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际奎师那知觉协会是从印度教毗湿奴派发展出来的新兴宗教,它在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均建有神庙(中心),大陆则设有聚会场所数处,并有专职传教人员负责日常宗教活动。近年来,这一教派在中国的发展陷入了教会组织僵化、信徒增长缓慢的困境,面临着自养模式匮乏、宗教竞争力弱及"中国化"转型不畅等方面的考验,这些问题的出现标志它在中国的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刘华俊 《天风》2001,(9):20-22
近年来,丁主教一直在倡导中国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建设。他多次说过:“神学是教会在思考。”他指出:“一个没有神学家的宗教,一定是低级和原始的宗教,不思考问题的宗教,一定是同理性格格不入的宗教。”(注:《丁光训文集》240页)思考什么?丁主教指出,思考有关圣经的问题,思考有关教会的问题,思考有关教会与社会、国家的问题,思考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可见,神学并不是空洞的玄思,而是有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时代特色。神学在很大程度上展示了教会的精神境界和思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现代化建设已经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江泽民同志在2001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向我国各宗教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中国道教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挥其积极的思想和优良传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访欧随笔     
应瑞典教会大主教哈姆尔和丹麦信义宗教会普世联系委员会阿尼耶利尔德总干事的邀请,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韩文藻博士于10月21日至11月1日对北欧瑞典、丹麦教会进行了友好访问,与其同行的还有中国基督教协会副总干事包佳源牧师、中国基督教爱德基金会副总干事李恩临同工、燕京  相似文献   

5.
<正>郑筱筠:进入21世纪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出现了新的繁荣和发展。《世界宗教文化》曾于2010年第6期对话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为了更好地全面认识新形势下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问题,探讨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来看待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如何坚持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我  相似文献   

6.
9月23日是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发起纪念日,与此同时,我们也隆重庆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追昔抚今,三自爱国运动在历史的48载中,努力探索与中国社会不断适应,推进中国基督教发展、壮大,当历史即将迈入崭新21世纪之时,本刊编辑部特地邀请全国、上海有关同工举行座谈——  相似文献   

7.
友好往来     
《天风》2013,(10):61-62
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访问团访问印度 应东南亚神学教育基金会的邀请,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代表团一行6人,于2013年8月17日至27日,访问印度。走访了加尔各答、新德里和班加罗尔三地的神学院、教会及教会机构。访问团在走访中了解到印度教会如何在多语言、多文化、多宗教、  相似文献   

8.
马丁·路德是一位对基督教新教教会成形和成长有着其他人无法比拟的作用和意义的伟大历史人物。作为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创制性地奠定了新教神学的教义基础,并为后世建立完全有别于罗马公教的新的教会形态厘清了基本问题。从改教者的最初思考中去认识和理解他的伦理思想之神学理念,有助于我们在今天的中国教会里作美好的见证和作有益于教会成长的学术思考。  相似文献   

9.
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是50年代由爱国基督教、天主教界人士提出,得到党和政府大力的支持而确定下来的。我国宪法第36条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今天我们强调继续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宗教界与世界各国宗教界的友好交往日益增多,但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使中国各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面临新的挑战。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从政府部门来讲,要加强依法管理,坚决贯彻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政策;从宗教界来讲,要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增强抵制境外渗透的意识,坚定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决心和信心。这里我们邀请国家宗教局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就这一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是50年代由爱国基督教、天主教界人士提出,得到党和政府大力的支持而确定下来的。我国宪法第36条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今天我们强调继续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宗教界与世界各国宗教界的友好交往日益增多,但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使中国各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面临新的挑战。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从政府部门来讲,要加强依法管理,坚决贯彻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政策;从宗教界来讲,要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增强抵制境外渗透的意识,坚定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决心和信心。这里我们邀请国家宗教局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就这一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是50年代由爱国基督教、天主教界人士提出,得到党和政府大力的支持而确定下来的。我国宪法第36条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今天我们强调继续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宗教界与世界各国宗教界的友好交往日益增多,但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使中国各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面临新的挑战。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从政府部门来讲,要加强依法管理,坚决贯彻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政策;从宗教界来讲,要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增强抵制境外渗透的意识,坚定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决心和信心。这里我们邀请国家宗教局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就这一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纵观整部教会史,从初期教会到现在,教会在不同的时代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与挫折,甚至遭受到严重的打击和迫害。但教会始终在圣神的引领下,寻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然而,在世俗观念日益泛滥和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怎样让教会在此多元化的社会中稳步向前发展,就成了当今教会首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知道,“世俗”一词是泛指十六至二十世纪,人类整个生活不在完全被宗教控制的解放过程。从消  相似文献   

