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经读过这样一则排悟的故事:一名武土问某禅师:“真有天堂地狱吗?”“你是做什么的?”掸师问他。“我是一名武士。”他说。“什么?你是一名武土!”禅师叫道,“看你的样子,我还以为是个乞儿呢。”武生闻言大怒,欲抽剑发威,祥师说道:“地狱之门由此打开!”武上...  相似文献   

2.
李栋 《天风》2001,(1):34-35
在圣经关于耶稣生平的故事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不外乎就是耶稣的降生与耶稣的受死复活。“道成肉身”,将天上的事与人间的事联系了起来,上帝对我们的启示是何等的丰富,我们也愿意从他的爱子降世为人的事件中,得到他丰富的启示。 关于耶稣诞生的故事,最引人注目的不是马槽卑微的降生,不是那块包他的布要表明的记号,甚至也不是童女怀孕这富有传奇式的事件。今天不少人在谈论到耶稣降生的故事时,对接受“童女怀孕”的事件感到有困难,并持有异议:童女怎么会怀孕?这简直就是违反自然法则——于是使得他们对基督的信仰在基督还未出世以前就面临夭折。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籍《淮南子》中曾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楚国大将子发与齐国作战,屡战屡败。无奈,他只好听取谋士“广罗天下奇才”的建议,大张旗鼓地招集能人奇士。有一惯盗者前来求见,自称身怀绝技,可以在军中为楚国效力。子发见他其貌不扬,意在不收。可盗者再三表示希望能给他一次施展所长的机会。如果不  相似文献   

4.
珍贵的错误     
一个年轻的新经理向刚卸任的老经理求教道:“如你所知,我是第一次接受这样艰巨的任务,希望你能够根据多年的经验给我一些建议。”老者用六个字很快答道:“做正确的决定。”“我凭借什么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呢?’年轻人继续问。老者惜言如金地说:“经验。”新经理急切地问:“我如何获得经验呢?”老者微笑着,充满智慧地回答:“思考错误的决定。”的确,人的一生要犯很多错误,缺点和失误有时在所难免。成功就是在对错误的总结和改正中取得的,故有“失败乃成功之母”之说。小李和小王刚分配到一个工厂,领导让他们俩尽快写一份个人简…  相似文献   

5.
圣经上记载耶稣升天时给宗徒们下达的 简短命令:“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信而受洗的必要得救;但不信的必被 判罪。”(谷16:15—16)从这简短的两句话可 以看出讲道理传福音的任务多么重要,关系 如何重大,它涉及到人灵的得救与否。圣保禄 对这问题进一步做了分析。他给罗马人写信说:“但是,人若不信他,又怎能呼号他呢?从 未听到他,又怎能信他呢?没有宣讲者,又怎 能听到呢?若没有奉派遣,人又怎能去宣讲 呢?”(罗10:14~15)。这个“往训万民”的任 务,主要负责的是宗徒们;现在来说,就是接 宗…  相似文献   

6.
《吕氏春秋·贵公》篇记载了“荆人遗弓”的故事。有个楚国人遗失了弓箭,却不愿去寻找,说:“楚人失弓,楚人得之,何必去找呢!”孔子赞赏这种态度,但仍然做了补充,说:“去掉‘楚’这个限定,‘人失弓,人得之’就完美了。”老子听到了孔子的话,淡然说:“去掉‘人’就更完美了。”  相似文献   

7.
无相剑     
这是一个很美丽的传说。有位剑侠,神功绝技,名扬天下,号称“天下第一剑”,后来他听人说:真正的天下第一剑是“无相剑法”,学到此剑法,天下无人能伤到他,此创练成,即证仙佛正果,比“剑侠”的“神光剑”还要高明。据说,剑侠的“神光剑”并非真剑,乃神奇法术,练成后随心所欲,白光到处,即剑妙用,无剑无形。剑使听后暗想:我是天下第一剑侠,岂料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竟有无相剑法。他四处打问此剑传人,有一长老说:“这是佛门修行大法,外以断尘中恩怨,内以证佛道圣果。此无相剑法,是峨眉无相禅师证道后所传,传于无得禅师,…  相似文献   

8.
戒躁求静     
《郁离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晋郑之间的地方有一个性情十分暴躁的人,他射靶子,射不中靶心,就把靶子的中心捣碎,他下围棋败了就把棋子咬碎。人们劝告他说:“这不是靶心和棋子的过错,你为什么不认真想一想,问题到底在哪里呢?”他听不进去,最后因脾气暴躁而死亡。  相似文献   

9.
王芃 《天风》2002,(12):6-7
经文:约2∶1—11“变水为酒”就是发生在“家中”的一件事。这是约翰记载的七个“记号”(神迹)中的第一件,约翰称之为“记号”和“标志”,是在提醒我们注意不要把目光仅仅停留在神迹奇事的表层,更重要的是,要越过这样表层,看到其中丰富的内涵,因为每一个“记号”的背后,都有深刻的基督论的含义。七个“记号”,有三个与“医治”有关(医治大臣之子,毕士大池边38年患疾病的人,生来瞎眼的人),有三个与对自然法的超越有关(变水为酒,给五千人吃饱,在海面上行走),这些是对自然法的超越,变不可能为可能。最后一个神迹带有总结性的意味,是生命的复活(拉撒路的复活)。因为这些“记号”带来的启示是,耶稣是万主之主,他胜过疾病,超越自然法,甚至胜过死亡。这是神迹或记号的真  相似文献   

