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红梅 《天风》2010,(7):10-12
在"人子来不是要受人服侍而是要服侍人"的圣经教导下,基督教的社会服务事工已经成为教会在世上为主发光作盐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国教会在自身条件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和推动社会服务事工,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彰显了基督的大爱。本期话题是关注教会的社会服务,敬请读者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2.
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马丁·路德(MartinLuther,1483-1546年)认为天主教的七圣事中只有洗礼和圣餐礼是耶稣基督亲口设立的,应该作为教会的圣礼来持守,而弥撒应废止。路德通过对圣经的专心研读,认为人神之间已有耶稣基督做了中保,不再需要一个祭司阶层,信徒人人都是祭司:‘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象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作圣洁的祭司,借着耶稣基督奉献神所悦纳的灵祭。”(彼得前书2:5)。对当时天主会的善切得救、守圣礼称义的信条,路德主张“因信称义”(罗马书1:17),因为基督徒信仰的来源和标准是圣经,而不是天主教…  相似文献   

3.
天主教是由耶稣基督所建立,基督是宇宙性的基督,他的奥身──教会,根据圣保禄宗徒在厄弗所书中的教会观,教会也是宇宙性的,且包罗万象。教会历经两千年的漫长旅程,在历史中默默地起着光和盐的作用。天主教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在圣神的领导下,对教会自身作了彻底的反省,寻求教会的根,教会的真精神,教会的真本质。因此梵二在圣神内给我们指出了教会的真面貌,正如教会宪章第一节所说:“教会在基督内好象一件圣事,就是说教会是与天主亲密结合,以及全人类彼此团结的记号与工具。” 梵二称教会为圣事,一般称之为基本圣事,因为…  相似文献   

4.
天主教是由耶稣基督所建立,基督是宇宙性的基督,他的奥身——教会,根据圣保禄宗徒在厄弗所书中的教会观,教会也是宇宙性的,且包罗万象。教会历经两千年的漫长旅程,在历史中默默地起着光和盐的作用。天主教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在圣神的领导下,对教会自身作了彻底的反省,寻求教会的根,教会的真精神,教会的真本质。因此梵二在圣神内给我们指出了教会的真面貌,正如教会宪章第一节所说:“教会在基督内好象一件圣事,就是说教会是与天主亲密结合,以及全人类彼此团结的记号与工具。”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天主教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的情况汇报广东代表黄炳章教会是一个爱德的团体。本着基督仁爱的精神,广东省天主教以荣主益人、造福社会、显扬圣教为目的,近几年来在全国“一会一团”及省宗教局的领导下,在兴办教育、拯灾助残、济困扶贫等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响应当地...  相似文献   

6.
“缔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将称为天主的儿女”(玛:五,9)。 耶稣基督在他开始宣扬天国福音建立教会之时,就宣布了天主教信仰的总纲,即真福八端。“ 缔造和平……”就是这八端中的一条。真  相似文献   

7.
王荣伟 《天风》2006,(15):18-19
近年来,苏州基督教得到全面的发展,上帝将得救的人数天天加增给苏州教会,使有以告人的福音在苏州这座历史古城广为传播;爱国爱教、服务人群成为苏州教会同工、同道的事奉目标及信仰实践的美好见证,耶和华殿的根基立定在苏州教会……  相似文献   

8.
孙彰道 《天风》2007,(6):32-33
《天风》在介绍面向全国的两个社会服务机构之后,继续刊登在我国各地教会的社会服务方面的事工,敬请各位同工关注。为了使更多的人知道上帝在中国大地的作为,如果你所在的教会或地区也有社会服务、荣神益人的事工,也可邮寄《天风》,我们将酌情刊登。愿我们在主的爱里不断分享彰显上帝之爱的事工,使我们更有信心走前面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在世纪之交之际,我很高兴将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宗教界领袖朋友们一起,共同探讨世界和平这一重大课题。去年圣诞节子时弥撒中,我所服务的北京教区在庆祝耶稣基督圣诞二千禧年的时刻,隆重拉开了丰富多彩的禧年庆祝活动的序幕。同时,在中国天主教的各个教区,信友们也都为千禧年的到来欢欣鼓舞,庆祝基督的降生,把人类带进了一个新的纪元。 千禧年是一个希望与宽怒的时期,也是一个寻求正义、和平和爱的时期。 宗教界是爱好和平的。我们中国天主教更热爱和平。耶稣基督教导我们:“缔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称为天主的子女”。(玛…  相似文献   

10.
张远来 《天风》2004,(3):15-15
耶稣基督福音所到的地方,改变了多少人的生命,给绝望者信心,给浪子以新生;给迷途的旅客指引方向;给堕落的人重生的力量……本文所记叙一位弟兄孙以权就曾经痴迷于“法轮功”导致家破人亡。最后被耶稣的圣爱,教会信徒的爱心所召唤,成为神的儿女,使他重获新生。那个破碎的家庭也在基督里得到完全的更新。孙弟兄前几天在我们教会里接受了洗礼,本文正是他在洗礼时给我们的见  相似文献   

