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满,我有一件事要向你说……一个债主有两个债户:一个欠五百德纳,另一个欠五十。因为他们都无力偿还,债主就开恩,赦免了他们二人:那么,他们中谁更爱他呢?”西满答说:“我想是那多得恩赦的。”耶稣对他说:“你判断的正对。”(路:t,41—43)  相似文献   

2.
这是路加福音记载耶稣在葛法翁治好许多病人、驱逐众多邪魔,人们宣认他是天主子默西亚并竭力挽留他不要离开他们时耶稣明确公布:“我也必须向别的城传报天主国的喜讯”后,来到革乃撒勒湖边在一艘属于西满的船上对西满说的一句话。“把船撑到深处去”表面上只是耶稣吩咐门徒们出海捕鱼,其实它隐含着教会的现实使命及教会与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缴纳殿税     
他们来到葛法翁时,收殿税的人来到伯多禄跟前说:“你们的师傅不纳殿税吗?”伯多禄说:“自然纳的。”他一进到屋里,耶稣就先对他说:“西满,你以为怎样?地上的君王向谁征收关说或丁税呢?向自己的儿子,或是外人?”伯多禄说“向外人。”耶稣对他说:“所以儿子是免税的了。但是为避免使他们疑怪,你往海边去垂钓,拿钓上来的第一条鱼,开了它的口,就会找到一块‘斯塔特’。拿去交结他们,当做我和你的殿税。”(玛17:24—27)缴纳殿税  相似文献   

4.
传播福音     
《中国天主教》2009,(4):1-1
有一个人来到耶稣跟前说:“师傅!我该行什么‘善’,为得永生?”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问我关于‘善’?善的只有一个。如果你愿意进入生命,就该遵守诫命。”他对耶稣说:“什么诫命?”耶稣说:“就是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应孝敬父母,应爱你的近人,如爱你自己。”那少年对耶稣说:“这一切我都遵守了,还缺少什么?”  相似文献   

5.
应以善胜恶     
《中国天主教》2000,(3):1-1
有一个经师听见了他们辩论,觉得耶稣对他们回答的好,便上前来,问他说:“一切诫命中,那一条是第一条呢?”耶稣回答说:“第一条是:‘以色列你要听!上主我们的天主是唯一的天主。你应当全心、全灵、全意。全力爱上主,你的天主。’第二条是:‘你应当爱近人如你自己。’再没有别的城命比这两条更大的了。”那经师对耶稣说:“不错,师傅说的实在对;他是唯一的,除他以外,再没有别的;应以全心、全意。全力爱他,并爱近人如自己,远超过一切全活祭和牺牲。”耶稣见他回答的明智,便对他说:‘你离天主的国不远了。”从此,没有人再敢…  相似文献   

6.
圣经故事     
二十九基督复临〔预言末世〕耶稣从圣殿里出来的时候,他的门徒中有一个对他说:“老师!看,这是何等美丽的石头!何等宏伟的建筑!”耶殿对他说:“你看见这些伟大的建筑吗?将来这里决没有一块石头留在另一块石头上,而不被拆毁的。”耶稣在橄榄山上,面对圣殿坐着的时候,伯多绿、雅各伯、若望和安德烈私下向他说:“请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发生这些事?这一切事要发生时,将有什么先兆?”〔未来灾变〕耶稣就开始对他们说:“你们要谨慎,不要受人诱惑。将有许多人假冒我的名字来说:‘我就是默西亚(基督)!’并且要迷惑许多人。当你们听到战争和叛乱的风声时,不要惊慌,因为这是必要发生的,但还不是结局。因为民族要起来攻击民族,国家攻击国家:将有大地震,到处有饥荒及瘟疫;将出现可怖的异象,天上会有巨大的凶兆。但这只是痛苦的开  相似文献   

7.
《中国天主教》2003,(1):11-11
光明一端:耶稣在约旦河受洗 (揭示圣三奥秘) 出自《圣经》玛窦福音第3章13—17节:那时,耶稣由加里肋亚来到约旦河若翰那里,为受他的洗;但若翰想阻止他说:“我本来需要受你的洗,而你却来就我吗?”耶稣回答他说:“你暂且允许罢!因为我们应当这样,以完成全义。”于是若翰就允许了他。耶稣受洗后,立时从水里上来,忽然天为他开了。他看见天主圣神有如鸽子降下,来到他上面;又有声音由天上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  相似文献   

