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寓言4则     
疑惑的星星星星在天空里一闪一闪地放着微弱的光,它很纳闷:自己这么强大,要比地球大出好多倍呢!可在人们心中满天的群星也抵不过一个小小的地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它大喊!地球告诉它:我在人们心中很重要是因为我把自己放得很  相似文献   

2.
陈平 《学海》2002,4(1):48-53
当前学界中 ,普遍弥漫着“文化危机”情绪 ,人们在诘问 :为什么社会在自身的发展进程中似乎总在按以文化为代价的程式解决其内在矛盾 ?确实 ,当代的文化现实是不容乐观的 ,然而 ,在我们看来 ,这种提问方式本身就存在问题 ,社会并不是以文化为代价 ,而是以特殊的方式发展着文化 ,我们所怀念的或许是美好的 ,但同时 ,也许是幼稚的 ,这种幼稚本身就带有某种恶的痕迹 ,健康成熟的文化秩序的形成需要有长时期的磨砺 ,不能因为磨砺的痛苦而放弃内心的信念 ,这也是文化感伤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所在。也正因为这种信念的支持 ,我们选择了文化进步 ,而非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3.
高校艺术教育在近几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艺术教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共识.在艺术教育中,音乐教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独特的方式使人们在审美意识、审美观念、审美态度等方面发生着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儿童观,顾名思义,是指人们对儿童所持有的一组比较固定的观念。它涉及很多方面,从对出生的神秘解释到儿童服饰的安排、游戏的选择等等。某一特定时期的儿童观不仅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它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养育方式以及与儿童有关的习俗、礼仪。对于从事儿童学研究的人来说,了解中国古代儿童观的构成及其发生发展是很必要的。儿童不是抽象的存在,儿童  相似文献   

5.
学愚 《法音》2000,(5):8-11
今天我能够登台,对佛教在21世纪的使命,作一次有意义的演讲,感到非常的荣幸。原因很简单,因为它的意义不只限于讲,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唤醒和激励我们奋发向上,明确方向,指导我们不断进取,走向成功。 时间老人一转眼,已把我们带入了21世纪。在这跨越千年、跨越世纪的时空中,我们佛教已经走过了二千五百多年光辉历程。当今,工业和物质文明推动着这个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物质财富急速增长,给人类带来极大的便利,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然而,当人类制造的经济机器运转起来之后,人们便发现,它并不完全尽…  相似文献   

6.
信仰的起源     
一、信仰与终极问题相联系提起信仰,人们总觉得它是很遥远的东西。信仰离生活太远。另一方面,信仰问题好像随时会钻出来,折磨着每一个不仅沉于生活而且思考生活的人。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度,一旦“我生活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与人照面,  相似文献   

7.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体现了人们的理想与追求。它通过美的形象和令人愉悦的形式,感染着人们的心灵,陶冶着人们的情操,丰富着人们的情感。艺术美并不是孤立的形象,它必然反映真理,并用真挚的情感来表达,当人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并追求它时,就会产生追求真理的动力。而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特殊门类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是统一广大群众情感的一种工具,一种组织力  相似文献   

8.
老枣树     
正老枣树,老家门前的一棵很老很老的树。我的老家是个小村子,位置偏僻,少有人来。近年来,村里的人们纷纷往外走,处处是倾颓的残垣,破旧的房屋,长满荒草的院落,似乎在静静地诉说那些喧嚣的过往。这棵老枣树就在我家老屋的门前,佝偻着腰,近乎匍匐地伏在地面上。每逢秋天,树上缀满了玲珑般的小枣,然而今年的春天它却没能再次  相似文献   

9.
人做与天看     
正人在做天在看,此话很流行很时尚,听起来还有点宗教色彩;它似乎又在证明因果关系。它在提示人们做好人做善事,不在于凡人是否看得见摸得着;同样揭示着让大家认同的道理:不可做坏事,更不可干恶事,即使你以为背地里使坏没人知晓,但天眼无时不有,无处不在。79岁的俞老伯一生酷爱书法艺术,立下"书不惊人誓不休"之志,命运虽多舛,但长年闻鸡  相似文献   