13.
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是50年代由爱国基督教、天主教界人士提出,得到党和政府大力的支持而确定下来的。我国宪法第36条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今天我们强调继续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宗教界与世界各国宗教界的友好交往日益增多,但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使中国各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面临新的挑战。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从政府部门来讲,要加强依法管理,坚决贯彻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政策;从宗教界来讲,要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增强抵制境外渗透的意识,坚定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决心和信心。这里我们邀请国家宗教局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就这一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5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社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如今50年过去,国人民正在以豪迈的步伐胜利地跨入21世纪,中国的传统宗教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走了一条新路。今天我们回眸50年来的中国宗教的历程,可以看到,中国的宗教始终与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国家昌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通过《论宗教》一书,阐述18世纪德国神学家施莱马赫是如何透过音乐对宗教情感和教会团契进行神学的思考和诠释。  相似文献   

16.
与时俱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德溶 《天风》2002,(2):1-1
2001年12月在京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是中国新世纪宗教工作的一座里程碑。江泽民总书记在大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首次提出了宗教工作“四个关系到”的重要性,强调在当前的国内外形势下,政府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他指出,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统一战线,维护稳定,增进团结,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样就将宗教工作的任务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总任务相联系,这对中国基督徒和广大教牧同工是极大的鼓舞,使我们看到在国家的建设事业中,中国基督徒完全可以同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这使我们感到无比的光荣与兴奋。前一时期教会内同工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入世后,经济贸易将更加开放,而教会  相似文献   

17.
上次我写了一篇文章关于《加强宗教教育为构建社会和谐做出贡献》登载在《中国天主教》第二期(21页)。我当时认为宗教教育的必要学习主要是针对我们的平信徒,现在想来我错了,宗教教育的学习应该首先针对我们教会的神职人员,其次才是教友。因为神职人员的一言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01,(1)
应中国基督教两会邀请,芬兰信义宗教会代表团一行7人在芬兰信义宗大主教朱玛·帕尔卡的带领下,于2000年11月11日至24日访问我上海、南京、长沙、张家界和北京等地的教会、神学院校和相关的教会组织。丁光训主教、罗冠宗主  相似文献   

19.
1999年的冬天似乎来得特别迟。本该是雪花飘落的时节,却随处可见泛黄的柳叶缓缓地在枝头飞舞,似乎要把一个世纪的沧桑留住。我们就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季节,走进了北京什刹海旁的柳荫街14号,走进了刘元仁主教的办公室。与无数个读者一样,我们也想知道,带领中国400万天主教徒迈向新世纪的代宗教领袖,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经历?想知道,在一个世纪的沧桑巨变中,中国的天主教走过了一条怎样艰辛的历程?想知道,在世纪之交的重大时刻,中国天主教将如何跨越世纪,创造未来?当刘主教探明我们的来意后,清一清嗓子,用略带南方方…  相似文献   

20.
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宗教将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宗教界对这些机遇与挑战又是如何思考与应对的?一句话,就是中国宗教的未来走向如何?这是令每一位关心中国宗教未来的人士深感兴趣的话题。本期,我们约请了五大宗教的代表性人士,就这一问题发表他们的思考和见解。相信这些见解会带给读者有益的信息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