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本文依据相关资料分析了丁主教提出神学思想建设的多层面的导因,全力推进神学思想建设的各项重大举措和神学思想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2.
我希望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以后,一个新型的中国基督教,一个讲理智的,一个分清是非并有敏锐的是非感的中国基督教,一个高举基督也高举道德的中国基督教,介绍一位很美、很同情人类的爱的上帝而不是一个残暴的上帝的中国基督教,一个意气风发的中国基督教,将在东方地平线上升起。这个基督教对全世界将会带来重要的信息。我们的前瞻和远景是这样的一个中国教会,它的神学思想是丰富的,不反理性的,比较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它能帮助信徒树立比较和谐和言之成理的信仰和见证。这样的神学思想将受到国人特别是知识界以及国际基督教的重视和倾听,他们将乐于和我们平等对话和交流,不再轻视我们而说“中国没有神学”。我深信,能认识神学思想建设的迫切性,愿为这一远景而献身的基督门徒将会越来越多。──丁光训  相似文献   

3.
《天风》2019,(2)
正最后,丁主教的现实主义立场体现在他从社会科学的角度看到作为社会子系统的教会不可回避的社会定位问题。从政治角度来看,持无神论立场的政党在带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那么持有神论立场的基督教是否有存在空间?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基督教在历史中是否总发挥消极作用,因而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已经没有必要继续存在?对于第一个问题,丁主教没有回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丁主教一直在倡导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他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神学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 (1)在圣经观上,丁主教从宗教经典和人类文化成果两方面揭示了圣经的价值。丁主教认为,圣经不但是一部具有权威性的宗教经典,而且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产物和结晶,同时她还不断对人类文化产生影响。 (2)在上帝观上,提出上帝的本质属性是爱的观点。丁主教认为,上帝的根本属性不是他的无所不能,或者他的无所不知,或者他的无所不在,或者他的自在永在,或者他的荣耀威严,而是他的爱。丁主教认为,他对上帝…  相似文献   

5.
刘华俊 《天风》2001,(9):20-22
近年来,丁主教一直在倡导中国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建设。他多次说过:“神学是教会在思考。”他指出:“一个没有神学家的宗教,一定是低级和原始的宗教,不思考问题的宗教,一定是同理性格格不入的宗教。”(注:《丁光训文集》240页)思考什么?丁主教指出,思考有关圣经的问题,思考有关教会的问题,思考有关教会与社会、国家的问题,思考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可见,神学并不是空洞的玄思,而是有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时代特色。神学在很大程度上展示了教会的精神境界和思  相似文献   

6.
正丁光训与教会同工一起思考:中国神学思想建设的目的究竟何在?他明确地表示,我们要真正努力实现这样一个理想的中国教会:能够帮助我们中国教会里的信徒爱国爱教,都觉得做一个中国人很光荣;我们的神学思想要建设、要提高,使得我们中国的基督教变成"很有人性、讲道理、讲道德,为上帝所喜欢、也很喜欢‘爱的上帝’的教会"。  相似文献   

7.
今年时逢丁光训主教倡导中国神学思想建设20周年。为什么要致力中国神学思想建设?为什么神学思想建设乃是办好中国教会的根本课题或关键任务?为什么中国教会不能没有自己的神学思想?为什么要通过神学思想建设来树立正确的圣经观与教义观?为什么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要植根中国土壤、吸收中国文化、走中国化道路?丁光训主教关于上述问题的深入思考,至今仍对推动中国神学思想建设不失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8.
每当提及神学思想建设,都会让人想到丁光训的贡献。关于神学思想建设的提出方面,丁光训明确了神学思想建设之用意是针对中国的现实处境,建设中国教会自己的符合圣经的神学思想;关于神学思想建设的内容方面,丁光训主要从"淡化因信称义"、"正确的圣经观"、"建立人间宗教"三方面阐述了他的观点;在神学思想建设的本质一节,笔者透过分析,认清神学思想建设其实质是一场以服务信仰为本,政治或文化为辅的神学运动,而不是相反;在其贡献的形成一节,笔者试图从不断改变的中国现实,普世合一运动,和20世纪30年代的圣公会三个外围因素,及丁主教的虔诚信仰,人生经历,人格魅力三个内在因素共同来解读丁主教何以对神学思想建设产生这样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从千禧年开始以神学为主题的对丁光训的访谈中,他那些听起来似乎不暇思索,自然浅近的言说,却和他的相关著述几乎是天衣无缝地吻合。显然,丁主教对自己的神学思考和神学思想已是烂熟于心,驾轻就熟。于是,无论是言说和著述,他特有的深邃和丰富便都在深入浅出  相似文献   