10.
道德生活界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道德生活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行为选择和价值评价时所置身于其中的社会价值场。它不仅为人们的行为选择和价值评价提供现实的“场景”,而且在人们道德观念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模铸功能;它不仅是现实的客观存在,而且真实地表征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11.
日前,吉林省长春市某大学22岁的中文自考生岳琴突然发疯,这让认识她的人们都着实吃了一惊。因为他们都知道,岳琴是个文文静静的女孩子,平时学习很刻苦,仅用三年时间就通过了中文本科的考试,目前正在准备报考研究生。就是这样一个很有前途的人怎么会发生这样的意外?人们在猜测着,议论着……  相似文献   

12.
寓言四题     
秒针与时针秒针向时针问道:"朋友,我为何需要经过3600次不断地磨砺,才能促使你成功地跨越一小步呢?"时针回答道:"因为成功需要磨砺,需要时间。"人生其实也是这样——每一步跨越,每一次成功都需要经受时间的磨砺。  相似文献   

13.
论消费主义价值观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消费主义是取代“新教伦理”且从属于“资本的逻辑”的意识形态 ,它要求人们把消费当做人生的最高意义 ,激励人们拼命赚钱 ,及时消费。但它却使人们的欲望总处于激发状态而无法产生真正的幸福感。更严重的是它会引导着人类在生态危机中越陷越深。  相似文献   

14.
月亮,自古以来就给人以美的感受.无论是关于它的神话传说,还是有关的文人诗词都赋予了它丰富多彩的审美内涵,寄托了人们的审美理想,并以一种弱美的形态存在于人们的心灵中.千百年来,人们在第二世界中以它抒发着自己的情思,借它渲染着感伤的意蕴,通过它表达着对和谐圆满的无限追求,并通过实践来探索它那无穷的奥秘和承载的理想.  相似文献   

15.
沧州,好人之城。一个吉庆的主麻日,人们在寺里正议论着回大爷最近干的一件“大事”。这时,一个瘦弱的老人步履蹒跚着走进清真寺,人们的目光都落在他的身上,他就是回大爷。别看他身体瘦小,却很有力气,更可贵的是他身上蕴藏着一种可贵的品格。  相似文献   

16.
关于归纳法、归纳推理、归纳逻辑等问题的研究目前正在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因为它涉及到广泛的认识论、方法论、逻辑方面的各种问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探索这些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下面发表褚平同志的文章,供大家研究这些问题参考。  相似文献   

17.
猴子,在人们印象中是一种很灵巧的动物,殊不知它有一种很蠢的习性,就是死活不肯放弃已经抓到手的食物。这固执的贪性使精灵的猴子在危险来临时变得很愚拙,造成了它的悲剧。摸透猴子这一习性的猎人,就在木箱内装入猴子喜食的坚果,箱板上旋开小孔,孔的大小仅够猴爪伸进去,但握住坚果,猴拳就拔不出来了。就这样,猴子悲哀地成为猎人的猎物。 这是一个介绍动物习性的小故事,很有趣的,但这小故事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人类生活中发生的类似事情,那些事情就不那么有趣了,而是令人慨叹,发人深省了。由于和猴子同样的贪心,人们屡屡成为骗…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扩充三段论”在日常思维中是经常被人们使用着的。只要人们了解中项与大项具有矛盾关系,会很自然地应用它们进行推理。在这种情况下,还说什么三段论两个否定前提不能得结论,岂非脱离实际?下例推理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很容易,它需要学生始终保持着对学习的极大热情和长久的好奇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我结合地理教学实践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人们能够从文本之中得到什么,首先取决于人们打算把文本看成是什么.文本是真理库吗?是像图书馆那样的资料堆积?还是一座森林?如果是前者,那末,怎样认识文本的真理性?究竟是谁掌管着打开这座真理库的钥匙?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则我们要问,资料的堆积方式是随心所欲的吗?它们是否可以根据需要提供给人们不同的东西?甚至堆积方式本身就能形成一门"学问",类似指导儿童摆弄积木的辅助手册.至于一座森林,它有着自己完整的生命系统.如果人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肯定不能认识这个系统的真面目.当然,如果认为这个系统与人无关,那这种想法也很容易遭到驳斥,正如环境主义者所批评的那样,它把人的生活理解得过于狭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