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泄”有市受了气,如果郁闷在心,对身体是不利的,应该发泄出来。鉴于发泄的现实需要,聪明人发现了商机。成都、武汉、南京等地出现了发泄屋,向客人提供发泄服务——只要你出钱若干,就可以对一个人拳打脚踢,发泄心中的恶气。南京“旭日东升”酒吧提供六七个人,你爱怎么打就怎么的打,让你发泄。来这里发泄的人年龄都是20-30左右,以女性居多。  相似文献   

2.
理解圣言     
许多教友在给别人解释信仰时,遇到一些抽象的东西,经常这样含糊其词: “你信就行了,具体解释也解释不清楚。”无形中在有信仰和无信仰的人中间树了一道栅栏。如果无信仰的人感觉自身不需要费神费力去逾越,那么一个救灵的机会也就错过了。如何消除栅栏?需要我们明白信仰是可以言说的,而且还是可以说得清楚的。耶稣既然以圣言化身成人,那么  相似文献   

3.
1 1=?     
1+1=?一般来说,1+1当然等于2。但是,这仅仅是抽象出来的一个数学答案,放进大千世界,你会发现并不尽然。 1、如果一滴水滴进另一滴水,它可能仍是一滴水,只是后来的一滴大一点罢了。如果是一对夫妇加一套住宅,它应该等于一个家庭。这些,是否可以认为 1+1仍等于 1? 2、如果是一根棍子和另一根棍子的组合。可以是“+”也可以是 11等,所以 1+1也可以是“10”也可以是“11”。“11”若代表一个2进制数,则等于3。 3、1+1如果是代表一个电子加一个正电子,抑或一个质子加一个反质子(到1964年差不…  相似文献   

4.
如果你正在等待幸福,那么你已经错过它了。 在我作了关于幸福的讲座后,听众中的一位妇女站起来说,“我真希望我丈夫也来听你的讲座。”尽管她非常爱她的丈夫,她解释说,但和一个不快乐的人相处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位女人促使我把我一直探索的东西──认真对待幸福的理由──用笔写出来。我告诉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尽可能地在我们的配偶、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朋友面前表现得快乐。如果你不相信我说的,那么问问孩子,有一位忧郁的父亲或母亲是什么滋味。或者问问父母,如果他们有一个不快乐的孩子,他们会遭受怎样的痛苦。我不是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天主教》2002,(2):42-43
在七件圣事中,最令人奇异的是告解圣事。我们抗拒天主,得罪的是天主,为什么要在神父面前告明自己的罪过呢?他不是和我们一样,也是罪人吗?对这件圣事,连教友们的看法也不一致。热心的教友,认为这件圣事对于人的灵魂很有助益,他们都很愿意多办。不热心的教友,认为那只是例行公事,因而敷衍了事;谁若如此,既非出自真心,怎么可能获得益处呢?办告解究竟有何用处呢?现在让我们来讨论一下。我们或因做错事而得罪了人,或因言重而伤害了人,都应该要勇于认错,与人重修和好,千万不要彼此永远仇视;我们这样做,大家都认为是对的。但…  相似文献   

6.
1.科学与信仰 在我们这个科学进步和富于批判精神的时代里,对信仰的异议大部分当然出自古经叙述。人们如果不是天真,从一开始就似乎难以把它们当作天主圣言。所以圣多马斯说,全部圣经解释应该是“既不使它成为无信仰者嘲笑的对象,也不致使信仰的道路对他们关闭起来。”(卷一,68题,第一  相似文献   

7.
李爱莲 《天风》2012,(4):47-47
“孩子,为什么你希望以后我要帮你照顾孩子呢?” “因为你平常那么的爱我,我也愿意把我爱的孩子交给你。” “万一我太老了怎么办?” “没关系,我会一起照顾你和我的孩子。” 我一定要帮你带小孩吗? 多年前,4岁的加加正自得其乐地扮着家家酒时,爸爸问她:“你将来长大结婚生小孩后,我可不可以到你家去玩?”加加高兴地回答:“可以啊!欢迎您来。”爸爸再问:“那我到你家,你怎么招待我呢?”  相似文献   

