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次分享福传经验时,一位在堂区主持慕道的热心老教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他的慕道班里有一个年轻的慕道者经过长时间的慕道学习,已懂了不少教会道理,信仰也一天天地不断成熟。忽然,有一天年轻人向这位教友请教:“我怎样才能看见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呢?” 老教友送给他一本圣经说:“基督在《圣经》里,只要你静下来用心去看。”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年轻人又对他说:“您说的很对,基督是在《圣经》里,不过我还想看得更清楚些。”教友便邀请他:“你和我一同去参与弥撒吧!基督就在弥撒中,只要你去很投入地用心灵去看。”弥撒结束…  相似文献   

2.
小胖 《天风》2011,(4):48-48
智慧书一卷卷地读,终于到了《约伯记》。本想跳过它的,因为这个故事太过熟稔,可是决定谦卑下来,认真地翻开。谁知第一章就看得我触目惊心。那段话是关于撒但的——撒但回答耶和华说:"约伯敬畏神岂是无故呢?你岂不是四面圈上篱笆围护他和他的家,并他一切所有的吗?  相似文献   

3.
富贵之心     
从小我就比较好胜,但资质平庸,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取得第一。 父亲发现我总是郁郁寡欢,追问原因。我信任父亲,于是把自己的想法和不快乐告诉了他。父亲抚摸着我的头,慈爱地说:“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而且你确实努力了。但是得不得第一又有什么关系呢?第三名也很好呀!”“什么呀?得第三,多丢人!”我还是哭丧着脸,心里很不理解父亲的话。  相似文献   

4.
计文 《天风》2010,(9):1-1
一次,我从医院出来,遇上一位来城打工的初信者。“牧师,你在这里探望吗?”“不,是我自己在求医。”“啊?”她的神色显得很惊讶:“牧师你怎么也会生病?”我或许能理解这位姊妹,也许在她看来,牧师是神的仆人,为神辛苦作工,神自然得格外照顾,怎么会生病呢?可是这位纯朴善良的姊妹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牧师也是人!”是的,“牧师也是人”这个事实常被一些人忘记。  相似文献   

5.
张姚 《天风》2016,(7):33-34
正巴特曾感叹传道人关于上帝知识的两难,他的意思大概是说,全能至大的上帝怎么可能被人研究,那是对上帝的不敬,而作为传道人,我们不研究上帝,怎么能传讲这位上帝?对此,约伯的朋友琐法则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考察,就能测透神吗?你岂能尽情测透全能者?琐法的观点是典型的不可知论。他认为你研究上帝也没有用,受造的人不可能认识造物的主,上帝的认知只能来自上帝的启示。更直白地说,既然启示来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思维方式,有一个重要的特点,这就是重视直觉体悟式的思维。什么是直觉体悟式的思维?我们举一个例子:《庄子·秋水》篇记载,有一次庄子与惠施游玩于安徽凤阳县北的濠水边。庄子说:“惠施,你看鱼游的多么自得,这就是鱼的快乐呀。”惠施反问说:你不是鱼,你又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回答:“你不是我,你又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否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所以我不能知道你;同样的道理,你不是鱼,你也不能知道鱼是否快乐.”庄子对此的回答是;“你说‘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时,你就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才发…  相似文献   

7.
李爱莲 《天风》2012,(10):48-48
记得在好多年前,我开车带着小女儿加加出门,坐在旁边的加加突然凑近驾驶座,看着我的脸大喊:"妈妈,你的眼角有鱼尾纹耶!你老了!"接着又愁眉苦脸地说:"哦!妈妈,我才念小学,你千万不可以老得太快!"我笑着问加加:"老,是很自然的事情啊!你担心什么?"她回答:"妈妈老了,就代表我们可以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呀!"  相似文献   

8.
活在简单     
乡下的一位教友,总让他的18岁的儿子每天在菜地里辛勤工作,城里的朋友对他说:“你没必要让孩子如此辛苦为你料理菜地,菜这么便宜,让他去做点小本生意,就能轻松地买到这些菜了。并且,菜种下去施些肥就会长得很好的。”这位教友回答说:“我不是为让菜长得多好,吃得如何舒心,我是在培养孩子呢。”  相似文献   

9.
深入教友,做好爱国会工作有一次,我们几个在爱国会工作的教友对王书楷神父说:“神父,我们给你提个意见,好吗?”“好,好!”“蒲圻市爱国会成立三、四年了,我们为教会什么也没做。你这么大年纪,该让我们帮你做点工作,好不好?”“你们拉家带小,为教会跑了不少的...  相似文献   

10.
对子女应爱之有当向华《新华日报》曾载:《“黄小妹”三考对象》,说姑娘小黄前去相亲,见了对象,单刀直入,连出三题:“你读几年书?”“怎样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棉花生了棉铃虫用什么药治?”考得那小伙于无言以对,小黄就此“收兵”告辞。她对介绍人说:“他一没...  相似文献   

11.
天堂的位置     
一个小学老师来邀请我给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作一场演讲。我问她:“要谈些什么呢?”那学佛非常虔诚的老师说:“跟孩子们讲讲极乐世界吧!我只是希望培养孩子美好的向往,这种向往不是你最主张的吗?”  相似文献   

