生物技术及生物安全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伦理与生物技术及生物安全研讨会”于 2 0 0 1年 4月 2— 4日在中国杭州召开。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杭州市政府及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共同资助。出席会议的代表近 1 70人 ,其中外国代表约 2 0人 ,大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伦理委员会委员。国内代表来自遗传学、伦理、法律、宗教、新闻媒体、国家部委等有关方面。会议围绕以下六个议题展开 :保护人类基因组———关于人类基因组与人类权力的全球宣言 ;人类基因组研究与全球和睦 ;人类基因与基因专利 ;人类基因组研究与人类尊严 ;“基因恐慌症”和“基因祸害” ;基因与我们———生命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