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張增慧 《心理学报》1959,4(6):34-47
一、实驗的目的及意义 記忆障碍是神經衰弱患者感到非常苦恼的症状之一。1958年我們即設計仪器,試图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以期更好地从临床上測定患者的記忆障碍情况,进一步配合心理治疗消除患者的記忆障碍。法国人Rjbot曾进行过神經衰弱患者的記忆研究,苏联学者曾对某些脑外伤患者的記忆破坏后的情况进行过研究。我国实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見。 过去許多心理学家曾对健康人的記忆过程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但大多数是从資产  相似文献   

2.
問題 有效識記方法的掌握是儿童記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儿童能进行有意識地識記时,也就常能寻求并采用一定的識記方法。例如有人在实驗中看到:有半数左右的五、六岁儿童在做采购員的游戏时,就能主动用复述的方法識記所承担的采购任务。但是  相似文献   

3.
由视、触識記与再認形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問題在感知-記忆过程中,从接受刺激到形成知觉,进行識記、保持,到回忆或再认,要經过多次的轉換或編碼过程。編碼要有取舍,每經一次編碼,信息就要有所損失,所以人不能知觉刺激的全部属性(只有經过反复观察,可以知觉更多的刺激属性),記忆的內容也总不如知觉的丰富(也只有經过反复識記,記忆的內容才可以逐步接近知觉),回忆和再认也不能完全显示保持的信息量(这由回忆、再认和重学所表現的記忆效果不同可以看出来)。  相似文献   

4.
問題 在我們前一个研究中曾表明:多数初一学生在識記四字短句吋,都能运用一定的識記方法,运用有效識記方法的学生比没有运用任何方法或只逐句識記的記忆效果为佳。四字短句和中学的普通語文教材还有一定距离。学生在語文課中識記課文应用什么方法,是現在要研究的問題。 我們对初一学生識記課文时所用的方法作了初步調查,还由随堂听課、观察記录、个別談話、座談会等方式,了解教师在教学中所用的輔导学生識記課文的方法及其对学生識  相似文献   

5.
在1958年全国大跃进的形势下,我們和北京医学院精神病学教研組共同提出了神經衰弱綜合治疗方法。經过几年来我們自己和全国兄弟单位的实践經驗,已經看到:这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較好;疗效的巩固情况也較好;心理治疗在这种治疗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关于神經衰弱綜合治疗中心理治疗的主要內容和进行方法,关于患者的认識活动和个性心理特点在其中的作用,关于心理治疗发揮作用的具体过程以及神經衰弱的病因等問題,都积累了相当数量的研究資料。但是,  相似文献   

6.
神經衰弱的病因問題是一个探討很久至今仍未彻底澄清的重大問題。这个問題的解决,将有助于說明整个神經官能症以至于生理——心理关系的問題。如所周知:神經衰弱是一种心因性疾病,但我們从什么角度什么意义上来理解心因的問題,什么样的心因起有主导作用的問題,外因所起作用的問題等就不一定有完全相同的理解。本文卽試图在这  相似文献   

7.
龔耀先 《心理学报》1963,8(1):67-76
問題 用脑电图研究神經衰弱的文献中,許多作者将病人的脑电图与健康人的进行了比較,有的是研究病人的症状与脑电图的关系,有的研究外加刺激、睡眠和治疗对脑电图的影响。但是在健康人的脑电图中,作者发現有5%—20%的人表現不正常,而在神經衰弱病人中則有2%—34%的人的脑电图是不正常。格伦布拉特(Greenblatt)发現,在年龄較大和較小的患者中,脑电图不正常的百分数較  相似文献   

8.
李錚 《心理学报》1964,9(2):68-74
前言对汉字問題的心理学研究,字形的辨认和掌握是它的一个重要研究方面。在心理学中,汉字字形的辨认和掌握乃是知觉、記忆心理学的一个特殊問題。关于这个問題,早从1923年开始就有人探討过。解放以后,由于教学改革的要求,关于識字教学的心理研究更是不乏其人。值得注意的是,在許多研究中几乎一致认为,汉字字形的掌握是初学識字儿童的一个关鍵性环节。  相似文献   

9.
李心天 《心理学报》1960,5(1):40-49
从神經衰弱的病因和治疗的研究中表明:患者如何认識作用于自身的外界和內部因素,是神经衰弱发病和发展的一个主要关鍵。因此在治疗神經衰弱的时候,除了用药物或物理治疗来調整皮层神經动力障碍外,心理治疗是不可缺少的,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端  相似文献   

10.
問題意义識記是以对材料的理解为根本条件,是以借助于詞的、反映材料之間的意义联系的概括化了的联想为基础。生活实践和实驗研究都証明意义識記的效果,无論在識記的敏捷性、精确性和巩固性方面都比机械識記好。意义識記对小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通过意义識記,可以更有效地把必須記住的东西識記和保持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