11.
对教会自身建设的几点思考霍成主教谈教会自身建设,首先要以耶稣基督———教会的创始人的教诲、宗徒们的传授与榜样为依据;其次,要结合我国教会的历史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再就是要根据我国国情及教会的现状,制定具体措施,以保证中国天主教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  相似文献   

12.
梅康钧 《天风》2003,(12):38-39
2002年6月份中国教会成立的“社会服务部”,这是的远象:上帝的旨意不断地穿透在历史中,我们在爰 中国教会社会服务事工更为规范、有序化的重要标志。凸显了一个有生命力的教会,必然应有的激励中,哪怕是对最微弱人群的服事,也使我们真切的感悟,要认识上帝就必须事奉他。  相似文献   

13.
一、导论在五·四以前的十多世纪里,中国传统文化和基督教曾有过四次的正面接触①,但中国的士大夫除了对利玛窦的尊儒敬孔的传教方式给予认同和略有好感以外,天主教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儒家思想的排斥、敌对,且以失败而告终。我们说神学是教会在思考。值得我们应该深思的是:每当天主教和儒家文化相遇时,我们不时发觉有异体排斥的反应,或是正面冲撞。许多学者认为儒家文化是以人本思想为主,而天主教则是神本思想,二者不可相通相融。我们承认天主教与中国文化在枝节上确有歧异之处,但我们同样可以肯定其根本精神是一致的。因为儒家重仁义,天主教则以爱播爱,天主是爱。况且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家庭为本位的社会,一切以孝为根本,天主教在论伦理关系的第一条诫命“孝敬父母……”。本文试从儒家文化之“仁”和天主教核心之“爱”作比较,以求二者间有所沟通。  相似文献   

14.
花巷堂 《天风》2008,(13):32-33
花巷教会青年团契成立于1994年,以青年人为主要服侍对象,为要在这纷繁复杂、需要平安的世代里带领更多的年轻人、乃至他们的家庭认识耶稣基督;并建立他们在基督里得着更加丰盛的生命,引导他们委身服侍,培养他们成为福音的使者。在整个服侍的同时,团契特别注重同工自身灵性生命的修养以及服事同工家庭祭坛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正>十五年来,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国广大神长教友高举爱国爱教的伟大旗帜,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积极开展牧灵福传事业,推进民主办教,努力投身社会服务,开展公益慈善工作,推动天主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维护教会的合法权益,为教会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关爱困难人群,这既是天主教“上爱天主,下爱世人”信仰真谛的体现,也是天主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投身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长征的实际行动。重庆市天主教爱国会、重庆市天主教教务委员会(以下简“称两会”)多年来做了一些探索和努力,现将有关情况,作简要汇  相似文献   

17.
田晓 《天风》2003,(10):18-19
耶稣告诉我们:“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上帝;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所以我们基督徒的爱心及事奉不应仅仅局限在教会内部,更要在爱上帝、爱肢体的同时去关注民生、造福大众。在基督奉献精神的指引下,融入社会、服务人群。  相似文献   

18.
正教会是一,因为教会所接受的信仰是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耶稣基督是教会的元首,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参弗1:23)。耶稣基督一开始就使自己的门徒参与他的生活和他的事工;他给他们启示天国的奥秘,使他们分担他的使命、他的喜乐和忧愁。耶稣还提及他与门徒之间一种更亲密的团契:"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参约15:4-5)这说明基督徒在基督里是不可分的合一,离开了这样的合一,教会就会失去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悉闻多位年轻主教晋牧,倍感欣慰。他们年纪轻轻,勇挑教会重担,其精神令人钦佩,教会的牧职“是一项真实的服务,它完全从属于基督及他唯一的司祭职,司祭职的建立是为了人群和教会团体的益处,圣秩圣事赋予一种神权,这权力就是基督的权力,为此这权力的行使,应依照基督的榜样来衡量,他为了爱而成为最卑微的和众人的仆役。主曾经清楚地说过,照顾他的羊群就是爱他的证明。”  相似文献   

20.
福音三劝谕:神贫、贞洁、听命,多个修会称此为三圣愿,做此修会会规精神。这是因耶稣基督而决定的新的存在方式,是对耶稣基督整个身份的天主性与人性的注释。教会较通俗的讲:神贫并非是对富有的否定或反对;贞洁亦并非是对婚姻生活的贬低;听命并非是对自由的对立。是的,教会可以从多个视角来刍议此“三劝谕”在教会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如实用性:全身心的福传与牧民;伦理方面:人生活中的为善与爱;再如这是对人类的导师——基督耶稣的效法。下面分二部分从基督耶稣身份转变的角度来浅谈“神贫与贫穷”的新定义。即人类在被耶稣基督拯救后的新身份——“新亚当”的后裔对“神贫与贫穷”的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