8.
黄幸平 《天风》2012,(10):40-41
与会友交谈时发现,教会中不少人都以为只要顺服就一定蒙福,只要遵行神的旨意就一定顺利。我一切顺利,凡事亨通就表明我特别蒙福,而我蒙福那是因为我顺服神,遵行神的旨意。在这样的人看来,如果你不蒙福那就一定是因为你不顺服,如果你不顺利那就一定是因为你没有顺服。如此非此即彼八股式思维将信仰的丰富性简单化、教条化,可能会一时鼓励一些人,但与此同时可能会给更多人带来信仰生活上的困惑甚至是失败。  相似文献   

9.
旅途闲话     
甲:有人告诉我香港好几位著名影星、歌星都是居士,这是真的吗?乙:(点头)据我知道是的,这有什么问题呢?甲:(摇头)我不大想得通。乙:你为什么觉得影星、歌星不可能是居士呢?甲:我觉得居士对生活的要求不应该很高,更不会过多地注意外貌的打扮。居士是很严肃的,不应该太活泼,而演艺圈的人总离不开生活中对外貌虚名的追求,这不矛盾吗?乙:居土在人间生活,他们追求佛教的真谛,这并不妨碍他们在生活中有所追求。甲:追求真谛就应该超凡脱俗。佛教讲空,追求时髦,置身于娱乐圈中怎么能看破红尘?乙:释迎佛祖创立佛教是为度众…  相似文献   

10.
孩子叛逆行为的形成,非一朝一夕。其形成的原因包括: 家长与孩子相处的相互作用 人与人的相处,是起着相互作用的,好比你尊重我,我也尊重你,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家长与孩子的相处也是如此。身为家长的你,必须注意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很多时候,孩子不一定是叛逆的,可能他说了一句话,母亲觉得不满意,就大声骂他,孩子受到刺激,也变得大声对抗,甚或以沉默抗议,出现反叛行为。久而久之,孩子便会产生一种习惯,这是日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争无可争     
正一个人,活到了一定的岁数,还喜欢与人争锋,活过的那些年月也就白活了。毕竟,血气方刚是年轻人的事。你的心里可以住着一个孩子,但是你的心理年龄不应该始终是个孩子。当然了,生活是不会让一个刺儿头孤独的。你有针尖,会为你匹配麦芒。你要论剑,就会在暗处,在前方,埋伏下敌意和寒光。有朝一日,等你回看,争来争去,不过是一场虚妄。哪有那么多胜利和荣耀可言,这一辈子,  相似文献   

12.
神奇的“9”     
许多人认为我们不应该十个十个地数(十进制)或者十二十二(一打)地数.他们说我们应该九个九个地数.这听起来很难接受,是吗?那是因为我们对此还不习惯.当你看到一些奇特的情况可以用那个神奇的9来处理时,你可能会改变你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我们总是以为,我们会找到一个自己很爱很爱的人。可是当我们回首,才发觉自己曾经多么天真。假如从来没有开始,你怎么知道自己会不会很爱很爱那个人呢?其实,很爱很爱的感觉,是要在一起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才会发现的。茫茫人海可以找到一个心爱的人,这是多么大的福气,或许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应该也不会糟糕到哪里去,所以要知福惜福好好珍惜,多说关怀话,少说责备话。如果你懂得珍惜,你会发现你获得的越来越多,如果你一味  相似文献   

14.
计文 《天风》2010,(9):1-1
一次,我从医院出来,遇上一位来城打工的初信者。“牧师,你在这里探望吗?”“不,是我自己在求医。”“啊?”她的神色显得很惊讶:“牧师你怎么也会生病?”我或许能理解这位姊妹,也许在她看来,牧师是神的仆人,为神辛苦作工,神自然得格外照顾,怎么会生病呢?可是这位纯朴善良的姊妹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牧师也是人!”是的,“牧师也是人”这个事实常被一些人忘记。  相似文献   