10.
<正>对于基督教中国化的认识与研究,经过几年的积淀,目前已基本形成政界、学界和教界三方面的互动关系。政界主要指主管宗教的政府部门,他们从国家与社会的角度,强调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主张基督教中国化的目标就是建设一个独立自主的中国基督教会;学界主要指从学术层面关注中国宗教(尤其是基督教)问题的学者,他们更愿意从文化的角度,强调基督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深度融合,在中西文化互补的大框架下,探讨基督教哲理层面的中国化;至于教界,当然是指基督教会自身,作为基督教中国化的主体,义不容辞地要担负起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15,(5)
<正>丁光训主教是中国基督教著名的领袖和神学家,他对基督教的中国化和社会化做出了自己独到的神学反思。他的社会神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关于教会在社会中的自我理解,具体涉及到建设中的中国后宗派基督教的民族性身份和教会性身份问题。首先来看中国基督教的民族性身份问题。1950年起中国基督教界发起三自爱国运动,意在使中国教会脱离西方传教士的控制,去除西方的殖民色彩,实现中国教会独立自主自办,与国家的主权保持一致。1958年中国教会走  相似文献   

12.
<正>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基督教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不断落实,中国基督教同沐改革开放的春风,经历着从"硬件设施的完善"到"软件设施的反省"的过程,即从"教堂建设"到"教会建设"的过程。1998年"济南会议"发出加强神学思想建设的决议,是办好中国教会的"神学的自我反思与觉醒"。梳理丁光训主教  相似文献   

13.
沈学彬 《天风》2017,(8):28-31
丁光训主教是中国教会的领袖和神学家,也曾是基督教中国化的重要推动者。1998年,丁主教发起了神学思想建设,至今已近20年,这20年来中国教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爱国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教牧同工参加神学思想建设的热情也日益提高,团体建设日趋完善、服务社会意识明显提升、讲台信息极大丰富,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今年时逢丁光训主教倡导中国神学思想建设20周年。为什么要致力中国神学思想建设?为什么神学思想建设乃是办好中国教会的根本课题或关键任务?为什么中国教会不能没有自己的神学思想?为什么要通过神学思想建设来树立正确的圣经观与教义观?为什么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要植根中国土壤、吸收中国文化、走中国化道路?丁光训主教关于上述问题的深入思考,至今仍对推动中国神学思想建设不失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15,(9)
<正>我最早看见丁光训牧师,是上世纪40年代初期在上海圣彼得堂,那时我是儿童礼拜里的小朋友。他是一个很帅的青年,原是该堂青年团的负责人之一,从圣约翰大学神学院毕业后,被按立为会吏,在堂里讲道。他的妈妈丁李励自(我们后来都称她丁老太太)是虔诚信徒,牧师的女儿,妇女服务团的中坚,经常在家里举行家庭礼拜。我曾听她说,光训从小喜欢学牧师,挂着圣带站在高处为家人讲道。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详细、丰富、生动的材料,集中论述了丁光训主教"实是求是的宗教观"、"互相尊重的宗教观"、"平等开放的宗教观"和"爱国爱教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17.
丁光训与教会同工一起思考;中国神学思想建设的目的究竟何在? 他明确地表示,我们要真正努力实现这样一个理想的中国教会; 能够帮助我们中国教会里的信徒爱国爱教,  相似文献   

18.
文革 《中国宗教》2014,(9):34-35
丁光训主教是中国基督教著名的领袖和神学家,他对基督教的中国化和社会化做出了自己独到的神学反思。他的社会神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关于教会在社会中的自我理解,具体涉及到建设中的中国后宗派基督教的民族性身份和教会性身份问题。首先来看中国基督教的民族性身份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成祖明 《天风》2008,(15):32-35
中国基督教发展与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休戚相关,三自理论建设和发展走势直接关乎到中国基督教的发展与方向.在新的历史时期,丁光训主教在三自与教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对丁老的三自论述进行总结和梳理,显然对中国教会的理论建设与发展有着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成祖明 《天风》2008,(17):24-26
(接上期) 三.符合教会本性丰富充实教会公性 早在1980年代,丁主教在<[三自再认识>一文中就指出,以往"从教会的性质来论证三自很少",明确提出了从"教会的性质"来论证了三自的正义性,合理性和必要性.从"教会的性质"来论述三自,是丁主教对中国教会三自理论建设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