10.
利未 《天风》2014,(2):I0001-I0001
曾经有人问一位大学生:“你为什么这样用功?”“不用功,怎能毕业?”他回答说。但那人又问:“毕业以后,要怎样呢?”“毕业时可戴方帽子:人生如意事,岂非‘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那人非常哆嗦.又问:“戴了方帽子,以后又怎样?”“当然是结婚,以后有了子女,就要教育他们。”  相似文献   

11.
两个老故事     
第一个老故事:有一个人想找块磨石磨手中的斧子。他碰见一个少年,就问他:“好孩子,你家有磨石吗?”“有啊。”男孩子回答说。“真是个好小伙子。”那人说,“你能让我磨磨斧子吗?”男孩听到有人叫他好小伙子,心里很高兴:“行啊,先生,跟我来吧。”走到磨石旁,那...  相似文献   

12.
计文 《天风》2010,(9):1-1
一次,我从医院出来,遇上一位来城打工的初信者。“牧师,你在这里探望吗?”“不,是我自己在求医。”“啊?”她的神色显得很惊讶:“牧师你怎么也会生病?”我或许能理解这位姊妹,也许在她看来,牧师是神的仆人,为神辛苦作工,神自然得格外照顾,怎么会生病呢?可是这位纯朴善良的姊妹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牧师也是人!”是的,“牧师也是人”这个事实常被一些人忘记。  相似文献   

13.
《说苑·正谏》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吴王想攻打楚国,并宣布:“敢有谏者死。”有个青年侍卫欲谏不敢。最后他找到一个机会,对吴王发表了如下议论:“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后也;黄雀...  相似文献   

14.
张效法 《天风》2008,(14):35-35
问:神在伊甸园里设立一棵分别善恶的树,人因吃了禁果而堕落。然后再差遣基督道成肉身来拯救,这不是多此一举吗?神为什么要这样做?神既是全知,应该知道人会因摘吃那“果子”而犯罪,为何还要放那棵树使人陷在罪中呢?甚至有人说:“这样,人类犯罪,神也要负一部分责任!”这样的理解对吗?  相似文献   

15.
周永健 《天风》2008,(22):37-37
问:上帝起初创造亚当和夏娃,他们二人生儿育女,从而繁衍人类的后代。这是否表示之后他们的儿女结合,犯了“乱伦”之罪?上帝容许早期的人“乱伦”吗?  相似文献   

16.
一次分享福传经验时,一位在堂区主持慕道的热心老教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他的慕道班里有一个年轻的慕道者经过长时间的慕道学习,已懂了不少教会道理,信仰也一天天地不断成熟。忽然,有一天年轻人向这位教友请教:“我怎样才能看见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呢?” 老教友送给他一本圣经说:“基督在《圣经》里,只要你静下来用心去看。”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年轻人又对他说:“您说的很对,基督是在《圣经》里,不过我还想看得更清楚些。”教友便邀请他:“你和我一同去参与弥撒吧!基督就在弥撒中,只要你去很投入地用心灵去看。”弥撒结束…  相似文献   

17.
得失寸心知     
“请问禅师,船夫载客过江,船行时,船在沙滩上轧死很多螃蟹。这是乘客的过错还是船夫的过错?”“这不是乘客的过错,也不是船夫的过错。”“那究竟是谁的过错呢?”  相似文献   

18.
余兴 《天风》2004,(4):23-23
曾在一个聚会交通中,有一位看来略有些急躁的年轻人,脱口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信的耶稣应该是一位怜悯慈爱的救主,他怎么会在圣殿发这么大的脾气?还用鞭子把人都赶出殿外呢?”我当然知道,他是指着约翰福音2章主耶稣洁净圣殿那个故事。我认真地看着他,然后带着笑容告诉他:“如果我们的主真的是个发脾气的主,那天,他可能就会用粗大真皮作的鞭子来赶人;而不是用极平常、  相似文献   

19.
耶稣在圣经里教训跟随他的人必须“恼恨”自己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女、兄弟、姊妹,甚至自己的性命。这是什么意思呢?跟随他的人果真应该“抛弃”家中一切所有以及自己有关联的人、地、事物,不再去“过问”他们,才能作他的门徒吗?  相似文献   

20.
一道法制知识竞赛题引起了我对直言三段论的第一条规则的再思考。我认为这条规则是不必要的,应当取消。现在就从一道法制知识竞赛题谈起。《民主与法制》杂志1984年第9期上刊登了“法制知识学习竞赛活动”的第一批试题,其中有这样一道题:“Z18、某公诉人在法庭辩论时说:‘被告将这位运动员打成终身残废,使他必须拄着拐杖生活,怎能说不是毁人容貌致人重伤呢?’其推理犯了四概念的逻辑错误,违背同一律。”这是一道判断题,只要判明正确不正确就行了。《民主与法制》1985年第2期第8页上刊登了“法制知识学习竞赛”试题答案,对这道题的答案是,“Z18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