15.
无弦的吉他     
齐秦曾经是一个在迷途上走得很远的孩子,喝酒,打架,天不怕地不怕,没有什么不敢做。他父亲常常愤怒不已,但除了把他打个半死之外,也是无计可施。齐秦每次挨了父亲的痛殴之后,依然我行我素,为所欲为。  相似文献   

16.
拥有长大了的孩子的一件乐事是我不必再催促他们写感谢信。在他们小的时候,三个孩子会口述他们的感谢,我则记录下来,再装上他们自己画的作为礼物的画。然而,到埃莉诺、萨拉、德鲁可以自己写感谢信时,他们却要在我无数次的催促、激励下才会勉强写几句。 “你给爷爷写信了吗,感谢他给你寄的书?”我会问。“关于那件羊毛衫,你是怎么对多萝西姨妈说的?”无一例外地,我会遭遇到含糊不清的话和不屑的耸肩。 一年,圣诞节之后的几天,我厌倦了不断地催促他们。这些孩子已变得对我的话充耳不闻了。灰心丧气的我宣布:谁也不许玩新玩具或者穿…  相似文献   

17.
董存义 《天风》1994,(1):20-21
王士英老弟兄,在他们家是第三代信徒。他上小学时在功课上是班里的拔尖学生,又是班长。当老师知道他是信耶稣的,有意识地让他去参加一个祭偶像活动。他知道这种活动是神所憎恶的,坚决不去。老师恼火了,打了他手板,并威胁说:如果坚持不去,那就每天打一通手板。年幼的王士英,宁可每天挨手板,也不愿污染他那颗纯洁爱主的心。真的,老师每天打他几个手板,打到第六天,他的手已肿得老厚老厚的了。  相似文献   

18.
旅途闲话     
甲:我是《佛教文化》的老读者,这几年来在商品大潮冲击下每当我产生困惑烦闷时,常常燃一柱悠悠兰香,让《佛教文化》伴我灯下静坐。我不敢说自己增长了菩提智慧,但确实驱除了烦躁感到了清凉。乙:谢谢你,我相信这正是《佛教文化》同仁们的希望。甲:但是我也产生了另一种困惑。乙:嗅!那是什么?甲:我觉得在烦躁情绪日益消失的同时,我的激情也似乎减弱了。乙:这又是怎么回事?甲:上一期《佛教文化》菩提一叶栏目中说到名、利仅能使人产生一时的满足感,那只是一种短暂的感受,我觉得很对。原来我看到一些人并不做好事却得名得利,…  相似文献   

19.
成功人士是怎么思想的?驱动他们的是什么?为了找到答案,迈克尔·杰弗瑞斯采访了一些精于激励他人的人士:顶级的演说家和著书教人成功之道的著名作家。以下便是他从这些人身上总结出的成功六要素:一、承担全部责任在这个社会里,许多人一旦遭到挫败便怨天尤人,从父母到政府、没人不挨诅咒。励志大师却绝不会有这种受害者心态,他们的信条是:“如果注定如此,我只好一力承当。”他们明白,要是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某人或某事,则无异于缴械投降。莱斯·布朗一出生就遭父母抛弃,稍长又被列为“尚可接受教育的智障儿童”,实在大有理由自暴自弃。幸而他…  相似文献   

20.
一天,高一(2)班的班主任告诉我,他们班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在区街中心打起来了,随即我把两位同学请到了办公室。在办公室,问起他们打架的原因,女生对这个男生又开始大声训斥:“借东西不还,你从小就这样吗?你妈是怎么教育你的?把你妈请来,我倒要好好问问!”可这个男生却看看女生欲言又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