12.
《天风》编辑同工主内平安: 我村有个姊妹礼拜天去聚会,回来时因车祸亡命,家人很伤心。那些世人有的说:“信主的还会轧死?神怎么不保护她?”有的说:“信耶稣不会死,能永生,怎么还会轧死呢?”还有的说:“她如果不信主,不去聚会,这怎么会死呢?看你还信主不?”……这一事故发生,对我教会有很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天主教》2002,(2):42-43
在七件圣事中,最令人奇异的是告解圣事。我们抗拒天主,得罪的是天主,为什么要在神父面前告明自己的罪过呢?他不是和我们一样,也是罪人吗?对这件圣事,连教友们的看法也不一致。热心的教友,认为这件圣事对于人的灵魂很有助益,他们都很愿意多办。不热心的教友,认为那只是例行公事,因而敷衍了事;谁若如此,既非出自真心,怎么可能获得益处呢?办告解究竟有何用处呢?现在让我们来讨论一下。我们或因做错事而得罪了人,或因言重而伤害了人,都应该要勇于认错,与人重修和好,千万不要彼此永远仇视;我们这样做,大家都认为是对的。但…  相似文献   

14.
灵雨 《天风》2010,(2):61-61
问:我信主多年,本来觉得自己已经重生了。可前不久听到传道人说:真正重生的人须经过痛哭。于是我怀疑自己的重生,因我重生时没痛哭过。我很困惑,难道没哭过的就一定没有重生吗?我又怎么知道自己已经重生了呢?请赐教。  相似文献   

15.
《庄子·天运篇》中讲了一个寓言式的故事,说孔子带着自己的困惑去见老子。孔子对老子说:我研究《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很久了,自以为已经熟知其中之故了。可是我把这些道理讲给七十二国君听,竟无一君主感兴趣。“道”真的是这样难以阐明吗?老子说:幸亏你没有遇上治世之君。那六经不过是先王留下的足迹,岂能是所以留下这足迹的道理本身呢?你今天说的这些,也不过是足迹。足迹从践履而出,但足迹怎么能是践履本身呢?显然,这个故事的主旨,是宣传老庄关于“道”的主张,但其中提出的如何看待古代经典…  相似文献   

16.
渊声 《天风》2018,(2):43-43
最近,听到一个笑话:一个墨西哥的妇人生下第七个孩子,妇产科医生打电话给她丈夫说:"也许你应该考虑计划生育。"那丈夫听后很不高兴地说:"医生,你要知道这是上主赐给我们的!"医生说:"是的!一点没错。可是主也时常降雨给我们,你为什么撑伞呢?"  相似文献   

17.
李爱莲 《天风》2012,(4):47-47
“孩子,为什么你希望以后我要帮你照顾孩子呢?” “因为你平常那么的爱我,我也愿意把我爱的孩子交给你。” “万一我太老了怎么办?” “没关系,我会一起照顾你和我的孩子。” 我一定要帮你带小孩吗? 多年前,4岁的加加正自得其乐地扮着家家酒时,爸爸问她:“你将来长大结婚生小孩后,我可不可以到你家去玩?”加加高兴地回答:“可以啊!欢迎您来。”爸爸再问:“那我到你家,你怎么招待我呢?”  相似文献   

18.
立足科学前沿,发展哲学理论──访胡文耕研究员本刊记者胡文耕,男,1929年生于江西波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生物学哲学研究,著有《分子生物学中的哲学问题》、《信息、脑与意识》,合译有《生物学思想的发展》等。问:胡先生,每次来访,都看到你不是写作,就是看书。你真是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答:搞科学工作,没有一种甘于寂寞,乐以忘忧,锲而不舍的精神怎么行呢?哲学要面向时代,时代需要哲学。目前我们正处在社会大转折的时代,自然科学巨大发展的时代,许多新问题,需要从哲学上探索、反思、概括、总结,我总是感到时间不够用呢!问:可是,目前人们都在谈论哲学面临"困境"、"危机"、"市场萎缩"等等,你怎么看?答:我不认为哲学面临危机,相反,我认为哲学将有个大繁荣时期。问;当前哲学书籍市场萎缩,哲学系毕业生,供需见面时受到冷遇,这如何与繁荣联系起来?答:目前学术著作出版难,出版了印数也有限,这是事实。哲学系的毕业生分配存在不少问题,也是现实。这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需要从政策上加以解决。这与"困境"是两回事。问:为什么这么说?答:这里涉及对繁荣与困境的理解。似乎哲学工作者队伍大、在校学生人数多,哲学书籍销路好,就是哲  相似文献   

19.
《约伯记》刍议梁工公元1世纪,犹太拉比们编纂圣经时把《约伯记》置于传由大卫所作的《诗篇》之前,透露出他们的如下看法:《约伯记》形成于大卫王朝(约公元前1013-前973)以前,记述的是远古时代的事件。其实,细读原文并借鉴历史学、考古学、神话学的研究成...  相似文献   

20.
律法和义     
耶稣在山中圣训里说,“有人打你的脸,把另一面也转给他。”(路6:29)这是一句著名的圣言,也是最让人对基督感到困惑和不解的圣言。我曾见过年轻的教友来请求答疑,因为他们不理解人怎么可以如此懦弱?人怎么能够做到如此忍让?如果遇到教师体罚小学生,难道孩子应该在挨了一耳光后,立即转过另一侧脸颊接着挨吗?报上登载有的孩子被打聋了耳朵。如果路遇看中你裘皮大衣的劫匪,可怜的姑娘是否应该将毛衣也一并脱给那贼?须知歹徒的凶焰多半是由于被害人的不反抗、不报案。如果……? 这类困惑的质疑可以列出许多,困惑的原因是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