8.
圣经故事     
三○最后晚餐〔准备逾越节筵〕称为逾越节的无酵节日(拉Festum Azymorum,英Feast of A·zyme)到了。这一天,应宰杀逾越节(拉Pascha,英the Passover)羔羊。耶稣打发伯多禄和若望说: “你们去为我们预备要吃的逾越节晚餐罢!”他们问耶稣说: “你愿意我们在哪里预备?”耶稣对他们说:“注意!你们进城,必有一个拿水罐的人与你们相遇,你们就跟着他,到他所进的那一家,对那家的主人说:‘老师问你:我同我的门徒吃逾越节晚  相似文献   

9.
“你们中间谁有一个朋友,半夜去他那里,给他说:朋友,借给我三个饼吧!因为我的朋友行路到了我这里,我没有什么款待他。那人从里面答说:不要烦扰我了!已经关上,我的孩子们同我一起在床上,我不能起来给你。我告诉你们,他纵然不为了他是朋友的原故,而起来给他,也要因他恬不知耻地求而起来,给他所需要的一切。”(路11:518) 这是一个有关恒心祈求的比喻。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则比喻的前后背景。按路加福音的记载,这则比喻是耶稣教门徒如何向天父祈祷(即天主经)之后接着说出的,因此与祈祷有密切的关系。再者,这则比…  相似文献   

10.
慈父的爱     
李珊  ;吴新望 《天风》2014,(8):16-18
《路加福音》15章中,耶稣对众人讲道,众税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稣,要听他讲道.法利赛人和文士十分不服气,窃窃私语,对耶稣接待罪人并与他们吃饭很不理解.于是耶稣用了迷羊、失钱、浪子的比喻,告诉他们天父上帝莫测高深的爱,使他们明白:一个罪人的悔改在天父眼中的欢喜与价值是何等的大!让我们通过耶稣所说的父亲对浪子的爱,来领悟上帝对每一个人的爱.  相似文献   

11.
那时,若翰的门徒来到他跟前说:“为什么我们和法利塞人多次禁食,而你的门徒却不禁食呢?”耶稣对他们说:“伴郎岂能当新郎与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悲哀?但日子将要到来,当新郎从他们中间被劫去时,那时他们就要禁食了。”(玛:九,14-15) 这则比喻玛窦、路加及马尔谷三圣史都有记载(谷:二,18-20及路:五,33-35)为了更明了这个比  相似文献   

12.
你们来看     
陈鼎亮 《天风》2005,(2):31-31
耶稣最早一批门徒是由施洗约翰介绍的,约翰看见耶稣后对他的门徒说:"看哪,神的羔羊。"向门徒指明耶稣的真正身份与使命。于是他们就开始想与耶稣接近,想对耶稣多一些了解。耶稣看见他们就问"你们需要什么?"这个发问包含了你们离开约翰来跟从我,究竟需要什么?是不是寻找生命的意义?是不是想谈论人最大的需要?门徒的回答:"夫子在哪里住?"这是门徒对耶稣问话的肯定,我们愿意和你谈这个问题,我们愿意有多一些的时间和你住在一起有更多的了解。耶稣发出大胆的邀请:"你们来看",我愿意被你们了解,我愿意和你们在一起被你们考查。  相似文献   

13.
潘海洁 《天风》2003,(4):24-24
“所谓朋友,是在全世界上的人都离你而去的时候,唯一走来看你的那个人”。如果我们按照这个定义来衡量谁是耶稣的朋友,就是全世界的人都离开耶稣的时候,就是他最孤独的时候,就是他在十字架上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的时候,就是他为全人类舍身流血的时候,唯一走来看他的人。 圣经中清楚地记载,有几种曾与耶稣有关的人,在他上十字架之后的表现。从他们的态度,我们便可断定谁是耶稣的朋友。  相似文献   

14.
张远来 《天风》2006,(9):6-8
去变实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娶来跟从我。可10:17-24 耶稣出来行路的时候,有一个人跑来,跪在他面前,问他说:“良善的夫子, 我当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诫命你是晓得的: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 不可作假见证,不可亏负人,当孝敬父母。”他对耶稣说:“夫子,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耶稣看着他,就爱他,对他说:“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他听见这话,脸上就变了色,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  相似文献   

15.
汤士文 《天风》2002,(1):23-23
当主耶稣说“你们必须重生”(约3:7)时,他究竟意味着什么?尼哥底母,这位当初耶稣和他谈话的宗教领袖,询问耶稣这是否意味着第二次变成一个婴孩(约3:4)。耶稣向他解释说,他是指灵性的再生,而不是指肉体的再生(约3:5-8)。我们需要重生,因为我们是灵性上死了的人。我们的罪已经使我们与赐生命的上帝断绝了关系。我们都已经由于违背上帝完美的道德标准而犯罪(罗3:23)。因此,我们都该受到责备和应该受到上帝的审判(约3:18-21)。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是赦免和永生,耶稣通过他那无罪的生命,他在十字架上献祭般的受死和他的复活,已经使得赦免和永生成为可能。灵性的再  相似文献   

16.
倪光道 《天风》2001,(10):42
不少弟兄姊妹问我“亵渎圣灵”是怎么一回事?犯这种罪为什么今生来世永不得赦免?有人更具体地问:我的情况算不算亵渎圣灵?有一位弟兄,多次写信给我,说他老是担心自己犯了“亵渎圣灵”的罪,怕自己不得救,所以痛苦得不得了。他甚至说:“如果能解决我的问题,要我倾家荡产也愿意!”可见,这是一个必须明白的问题。 首先要知道,“亵渎圣灵”是专门针对当时那些敌挡耶稣的法利赛人说的,今天我们不可以随  相似文献   

17.
“耶稣周游各城各村,在他们的会堂内施教,宣讲天国的福音,治好一切疾病,一切灾殃。他一见到群众,就对他们动了慈心,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像没有牧人的羊。于是对自己的门徒说:庄稼固多,工人却少,所以你们应 当求庄稼的主人派遣工人,来收他的庄稼。” (玛:九,35—38:路;十,2) 这个比喻,玛窦及路加均有记载,只是玛窦圣史把它放在耶稣首次派遣“十二位宗徒”正式传教前:而路加则记载在派遣’‘七十二门徒”传教之首。但我们知道,玛窦圣使往往不太注重耶稣言行的年月次序(chronologcal)。而路加则较注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天主教》2001,(2):1-1
耶稣自己背着十字架出来,到了一个名叫“髑髅”的地方,希伯来话叫“哥耳哥达”,他们就在那里把他钉在十字架上,同他一起另有两个人:一个在这边,一个在那边,耶稣在中间。比拉多写了个牌子,放在十字架上端,写的是:“纳匝肋人耶稣,犹太人的君王。”这牌子有许多犹太人念了,因为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地方离城很近,字是用希伯来、罗马和希腊文写的。于是,犹太的司祭长就对比拉多说“不要写犹太人的君王,该写他自己说:我是犹太人的君王。”比拉多答复说:“我写了,就写了。”兵士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后,拿了他的衣服,分成四份,…  相似文献   

19.
李世峥 《天风》2011,(10):9-11
耶稣所到之处,总会引来众人的关注,他们蜂拥而至,为要聆听他那与众不同的教诲。这一天的加利利海滨,又“有许多人到他那里聚集”,“耶稣就用比喻教训他们许多道理”(参可4:1—2)。结束之后,耶稣连稍事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当天晚上”,又要与门徒渡到海的对岸,  相似文献   

20.
蒋萍 《天风》2006,(24):8-9
过了六天,耶稣带着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暗喑地上了高山,就在他们面前变了形像,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忽然,有摩西、以利亚向他们显现,同耶稣说话。彼得对耶稣说:“主啊,我们在这里真好!你若愿意,我就在这里搭三座栅一座为你,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说话之间,忽然有一朵光明的云彩遮盖他们,且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他。”(太17: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